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小爷江湖走一遭 > 第五百七十二章 各位官老爷,别走啊

几百里加急,送信的士卒一路上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马,但他如此着急,一是因为李清的交代,二则是因为他自然也听说图安一去不回之事。他知道,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为了雁北关的那些弟兄,他定要早些将李清的信送往京城,送到李元长的手中。

而如今,宇文修做了兵部尚书,不过现如今他这个兵部尚书可是最为清闲,毕竟,大奉已经多年没有战火。

所以朝中才有如此多人,对宇文修心怀嫉恨之心,兵部尚书乃是大权在握,却有一是个清闲的肥差,何人不想要?

今日早起,宇文修换了官服,早早来到兵部,原本想着如同往日一般,前去找吕法一,可大门前一声嘶鸣,便有一个士卒跌跌撞撞跑了进来。

“大人,雁北关八百里加急!”

宇文修一听是雁北关,他双眼一眯,说道:“交上来。”

当他接过信,打开一看,意味深长点点头,果然如他想的一般,看来时机已到了。于是他吩咐道:“备轿,本官要去面见圣上。”

而宫中的李元长虽然换了一个住处,但除了上了一次朝意外,便又如往常一般,深入简出。此时有一个太监走了进来,跪在地上,说道:“陛下,兵部尚书宇文修求见。”

一样昏昏欲睡的夜不阑听到此话,也缓缓睁开眼睛,说道:“陛下。”

“夜老不用多说,朕明白。”李元长一抬手,然后对那太监说道:“让宇文修进来。”

“是。”

宇文修拿着信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李元长面前,躬身说道:“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

“陛下,陈今日求见,乃是因为雁北关之事。”

“说吧。”李元长说道。

“雁北关守将来报,北蛮大军攻陷北寒关,意欲南下。这是其守将送来的八百里加急。”

李元长微微点头,说道:“夜老,将信拿过来。”

接过信的李元长看了几眼:“今日正好闲来无事,将那些大臣们都叫来。”

“是。”夜不阑微微一笑,便下去吩咐。

宇文修低着头,不过仍留意李元长的一举一动,他见李元长看到那封八百里加急,知晓北蛮南下之事,竟然还如此从容,心中便才想到什么,不过他并未露出声色。

“你跟我先去殿上,等着他们吧。”李元长等夜不阑回来后对宇文修说道。

“臣遵旨。”

庙堂之上,这么多年,李元长首次上朝。便在文武百官严重大闹了一番,没想到竟然在这个时候,又将朝中大臣全都叫了来,不知这次所为何事。

李元长坐在龙椅之上,面容憔悴,一显病态。但他却喜怒不形于色,神情淡然注视着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那些大臣现在皆俯首低眉无人敢做声,倒是有一人在这些达官显贵当中,倒是极为“鸡立鹤群”,正是李道禅,李道禅靠在大殿红柱之上,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看向那些大臣。

“朕刚才所说,诸位大臣如何想啊?”李元长见到这些平日里滔滔不绝的大臣,此时一个个变成了哑巴,问道。

虽然李元长问,可是这些大臣面面相觑,仍是无一人开口。

见还是无人开口,李元长说道:“元将军,你带兵多年,当年平定北蛮之乱立下汗马功劳,现如今雁北关送来八百里加急,你如何看?”

“既然是老平安王送来的,那想必北蛮意欲南下定是无疑了。”

“呵呵呵,看来元将军也是这般想。雁北关乃是我大奉北方的门户,若是北蛮攻陷雁北关,那么定会长驱直入,扰我大奉太平。所以,朕要派兵前往。不知该派何人领兵啊?”

李元长此言一出,那些大臣们一个个交头接耳,竟没有一人出言。

毕竟北蛮这么多年,现如今南下,一定是有了万全之策,那么自然不可小觑。现在锋不可当,若是领兵前去,说不得会吃败仗。

大奉前有平定北蛮的丰功伟绩,现如今谁愿意做在那之后第一位败军之将?

李元长呵呵一笑:“既然如此,那么朕有个人选,便是他,不知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李元长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让那些大臣连连叹气。

李元长又问那个元将军:“元老将军,你觉得如何?”

元老将军看了一眼李道禅,一抱拳:“回禀陛下,既然陛下已有决断,老臣定会遵从,只不过老臣心有一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这位小英雄年纪轻轻,老臣相知他可曾入过行伍,带兵打仗?”这位元老将军乃是李元长座下三元帅之一,行军大战多年,战功赫赫,所以,对于何人领兵驱逐北蛮之事,他最有资格评断。

“未曾。”

元将军说道:“既然未曾,北蛮数万之众,来势汹汹,陛下怎可将如此重任交于这位小英雄?”

此话一出,算是表明心中之意,当然这也是这庙堂之上,文武百官的意思。

李元长呵呵一笑:“我知元老将军心有担忧,可朕问将军,将军又是何时领兵打仗的?”

元将军回道:“老臣乃是十六岁便跟随家父大兵打仗。”

“十六岁,还是少年。”李元长只是赞叹一声,却并未再说什么。

元将军虽然还想劝阻,但听到李元长的话,便将腹中之言又咽了回去。

戊子念在一旁反倒是最为沉稳,因为他知,自己现在并不宜开口进谏,况且,就算他不反对,这朝堂之上也无一人赞同,今日李元长的这出戏唱的定会极为艰难。

“朕且问,魏将军何在?”李元长突然大声问道。

这让众臣议论纷纷,李元长怎会不知魏将军在哪里,魏将军名为魏精忠,乃是三元帅之一,只不过镇守北寒关,在那北蛮破关之时,拼死守关,已经身死。就在适才,也已经有人通禀过,李元长绝对不会忘记。

元将军心中愤懑,大声说道:“陛下好大的忘性,魏将军已经在北寒关战死。”

元将军口中说着,心中却是替魏精忠心感不值。

“元老老将军莫急,朕怎会忘记,魏将军乃是保家卫国而死,是我大奉的英雄。只是朕想问的是,诸位将军,若谈到带兵打仗,有几人敢说胜过魏老将军啊?”李元长微微一笑,问道。

这一问倒是让那位在内的众武将无人应答,不管出于敬重,还是平心而论,他们这些人又怎能比的了魏精忠,若不然大奉也不会将其他人全部调回,却只留下魏精忠独守北寒关。

李元长见这些臣子被自己一问变得哑口无言,这才说道:“凡事达者为师。大将卫青,带兵之前乃是马夫,韩信曾是项羽帐前守卫。这千古的英雄又有几人生而便为英雄?带兵打仗之事,虽然朕比不上你们这些武将,可是有一事,朕晓得,那便是,若不一试,谁也不知自己能耐几何。”

“陛下心意已决,那老臣也不再多言。”见到李长远如此说,元老将军也不再多言,只是心中哀叹,替那北寒关死去的一万将士,替那魏精忠心心中悲痛,前方将士尸骨未寒,而当今圣上竟然将大兵打仗当做儿戏,若九泉之下,被他们所知,岂不寒心?

“陛下,臣也有一问。”开口之人正是宇文修。

见到宇文修开口,李元长双眼微眯:“爱卿请说。”

“陛下,既然陛下已经决定让这位李公子带兵,那臣定会鼎力相助。只是微臣想知道这位李公子的来历,不知陛下可愿为臣解惑?”

李元长看了宇文修良久,这才说道:“他的身份,等到他真能击退北蛮再说。”

虽然李元长没有回答宇文修,宇文修却面露笑容,说道:“臣遵旨。”

宇文修向后一步退了回去,起身之时深深看了李道禅一眼,李道禅见宇文修看自己,心中一叹,自己的这个大舅哥,也真是会给自己找事。

而宇文修对李道禅微微点头,宇文修可不是给李道禅寻事,既然李元长既然告诉这些大臣,乃是要李道禅前去平定北蛮,那么一丝再明白不过,宇文修现在只不过是为了逼李元长将李道禅的身份告诉这些大臣。

“既然此事已经决定,那么已有主帅,不可兵将,何人愿意跟随他一同前往?”李元长问道。

那些将领原本对于李元长的决断心有不服,既然不能以下犯上,违抗圣命,但是他们之中却无一人愿意随李道禅前往。文臣武将皆在等着看李元长出丑,李元长也心知这点,他又问了一句:“当真无人愿意?”

殿中一片寂静。

李道禅见到这些大臣如此模样,突然哈哈大笑。

引得那些大臣侧目视之,更有甚者,直接指着李道禅大声喝道:“朝堂之上,岂容你大笑?”

李道禅翻了一个白眼,然后说道:“我不知诸位老爷大人是如何想,但是小爷就是觉得好笑。小爷当年在北蛮入境之时,有幸做了奴隶,过了三年非人的日子,起初呢,小爷整日想着,何时大奉能够出兵将这些北蛮杀的片甲不留。可是等了一年,也不见一个大奉将士,所以小爷也死了心,因为啊,再要是白日做梦,恐怕就要死在北境喽。今日看到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大臣,小爷才明白,当年小爷期待的无非都是些鸟人!”

“你!”

“放肆!”

“休要胡言乱语!”

元将军冷冷看向李道禅,说道:“小子,如若不是在陛下面前,老夫定会取你性命!”

“哦?难道老将军手中的刀就是用来杀大奉子民的吗?好大的口气。”李道禅拍拍手,抬头看了一眼金銮殿,随后又看向那些大臣:“都快夏天了, 这金銮殿着实闷得慌,各位官老爷想必憋得这么久,心中有气吧,那小爷帮你们透透风,顺顺气。说罢他挥拳直捣金銮殿屋顶,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只听“轰隆”一声,金銮殿之上便出现一个硕大的洞,砖瓦掉落,那些大臣慌忙躲避。

“各位官老爷别走啊,不是要取小爷的性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