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小爷江湖走一遭 > 第四百二十三章 禅师,可愿听故事?

在清谈对最后一日,圣旨下。封菩提和尚为天圣禅师,并且要在京城外为其修庙建寺。一时间,原本在清谈对中名声鹊起的菩提一时风光无限。

一个小太监在数百人的护送下,读完圣旨,而一干人皆跪在地上,唯有菩提,伫立在众人之间,双眼微闭,低眉颔首。

小太监自然就是喜子,喜子将圣旨收好,双手捧着,走到菩提面前,面带微笑:“禅师,快接旨吧。”

菩提微微一躬身:“公公,贫僧可否不接?”

要说菩提言语惊人,那些跪在地上之人早已经知道,可如今见到菩提竟然想要拒接圣旨,小声议论,面面相觑。喜子自然听在耳中,他外头瞧了一眼,然后说道:“禅师,为何不愿接旨?”

菩提轻声说道:“贫僧没有功德在身,也没有佛法有成,借此圣旨,实在愧不敢当。”

“原来如此,只是,若是禅师不接,那咱家回去,也无法向陛下交代。”

“皇命难违,这贫僧知晓。不过虽是皇命,可贫僧乃是出家之人,早将性命给了佛祖。”菩提淡然自若,显然不打算接旨,而程臣功再众人间,原本听到圣旨的他越发地愤恨,当他听到菩提拒接圣旨时,心中不知为何突然有了一丝畅快之意。

他猛地站起身,大声说道:“大胆菩提,既然是圣上地旨意,你怎敢违抗?这可是大不敬之罪!”

一是惊起千层浪,引得不少人附和,毕竟在此事上,自然是要站在陛下那边。

“菩提大和尚快接旨吧。”

“对啊,圣上旨意,不可不从啊。”

“竟敢目无圣上,是可忍熟不可忍。”

程臣功见到虽有护着菩提之人,但那只在少数,心中越发畅快,并且可是他率先指出,说不得能传入皇帝耳中。

菩提却置若罔闻,仍是不接圣旨。

喜子看了看菩提,又看了看程臣功,他虽然是宫里地一个和尚,但毕竟跟随夜不阑多年,多少认识点那些名声在外的读书人。

他不知可否,又将圣旨向前递了递。可菩提竟然双手合十,退后一步。

“禅师言重了。咱家跟禅师说一件趣事,不知禅师可有兴趣听上一听?”喜子并未再劝,转而说道。

“既然公公开口,那这件事定于贫僧有关,贫僧便听上一听。”

喜子面带微笑,对身后护卫说道:“你们在这里守着,咱家跟禅师走一走。对了,还有其他人,清谈对尚且未完,各自行事去吧。”

这圣旨宣的糊里糊涂,让众人摸不着头脑。既然是圣旨,菩提为何不接?他不接乃是小事,可圣上龙威岂可让他人冒犯?

但宣旨的公公竟然也不着急,找菩提讲趣事,又是为何?

“禅师,请!”菩提向清谈对所在的书沉山中的一条林间小道走去。

程臣功见此,一脸愕然,突然心中一恨,大声问道:“公公,在下虽只是一介书生,可也知道尊卑之礼。圣上乃是九五至尊,岂可让小人侮辱?”

喜子听到程臣功的话,转过身,笑道:“这位是程先生吧,您适才说的没错。但若是圣上应允,那这些事算不得什么。”

“什么?”程臣功大吃一惊,如何也不信喜子的话。

喜子也不管程臣功相信与否,转身跟上了菩提。

“公公……”

“程先生,读书人应该还应当知道一个道理,那便是分寸。”

原本还想再说的程臣功听到喜子的话,自然不敢再说,他已经明白喜子适才说的何意。只是心中怨气难消。程臣功双拳紧握,看向菩提得眼神,越发得清冷。

而喜子与菩提二人走到林间时,一直跟在菩提身后,如同伺候宫中得主子一般。菩提也不说话,好似林子里就他一人而已。

“禅师,这里风景如何?”喜子可不是真的为了跟菩提闲逛,才单独与他来到这里,自然是有自己得打算。

菩提回道:“春和日丽,万物复苏,实乃一副好景色。”

“是了,如今阳春开泰,若是能常出来走走也是一件好事。”喜子这句话说的可是心里话,毕竟他在宫中,少有时间能够出来,看到这里得景色,自然是心情舒畅。

“公公难道打算一直赏景?”菩提露出无奈的神色,虽然他一没有打算接圣旨,二也毫无畏惧。但他可不能朕的与喜子闲谈。

“禅师别急,咱家这就讲来。”

“贫僧洗耳恭听。”

喜子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咱家说的还是圣旨之事。”

菩提点点头,也不接话,自然是等喜子开口。

“其实禅师不愿接圣旨,这件事,来之前,陛下便已经交代了咱家。所以适才禅师不接圣旨也没什么。”

“公公想要讲的便是这些?”

喜子笑道:“那禅师以为呢?”

“贫僧什么也未想,什么也不打算说。”

喜子笑道:“虽然圣上这般交代了咱家,那么咱家自然要遵从。所以,禅师是否愿意接圣旨,这件事自然是随禅师的意思。”

“多谢公公体量。”菩提弯身说道。

喜子摆摆手:“禅师不用谢咱家,咱家都是按圣旨办事罢了。不过咱家可不仅仅要说这些,既然是要与禅师将一个故事,那咱家可不会忘。”

“公公请讲。”

喜子看了一眼林子,与菩提并肩而行,说道:“咱家自幼家贫,没有读过什么书。到了宫里,有幸被师父首位徒弟,这才有了读书写字的机会。但怎么说,就算如此,也不过是认得一些字罢了。”

“人有慧心,不被外物所累。公公是有大智慧的人,就算不认得字也无妨,也可顿悟成佛。”

“禅师说笑啦,我就是一个奴才,不过是在宫里当差,那也没什么了不起。所以别说什么成佛不成佛,这可折煞咱家。”

“佛本众生,众生皆可成佛。金莲花开,水中鱼望之,慧心生能成佛;竹林清,有白狐诵经,也可成佛。所以公公也可成佛。”

“哈哈哈,禅师所言甚是,不过,咱家只是一个奴才,怕是这辈子就算有佛心,也无佛缘了。”

“公公虽然年纪轻轻,可在贫僧看来却大有智慧。既然如此,为何要拘泥于俗尘,托一身累赘?”

二人走到一处,有石桌一张,石凳四个,喜子说道:“我们坐下聊,如何?”

菩提点点头,坐下后看向喜子。

喜子说道:“禅师说的,咱家不是不明白。但人活在世,可不都想成佛。咱家这话,禅师不要放在心中,只是咱家心中所想。”

“无妨无妨。贫僧虽然是出家人,可也不是生来便是如此,也看了世事,懂了人情。”菩提微微一笑。

“禅师果然是得道高僧。那咱家便能讲一讲故事了。”

“公公请说。”

“来之时,师父便交代咱家,若是禅师不愿领旨,就将这个故事讲于公公听。”

菩提面色从容。

喜子继续说道:“这个故事乃是西域一个小国。此国积贫积弱,屡屡遭受别国来犯,国主虽然励精图治,可奈何无力回天。就算如此,此国主诚信礼佛,曾收留了一个远来的一个和尚,听此和尚一番讲经后,便拜此人为国师,奉为上宾。国主见百姓受苦,于心不忍,日日到和尚那里解惑。和尚见国主乃是诚信,又心系百姓。于心不忍,在一次外国来犯时,此国已经无护国之兵,眼见就要国破。和尚便独自守在国门前,等敌国大军前来。”

菩提双手合十,说了一句:“善哉。”

“可敌国来势汹汹,势要灭了此国,见到只有一个和尚守在国门,便要杀之,但那和尚不躲不避。而敌国国主正好也信佛,见到和尚如此,心中大惊,便让众将士住手,他策马来到和尚面前,说道:和尚,你且让开。和尚说:贫僧若让开,便会有上万无辜要死。敌国国主说道:大军前来,不可无功而返。和尚说:返,则上万人生,怎会无功?敌国国主听罢,虽有犹豫,可在部下一而再地劝说下,并未打算守兵。”

“后来如何?”菩提问道。

喜子没有回答,却反问道:“禅师以为后来如何?”

“贫僧猜不到。”

“后来便是没有后来。敌国国主率兵杀了僧人,灭了小国。这便是故事地结局。”

“阿弥陀佛。”

“禅师,故事讲到了这里,现在您可愿意接下圣旨?”喜子问道。

菩提站起身,整了整衣服,然后说道:“既然公公已经说了这么多,若是咱家再不接,那便是视天下苍生于不顾。”

“哈哈哈,禅师,咱家是不懂其中的道理,只是按照师父交代的说给您听。不过您愿意接下圣旨,倒是一件好事。”

“看来贫僧修行还不够,虽接下圣旨,日后要更加参悟才是。”

“接旨吧。”喜子将圣旨交给菩提。

菩提将圣旨拿在手中,然后问了一句:“不知公公的师父是谁?”

“我师父乃是伺候陛下的,名夜不阑。”

“贫僧知道了,看来,您的师父也是一位高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