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小爷江湖走一遭 > 第四百二十一章 清谈对

小爷江湖走一遭 第四百二十一章 清谈对

作者:石桥阿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湖风云停不息,三教也有新秀起。要说大奉,武虽不是第一,但文风颇盛。所以,那三教九流总要办一两场清谈对,说是为了自己流派的颜面,争个高低也好,要说是白话释义,取长补短也罢。总之唇枪舌剑丝毫不比武夫的拳脚来的差。

有人心中不服,输了别人两句,只是捶胸顿足尚好,有的人一尺白绫,竟谢了祖师爷。

不过此事年年有,文人的骨气反倒让他们引以为荣。

而今年的清谈对,少了龙虎山,也让不少人暗自猜测,毕竟龙虎山可是道教祖庭,在三教九流之中那个,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虽然每次龙虎山来人少有开口,常常便是坐在一旁,喝茶打坐,仿佛眼前之事跟他们龙虎山丝毫干系都没有。

可,今年竟然不来,这就意义非凡了。

还有另一件事,今年的佛门中,那些高僧名士竟然练练落败,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佛道两家,一家不来,一家不得意。反倒是儒家名流艳压群芳。

而坐在台下的众人之中,坐着一个和尚。和尚身上的僧衣缝缝补补,看起来颇为穷酸。自然也无人在意此人。

那僧人看着台上的名士侃侃而谈时,突然忍不住笑了一声,这笑声不大,可众人皆是听进耳中。

台上之人,乃是白鹿书院的先生,名为程臣功。虽然此人恃才傲物,可却有大学问。他一上台,就接连战胜数位对手。因此他在台上大谈特谈儒家之道。

这让儒学的那些弟子们,可谓是连连称好,其他流派,却只能沉默不语。

所以,僧人的这一笑,自然掷地有声。

“何人无故哂笑?”程臣功脸上一露肃容,大声问道。

众人纷纷向僧人看去,僧人神情自若,将茶杯放下,整了整僧衣,站起身,说道:“程先生勿怪。程先生适才所言,头头是道。不过贫僧听到一处,觉得先生所言有些欠妥,若是冒犯了先生,还请海涵。”

虽然僧人已经致歉,但程臣功如何能认为自己有错,大声说道:“哦,在下所说有错。不知错在哪里?”

程臣功看到僧人衣着寒酸,想着此人也不是什么有名之人。而他乃是大奉的四大书院白鹿书院的先生,门人弟子颇多,二人本就相差甚远,他如何能将自己与这僧人同论而语?

“先生适才所说,天下有百教,人便有百心,因此风气不正,民心不稳,不利于江山社稷,所以要归百教于一流,尊一学为上。”

“难道在下说的不对吗?”

“先生前后所言,可谓是丝丝入扣,若只是听先生所言,自然没错。可贫僧有一点想不通。”

“讲。”

僧人微微一笑:“贫僧有些拙见,既然先生问了,那贫僧便说几句。”

从始至终,程臣功都未曾问及僧人的名字,而僧人却一直对其尊敬有加,但他却并未起身,仍然坐在长案前。

“道家便说,天行有道,道法自然。既然天道千变万化,那么众生为何要择一道而行事?先生又说,怕风气不正,不利于江山社稷。贫僧想问,这天下的是谁的天下?这江山是谁的江山?”

“江山社稷以百姓为基,而百姓以天子为尊。所以,这天下既是黎民百姓的江山,更是天子的江山。所以百姓应奉天子之命,各安其份。”

“先生真是巧舌如簧,既然人有百姓,百姓是社稷之基,为何要灭人欲,从一行?灭了人心,绝了人欲,只为先生口中的天下,人不存,何来的天下?”

“你……呵呵,看来是在下小瞧了高僧,不知高僧法号?”

那僧人这才站起身,笑道:“大概是忘记了。”

“高僧说笑了,如此智慧,岂能是无名无姓之人。”

“贫僧乃是出家人,既然出了家,自然没有了姓名。”

“既然高僧不愿透露姓名。那在下有一问,可否解惑?”程臣功问道。

僧人点点头:“心有有惑,乃是常理,贫僧不才,说不上解惑,倒是可以谈谈心中的看法。”

“好,既然高僧不赞同在下的拙见,那请问高僧,定民心,安邦太?”

“呵呵呵,程先生此问,贫僧答不上来。”

“哦,高僧言笑了,适才所言,可不像连此等问题都答不出。”

“先生平时教书育人,大概是惯了。所以张口便问贫僧要答案,贫僧想问的是,先生想要定民心,安邦太。那何谓是定民心?”

“自然是民心向善,安分守己,知礼而向国。”

“哦,既然如此,那便顺其自然。”

“高僧所言乃是道家所讲,可不是佛门该说的话。”

僧人摇头道:“何是道家,何是佛门?先生带此成见,怕是看不清大道。顺其自然四字谁人都可用。要民心定,只用民心悟。而天下苍生,皆有灵,便可人人顿悟,只要悟得,谁人还会受世间声色疾苦所扰?”

“照高僧所言,那我们这些读书人岂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吗?”程臣功此言虽然是对僧人所讲,但实则是要让他引起众怒,天下的读书人何其多,一句无用,最是伤人。

僧人缓缓走向前,来到程臣功面前,脸上的笑容恰似清风中的明月,不带一丝人间烟火,他说道:“读书人有何用?”

座下一片哗然,没想到僧人不避之,反而迎难而上,直接问程臣功。

程臣功心中一阵讥讽,笑僧人竟然如此托大,敢说出此种言论。他面上露出痛心疾首之色,长袖一挥:“我读书人,一个个寒窗苦读,皆为了天下苍生。到了高僧嘴中竟然一点用处都没有,在下实在是痛心疾首。”

“呵呵呵,先生,痛心疾首所为哪般?先生如今年岁几何?”

“吾已过了不惑之年。”

“过了不惑之年啊。先生,当年北蛮之乱时,想必先生还记得吧?”

“那是自然。”

“当年生灵涂炭,北方不知死了多少百姓,那时的先生痛心疾首在哪?”

“所以吾等读书人才励精图治,想要报效国家。”

僧人笑道:“先生别急,那你可知,我朝大军平定北蛮之乱,北蛮又死了多少人?”

“北蛮狼子野心,死不足惜。”

“生而为人,为何北蛮之人死就成了死不足惜?那先生所说的天下又在哪里?痛心疾首,先生好一个痛心疾首。天下苍生皆苦,逃不出轮回。先生只看己,不看他。实在是有愧先生的大名。”

“高僧说的远了吧,你我说的可不是这件事。”

“有何不同?天下读书人,走的是圣贤之道,那是你们的选的路。这乃是读书人的大幸,亦是读书人的不幸。走了圣贤的道就以为自己便是圣贤。不知百姓疾苦,苍生艰难,将自己的大道强压百姓之身。”虽然僧人的言语清淡,可掷地有声。

“你竟敢非议我儒家之道。”

“贫僧只是说了心中所想,可算不上非议,况且是先生让贫僧所说。自己得安康,便想着控黎民。自己识诗书,就笑百姓愚顽。不听其劝,便捶胸顿足,说自己痛心疾首。先生,书读得太多了。”

“休要胡言乱语!”

“贫僧所言到底是否胡言乱语,这些自在人心。不需要先生评判。不过既然苍天造人,那么人人都可想自己所想,行自己所行。不然,百姓生死皆是行尸走肉,误了卿卿性命。”

“照你所言,天下哪里来的法度?”

“法为人法,民而受制。贫僧以为。人生而等之,皆无高低贵贱之分。而先生最初所问的定民心,安邦太。在贫僧看来皆是笑谈。若是开悟,知自己身上罪孽,一心向善,了俗尘之欲望,得冰心一片,人人得一份安宁,那天下自然太平。”

“信口雌黄,胡言乱语。原本在下以为,高僧有何真知灼见,没想到只是疯人疯语。”

僧人一把抓住程臣功:“先生别急。先生如今已过不惑之年,若真是心系天下苍生,可却曾做过一件事为了天下苍生?”

“我……”

“先生为何不说?难道读书几十年,教了一些读书种子,就是尊圣贤之道,忠君爱国了不成?贫僧且问先生,为何如今世间得道都是读书人所立,却仍有百姓水深火热,为何仍有奸臣当道,为何仍有沉冤未雪,为何还有先生这样的人在此长篇大论?”

“你……我……”这几句话,问程臣功猝不及防,面红耳赤之下,竟然不知该说什么。僧人看到程臣功如此惊慌,微微一笑,然后松开手:“先生慌什么?”

“在下才没有慌张,只是不想再听你的胡言乱语。”

“原来如此。先生不愿听,那贫僧可教先生,佛门三宝:不听、不言、不视。”

“哼,在下就不麻烦高僧了。”

僧人摇摇头:“先生,既然无话可说,那贫僧便下去了。”

等到僧人回到坐处,身旁的人对他皆是刮目相看,一一上来问候。僧人不卑不亢,微微点头。

而程臣功见此,整了一下衣衫,还想再说,可台下不少人皆围到僧人的身旁,已经无人再听他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