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小爷江湖走一遭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瑞雪兆丰年,愁怀卖炭翁

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李无二将手中的书卷抖了抖,然后挂回腰间。

“老叔,还有多远能到?”

李无二交代了自己的学生,他要出门一趟,他走后,静子便来做先生。心中不放心,顺带着告诉了族老,这才离开了村子,

此时他坐在一辆牛车上,赶车的是一个卖炭翁,天寒地冻,正是生意好的时节,老翁赶着牛车,脸上却带着愁容。

“先生,快到了。”

“老叔,生意正好,为何愁容满面?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哦,能有何事,贫民百姓,无非因为银子发愁罢了。”卖炭翁说道。

“说的也是。”

“先生啊,别看现在小老儿的生意还不错。但俗话说得好,卖炭的要冻死,卖柴的无柴烧,忙忙碌碌一整天也就挣个辛苦钱。这几日下大雪,家中老屋塌了半边,无钱来修,又赶上老婆子生病,吃紧呐。”

“这样啊。”

卖炭翁抬头望了一眼头顶飞舞的白雪。

“都说瑞雪兆丰年,小老儿倒想这雪少下点。早早放晴,也好修修屋子,转眼就要年关,年关年关,这关怕是不易过。”

“老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也有衰极而兴的说法,桥到船头自然直。”

“先生说的话不错,就怕船头直时,小老儿已经看不到喽。”

李无二沉默不语。

“对了,先生,您是读书人,小老儿有事想请教一下,你给小老儿说道说道。”

“老叔,虽我是个读书人,可比不上您老的见多识广,别说什么请教,你问我答便是。”

“好好好。士农工商,除了官老爷,就是咱们这些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地位高,可为何最穷的还是我们这些人?”

“您老问的可就不好说了。”

“卖炭啊,也是逼不得已,眼看着家中都要饿死,不找点营生,也过不去今年这个冬季。”

“说的也是。”

“村子里老张头的儿子出去跟人学做买卖,老张头快要气得半死。想不通自己的儿子为何好好的地不种,去做买卖,给祖宗脸上抹黑。可只过了两年,他儿子便回来给老张头盖了新屋。如今,老张头可是村子里过得最安逸之人,乐的他整日合不拢嘴。”卖炭翁长叹一声。

“老叔,可是羡慕老张头?”

“不瞒先生,小老儿着实羡慕。”

“哈哈哈,老叔,您倒是直爽。”

“小老儿说这话也不怕丢人,毕竟只是想过点好日子罢了。”

“老叔,既然你问,我便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先生请说。”

“士农工商,无非就是圣人骗天下人的假话。”

“先生这话怎么说,圣人说的话还能有错?”

“圣人都是治世的圣人,可不是百姓的圣人。老叔,你见贫民百姓有盖庙的,有建道观的,可曾见到百姓有建文庙的?”

“未曾。”

“那些文庙宗祠,全是官府文人所建,和百姓无关。所以圣人不是百姓的圣人。”

“小老儿不明白。”

“老叔,我这么跟你说吧。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百姓的呗。”

“呵呵,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是那帮达官显贵,王侯将相的天下,百姓只不过是刍狗罢了。所以士最高。而天下什么人最多?”

“当然是咱们这些穷苦人。”

“可不,若想能够安稳坐在那些高位上,便只能收买人心,而最大的人心就是平民百姓。所以给农夫们戴个高帽,又不用花什么钱,费什么事,还能让穷苦人安分守己,多好。”

“先生的话有道理。”

“工商二流,在他们眼中乃是唯利是图之辈。不错,这两行确实利字当头,可又未为非作歹,又不触犯王法,为何说他们是贱民?”

“小老儿也不懂,这贵贱之分到底怎么个说法?明明商人有钱,却说他们是贱民,而农民穷苦,却说咱们贵?”

“人人轻之则为贱,反之则为贵。文人治天下,无非就两招,笼络人心,排除异己。对农民笼络人心,笼络完了人心,就要排除异己,而商人便是最大的异己。”

“为何啊,先生。”

“刚才便说过,商人利字当头,那些文人所说的什么大道正义,在商人面前一文不值。商人不信他们,这不是异己,又是什么?”

“原来是这样啊,小老儿好像懂了一点。”

“百姓图的就是个安稳日子,吃饱穿暖罢了。若是朝廷上那些人做不到,又为何要信他们那一套?”

“若是不听官家的话,可是要掉脑袋的。”卖炭翁皱着眉头。

“百姓正是因为如此的想法,才容易被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之流摆布的。让百姓吃饱穿暖,便会老老实实听话,如若不听,一拔刀,就能吓唬住。可老叔,你说,是安安分分过那苦日子舒坦?还是说心有不满,将其推翻了爽快?”

李无二的话,让卖炭翁大惊失色,转头看看四下里,确定无人听见后,才对李无二说道:“先生啊,这话可不能乱说,是要砍脑袋的!”

李无二面带微笑,没有说话,看卖炭翁如此惊慌,他知道自己刚才所说都是浪费口舌罢了,老人没听明白一点。

就算听明白,也不敢往心里去。

“老叔放心,也就是天冷路远,我跟你说上几句闲话而已。也不会跟其他人说起。”

“那就好,那就好。”卖炭翁又向旁边看了两眼,这才赶着牛车继续走。

“先生,小老儿虽然没太听明白你刚才说的话,不过觉得您说的可是有大道理,而且比官家说的话更贴心窝子。”

“老叔说笑了,我虽然读过几年书,可只不过是村中教书的先生,人微言轻,也只有您老愿意听我唠叨罢了。”

“哎,先生若是去考功名,一定能中。”

“算啦,我啊,志不在庙堂之上。”

“先生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一朝金榜题名嘛。”

“呵呵呵。”

“若是考了功名,可就是老爷大人了。到时候要什么有什么,不用吃苦受罪,还能光宗耀祖。”

“老叔说的是。”

“可不,这么一说,我那孙儿也该到了蒙学的岁数,小老儿看这些日子能不能多卖一些炭,到时候攒点钱,明年送他去读书。”

“读书倒是一件好事。”

“是啊,读了书就跟咱们这些人不一样喽,如果他日后也能像先生一样,满肚子学问,小老儿再苦再累都值得。”

“一定会的。”

“借先生吉言!哈哈哈。”卖炭翁一说起自己的孙儿,极为的高兴,愁容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