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大国工业 > 第七百八十五章 光刻机的技术之墙得用水泡!

之前的猛士车,虽然也叫做混动,但是全部都是电驱,燃油发动机只用来发电,动力系统类似于串联,现在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发力,这就类似于并联,而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扭矩爆发之类的是不一样的,把两者结合到一起,就需要先进的匹配能力了。

此时,协议已经签署完毕,在场的众人都一起鼓掌,一名穿着海军制服的军官走上来。

“秦总,贵方能将一两千转的燃油发动机和上万转的电动机给匹配到一起,是不是说,也能将一两千转的燃油发动机和上万转的燃气轮机给匹配到一起了?”

“郑老,您觉得呢?”秦锋笑呵呵地看着面前的郑明。

柴油机省油,但是力气小,燃气轮机费油,但是功率足,所以,海军主力军舰的动力,已经过渡到了柴燃交替上。

所谓交替,就是低速的时候用柴油机,高速的时候用燃气轮机,两者为何不一起发力?

就是刚刚的这个问题:一两千转的柴油机和动辄上万转的燃气轮机,怎么并车?其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

世界上也有少数柴燃联合的动力,但是毫无疑问,都需要复杂的齿轮箱,还得要求加工的精度相当高,国内目前还做不到。

“别人不行,但是,你们太平洋集团肯定有办法!”

“是的,咱们当然有办法,不过,不是机械连接的方式,而是用电力来连接。”

“全部发电?”郑明当然知道,西方已经开始搞综合电力系统了,不过……国内才刚刚解决军舰的心脏病问题,暂时还顾不上那么多。

“没错,全部发电,然后把电力并到一起,随着技术的发展,军舰的耗电量也是越来越大,把所有的能源都用来发电,供给各个子系统,这样是最好的选择。”

别的不说,目前搞的四面相控阵雷达,那就绝对是耗电大户!美国佬的宙斯盾系统,如果一直开着相控阵雷达的话,那军舰的续航能降低一两千海里!

消耗的电力很多,那动力系统也得有同样高的发电能力,但是平时还用不了这么多电力,就会浪费。

解决的办法,就是全舰综合电力系统!

低速航行,开柴油机带动,高速航行,根据需要增加一台燃气轮机,战时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再把第二台燃气轮机打开,全部动力都用来供电,雷达、推进系统都能满足!

“没错,这是最好的选择,秦总……”郑明看向秦锋:“我代表海军,请求你们太平洋集团帮忙研发这种系统。”

“咳咳……”秦锋对于请求这个词,非常的诧异:“我们……”

“秦总,您可不能推辞。”

“好吧,不推辞。”秦锋原本还想说,我们太平洋集团只生产民品,但是现在要说的话,十有八九会挨揍啊!

目前,矿山车之类的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之中,大功率的驱动电机技术也在慢慢成熟,电力的分配系统也在成熟,给海军研制这种系统,应该不是特别困难,更何况,咱们还有了氮化镓组件,提升功率轻轻松松。

这些看上去和电子设备没关系,实际上,还是因为咱们的电子发展迅猛的原因!毕竟,动力系统的匹配,都是需要电子设备的指挥的。

接到了这个任务,秦锋也没有觉得压力大,转手交给集团旗下相关部门就可以了,至于海军的拨款……哪怕不给拨款也得干啊。

于是,开完了会议,秦锋就来到了高科技研发中心,得到了任务,大家伙立刻就拍着胸脯保证,小问题,尽快搞定!

“徐教授,你有事?”看着徐教授那欲言又止的样子,秦锋开口问道。

“秦总,目前咱们的芯片加工水平已经发展到了0.18微米,我们继续向新一代的光刻机研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技术瓶颈。”此时的徐教授,脸上带着尴尬。

当初,秦总慧眼识珠,投资徐教授的光刻机,之后,国产光刻机技术就开始爆发了,一直都领先整个世界。

但是现在……己方在这里举步不前,那国产芯片技术,就要被国外逐渐追赶上来,甚至还有被反超的可能。

这段时间,徐教授非常着急,头发都白了!

今天,秦总既然过来了,那就给他汇报一下吧,万一秦总有什么好主意呢?

“光源问题?”秦锋倒是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

“没错,就是光源问题!”徐教授兴奋地说道:“随着光刻机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的激光光源,波长也会越来越小,现在,新一代激光光源,遭遇了很大问题。”

芯片制造中,最关键的就是光刻,这需要激光光源!

这些年来,激光光源在不断进步,从436纳米的 g-line,到365纳米的 i-line,再到248纳米 KrF,目前使用的是193纳米的 ArF光源,这条路一直走得很通畅,但是,到了193纳米之后,就开始遇到问题了!

“按照技术路线,接下来就轮到157纳米的F2光源了,但是这个光源的问题很大。”徐教授说道:“这种波长下,熔石英的吸收很大,没法用熔石英来做透射式系统,目前业界的期待是用CaF2来做,但是,依旧会遇到双折射的问题……咱们卡在这里已经半年多了……”

己方原地踏步,国外在追赶,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国外追上了!徐教授很着急!

在后世,秦锋也并不知道这个157纳米的光源为啥不能用,但是他知道,尼康赌这个系统,然后失败了,而当时无数次濒临破产的ASML,把制胜的法宝押在了林本坚的浸润式光刻机上,于是成功了。

所以……这还用说吗?

“既然这种光源有问题,那就不要用了。”

“那我们用什么?”徐教授的目光中带着焦虑。

“还用之前的193纳米。”

徐教授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向秦锋,秦总,这个光源不够用啊!

不过……秦总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有他的道理,还是听一听他怎么说。

“将这个光源穿过去离子水,水的折射率是多少来着?这样一换算,应该能将波长降低到130纳米左右吧?”

徐教授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一旁的倪老已经开口了:“换算过来,是133纳米,这样比157纳米的光源还要小,但是……”

徐教授的脸上带着苦笑:“秦总,咱们的光刻机里是有电路的,您要在光刻机里加水……”

这听上去,有些扯淡啊!

秦锋笑了笑,林本坚当年在硅谷介绍这种技术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在扯淡,毕竟之前的光刻机都是干式的,要在里面加水?脑子进水了吧?

只有那个即将破产的ASML,决定押这种技术,然后,ASML就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光刻机大厂,苦心钻研157纳米光源的尼康,就彻底落后了!

“听我的,没有错,早期光刻机还是用液压驱动的,里面的液压油,不也是液体的吗?”

最开始的光刻机,还真是液压驱动,万一,万一中的万一,管道崩了,那液压油肯定会喷射的到处都是,正在生产中的所有芯片都会报废。所以后来,都改成了电机驱动。

不过,当时高压的液压油都敢用,现在用一些水,有何不可?

“既然秦总确定,那我们就用这种技术,不过……这也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继续提升工艺,还是会遇到拦路虎。”

193纳米经过折射变成了133纳米,也就意味着,0.13微米的工艺能解决了,之后进入纳米时代呢?还是会遇到光刻机的光源问题的!

“接下来,一步到位,开发EUV光刻机,光源使用13.5纳米的极紫外波长。”

徐教授一阵惊讶:“这也太快了吧?”

“一步步来,还会不断地遇到技术难题,还不如加大攻关难度,将这个捣鼓出来,以后十年二十年,都不用担心光源问题了。”

秦锋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是他懂技术的发展路线,仅仅是这个,就会让己方的技术遥遥领先对手了。

在光刻机的技术探索上,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尼康的157纳米是个坑,同时,还有光刻机生产厂研究过126纳米光源,但是,这个波长更奇葩,不仅仅是熔石英会吸收,任何材料的吸收都很厉害,透镜不能用,只能用全反射的方式,结构跨度太大,分辨率也没提升多少。

所以,后世的光刻机厂商各种研究,最终认为,干脆一步到位,上13.5纳米的光源。

这个光源的研究,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尝试的,甚至最初还是13.4纳米,各种研究之后,才锁定13.5纳米。

“这个光源……”徐教授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得在真空中,还得是反射结构。”

反正继续向下选,各种光源都是需要真空环境加反射镜的,和之前的结构完全不同,所以,一步到位!

寻找反射的条件也不容易,最终工程师们找到了反射率最高的Mo-Si布拉格反射器,一层Mo薄膜加上一层Si薄膜,它的最高反射率在13.5纳米波长的位置,于是,这种光源就被确定了下来。

其他的技术路线,X光之类的,都被超越了。

不过,最初的时候,精度并不是特别高,只是比193浸润式光刻机提升了三倍而已,就算是这样,过渡到纳米时代也没问题了,之后不断研究,提升分辨率就可以了。

“具体的结构你们来选择,具体的技术难关,你们来攻克,不过,这条技术路线绝对是没问题的,你们按照这条路线发展就可以!”

秦总虽然是个外行,但是每次提出来的建议都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徐教授没有继续犹豫,点头说道:“好,秦总,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技术路线来!”

其中有多少技术难题,秦锋也不知道,这是手下们要干的!

现在,总算是没问题了吧?

看到徐教授依旧皱着眉头的样子,秦锋继续问道:“徐教授,还有问题?”

“目前,尼康正在研究193纳米光刻机,据说研究顺利,台积电已经下了几台订单,用不了多久,台积电也将会向0.18微米工艺发起冲击,而我们……”

秦锋皱着眉头,他最近一直忙活着造车等业务,高科技这一块,从来没输过,所以就没太多关注。

按说台积电应该走下坡路才对,没想到,居然又活过来了?

“台积电后来又从硅谷挖了一批人过来,尤其是蒋尚义,他是个技术天才,继续领导台积电。”

台积电能成为后世的庞然大物,那也是有资本的,林本坚、杨光磊、蒋尚义、孙元成、梁孟松、余振华六个技术大能,就是台积电最强悍的人,而台积电的真正发迹,也就是打赢了0.13微米制程这场仗。

将铝互联变成铜互联,使用浸润式光刻机,解决漏电问题……这几个人功不可没。

其中,蒋尚义是在97年才加入进来的,而且,一屁股就坐到了研发副总的位置上,以至于引来了内斗,其中一部分人离开,有的去了三星,有的去了中芯国际,然后台积电就开始玩起来了专利侵权的官司游戏来打击对手。

现在,一部分技术大能走了,蒋尚义过来,居然成了台积电的一把手,领导台积电搞先进技术,还试图想要翻身?

“没关系,他们搞他们的,我们搞我们的,我们搞竞争,那也是堂堂正正。”

徐教授点头:“好。”

看着众人离开的背影,秦锋看向了身边的邓小龙:“龙哥,盯住岛国的光刻胶企业,当他们出口ArF光刻胶给台积电的时候……”

岛国的电子产业,曾经是相当发达的,甚至把英特尔的内存制造业务都给挤黄了,这引起了硅谷的集体不满,然后,一通操作猛如虎,岛国的电子产业就衰落下去了。

这并不意味着岛国就彻底和电子产业隔绝了,在某些领域里,岛国还是处于零点地位的,比如说光刻胶!

芯片制造是个大工程,需要很多上游配套厂家,光刻胶就是其中之一。

在晶圆放到光刻机上之前,需要在上面涂抹光刻胶,光刻机雕刻的,其实就是这层光刻胶,激光照射的地方,光刻胶就挥发了,然后就留下来了电路图,后面才是刻蚀机,按照光刻出来的电路图来刻蚀具体的电路。

光刻胶的好坏,决定了芯片的成品率,同时,不同的光刻机,也对应着不同的光刻胶,毕竟,它得对这种光源最敏感才行。

在后世,南棒国和岛国发生矛盾的时候,岛国就曾经断供光刻胶,让看似强大的三星瞬间陷入尴尬境地。

实际上,光刻胶这东西虽然有难度,也并不是被岛国彻底垄断的,只要花费力气,肯定能搞出来。

但是……所谓全球产业链,将很多芯片企业给锁死了,岛国的光刻胶,供应了全世界,于是就有了足够多的订单来分摊研发成本,其他企业想要涉足这个市场,那就意味着要面临亏本的境地,这对资本世界来说,明显是不合适的。

就拿2022年的数据来说,半导体规模为5735亿美元,而光刻胶只有22亿美元左右,不到百分之一,没必要投入巨资研发。

但是……当发现被卡脖子之后,也会咬牙研究,比如说,三星被卡了之后,一口气投入了六万亿南棒元来研制,到了2022年,他们终于研究出来了EUV光刻胶,成功地用到了生产线上。

于是,岛国就尝到了曾经断供的恶果:南棒国的市场没了!

现在,全球的光刻胶,几乎都被岛国的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富士电子等企业所瓜分,岛国就算是芯片行业没落了,在半导体制造链里,依旧处于上游供应链的位置!

当然,东方不会给岛国这个机会,东方的芯片产业,整个产业链都在国内,不用担心断供。

不过,台积电等等芯片厂,不可能从大陆采购,哪怕岛国的贵,肯定也得从岛国采购。

现在,台积电要玩0.18微米制程,那也得有合格的光刻胶!

“嗯,没问题。”邓小龙说道:“我们在岛国的力量还是很强的,完全可以在中途动手脚。”

秦锋摇头:“不,不,暂时只是监控。”

监控?

这下轮到邓小龙不解了。

“先让他们攻克这种工艺,然后全世界的订单都会飞向台积电,然后,在他们签署下大批订单,开始量产的时候,我们再动手脚,光刻胶只是其中一环,接下来还有断水、断电等等,总之,让他们几个月里,生产不出合格的芯片来!这样一来,他们的合同到期,就是赔偿了!”

这次,要彻底玩死台积电!

邓小龙睁大了眼睛,秦总,您真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