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大国工业 > 第七百五十二章 强扭的瓜不甜,过不下去就分家

黄河厂。

“马厂长,马厂长,部队那边要招标了!重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咱们厂生产的斯太尔,那可是最正宗的,咱们……”主抓销售的杨和平兴奋地跑了过来:“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只要有了部队订单,咱们厂就能打开更大的销路!”

厂长马继民扫了杨和平一眼:“没错,部队是要招标了,99年的阅兵,车辆型号太混乱,不过,你觉得咱们有希望?”

“当然有,要说造重型汽车,咱们才是最专业的!当年,咱们可是造出来了全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填补了国内重型汽车的空白!”杨和平开口。

黄河厂,位于东山省,历史悠久,1930年就开始创建,到了解放后,更是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1960年,研制出来了黄河JN150,这可是第一辆重卡!

不过……那些都是过去式了啊!

马厂长的脸上带着苦笑:“没错,以前咱们是比较辉煌,但是现在……你觉得咱们比得过太平洋集团?”

日子不好过啊!

太平洋集团生产的重卡,性能太强了!哪怕比其他的重卡贵十来万,客户还是喜欢去买太平洋集团的重卡,所以,斯太尔滞销了!

“都是太平洋集团……”听到马厂长这样说,杨和平顿时就充满了抱怨。

“唉,其实也不能怪太平洋集团,毕竟,他们走高端路线,咱们走低端路线,还是能分开不同客户的,只是……”马继民的脸色难看,太平洋集团的打击,其实还不是大的,关键还是兄弟单位的短视!

当年,为了解决国内缺轻少重的局面,相关部门出国考察,种种原因下,最终成功地把奥地利的斯太尔重卡技术引进过来。

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国内把几个重卡厂联合起来,搞了个重汽联营公司,主机厂除了有黄河厂之外,还有老区厂和山城厂。

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竞争的要求,三个厂开始像是亲兄弟,共同消化吸收,但是很快,就变成了三个厂相互竞争,尤其是,相互压价!

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价!

降价换市场,那是不可取的,因为会导致工厂的利润大大减少!

“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因为这个重汽联营公司,相互牵绊,相互制约,导致咱们的生产成本根本就降不下来。”主管技术的副厂长刘东尧开口:“如果我们能分开单独干,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

太平洋集团发展得这么快,还不是因为制度的优势!

“是啊,咱们得找个机会,向上级建议,让咱们独立出去单独干!咱们只要把坊柴要过来,那咱们重卡厂绝对能第一个扭亏为盈!”杨和平说道。

马继民望着窗外,默默无语。

想要改制,哪里有那么容易啊!

老区厂。

“从客户的反馈来看,咱们的斯太尔有太多的不足了,卧铺虽然已经加宽到了六百毫米,但是客户反馈还是不够大,而且,驾驶室密封不严,经常漏风,尤其是走烂路的情况下,驾驶室里一层土,人家太平洋集团的重卡,那驾驶室里就是干干净净。”

工程师王永光继续介绍:“当然了,客户反馈最强烈的,还是发动机动力不足,目前,咱们使用的斯太尔WD615发动机,只有240马力,在满载的情况下,慢如蜗牛,上坡的时候如果停了,那根本就没法重新起步。”

厂长赵德柱皱着眉头:“是啊,咱们想要摆脱现在的困境,那就必须要研发新的产品,不过,咱们这边没发动机,只有变速箱,咱们……”

当年,主机厂只有三个,同时,其他的配套部件,也是由不同工厂来继承的,坊柴负责WD615发动机,配套的九挡变速箱,则是由老区这边的陕齿来生产的。

这边没发动机的配套厂,他们就算是想要改进,也没这个能力啊!

就在此时,有人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厂长,好消息,部队那边要招标了,三代重卡军车!只要能竞标成功,以后军队采购,就能吃独食!”

会议室里众人顿时就兴奋起来。

军车!咱们老区厂,那可是专门造军车的!

老区厂在1968年建厂,历史虽然不悠久,但是,他们是在承担着国家重要使命的前提下建厂的!

当年,拉大炮的军车都是从苏联老大哥手里买回来的,六十年代很特殊,双方闹翻了,老大哥不卖了,那拉大炮的军车怎么解决?

靠人不如靠自己!

国家决定,抽调首都汽车厂的一部分员工,前往老区,组建老区汽车厂!

1968年建厂,1970年,延安牌SX250就打造出来了,从此开始了重卡生产,而且,专门供应部队。

之所以能这么快,其实这车就是贝利埃军车的仿制品,不过,老区厂生产的车子,质量过硬,军队很喜欢,延安二百五的大名,顶呱呱!

所以,在他们眼里看来,这部队要招标,军车就该是他们的肉!

“要招标了?有具体要求吗?”王永光立刻开口。

“在二十吨总重量的情况下,零到四十公里每秒的要求在十秒内完成,在公路上,四十到八十公里每小时的加速能力,也要求在十秒内完成……”

所有人都傻眼了。

部队要求的重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是十吨级以上的,具体来说,越野情况下,能运个十来吨就不错了,加上自重,二十吨左右的总重是个合适的指标。

但是,却对机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王永光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这要求,怕不是得需要五百马力的发动机。”

“没错,变速箱也得自动挡,手动换挡没这么快。”

这就扯淡了!

会议室里的众人,顿时就是一片惊呼。

“部队这分明就是好高骛远,要这么强的能力干啥!”

“没错,这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咳咳。”赵德柱开口了:“部队是瞄准未来战争的,他们提的要求,我们得想办法满足,大家伙想想,该怎么做,比如说,五百马力的发动机和配套的自动挡变速箱,我们要怎么解决?”

“目前在国内,也只有太平洋集团能生产,我们得从他们那里采购。”

这是唯一的选择!

赵德柱叹了口气:“是啊,得从他们那里采购,那他们如果竞标呢?”

所有人都是脸色难看,如果太平洋集团参与竞标,他们这个专门给部队提供军车的重卡厂,岂不是得倒闭了?

“不行,我们得去抗议!”

赵德柱的脸色难看,目光扫过众人,抗议?抗议有个屁用啊!还是想想老区厂的未来该怎么办吧!

山城厂。

当年面临着北方入侵的威胁,在最悲观的推断中,半壁江山都会沦丧,所以,各种重工业都需要转移到三线城市,山城汽车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上马的,而且,仅仅选址,就经历了一番波折。

第一次报上去,嫌弃靠山不进山,第二次选址,又是进山不进沟,一直折腾了三次,才选了个最适合三线生产的厂址,外面绝对发现不了。

不过,在市场经济时代,这种山区的汽车厂,运输成本高,天然就没啥竞争力,几个厂区呈三角形布局,充满了时代特色。

第一辆红岩CQ260,就这样在山沟沟里制造出来了,当时就是这个山沟里的一个齿轮厂试制成功的,后来也觉得不太合适,就搬迁到了更开阔的厂区来制造。

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种车辆的年产量就是两位数,最极端的1973年,全年就生产了一辆。

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那个时候制造,就和后世的老巴一样,完全靠手搓卡车!

好在,进入八十年代,山城汽车厂开始了新生,在斯太尔技术还没有到来之前,他们就在引进的德国曼恩3320卡车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来了国产第一代大马力重型卡车CQ30290,为了满足大马力发动机的需要,他们还引进了康明斯K系列和NH系列柴油发动机技术。

按照当时的环境,肯定不能建立一个合资企业了,所以,引进的只是技术而已,1981年1月25日,作为六五计划中发动机的重点引进项目之一,康明斯就和山城汽车厂签署了协议,可以用许可证生产的方式,生产康明斯的10升到50升的大马力柴油机。

在这次开了个好头,才有接下来二汽和康明斯的合作,才有了之后康明斯发动机在东方的遍地开花。

不过,只引进生产许可证的方式,那必然也是有很多问题的,毕竟,有了技术资料,不代表就能生产出来。

所以,到了后来,山城汽车厂引进斯太尔技术的时候,匹配的也是WD615发动机,康明斯发动机还没法稳定可靠地工作,更没法满足军队的需求!

“咱们作为组装出来第一辆斯太尔的厂家,必须要参与竞标!”

“没错!不就是要大马力发动机嘛,咱们有!咱们的康明斯K19发动机,就能满足需要!”

康明斯的K系列发动机,命名方式简单直接,后面的数字直接代表排量,比如说常见的燃油发电机,K38就是38升排量,K50就是50升排量,想要功率高,那就提高排量呗!

这K19发动机,具体排量是18.9升,已经能输出450马力的动力了,虽然说还没有达到五百马力的门槛,但是,部队的要求又没说具体多大马力,对标美国佬的那款军车,不也才447马力?

“是啊,发动机有,不过,想要提速快,还是得上自动挡,这大功率的AT变速箱,可不好找啊!”

“找美国啊!艾利逊公司有各种各样的变速箱,总有一款能满足咱们的要求!”

下面人议论纷纷,山城汽车厂的负责人徐志远却是眉头微皱。

“厂长,怎么了?”

“咱们的确有相关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不成熟啊!就拿这K19发动机来说,用在燃油发电机上,一直恒定功率运转,都会出问题,更不用说用在汽车上,油门反复变化,这……”

“技术不成熟,咱们可以提升技术啊!”工程师史向阳开口:“初期的样车,咱们可以用进口的康明斯发动机,等到后期再替换也不迟!听说那边的K19发动机,已经有涡轮增压的版本,最大功率能达到六七百马力……”

“是啊,有了型号,咱们才能研发下去,一定能把相关的发动机捣鼓成熟的!那就这样,以这些动力为基础,以美国军车的外形为我们的军车外形,一定要霸气,咱们拿着这个设计图去竞标!”

首都。

“什么?三大重卡厂,只有一个决定来竞标?”秦锋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润柱,目光中满是不可思议。

“没错,不知道为何,黄河厂和老区厂都没有来竞标,这些厂子,居然连竞标的勇气都没有了。”李润柱说道:“不过,这样正好,你们也少一些压力,竞争对手少,到时候咱们也能快刀斩乱麻地否定掉其他方案,选择你们厂的产品。”

“或许是其他厂觉得就是来陪跑,所以就不参加了呢。”李润柱旁边,一名军官开口。

秦锋皱着眉头,思考了片刻,然后开口:“该不会是他们自顾不暇吧?这三大重卡厂,目前盈利能力如何?”

“三大厂,加一起,年产量能有两三万辆吧。”李润柱说道:“具体数据,咱们也不清楚。”

“三个厂子,才两三万?”秦锋惊讶,咱们一个奔驰重卡厂,年产量还十万辆呢!

上不了规模,那就无法降低成本,那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利润,还怎么良性发展?

听到秦锋的话,李润柱嘿嘿一笑:“这已经不少了,进入九十年代之前,他们加起来都不够一万辆。”

别的不说,山城厂,1989年,全年不过生产了两千辆重卡而已,还是很多车型一起生产的结果。到了2000年,山城厂的年产量也才不过五千辆。

“那这三个厂之间,矛盾大吗?”

“据说最近一两年,因为利润低,打价格战,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很大。”

“唉,强扭的瓜不甜,该放手就放手,相关部门要是能放手,让他们单飞,或许其中几个厂还能发展壮大,这样继续牵制下去,或许都得垮了。”

虽然太平洋集团强大了,但是,只有他们一个厂,不够啊!

李润柱眼前一亮:“你这想法不错,等招标的时候,可以和相关部门领导说说。”

“我?不太合适吧?”秦锋摇头:“清官难断家务事,分家永远都没公平的方法。”

在后世,九十年代后期,三个重卡兄弟才过不下去了开始分家,然后闹了很多戏码,尤其是以黄河厂和坊柴最为激烈,相互打了很多架,最后各自分开干各自的,然后,都发展起来了。

老区厂半死不活,好歹还算是能维持下去,这山城厂,最倒霉,落得个被收购的命运,山城的红岩变成了上汽红岩。

“好,不说这些了,你们有设计方案了吗?拿来给咱们看看!”李润柱泄漏消息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看看这车子的设计,他要先睹为快。

竞标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也有复杂的步骤,现在进行的是第一步,也就是设计招标,看看谁的设计好,谁的设计成熟,如果这一关都过不去,那后面再花钱,就是妥妥的浪费了。

“有。”

李润柱接了过来,看到的第一眼,就有些好奇。

“这车头不是直接抄袭美国的,而是全新研制的?这车头合适吗?”

美国的车辆,车头呈现一个尖角的方式,玻璃向后倾,车头下半部分也向后倾,正面只有一个很窄的竖直前脸,这样做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提升车辆的通过性,更是提升防护能力,万一有子弹打过来,很容易把它反弹出去,和倾斜装甲的原理很像。

而眼前这军车,车头前脸是竖着的,挡风玻璃向后倾斜一些,虽然看着更霸气,但是好像少了一些先进的防弹理念。

“按照军队的要求,车子需要能防备7.62毫米子弹直射。我们只要用自己生产的钢材就能轻松挡住,所以,还做那种结构干什么?那样设计的最大缺点,就是驾驶室必须要加高。”

“为啥?”

“否则驾驶员没地方放脚。”

挡风玻璃向后倾斜没事,这车头底部也向后倾斜,你让驾驶员的脚怎么塞?难道盘着腿开车?

那就只能抬高驾驶室,这样一来,驾驶室的重心就升高了,也没必要搞那么高,低一点,好跳车啊。

李润柱仔细地品味了一番,觉得好像有道理,然后,继续看向设计图:“你们的驾驶室后面,没有散热器?”

美国佬的军车驾驶室后面,有个巨大的散热器,是给液力变矩器用的,驾驶室后面很多空间都被浪费了,导致车斗很小。

秦锋笑了笑:“等着人家的机枪来打吗?”

散热装置肯定要有,但是,没必要搞得那么明显啊!好歹要塞到备胎里面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