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大国工业 > 第七百一十五章 莫斯科人曾经的辉煌

大国工业 第七百一十五章 莫斯科人曾经的辉煌

作者:华东之雄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莫斯科已经是冰天雪地,虽然这里的人早已经习惯了冬日的严寒,但是,最近几年的冬天,是一年比一年难熬。

莫斯科东南部,曾经的Ostapovskoe公路,现在已经称为Volgogradskiy大道,四周盖起来了很多建筑,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而在这些建筑里,莫斯科人汽车厂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

1930年,莫斯科大学生们在这里创建了列宁共青团汽车厂,当时也只是生产引进的福特A型轿车,也就是CKD方式生产,一直到了二战结束,德国东部工业区里,整套的K38轿车生产线被带回来,放到了这个汽车厂里。

于是,这个汽车厂有了独属自己的产品:莫斯科人M400型轿车,汽车厂也就改名叫做莫斯科人汽车厂。

这款车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它只需要九千卢布,是当时市面上售价最低的汽车,很快就出现了热销,而莫斯科人靠着越来越高的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成为了苏联汽车业的第一大厂。

没错,说起老毛子的汽车工业来,很容易让人想到伏尔加、嘎斯、吉姆……实际上,莫斯科人才是苏联产量最大的轿车。

不过,随着苏联的消失,整个苏联的汽车工业,也开始迅速走下坡路,现在,莫斯科人汽车厂也已经是风雨飘摇。

“目前,我们的莫斯科人轿车已经严重落后整个时代了,产品质量差,油耗高,根本就没有市场,我们必须要转型,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会议室里,莫斯科人汽车厂的销售经理苏斯洛夫说道。

“是啊,咱们也知道要转型,但是,咱们厂是个高度集中的综合性大厂,想要转型可不容易啊!”总工程师尤里也是眉头紧皱。

当初,他们把德国整个K38轿车的生产线都给搬了回来,冲压、铸锻、焊接、喷漆等等一条龙,这固然提升了他们厂的自给自足能力,但是,船大难掉头,想要转变产品型号,非常困难。

一转,几乎就意味着整个生产线需要重新改造,他们哪里有钱改造!虽然苏联解体才两三年,他们就已经欠下了上亿美元的债务!

突突突……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奇怪的声音,这发动机,一听就像是拖拉机一样。

苏斯洛夫站起来,走到窗户旁边,玻璃上已经结了一层雾,于是,他用手将这层雾气擦掉,然后就看到了楼下那辆天蓝色的三轮汽车,顿时就是一喜。

“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三轮车已经买回来了,走,咱们下去看看!”

众人纷纷穿上自己的军大衣,走出房间,走出楼门口,冷风吹来,他们的心中一片火热。

整个大毛的汽车工业里,高尔基汽车厂是第一个转型的!他们从东方引进了一种全新的车型:三轮汽车,这款车制造简单,售价便宜,结实耐造,载重量大,又比较省油!

上个月,这种车终于投产,推向市场,立刻就迎来了一片赞誉,这仅仅第二个月,这种三轮汽车就卖出去了一万多辆!听说,高尔基汽车厂正在扩大产能,最后会稳步攀升到每个月五万辆!

一辆哪怕只赚一百美元,那他们月收入就是五百万美元!很快,整个大毛大大小小的汽车厂,都眼红了。

别管是否生产,先弄回来看看再说!

尤里第一个走上去,看着这辆车的外观。

整个车子也就是四米左右的长度,算是非常小巧的,这样在任何路段,都有不错的通过性,后面轮胎很大,入乡随俗,用的是大毛这边生产的卡车轮胎,发动机的噪音很大,震动也很大,以至于整个驾驶室都在跟着晃动。

这是一辆高配版,驾驶室是全封闭的,拉开车门,可以感受到里面冒出来的一股股热气。

由于大毛这边比较寒冷,所以,驾驶室暖风是必须的,这个也简单,只要把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通过管道引进来就行。

如果仔细看的话,还可以发现,其中一些零件上印着Made in China的字样,毕竟高尔基汽车厂才投产三轮汽车不久,不可能完全生产所有的零件,甚至上个月生产的第一批车,连柴油机都是从东方进口的。

后面,汽车厂的负责人波列雅科夫皱着眉头。

“厂长,怎么了?您觉得这辆车不合适吗?”苏斯洛夫看向厂长。

“这辆车,太低端了,它不适合我们莫斯科人汽车厂,我们要造的是省油、安静的轿车,而不是这种突突突的冒黑烟的拖拉机!”波列雅科夫说道。

旁边的人有些腹诽。

当年,咱们汽车厂就是从造最便宜的莫斯科人轿车开始的,现在,您居然嫌弃眼前的车低端?这可是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毕竟,高尔基汽车厂可是生产过很多高端轿车的厂子!

人家都能放下身段,生产最适合市场需要,又能满足自己生产条件的厂子,咱们呢?

咱们还看不上?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不同,高尔基汽车厂,全面私有化,属于私营汽车厂,而他们莫斯科人汽车厂,只私营化了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的股份还掌握在国家手里。

所以,亏损就亏损,反正亏损了,也是欠政府的钱,到以后,政府肯定得管。

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亏损,就去生产这种车型。

“厂长,厂长,好消息,好消息!”就在此时,一名秘书匆匆跑了过来:“刚刚接到消息!太平洋集团的秦总,即将到莫斯科!”

太平洋集团的秦总来了?

波列雅科夫瞬间就是一喜:“走,咱们去接机,争取和秦总谈成轿车的合作项目!他们太平洋集团生产的轿车很先进,我们莫斯科人汽车厂可以把轿车生产技术引进过来!”

身后,突突突的声音还在继续响着,而波列雅科夫再也没有回头看一眼。

秦锋想要秘密前来莫斯科已经不太可能了,就算是坐鲲鹏航空的专机,那也会惊动很多人,比如说进入海关的时候,总得报关啊,所以,他来莫斯科的消息,不胫而走。

当秦锋走下C910客机的时候,就看到下面接机的一群黑压压的人。

没错,C910客机,这款客机已经拿到了欧洲的适航证,可以开辟前往欧洲的航线了,目前,鲲鹏航空已经装备了第一架,秦锋每次出来,都要坐这种飞机,得展示这种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才行。

“秦总,要不您先等等……”邓小龙有些担心,这么多人在下面围着,很容易出意外啊!

“等?我在客机上等,他们在外面等,有用吗?我不走,他们不会走的。”

“可是,万一其中……”

“没关系,我对咱们的产品有信心!”

这大冬天的,人们穿得都厚,秦锋把最新款的防弹插板穿在里面,丝毫不显眼,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不过,他还没走几步,莫洛德就匆匆而来。

“秦总,海关那边打好招呼了,我带您,走特殊通道。”

一群人被甩在了外面,莫洛德带着秦锋等人,穿过特殊通道,直接就来到了停车场,然后跨上其中一辆虎头奔。

“秦总,秦总!”就在此时,旁边传来了急促的声音:“等等,我们是莫斯科人汽车厂的……”

秦锋已经直接钻进了车厢里,莫洛德向旁边看了一眼,然后……就无可奈何地迎了上去:“波列雅科夫先生,你们……”

“我能和秦总坐一辆车吗?”

没等莫洛德回答,波列雅科夫已经钻了进去。

秦锋并不认识波列雅科夫,但是,他知道莫斯科人汽车厂。

苏联解体之后,大大小小的企业,没一个好过的,军工厂还凑合,其他厂子,只能苦熬,然后等待破产倒闭。

“秦总,我是莫斯科人汽车厂的厂长波列雅科夫。”波列雅科夫自我介绍:“我们莫斯科人汽车厂,是苏联时代最大的汽车厂,技术最先进,产量最高,现在,我们想要引进贵方的技术……”

波列雅科夫等人来晚了,没赶上接机,不过正好,刚刚来停车场,就看到了一群东方人,立刻跑过来,果然是秦总!

现在,波列雅科夫满怀期待。

这怎么可能?秦锋下意识的就想要摇头,莫洛德还在呢!高尔基汽车厂,那可是莫洛德背后大老板的股份!他们都没法引进太平洋集团的汽车技术,被秦锋推荐给了首都汽车厂,学着造三轮车去了,你们有啥脸面要求引进咱们太平洋集团的技术?

不过,看着对方期待的目光,秦锋就知道,自己也不能太直接。

“你们厂技术最先进?有多少数控机床?”

波列雅科夫一愣,然后摇头:“没有。”

“有多少工业机器人?”

波列雅科夫继续摇头:“没有。”

“你们的生产设备,该不会还是几十年前的吧?”

波列雅科夫低下了头。

没错,的确还是几十年的,当年从德国引进的K38生产线,目前还在用……

“你们想要引进我们的产品,那生产线也得全部更换,哪怕只是整车生产线,更新下来至少也得三十亿美元,如果你们想要自己生产发动机的话,还得再加三十亿美元。”秦锋说道:“至于我们的产品技术专利,引进也需要二十亿。”

莫洛德在一旁暗笑,就你们,还想要引进太平洋集团的技术?咱们都没有引进到!

而且,秦总报的这价格可不低!

当初秦锋给高尔基汽车厂报价,驾驶室的生产线就是五十亿,但是那是卡车驾驶室,轿车的要便宜一些,不过,当初秦锋可没说过技术专利要钱,完全是免费的。

现在,秦锋给报了八十亿美元的价格,莫斯科人汽车厂肯定是拿不出来的。

谁能想到,波列雅科夫居然一口答应下来!

“好,我们去向政府申请!”

这就是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啊!

他们莫斯科人汽车厂,有百分之六十的股份都是国家的,所以,国家得管他们!

秦锋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莫洛德一眼,不是我厚此薄彼,而是他们莫斯科人汽车厂有钱啊!

莫洛德笑了笑,没说啥,八十亿美元,对此时的大毛来说,那绝对是一笔庞大的资金,得卖多少石油才能赚到这笔钱?政府会同意莫斯科人汽车厂的这个申请吗?

再说了,只要花个二三十亿,就能从西欧引进技术,或者是合资建厂,用得着耗费两三倍的资金,和太平洋集团合作吗?

莫洛德对这个合作,并不看好。

波列雅科夫达成了目的,在前面的路口下车,上了后面跟着车队的他自己的车,直奔莫斯科政府,直至这个时候,秦锋和莫洛德才能谈自己生意。

“秦总,咱们高尔基汽车厂那边的产品上市后深受市场欢迎,尤其是,针对我们这里的严寒市场进行的改进,更是让客户很喜欢,预计今年年底,高尔基汽车厂就会扭亏为盈。”

虽然当时考察的车子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到了这里,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针对严寒市场,柴油机需要增加预热塞,需要增加额外的压缩空气起动机等等,还有驾驶室内的暖风,虽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客户的反馈很好,谁愿意要一辆冬天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启动、而且还冷飕飕的车子?

“嗯,先利用这种车子打开市场,厂子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然后再慢慢提升产品性能,比如说,下一步就可以造使用多缸发动机和传动轴的三轮车,震动和噪音都会大大降低。”

三轮车只是起步,先解决了生存问题,以后才能慢慢发展壮大,秦锋说的这个路线,是非常光明的。

从单缸机到多缸机,从三轮到四轮再到六轮,以后就会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厂了。

“嗯,那边也是这么规划的。”莫洛德说道:“只是需要的技术,还得请秦总帮忙。”

“应该的,等以后需要多缸机的时候,咱们再具体商量。”

这种农用车使用的柴油机,技术水平不高,只是要提高生产质量而已,技术授权费啥的,当然也就免了。

就在秦锋和莫洛德前往酒店的时候,波列雅科夫已经到了政府,见到了主管领导叶夫根尼。

“什么,八十亿美元?开什么玩笑!”叶夫根尼当下就火了:“你们目前已经欠下了一亿美元的债务,政府正在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现在,你们还要借八十亿美元?你们拿什么来偿还?”

“太平洋集团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技术,目前,全球很多车企都在从他们手里买专利,南棒人、岛国人,甚至还有德国人!我们只要引进他们的技术,就能生产出来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

波列雅科夫绝不后退,他开始画饼。

“苏联时代,我们的汽车工业就已经落后了,现在,我们的汽车工业更加落后,我们需要扭转这个局面,但是,靠什么来扭转?难道靠一张嘴吗?只能靠引进技术,引进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现在,我们整个大毛国内,都要被外国汽车占据了,这意味着我们国家损失了多少的外汇!我们如果有了自己的车企,哪怕仅仅满足自己市场的需要,也可以给国家节省下宝贵的外汇!”

“更不用说,我们靠着来自东方的先进技术,还能将车子出口到欧洲去,出口到汽车的故乡去,当全欧洲都在开我们莫斯科人汽车的时候,谁还会笑话我们大毛的落魄?想要发展国家,就得发展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八十亿美元虽然多,但是,该花的钱也必须花!”

“没钱,不用说八十亿,八亿美元都没有!”

“那就政府给我们背书,从银行借钱!”

“银行?银行也不会借给你们的。”

就算是有银行背书,那最终也得看借贷方的偿还能力啊,就莫斯科人汽车厂的那点固定资产,还怎么还?现在,莫斯科的银行可都是私营的,那些家伙贼精!

“那……能不能想办法卖东西给东方人,这样就能相互抵消了?”

这就是以物易物,用大毛的产品来换东方人的技术。

“卖什么东西?我们目前还有什么能卖给东方人的?军舰吗?就算是卖,那卖回来的钱,也要给造船厂!”

“给造船厂的是卢布啊,用不着给美元,这不就节省外汇了嘛,至于卢布,我们还不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叶夫根尼皱了皱眉头,怎么感觉这个歪门邪道,还这么有道理?

“那八十亿美元也是一笔庞大的数字,我们得卖多少装备?”

“除了军舰,还有飞机,还有坦克,都可以卖啊!对了,以前的时候,东方人不是来看过我们国内的战斗机吗?后来怎么没有下文了?”

“是啊,当初东方人是考察过我们的苏-27,现在,苏霍伊设计局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能把苏-27推销到东方,而且推销个几百架的话,苏霍伊设计局也能摆脱困境了。”就在此时,门口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

主管大毛军售的格里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