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九十二章追查纵火犯,刺杀朱元璋!

探子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继续在山林中搜寻着线索。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山洞中发现了几个可疑的人影。这些人显然是在山火发生后躲藏起来的。

“抓住他们!”张幕僚一声令下,探子们迅速冲上前去,将几个可疑人物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他们成功地将这些纵火者制服,并带回了营地。

在营帐之内,烛火摇曳,朱瀚、朱标以及几位重要幕僚围坐一起,气氛凝重而紧张。张幕僚匆匆步入,面带凝重之色,手中提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从山火现场捕获的纵火嫌犯。

“瀚王,太子殿下,我们已成功捕获了纵火嫌犯,现正押解在外等候审问。”张幕僚沉声报告。

朱瀚目光一凛,随即点头示意:“带进来。”

不久,几名侍卫押着几名衣衫褴褛、神色慌张的嫌犯进入营帐。这些嫌犯身上还带着山火现场的痕迹,显然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朱瀚冷冷地审视着他们,沉声问道:“说,是谁指使你们纵火的?”

一名看似领头的嫌犯,眼神闪烁,犹豫片刻后终于开口:“是……是有人给了我们一笔钱,让我们来放这把火。”

“是谁给的钱?快说!”朱瀚的声音更加严厉,威压之下,嫌犯颤抖着继续说道,“是……是一个穿着华丽衣裳的男人,我们不认识他,但他给了我们足够多的银子,让我们照他说的做。”

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虑。这背后显然有更大的阴谋。

“他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朱瀚追问。

嫌犯仔细回忆了一番,描述道:“他个子不高,留着一撇小胡子,左眼角下有一颗痣。”

朱瀚闻言,心中暗自盘算,这样的特征在京城中并不罕见,但既然已经有了线索,就必须追查到底。

“继续加强审问,务必问出更多细节。”朱瀚对张幕僚吩咐道,随后转向朱标,“标儿,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立即上报父皇,同时加强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朱标点头赞同:“叔父所言极是,我这就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就在朱标准备书写奏报之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匆匆闯入,神色紧张:“瀚王,太子殿下,不好了!京城传来急报,说是有人意图刺杀父皇!”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哗然。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忿怒。

“详细说来!”朱瀚厉声问道。

侍卫连忙禀报:“据京城密探来报,今日傍晚时分,有几名刺客潜入皇宫,意图行刺陛下。幸得御林军及时发现,一番激战后将刺客悉数擒获。但陛下在混乱中受了轻伤。”

朱瀚闻言,拳头紧握,眼中闪过一抹冷厉:“好个大胆的贼子,竟敢行刺君上!标儿,我们必须立即启程返回京城,保护父皇安危。”

朱标也是一脸坚决:“叔父放心,我这就下令整顿军队,我们即刻启程。”

朱瀚点头,随即对张幕僚和王先生等人吩咐道:“你们留在这里,继续审问纵火嫌犯,同时加强营地的防守,以防不测。我与标儿先行一步,回京处理此事。”

众人领命,朱瀚与朱标迅速整顿行装,率领亲卫骑兵,星夜兼程返回京城。

几日后,京城城门外,朱瀚与朱标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城楼上,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时,见二人平安归来,心中大石终于落地。

“瀚弟,标儿,你们终于回来了!”朱元璋走下城楼,迎接二人。

朱瀚与朱标连忙下马行礼:“参见父皇(陛下)。”

朱元璋亲手扶起二人,眼中满是欣慰与疼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朕听闻有人意图行刺于朕,多亏你们及时赶回,朕心甚慰。”

朱瀚沉声道:“陛下,臣弟已命人加强京城防守,并派遣密探追查刺客来历。此等胆大妄为之徒,必严惩不贷!”

朱元璋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冷厉:“好,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定要查出幕后真凶,给朕一个交代!”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宅邸内,一名身着华丽衣裳、左眼角下有一颗痣的男子正阴沉着脸,听着下属的汇报。

“什么?朱瀚与朱标竟然提前回来了?还加强了京城的防守?”男子怒不可遏,一拳砸在桌上,“这群废物,连几个刺客都搞不定!”

下属战战兢兢地答道:“主人息怒,属下已经派人继续追查那些刺客的下落,同时也在寻找新的机会……”

男子冷哼一声,打断了下属的话:“机会?现在朱瀚与朱标都回到了京城,我们还能有什么机会?告诉所有人,都给我小心行事,别被朱瀚那个老狐狸给揪住了尾巴!”

随着朱瀚与朱标的归来,京城内的紧张气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因刺客事件的发酵而更加凝重。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色严峻,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群臣。

“诸位爱卿,朕近日遭遇刺客袭击,幸得瀚弟与标儿及时赶回,方得保全。然此事背后,必有主谋,朕誓要将其揪出,严惩不贷!”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得众人心中一凛。

群臣纷纷叩首,表示愿为陛下分忧解难。这时,李尚书站了出来,声音坚定:“陛下,微臣以为,此事非同小可,当从速查办。微臣建议,成立专案组,由瀚王亲自挂帅,彻查此事。”

朱瀚闻言,拱手道:“陛下,臣愿领命。但此事涉及面广,臣恳请陛下允许臣调动京畿卫、锦衣卫及刑部、大理寺等衙门,全力配合调查。”

朱元璋点头应允:“瀚弟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标儿,你也需从旁协助,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查明真相。”

朱标躬身领命:“儿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助叔父早日破案。”

退朝后,朱瀚与朱标立即召集了京畿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及刑部、大理寺等要员,于瀚王府中紧急会议。

“诸位,陛下对此案极为重视,我等务必全力以赴。”朱瀚环视众人,目光如炬,“首先,我们要从刺客身上寻找线索,审问出他们的来历与幕后主使。”

锦衣卫指挥使上前一步,躬身道:“瀚王放心,属下已命人严加审讯,那些刺客嘴硬,但锦衣卫自有手段让他们开口。”

京畿卫指挥使补充道:“同时,我们也已加强了对京城的巡逻与盘查,任何可疑人物都将受到严密监控。”

刑部侍郎则提出了另一个方向:“此外,我们还应从宫内外近期接触的人员中排查,特别是那些近期行为异常或有前科者。”

朱瀚点头,对众人的安排表示满意:“很好,你们各自分工,务必做到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同时,我要强调的是,此案涉及皇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任何泄露案情者,严惩不贷!”

会议结束后,众人分头行动,京城内顿时忙碌起来。朱瀚则独自留在书房,沉思着案件背后的复杂局势。这时,王先生轻轻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卷密信。

“瀚王,有紧急密信送达。”王先生将密信递上,神色凝重。

朱瀚接过密信,迅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凝重。他将密信递给身旁的王先生,沉声道:“这封信提到,刺客背后似乎有朝中重臣的影子,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王先生接过密信,仔细阅读后,也是一脸严肃:“瀚王,此事若真,那背后的势力恐怕不小。我们需更加谨慎,以免打草惊蛇。”

朱瀚点头,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思索着对策:“王先生,你即刻传令下去,让锦衣卫和京畿卫秘密调查朝中所有大臣的近期动向,特别是那些与边疆或外部势力有联系的。”

王先生躬身领命:“是,瀚王。我会立即安排人手,务必做到悄无声息。”

此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一名侍卫禀报道:“瀚王,太子殿下求见。”

朱瀚与王先生对视一眼,朱瀚道:“请他进来。”

片刻后,朱标推门而入,面带忧虑:“叔父,我刚刚得知父皇遇刺的消息,心中甚是不安。刺客背后究竟是何人指使,可有眉目?”

朱瀚叹了口气,将密信内容简要告知朱标,并说明了自己的打算。朱标听后,拳头紧握:“这些奸佞之徒,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叔父放心,我定会全力协助你查明真相。”

朱瀚拍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标儿,此事关系重大,你不仅要协助我调查,更要注意自身安全。记住,你是大明的未来,不能有丝毫闪失。”

朱标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叔父放心,我会小心行事。对了,父皇可还安好?”

“父皇受了些轻伤,但无大碍。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出幕后真凶,稳定朝局。”朱瀚回答道。

朱标沉吟片刻,提出一个建议:“叔父,我们或许可以从父皇的膳食和日常用品入手,看看是否有异常之处。毕竟,能接近父皇的人并不多。”

朱瀚眼睛一亮,赞赏道:“标儿,你的提议很有道理。我立刻派人去查,同时加强父皇的安保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正当三人商议之际,一名锦衣卫匆匆闯入,单膝跪地禀报:“瀚王,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期有几位大臣与边疆的商人来往频繁,其中一位正是密信中提到的疑似嫌疑人。”

朱瀚眼神一凛:“好,立即将此人控制起来,秘密审讯。同时,继续追查他与刺客之间的关联。”

锦衣卫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陷入沉思。朱瀚看向朱标和王先生:“此案复杂,我们必须步步为营,不可急躁。王先生,你继续负责情报收集和分析;标儿,你则负责在朝中稳定局势,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宅邸内,那名被怀疑的大臣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一名心腹匆匆而入,神色慌张:“大人,不好了!锦衣卫突然包围了我们的宅邸,几位同党已被捕。”

大臣闻言,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怒斥道:“这群废物!这么快就暴露了?快,收拾东西,我们必须立即离开京城!”

心腹犹豫道:“可是大人,现在全城戒严,我们如何能轻易脱身?”

大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顾不了那么多了!你立即去准备马车和银两,我们从后门离开,分头行动,能逃多远逃多远!”

然而,他们的对话早已被藏在暗处的锦衣卫探子听得一清二楚。探子迅速离开,将消息传回给朱瀚。

当夜,朱瀚亲自率领锦衣卫包围了大臣的宅邸。随着一声令下,锦衣卫如潮水般涌入,迅速控制了整个宅邸。大臣和心腹试图从后门逃脱,却被早已埋伏在外的京畿卫截住。

朱瀚步入宅邸大厅,看着被押解出来的大臣,冷冷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大臣脸色苍白,但仍强作镇定:“瀚王,你这是何意?我乃朝中重臣,你竟敢如此对待我?”

朱瀚冷笑一声:“朝中重臣?只怕你早已忘了自己的身份。说,你与刺客是何关系?背后还有何人指使?”

大臣紧闭双唇,一言不发。朱瀚挥手示意锦衣卫上刑具。一阵惨叫之后,大臣终于崩溃,颤抖着说出了背后的真相。

原来,这名大臣因在边疆的贪腐行为被朱瀚察觉,心生怨恨,便勾结外部势力意图行刺朱元璋,以嫁祸他人,趁机夺取大权。

朱瀚听完,脸色铁青:“你好大的胆子!来人,将他押入天牢,待陛下发落!”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金碧辉煌。

早朝时分,百官肃立,气氛凝重而庄严。朱元璋步入金銮殿,龙袍加身,威严无比,他缓缓坐上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停留在朱瀚与朱标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