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三十二章 巨额账目,吏部改革

次日清晨,朱瀚与朱标各自忙碌起来。朱瀚继续深入户部,核查账目,追查贪腐官员;朱标则着手准备一系列民生改革措施,同时加强官员考核与选拔工作。

朱瀚在户部的工作日益深入,他发现贪腐的根源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和根深蒂固。

一日,他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账册之中,一位年轻的户部郎中匆匆走进,神色紧张地禀报道:“殿下,我们发现有几笔账目似乎与几位朝中重臣有关连,这些账目不仅数额巨大,而且资金流向十分隐秘。”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他放下手中的笔,抬头望向那郎中,沉声问道:“你可有确凿证据?”

郎中从怀中掏出一叠密信和账本,双手呈上:“殿下,这些是我们暗中搜集的证据,其中不仅有详细的账目记录,还有几位重臣的亲笔信,信中明确提及了这些资金的流向和用途。”

朱瀚接过证据,一页页仔细翻阅,脸色愈发凝重。信中提及的不仅仅是金钱交易,还涉及到了权力的交换和官场的勾结。他合上账本,对郎中说道:“此事非同小可,你务必严守秘密,不可泄露给任何人。我会亲自向陛下禀报,你且安心等待。”

郎中躬身行礼,领命退下。朱瀚深知,这份证据一旦公之于众,必将引起朝野震动,他必须谨慎处理。

与此同时,朱标在吏部的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通过一系列明察暗访,不仅揭露出了一批通过不正当手段升迁的官员,还意外发现了一股试图暗中操控官员选拔的势力。

一日,朱标在密室中与几位心腹幕僚商议对策,他面色凝重地说道:“我们必须尽快行动,将这些害群之马一网打尽。但此事牵涉甚广,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一位幕僚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我们可以先暗中调查这股势力的核心人物,收集确凿证据,再一举将他们拿下。”

另一位幕僚补充道:“同时,我们可以加强吏部内部的监控,防止他们继续操控官员选拔。此外,还可以公开选拔程序,增加透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监督中来。”

朱标点头赞同。

次日,朱瀚与朱标在御书房内向朱元璋禀报了各自的调查结果。朱元璋听后,面色铁青,他怒拍龙案,怒斥道:“朕万万没想到,朕的朝中竟有如此多的蛀虫!瀚弟、标儿,你们做得很好,但此事必须严查到底,绝不姑息!”

朱瀚与朱标躬身行礼,齐声应道:“臣(儿臣)遵旨。”

朱元璋沉吟片刻,继续说道:“瀚弟,你负责继续追查户部的贪腐案件,务必将那些重臣绳之以法。标儿,你则负责整顿吏部,清除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升迁的官员,并加强官员选拔的透明度。”

两人领命而去。

朱瀚在户部与一位被停职调查的官员对峙。那官员面如死灰,但仍试图狡辩:“殿下,下官一时糊涂,但请殿下念在下官多年为朝廷效力的份上,饶下官一命吧!”

朱瀚冷冷地看着他,语气坚定地说道:“你身为朝廷命官,本应廉洁奉公,为民造福。但你却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辜负了朝廷和百姓的信任。今日你若能主动交代罪行,尚可争取宽大处理;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那官员闻言,终于低下了头,不再狡辩。

与此同时,朱标在吏部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不仅要处理那些被揭露出来的腐败官员,还要应对来自朝中的种种非议和指责。

一日,他在朝堂上与一位试图阻挠他整顿吏治的官员据理力争:“陛下命我整顿吏治,清除腐败分子,这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福祉着想。你身为朝中重臣,本应支持我的工作,为何却要百般阻挠?”

那官员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愤然离去。朱标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慨。

随着朱瀚与朱标在户部和吏部的深入调查,朝中腐败的冰山一角逐渐被揭开,两人的工作也愈发繁重而艰巨。

朱瀚在户部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公文后,独自坐在案前沉思。这时,户部郎中李晋匆匆步入,神色紧张地禀报道:“殿下,最近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官员在征收赋税时存在严重违规行为,不仅超额征收,还中饱私囊,百姓苦不堪言。”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沉声问道:“可有确凿证据?”

李晋从袖中取出一叠账册和举报信,双手呈上:“这是地方官员的账册记录,以及百姓的联名举报信,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朱瀚接过账册,一页页仔细翻阅,脸色愈发凝重。他放下账册,对李晋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即上报陛下,同时着手调查,务必给百姓一个交代。”

李晋躬身行礼,领命退下。朱瀚则起身,准备前往御书房面见朱元璋。临行前,他特意叫来心腹幕僚张远,吩咐道:“张远,你即刻着手准备,组织人手对这些违规官员进行深入调查。记住,务必保密,行动迅速,以免打草惊蛇。”

张远躬身应诺,转身离去。朱瀚则快步走向御书房,心中满是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腐败官员的愤慨。

御书房内,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见朱瀚匆匆而来,不由问道:“瀚弟,何事如此匆忙?”

朱瀚行礼后,将地方官员违规征税、中饱私囊之事详细禀报。朱元璋闻言,脸色铁青,怒拍龙案道:“这些蛀虫,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瀚弟,你即刻着手调查此事,务必严惩不贷!”

朱瀚领命告退,心中暗自下定决心,定要将这些害群之马一网打尽,还百姓一个公道。

与此同时,朱标在吏部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一日,他在审阅官员任免卷宗时,发现一名新任知府的背景颇为可疑,其升迁之路异常顺利,背后似乎有强大的势力在暗中支持。

朱标心中生疑,当即召来吏部郎中赵明,问道:“赵明,你可知这位新任知府的来历?他的升迁为何如此迅速?”

赵明面露难色,犹豫片刻后说道:“殿下,此人背后确有复杂的关系网。据说,他与朝中几位重臣关系匪浅,升迁之事,怕是……”

朱标闻言,心中已明了大半。他沉声道:“朝中岂能容此等乌烟瘴气?你即刻着手调查此人的背景和升迁过程,务必找到确凿证据。”

赵明躬身应诺,转身离去。朱标则继续审阅卷宗,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将这些隐藏在暗处的腐败分子一一揪出。

几日后,朱瀚与朱标在御书房内再次会面,两人各自汇报了调查进展。朱瀚将地方官员违规征税之事详细禀报给朱元璋,并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朱标则汇报了新任知府背后的复杂关系网,以及吏部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

朱元璋听后,面色凝重,对两人说道:“瀚弟、标儿,你二人做得很好。但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行事。朕命你二人继续深入调查,务必将这些腐败分子一网打尽,还我大明一个清明的吏治!”

朱瀚与朱标领命后,心中更添了几分凝重与决心。

朱瀚回到王府,立即召集了心腹幕僚商议对策。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容。“此番地方官员贪腐之事,必须速战速决,以免事态扩大,民心动摇。”他沉声说道,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一位老练的幕僚站起身,拱手道:“殿下所言极是,但地方官员盘根错节,关系复杂,若直接查处,恐引起反弹。不如先暗中调查,收集证据,再一网打尽。”

朱瀚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好,但调查过程需万分谨慎,不可走漏风声。张远,此事便交予你全权负责,务必挑选忠诚可靠之人,秘密进行。”

张远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殿下放心,张远定不负所托,定将那些贪腐之徒绳之以法。”

商议完毕,朱瀚又转而思考起如何加强户部的管理与监督。

次日清晨,朱瀚早早来到户部,准备着手改革事宜。户部大堂内,官员们或站或坐,神情各异,显然对即将到来的变革心存忐忑。朱瀚步入大堂,环视一周,沉声道:“诸位,我大明以民为本,户部乃国家财政之根本,不容有丝毫懈怠与贪腐。从今日起,户部将实行更为严格的考核与监察制度,凡有贪腐行为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此言一出,大堂内顿时鸦雀无声。官员们面面相觑,心中既有畏惧也有期待。朱瀚见状,语气稍缓:“但本王也知,朝中不乏清正廉洁之士。对于那些勤勉尽责、廉洁奉公的官员,朝廷自会给予应有的奖赏与提拔。”

一番话落,大堂内气氛为之一振。官员们纷纷表示将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以不负朝廷重托。

与此同时,朱标在吏部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改革。

一日午后,朱标与吏部尚书在书房内密谈。窗外阳光斜照,室内茶香袅袅。朱标轻啜一口茶,缓缓说道:“尚书大人,吏部乃官员之根本,若吏部不清,则百官皆浊。本王欲对吏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知尚书大人意下如何?”

吏部尚书闻言,面露难色:“殿下所言极是,但吏部积弊已久,改革非一日之功。且朝中关系错综复杂,改革之路恐多荆棘。”

朱标微微一笑,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尚书大人所言差矣,正因积弊已久,才更需改革。本王自会与瀚王叔携手共进,共克时艰。尚书大人只需尽心竭力辅佐本王便是。”

吏部尚书见朱标态度坚决,心中虽仍有顾虑,但也知此事已无可避免。他躬身行礼道:“殿下既有此决心,老臣自当全力支持。只是改革之事需谨慎行事,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尚书大人言之有理,改革之路需步步为营。本王自会细心筹谋,确保每一步都稳妥无误。”

两人又商讨了许久,从官员选拔机制到考核标准,再到监察体系的建立,无不涉及。

夜幕降临,朱瀚与朱标各自忙碌了一天,终于得以片刻喘息。两人在王府后花园中相遇,月光如水洒满小径,两人并肩而行,低声交谈。

“瀚王叔,今日户部改革之事进展如何?”朱标关切地问道。

朱瀚微微一笑:“尚可,虽遇些许阻力,但大体顺利。我已命张远暗中调查那些贪腐官员,相信不久便会有结果。”

朱标点头表示赞许:“瀚王叔行事果决,标儿佩服。吏部这边也已有眉目,正着手建立更为严格的考核与监察机制。”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标儿,改革之路虽长且艰,但你我叔侄齐心,必能克服一切困难。今日户部之事虽有进展,但贪腐之根仍未完全拔除,仍需我们继续努力。”

朱标点头,目光坚定:“瀚王叔所言极是,标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父皇与瀚王叔的期望。只是,标儿心中尚有一事不明,还望瀚王叔指点迷津。”

朱瀚示意朱标继续说下去,朱标沉吟片刻,道:“在吏部改革中,标儿发现许多官员虽能力平平,却因背后有强大势力支持而稳坐高位。对于这些官员,我们该如何处理?”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道:“标儿,此事确实棘手。但切记,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步步为营。对于这些官员,我们可以先不动声色,暗中收集他们的不法证据。同时,加强新官员的选拔与培养,逐步替换掉那些无能之辈。”

朱标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瀚王叔深谋远虑,标儿受教了。只是,标儿担心,这些官员若知我们意图,恐会狗急跳墙,做出不利于改革之事。”

朱瀚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标儿放心,此事我早有准备。我已暗中布置人手,监视这些官员的一举一动。同时,我也会与都察院、大理寺等部门加强沟通,确保一旦有事发生,能迅速应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