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八百九十章 突袭粮仓!清流之士觐见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机会!张将军,你即刻率领精锐部队,夜袭敌军粮仓,务必一举成功。同时,加强营地的防御,防止敌军趁虚而入。”

张将军领命而去,朱瀚则继续部署其他防御措施。

而在京城中,赵参军正焦急地等待着边疆的消息。突然,一名信使匆匆而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赵参军接过密信,迅速拆阅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好消息!边疆传来捷报,我军成功摧毁了敌军的粮仓,敌军士气大挫,正考虑撤退。”赵参军兴奋地将捷报递给身旁的心腹幕僚。

心腹幕僚接过捷报,仔细阅读后也露出了喜色:“这真是太好了!王爷在边疆的英勇指挥终于换来了胜利。我们得赶紧将这个消息传回边疆,提振士气。”

赵参军点头赞同,随即吩咐道:“即刻快马加鞭,将捷报送往边疆。同时,加强京城的防守,防止朱棣趁机作乱。”

这时,书房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赵参军收回思绪,沉声道:“进来。”

门缓缓推开,进来的是一位负责联络清流之士的幕僚,他神色略显焦急,快步走到赵参军面前,躬身行礼后急切地说道:“参军大人,清流之士们收到边疆捷报后士气大振,他们正在筹备一场大型的集会,准备在朝堂上向陛下陈情,请求严惩朱棣,同时进一步支持瀚王殿下。”

赵参军闻言,眉头微展,点了点头:“此乃大好事,清流之士的力量不可小觑,他们的支持对我们至关重要。你即刻前往,协助他们筹备集会,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幕僚领命欲退,赵参军又补充道:“还有,集会上务必强调瀚王殿下对太子的忠心与支持,让陛下看到瀚王殿下不仅是为了国家大义,更是为了太子的未来在努力。”

幕僚躬身应诺,转身离去。赵参军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这场权力斗争的每一步都需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与此同时,在朱棣的府邸中,气氛同样凝重。朱棣坐在书房内,眉头紧锁,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玉扳指,沉默不语。年轻谋士见状,轻步上前,低声问道:“殿下,边疆的局势对我们不利,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棣缓缓放下玉扳指,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边疆的失利只是暂时的,我们真正的战场在朝中。传令下去,让边疆的将领们不必过于恋战,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反击。”

年轻谋士点头应命,但心中仍有疑虑:“殿下,朝中清流之士与忠诚于太子的朝臣们正紧密团结在瀚王周围,我们该如何瓦解他们的联盟?”

朱棣冷笑一声:“瓦解联盟?那太费时间了。我们要做的,是直接攻击他们的核心——瀚王本人。只要瀚王一倒,那些所谓的联盟自然不攻自破。”

老谋士在一旁补充道:“殿下所言极是。但瀚王在朝中根基深厚,我们需找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击必中。”

朱棣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吩咐道:“继续加强情报收集,特别是关于瀚王与朝中重臣之间关系的调查。同时,准备一些对瀚王不利的‘证据’,必要时可以在朝堂上抛出,让陛下和朝臣们对瀚王产生怀疑。”

老谋士和年轻谋士纷纷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朱棣独自坐在案前,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而在皇宫之中,朱元璋坐在御书房内,手中翻阅着边疆送来的战报,眉头紧锁。这时,一名太监匆匆入内,躬身禀报道:“陛下,清流之士们请求觐见,有要事相商。”

朱元璋放下战报,沉声道:“宣他们进来。”

不久,几位清流之士步入御书房,躬身行礼后,其中一位年长者开口道:“陛下,边疆传来捷报,我军成功摧毁敌军粮仓,士气大振。此乃瀚王殿下英明指挥之功,臣等特来向陛下贺喜。”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深邃:“瀚弟在边疆的功绩,朕已知晓。但朝中局势复杂,朕更希望看到诸位卿家能齐心协力,共谋国是。”

清流之士们纷纷表示赞同,并趁机向朱元璋进言,请求严惩朝中贪腐,加强太子教育,巩固大明江山。朱元璋一一听取,并未立即表态,只是沉声道:“诸卿所言,朕已铭记于心。待朕细细思量后,再行定夺。”

清流之士们见朱元璋并未立即给出明确答复,彼此交换了一个忧虑的眼神。年长者再次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恳切:“陛下,朝中贪腐之风盛行,已严重侵蚀我大明根基。若不及时整治,恐将危及社稷安危。臣等恳请陛下以国家大局为重,严惩不贷。”

另一位清流之士接过话茬,语气坚定:“陛下,朱瀚殿下在边疆浴血奋战,为的就是保卫这片河山,让百姓安居乐业。若朝中不能清正廉洁,何以对得起前线将士的牺牲?”

朱元璋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诸卿所言,朕岂能不知?然朝中之事,错综复杂,非一朝一夕可解。朕需细细筹谋,方能一举根除贪腐之弊。”

这时,一位较为年轻的清流之士站了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陛下,臣等愿为陛下分忧解难。臣提议,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察百官,严查贪腐。同时,加强法制建设,让贪腐之人无所遁形。”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卿之提议,颇有道理。朕会认真考虑。只是,此事关乎重大,需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清流之士们见朱元璋态度有所松动,心中稍感宽慰。,虽然今日未能立即得到满意答复,但至少已经让陛下看到了他们的决心和诚意。

“陛下英明。”年长者躬身行礼,“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共谋大明之未来。”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他们起身:“诸卿忠心可嘉,朕心甚慰。待朕细细筹谋后,自会与诸卿共商大计。”

清流之士们领命退下,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只要陛下能够下定决心,他们一定能够为大明清除贪腐,还朝纲以清明。

与此同时,在朱棣的府邸中,气氛同样紧张而凝重。朱棣坐在书房内,手中紧握着一枚玉扳指,眼神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

“殿下,边疆的失利已成定局,我们需尽快调整策略。”年轻谋士上前一步,低声说道,“臣以为,我们可暂时放弃边疆的攻势,转而集中力量在朝中布局。”

朱棣微微点头,声音低沉:“所言极是。边疆之事,非一朝一夕可解。我们需将重心移至朝中,寻找瀚王的破绽。”

老谋士在一旁补充道:“殿下,臣以为我们可暗中搜集瀚王与朝中重臣的往来信件,寻找不利于他的证据。同时,利用清流之士与瀚王之间的矛盾,制造舆论攻势。”

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清流之士虽无实权,但在民间声望颇高。若能将他们拉入我们的阵营,必能对瀚王造成巨大压力。”

他转向年轻谋士:“你即刻着手安排,务必确保每一步都万无一失。”

年轻谋士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朱棣独自坐在案前,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

而此时的朱瀚,正率领着大军在边疆与敌军激战正酣。他虽然身在战场,但心中却始终挂念着朝中的局势。

“王爷,敌军再次发起了猛攻!”一名斥候匆匆跑来,神色紧张地禀报道。

朱瀚闻言,迅速站起身,目光如炬:“传令下去,全军准备迎战!务必坚守阵地,等待援军到来!”

朱瀚的声音在军营中回荡,将士们闻令而动,迅速进入战斗准备状态。朱瀚站在高处,望着整装待发的士兵们,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决绝。

“诸位将士,我们身负保家卫国的重任,今日之战,不仅是为了边疆的安宁,更是为了大明的未来!”朱瀚的声音穿透喧嚣,直达每一个士兵的心底,“我们要让敌人知道,大明的疆土,不容侵犯!”

士兵们齐声高呼:“誓死保卫大明!誓死追随王爷!”声浪如潮,震天动地,展现出了他们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决心。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神色紧张地禀报道:“王爷,敌军似乎有所异动,他们的攻势似乎更加猛烈了!”

朱瀚眉头紧锁,迅速扫视四周,只见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气势汹汹。

“传令下去,加强防线,务必坚守住每一寸土地!”朱瀚沉声下令,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同时,命令张将军率领的精锐部队,务必在最短时间内破坏敌军的补给线,切断他们的后援!”

传令兵领命而去,迅速将朱瀚的命令传达给各营各队。军营中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按照命令各就各位,准备迎接更加激烈的战斗。

与此同时,在朱棣的府邸中,气氛同样凝重。朱棣坐在书房内,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玉扳指,眼神中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殿下,边疆的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一位年轻谋士上前一步,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深邃:“边疆之事,已不可挽回。但我们的战场,不仅在边疆,更在朝中。传令下去,让所有人加强情报收集工作,务必掌握朱瀚及其党羽的一举一动。”

老谋士在一旁补充道:“殿下所言极是。同时,我们还可利用清流之士与朱瀚之间的矛盾,制造更多的舆论压力,让朱瀚在朝中孤立无援。”

朱棣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此计甚妙。清流之士虽无实权,但在民间声望甚高。若能利用他们,必能对朱瀚造成极大的困扰。”

他转向年轻谋士:“你即刻着手安排,务必让清流之士们看到朱瀚的‘真面目’,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为大明着想的人。”

这时,一位中年谋士缓步走进书房,神色凝重,似乎有要事相商。“殿下,关于朝中那些与瀚王关系密切的大臣,我们是否应该采取更直接的手段?”他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

朱棣微微侧头,目光锐利地扫向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直接?直接只会打草惊蛇。我们需要的,是悄无声息地瓦解他们的联盟,让他们在不自知中走向毁灭。”

中年谋士闻言,眉头紧锁,似乎并不完全认同:“但殿下,时间紧迫,若我们再不采取行动,恐怕会被瀚王一步步逼入绝境。”

朱棣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绝境?真正的绝境,往往也是转机的开始。你只需按照我的计划行事,剩下的,交给我来处理。”

中年谋士见朱棣态度坚决,只好躬身行礼,准备退下。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从匆匆闯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殿下,不好了!边疆传来急报,瀚王似乎已识破了我们的布局,正加强防线,同时派遣精锐部队突袭我军后方!”

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但很快便恢复了冷静。他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在书房内缓缓踱步,思考对策。“看来,瀚王比我想象中更加棘手。不过,这也正合我意。传令下去,让边疆的将领们不必硬拼,诱敌深入,再一举歼灭。”

侍从领命退下,书房内再次陷入沉思。朱棣深知,边疆的战局只是表面上的较量,真正的战场,还是在朝中。他必须步步为营,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殿下,关于清流之士,我们是否应该加大力度,利用他们在民间的声望,制造更多对瀚王不利的舆论?”这时,一位负责情报的谋士上前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