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八百七十九章 朱棣的小动作,笼络重臣!

“李指挥使,”朱棣在自己的书房内,对着前来汇报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芳沉声说道,“近来朝中局势微妙,你需更加用心,务必搜罗到那些对我们不利之人的把柄。”

李芳躬身行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殿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殿下厚望。”

随后,李芳召集了锦衣卫中的几位得力干将,详细部署了搜罗把柄的行动计划。这是一项既敏感又危险的任务,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

“张千户,你负责盯紧户部尚书,他掌管财政大权,油水必然不少。”李芳对一位面容冷峻的千户说道。

张千户点头应允:“指挥使放心,下官定能找出他的破绽。”

“王百户,你去监视工部尚书,他负责边疆工事,与太子朱标关系密切,务必小心行事。”李芳接着对另一位百户吩咐道。

王百户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指挥使,下官明白,定当完成任务。”

随后,李芳又对其他几位锦衣卫成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确保朝中每一个关键位置都在他们的监控之下。

与此同时,在户部尚书府中,张千户正悄悄潜藏在暗处,观察着尚书的一举一动。他注意到,尚书大人每晚都会独自进入书房,直到深夜才熄灯休息。张千户心中一动,决定趁夜潜入书房一探究竟。

夜深人静之时,张千户利用高超的身手,轻松避开了尚书府的守卫,悄悄潜入了书房。他迅速在书房内搜寻起来,最终在一个隐蔽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叠账本。翻开一看,里面竟详细记录了尚书与某些商贾之间的不正当交易。

“哈哈,果然有收获!”张千户心中大喜,连忙将账本小心翼翼地收起,悄然离开了尚书府。

而在另一边,王百户也在工部尚书府中取得了突破。他通过收买尚书府中的一名心腹小厮,得知尚书大人与一位边疆将领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往来。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王百户终于截获了他们之间的密信,信中内容涉及边疆工程的回扣与利益输送。

“这下,看他还如何狡辩!”王百户冷笑一声,将密信妥善保管起来。

随着锦衣卫的深入调查,朝中大臣们的把柄被一一揭露。朱棣坐在书房中,翻阅着李芳呈上来的情报汇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李指挥使,你做得很好。”朱棣将情报轻轻放下,对李芳赞许道,“有了这些把柄,朝中那些不安分之人便再也不敢轻易与我为敌。”

李芳躬身行礼:“殿下英明,臣等只是尽忠职守,为殿下分忧。”

然而,朱棣并未因此而满足。

“李指挥使,接下来,你需将这些把柄逐一核实,确保无误。同时,也要继续监控朝中动向,一旦发现有人意图不轨,立即向我汇报。”朱棣沉声吩咐道。

李芳领命后,深知任务艰巨,却也满怀斗志。他召集了锦衣卫中的精英,再次强调了任务的机密性和重要性。

“诸位,我们手中的情报,直接关系到殿下的安危与朝局的稳定。每一步行动都必须谨慎再谨慎,绝不能有丝毫差错。”李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千户,你经验丰富,这次户部尚书那边就交给你了。记住,不仅要找到他的把柄,还要确保我们的行动滴水不漏。”李芳特别叮嘱道。

张千户躬身行礼,声音坚定:“指挥使放心,我必不负所托,定将户部尚书的把柄一网打尽。”

“王百户,工部尚书那边情况复杂,你需更加小心。不仅要搜集他与边疆将领的秘密往来,还要留意他与其他大臣之间的交往,或许能发现更多线索。”李芳转向王百户,语气中多了几分凝重。

王百户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决绝:“指挥使,我明白。我会用尽一切手段,确保任务成功。”

夜幕降临,张千户悄然潜入了户部尚书府。他利用夜色的掩护,轻巧地避开了守卫,来到了尚书的书房外。书房内灯火通明,尚书正在埋头处理公文,丝毫未察觉到危险已悄然临近。

张千户屏住呼吸,悄无声息地靠近书房窗户,透过缝隙向内窥视。他注意到尚书不时翻阅一些看似普通的账簿,但眉宇间却流露出不易察觉的忧虑。张千户心中一动,决定趁尚书离开书房时潜入其中。

不久,尚书起身离开书房,前往后院散步。张千户趁机迅速进入书房,开始仔细搜查。他逐一翻开那些看似普通的账簿,终于在一本不起眼的账簿中发现了端倪——里面详细记录了尚书与商贾之间的大量非法交易。

“哈哈,终于找到了!”张千户心中暗喜,迅速将账簿藏入怀中,然后悄然离开书房,消失在夜色中。

与此同时,王百户也在工部尚书府中展开了行动。他利用收买的心腹小厮作为内应,轻松获取了尚书与边疆将领往来的密信。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决定深入挖掘更多线索。

王百户伪装成尚书府的仆人,混入了尚书日常会客的厅堂。他躲在暗处,仔细观察着尚书与每一位来访者的交谈。经过一番观察,他发现尚书与几位朝中重臣之间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默契和交流。

“看来,这些大臣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利益链条。”王百户心中暗想,决定继续跟踪这些重臣,以期发现更多把柄。

“李指挥使,你做得很好。”朱棣赞许道,“有了这些情报,我在朝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但切记,我们要利用这些把柄来巩固自己的势力,而不是滥用它们来打击无辜之人。”

李芳躬身行礼:“殿下英明,臣定当谨遵殿下教诲。”

朱棣坐在书房内,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玉佩,眼神深邃而复杂。虽然自己通过锦衣卫搜集到了朝中大臣的把柄,但要真正收拢人心,仅凭这些还不够,必须辅以更加精妙的政治手腕。

这时,一名侍从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侍从恭敬地禀报道:“殿下,户部尚书李大人求见。”

朱棣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计较。“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户部尚书李大人步入书房,行礼道:“参见四皇子殿下。”

朱棣站起身,亲自上前扶起李大人,语气亲切而诚恳:“李大人不必多礼,快请坐。今日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李大人略显犹豫,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殿下,微臣近来听闻朝中有些流言蜚语,对殿下颇为不利。微臣虽不才,但愿为殿下分忧解难。”

朱棣闻言,面色不变,心中却暗自思量。李大人此来,定是有所求,或是感受到了自己的压力,想要寻求庇护。于是,他故作惊讶地问道:“哦?竟有此事?李大人可有听闻是何流言?”

李大人迟疑片刻,终于说道:“微臣听闻,有人暗中散布谣言,说殿下野心勃勃,意图不轨。微臣深知殿下忠君爱国,这些流言纯属无稽之谈,但人言可畏,恐对殿下不利。”

朱棣轻轻叹了口气,显得颇为无奈:“是啊,人言可畏。李大人为我仗义执言,本殿下感激不尽。只是,这些流言背后,恐怕别有用心之人。”

李大人连忙表态:“殿下放心,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殿下澄清误会,维护殿下清誉。”

朱棣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李大人忠心可鉴,本殿下岂能不知?只是,朝中局势复杂,单凭一己之力,恐难以力挽狂澜。本殿下正需如李大人这般忠贞之士,共谋大事。”

李大人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跪下表忠心:“微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朱棣亲自扶起李大人,语气更加亲切:“李大人言重了。本殿下只是希望,我们能携手合作,共同为大明江山社稷尽一份绵薄之力。”

随后,朱棣又与李大人深入交谈了一番,从朝局变化到民生疾苦,无所不谈。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既展现了对李大人的信任与尊重,又不动声色地暗示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

送走李大人后,朱棣回到书房,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接下来,他将继续运用同样的手段,逐一收拢朝中那些对自己有用的大臣。

不久之后,朱棣的书房内又迎来了另一位重要的访客——工部尚书赵大人。与李大人的谨慎不同,赵大人显得更加直率与豪迈。

“四皇子殿下,我听闻你近日在朝中动作频频,不知可有打算与老臣共谋大事?”赵大人一进门便直截了当地问道。

朱棣微微一笑,迎上前去:“赵大人快人快语,本殿下佩服。实不相瞒,本殿下确有雄心壮志,欲为大明开疆拓土,扬我国威。只是,朝中局势复杂多变,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成事。故而来请赵大人共商大计。”

赵大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殿下此言正合我意!老臣虽年迈体衰,但一颗忠心犹在。只要殿下有用得着老臣之处,尽管吩咐!”

朱棣握住赵大人的手,语气诚恳:“赵大人此言差矣。您经验丰富,乃朝中栋梁。有您相助,本殿下如虎添翼。只是,本殿下有一事相求。”

赵大人连忙问道:“殿下但说无妨。”

朱棣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本殿下希望赵大人能在朝中多多宣扬本殿下的功绩与志向,同时,也请赵大人留意朝中动向,若有不利于本殿下的言论或行为,请及时告知。”

赵大人闻言,一拍胸脯:“殿下放心!此事包在老臣身上!”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对赵大人的信任与期待。

“赵大人,您的忠诚与勇武,我向来钦佩。今日所言,正合我意。”

朱棣轻轻拍了拍赵大人的肩膀,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意,缓缓说道:“赵大人,您可知,真正的智谋不仅在于布局深远,更在于人心的洞察与把握。那些顽固派,他们或许固执己见,但背后往往有着各自的利益纠葛。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那根能撬动他们心防的杠杆。”

赵大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沉吟片刻后答道:“殿下所言极是,老臣愚钝,未能及此。但不知殿下有何高见?”

朱棣微微一笑,转身走向窗边,望着窗外繁华的京城,缓缓开口:“高见谈不上,不过确实有些想法。比如那位张侍郎,素以清廉自居,实则家中老母病重,需重金求医。我们若能在暗中相助,他日或能成为我们的助力。”

赵大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殿下真是心思细腻,体察入微。老臣佩服!”

朱棣转过身来,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赵大人,你我皆是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我想,组建这个智囊团,不仅是为了汇聚智慧,更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未来的风雨。”

说着,朱棣从书案上拿起一份名单,递给赵大人:“这是我初步筛选出的几位人选,他们或才情出众,或德高望重,都是朝中不可或缺的人才。赵大人以为如何?”

赵大人接过名单,仔细审阅后,眼中闪烁着赞许:“殿下眼光独到,这些人均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老臣愿意亲自出面,一一拜访,说服他们。”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有劳赵大人了。记住,说服他们时,不仅要展现我们的诚意与决心,更要让他们看到加入我们后的广阔前景。人心所向,才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赵大人将名单小心翼翼地收起,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对朱棣拱手道:“殿下放心,老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只是,这些大人们各有脾性,老臣还需细细揣摩,方能对症下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