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六百七十四章:张丰年开成衣店

朱元璋非常的满意,转身便将信件交到了何风雨的手里。

“现在就将这封信快马加鞭的送到应天府太子的手中,让他自己也好好的掂量掂量现如今所发生的事情。”

朱元璋话音刚落,何风雨便连忙起身,拿着信件便转身离开。

房间里,只剩下了朱瀚和朱元璋两人。

朱瀚手中拿着一张纸,便在上面涂涂画画。

朱元璋饶有兴致地走过去,便看到朱瀚在纸上都已经画出了一件衣服的轮廓,

衣服的衣领改变了他们原有的风格,在上面也做了最精细化的调整,

在天热之时,这衣领还能够轻松的打开,对男子来说是非常便利的一件事。

“刚刚有开诚衣店的想法,你现在就已经将衣服给设计出来了。”

朱元璋对朱瀚十分的夸赞,朱瀚哈哈一笑,他这不过是借助了自己以往在大品牌店里,买衣服的一些印象罢了。

衣服要穿起来得体,还能够尽显大方大度。

有的人他还要去下地干活,因此怎样的一幅设计,能够让百姓穿上更加的便利。

这才是最关键,而不是一篇概全,用那种最为普通的方式去做出来的,肯定也不如意。

“大哥,你看这样的衣服穿起来之后便能够体现出他们最真实的价值。”

“等张丰年的成衣店开了之后,就能够获得不少的喜欢,我这不过是小小的设计罢了,相信他还有不少的想法。”

朱瀚对自己设计的衣服非常的满意,朱元璋更是一脸的笑容。

殊不知,此时何风雨将书信送到应天府的时候,朱标看着信件之中的内容,一下子便慌了神。

“为何,父皇和叔叔还不愿意回来,先前父皇都提过要监督的事情,没想到现在都已经搁置了下来,若是再不办好的话,恐怕父皇都会生气。”

朱标都有些焦头烂额。

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但仔细地平静下来之后,对朱瀚所写的书信,仔细的看了一眼便从中也明白了朱瀚的良苦用心。

要让他一点点的将自己的力量,慢慢的释放出来,那就必须要在最关键的时刻尽快的,让他们都知晓。

“也罢,既然父皇能够将这江山毫无保留的交给我,就绝不能让他失望。”

朱标心里都已经暗暗地下定决心,他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

让朱瀚和朱元璋两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他在朱瀚的身边这么多年,从来都是想着尽快的能够为这些百姓,做出一番好的办法。

现在正是,他能够展现出真正实力的时候,他也不想在这个机会上,让自己有其他的问题。

他便立马的开始着手准备,在给县城安排县令的时候也是精挑细选。

翌日,朱标在上朝之时,便已经提到现在县城之中不少的问题已经存在。

刚好能够安排今年的新科状元,能够去县城中做着七品芝麻官,一下子便在朝堂上引起了轰动。

众位朝臣都不理解,为何朱标要这样做,甚至认为历年的新科状元,只要是能够排得上号的,都是入朝为官。

这九品芝麻官,实在是太不把他们当成一回事。

“太子殿下,虽然你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但不管怎样朝中上下,对于新科状元都是极为尊敬。”

“若给他们安排这样的小地方,恐怕他们也不会愿意。”

“寒窗苦读十年之久,就是为了能够有朝一日一飞冲天。”

“他们苦思冥想,只想着能够尽快的在朝中立足,可是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恐怕到时候会寒了不少人的心。”

朝中的官员,都纷纷的开始对朱标的方式进行了一番的质疑。

他们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再去因其他的状况而产生任何的压力。

若在这其中,肯定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他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在朝中的安排下,能够尽快地脱颖而出。

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

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再让新科状元因县城之中的事情连自己的仕途都毁了。

面对着朝中大臣窃窃私语,朱标却好像没放在心上一般。

他站起身看着众位朝臣眉头紧皱,但身上的威武之气却不曾动摇。

“新科状元不单单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有一颗爱民之心,入朝为官也并不是他们最后的出路。”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没有谁再去改变朱标的想法,

大家都开始低头不语,没有谁能够改变得了朱标的心意。

众多的朝臣都认为,朱标实在是他一意孤行,没有朱元璋的谋略。

消息很快便在民间传开。

百姓都已经开始议论了起来,甚至认为若能够让新科状元来做县令的话,确实有些大材小用。

不管怎样,若真的能够给他们安排好,那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

“新科状元若是能够做着小小的官员,确实有些大材小用,但不管怎样,我们摆件才是官员们最先考虑的。”

“太子殿下这样的洞察确实有失妥当,但不管怎样,他也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

“新科状元即便是实力再强,那也不过是刚刚入朝围观罢了。”

“不可能那么轻易的,就能够在朝中立足,从小事做起,那岂不是更能够有威望。”

朝中的消息很快便在天下传开,朱瀚和朱元璋两人在街上闲逛的时候,便听到百姓都在议论这次安排县内的事情。

朱瀚和朱元璋两人也非常的诧异,但朱元璋却满脸的笑容。

“看来他也是看到如今新科状元也是能够报效朝廷的,现在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朱元璋对人才一直都是刮目相看的,他的看重人才就是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朝堂之上想要将这些给确定好,确实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这些也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朱标命令新科状元,来这小小的县城做一个训练,也能看出他自己的寻常办法。

朱瀚倒是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周彪这才是真正的有魄力。

“太子能够有这样的想法,也看得出他对这些读书人确实一直都非常的尊敬,能从基层做起,那才是真正的大儒。”

朱元璋也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对朱标这次的做法非常的满意。

消息自上而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新科状元陶安,很快便被安排到上原县做县令,朱瀚和朱元璋等人也到了县衙。

陶安刚到的第一天,他并没有嫌弃这里的条件不好,反而非常的坦然。

以前他在村子里苦读诗书,现在能够有这番的成就,都觉得非常的满意。

何况这上元县还是他的老家。

陶安骑着高头大马,到县城的时候便看到不少的百姓,已经纷纷的来到县衙迎接他。

百姓意外的发现,这居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陶安。

“这不是前些年还在苦读诗书的陶安吗?他就是我们隔壁村的,没想到现在居然成了新科状元。”

“这也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陶安先前还在说自己,恐怕没办法能够入朝为官,没想到转眼间就来到了这里做县令。”

“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现在终于光荣的回来要整治县城,那我们百姓岂不是日子会变得越来越好。”

朱瀚和朱元璋也在人群中,心中还是有些震惊。

没料到陶安居然和这里的百姓认识,这便让他对这个陶安更加的有了不少的兴趣。

陶安从马上翻身下来,看到前方的几个百姓,便连忙上前他脸上满是笑容。

一点都没有被安排成县令的壮志难酬。

“王大妈,李大伯,伱们怎么来了。”

陶安都没有想到自己做县令的事情,很快就已经在县城中传开,本来只想着回来之后再给百姓们把自己的真实身份说出来。

没想到,他们居然早就已经知晓,这让陶安都有点不好意思。

百姓看着陶安的时候,满脸的笑容对。

他们早就已经听说,新科状元被安排成县令之后,没有任何的推辞,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没想到,是他们一口汤一口汤喂大的陶安。

当年也是村子里的人一直支持。

“还真是你呀,竟真没想到你如今成了状元郎,本可以在应天府,想到为老百姓居然又回到了这里。”

前旁的几个老人都有些激动,流下了泪水。

陶安也有点不知所措,他看到这些百姓的时候都莫名的有一种亲切感。

“努力读书,参加科举成为官员就是为了天下摆件着想,县令也是挺好的,能够更多地知道百姓的疾苦。”

朱元璋和朱瀚就在不远处,听着他的这一番话对眼前的人更是刮目相看。

没想到,他对事情居然能够如此的透彻。

这要是换做其他的学子,恐怕都会质疑朝中的安排,但这一次朱标所选择的人才居然能够如此看得清楚。

让朱瀚和朱元璋两人都心生好感。

“看来这一次太子所选的人确实没错,能够给县城之中的百姓带来好的一条生路。”

朱瀚对这些事情一直以来都是非常认真的,他从来都不会去给别人任何的可乘之机。

朱元璋听着也是连连点头,他对朱标这一次的选择也并没有任何的影响。

之前就已经想过,自己在朝堂之上所有的纷争以及其他都能够尽快的安排到妥当。

这些能尽快的让所有的事情,全部都越发的平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新的考验。

陶安来到县衙之后,便立马去见了朱瀚和朱元璋。

他从未见过朱元璋,因此印象之中朱瀚便是英王被朱瀚刮目相看。

进房间之后,便缓缓的跪在了朱瀚的面前,朱元璋就在朱瀚的身侧看着他非常的欣赏。

这样的一个学子,必定是大明的福气。

朱元璋并不想暴露身份。

陶安看着朱瀚的时候,便连忙拿着自己这次来到县城之中的一些改革的方案,希望能够得到朱瀚的青睐。

“现在县城之中很多的事情其实都能够解决的越发清楚,但是想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并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能够从中尽快的让他们知晓,现在想要将所有的计划全部都掌控在手里,恐怕也并没有那么的艰难。”

陶安决定效仿张丰年,在应天府的那些举措也开几家店,若是能够在县城之中再发现一些其他的资源。

到时候确实能够让百姓吃上一口饱饭。

他都已经做好了决定,现在安排人去寻找,绝对不能够留有任何的机会。

“古的时都有记载上,原先这一片地方是物资最为丰富的,若是能够找寻到一些比较有用的矿藏,确实能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陶安非常的认真,朱瀚看着他对他刮目相看。

自己以前在系统之中确实也看过几张图,上面对大明江山的每个地方全部都标注的非常清楚。

对于矿藏还是比较欠缺,他没有想到陶安居然能够想到这一点,对陶安更加的欣赏了起来。

“你能有这样的想法确实不简单,不过你自己也应当清楚。”

“如果没有找到的话,到时候恐怕就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这些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朱瀚可不想去耽误别人的时间,毕竟从一开始自己在草堂之上,所有的努力都能够尽快的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这是自己和朱元璋两个人的心愿,陶安听到朱瀚的话,连连点头。

他既然都已经做了这样的决定,从应天府来到县城之中就从来都不会让自己吃亏。

他告诉朱瀚,自己已经问过了不少大臣,甚至都能够回忆出,当年在这里确实有不少的发现。

由于战乱便一直耽误了下来。

“王爷放心,既然我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信念,就一定能够让百姓解决后顾之忧,绝不会让他们的日子在这般的辛苦。”

“我是最明白吃苦有多么艰难,县城中的百姓将我抚养长大,我一定要回馈他们。”

朱瀚还真没想到,他竟然是如此知恩图报。

于是便放手让陶安去准备,自己和朱元璋两人要见到他的成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