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姚广孝:阳光开朗大男孩!

和尚不能在朝堂担任职位,这是朱瀚和朱元章一起定下的规矩,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刘伯温虽然感觉他控制不住姚广孝,但他的确是个人才,正是因为有了惜才之心,这才将其推荐给朱瀚,否则以刘伯温明哲保身的性格,他会趟这趟浑水?

再次见到姚广孝,刘伯温就发现,今天的姚广孝和昨天的完全是两个人,不是因为穿着之类的,而是因为身上的气质不同。

被朱瀚带走之前的姚广孝,身上有一股戾气,这种戾气被他压抑住,所以姚广孝显得特别严肃,不苟言笑,有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

而今天的姚广孝,身上的戾气却似乎一扫而空,整个人变得阳光许多。

看来……朱瀚给他了不小的利益。

刘伯温看着现在的姚广孝,表示非常满意,有朱瀚带着他,也不用担心他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没等姚广孝开口,刘伯温便说道:“看得出来,英王对你这个小和尚蛮用心的,能让你在一夜之间带来如此大的改变,可喜可贺啊。”

“若无刘相推荐,我又怎么可能有今日呢?”

姚广孝提着手里的酒肉,“今日特来感谢刘相,请刘相不要嫌弃。”

“哈哈,我有什么好嫌弃的呢?”

刘伯温哈哈笑着看着姚广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你道衍今日能来,就让我这院子蓬荜生辉啊,呵呵……想必英王已经把燕京城建设的工作,交由你来参与了吧?”

“是。”

姚广孝放下酒肉,正色的说道:“我观英王与陛下修建燕京城,其主要目的并非是为彰显城池的威武大气,而是想借助修建城池之机,提振北方经济与为百姓谋利,所以为了把这一主要目的提振起来,就要做得更多。”

在姚广孝到应天,找到刘伯温后,刘伯温从来没向他提过燕京城建设的事,他却能如此清晰的分析出朱瀚的想法,这让刘伯温忍不住询问:“你是怎么知道英王想法的?还有……你是如何得知燕京要修城的消息?”

“陛下要在大明分设诸国,并且将我汉人族居之地改称华夏,大明迁都燕京,这一消息已经在应天府传开,在我刚到应天时就已经知晓,而且在北方的燕京建皇宫,也不是秘密,不少商人已经嗅到其中商机,开始向北方去了。”

姚广孝说完,继续说自己猜测朱瀚目的的事:“至于修建燕京城,也是我昨天见到英王后才知道的事,突然的把修建皇宫变成修建一座城的缘由,并不难猜测。”

说到这儿,姚广孝看着刘伯温,很是激动地说道:“自建大明以来,英王和陛下所设下的政令,无不在照顾百姓,均分田亩,禁止勋贵豪族侵占田亩,以工代赈,从国库中抽钱补贴用工百姓,大明朝的路,如今已经修到乡间,修到百姓的家门口,百姓们日子日渐富足……此等一系列的做法,无不在体现四个字:藏富于民!”

藏富于民?

这四个字说得好!

刘伯温也忍不住为姚广孝鼓掌,这和尚还真是个天才!

懂的利用所有获得的情报去分析一件事情……看姚广孝激动地样子,刘伯温也忍不住怀疑,自己之前看错了吗?为何姚广孝看起来,和自己是一路人啊。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百姓,这可不是什么妖僧能想到的。

正当刘伯温对自己之前的判断自我怀疑时,听到姚广孝继续说道:“陛下和英王不愧是从僧人起兵的,人人如龙,极乐净土……在大明,哪里还需要去西方极乐世界呢?在大明便可实现啊。”

“……”

刘伯温脸色一黑,完全忘记了刚刚对姚广孝的评价。

这个秃驴,还想着和尚的那套!

朱元章和朱瀚如此的摒弃寺庙,他难道还看不清其中的原因吗?

和尚,就是祸国殃民!

如果任其发展,他们的危害不下于地方上的勋贵豪族!

黑着脸对刘伯温提醒道:“道衍,你现在已经还俗了,就不要再讲寺庙里的那套,英王不认!陛下不认!我也不认!”

如果姚广孝还没被引荐给朱瀚,他说不定还会反驳刘伯温一番,但现在他已经从一个带着戾气的和尚,变成了阳光开朗大男孩,听到刘伯温的提醒,姚广孝立刻笑着说道:“我知道,我知道,寺庙说的西方极乐带着很强的功利性,他们是为了欺骗百姓的供奉,但大明不同,他们是为百姓谋福祉的,不求回报。”

姚广孝说的如此透彻,刘伯温也不知道他只是敷衍还是真的想明白,但此时提醒也是无用,如果姚广孝不改变内心真实想法,说再多也是无用。

来感谢刘伯温,姚广孝虽然提着酒肉,却并没有喝酒,他下午还要去见朱瀚,为了避免失态,他还是忍住了肚子里的酒虫,老老实实的吃完午饭就回去了。

下午来到英王府,看到朱瀚正带着世子朱楷放风筝,偌大的草坪上,朱楷追着朱瀚,玩的特别开心,伸着手要风筝线,可朱瀚就是不愿意给,朱楷挂在朱瀚身上都没能把风筝线夺回来。

姚广孝看着玩的开心的朱瀚,怎么都觉得是朱瀚想玩风筝,朱楷只是过来凑热闹而已。

“没想到,英王也是至纯之人。”

姚广孝没有打扰玩的开心的朱瀚,站在一旁等着。

朱瀚见到姚广孝也没理会,等他玩开心了就把风筝线递给朱楷,在他屁股上拍了一下:“自己去玩吧。”

带小男孩玩真没意思,还是姑娘好。

想到自己的大女儿朱筼抱着自己的脖子,奶声奶气喊自己爹爹的画面,朱瀚的心都化了。

走到座位上,朱瀚端起茶壶喝了口水,然后朝着姚广孝招招手:“站了那么久了还不过来?我这里没那么多规矩。”

姚广孝低头应了一声:“是。”

朱瀚看着姚广孝,询问道:“上午你来找我了?”

姚广孝立刻说道:“是,他们说您下午才有时间,所以我上午没什么事,就去见了刘先生,顺便聊了下燕京城建设的事情。”

原本还以为朱瀚会询问自己和刘伯温聊了什么,可朱瀚却似乎一点问的意思都没有:“嗯,没事就去找刘伯温,这件事你们做好就是。”

然后,朱瀚继续道:“你刚来,也没什么事,就安心去完成燕京城的建设工作吧,李善长和刘伯温在朝中还有其他事,不可能跑到燕京,你就去燕京吧,和那里的人处好关系,以后工作时也方便。”

“呃……”

这是把活都交给我来做了是吗?

姚广孝想不到朱瀚用人会这么随意,他才跟了朱瀚一天的时间,就让自己负责这么大的事情?

就算再被信任,也没有这般信任的吧?

姚广孝想做些事情证明自己的价值,却没想到自己会被如此信任,督造未来的大明国都,这是多大的荣耀?

多少人争破头皮都想参与其中,现在却成为了姚广孝的开山之作……面对如此巨大的荣耀诱惑,姚广孝自己反而犹豫起来,支支吾吾的对朱瀚说道:“殿下,我、我如果没做好,怎么办?担心会愧对殿下您的信任。”

“建错了,拆了重建就是。”

朱瀚说的,就像简简单单洒洒水的事情,可姚广孝却知道从中要花费多少。

盖错了,拆了重建,这得需要多花多少钱?

朱瀚就算想藏富于民,可大明朝国库支撑得起这般不计成本的花销吗?

谁知道,朱瀚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姚广孝立刻无语起来:“重建的资金,从你的薪资里面扣。”

“……”

我建错了,我掏钱?

这不是贴着自己的钱干公家的买卖吗?

如果真重建……别说几次,就算只重建一次,姚广孝十几辈子都要给老朱家免费打工。

但这件事朱瀚已经安排下来,再拒绝恐怕就是打朱瀚的脸,姚广孝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任务,并且在第二天和朱瀚告辞后,便匆忙北上前往燕京。

朱瀚收了个门客,可他却根本不教他什么,只是安排活……可就是这般的职位,也有无数人挤破脑袋都得不到,姚广孝却不费吹灰之力。

不得不说,历史名人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

至于姚广孝担心的,建设燕京城大明国库里有没有那么多钱,完全是瞎操心。

倭岛布政使司府邸,方国珍看到了来自大明的命令。

命令很简单,今年倭岛要为大明,贡献三千万两白银。

白银,还不是银币。

倭岛上没有铸币权,他们只能把开采出来的银矿烧成银锭,然后运往大明,再由大明本土隶属财部的铸币厂铸成银币。

三千万两白银,比去年的产量多了一倍。

方国珍看到后没当回事,写下一句话后,直接交给石见银山上的学生们去做。

不要过程,他只要结果。

当石见银山的刘彬和周林,看到方国珍的命令后,脸上露出苦涩的表情。

勐地增加一倍产量,这得增加多少人手?

如今石见银山的开采已经到了饱和,可大明却突然压下来这么重的任务,他们怎么可能完成嘛?

可方国珍却又是不讲道理的人,大明命令后面的一句‘不看过程,只要结果’就足以表明方国珍的态度。

怎么完成?

刘彬和周林思来想去,却始终找不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只能求助于他们的同窗好友沙启亮。

沙启亮三人,来到大明也已经有接近四年的时间,倭岛上的种种人间炼狱般的惨剧,沙启亮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慢慢的接受,现在他已经能坦然面对。

三人来到倭岛,方国珍一眼就相中了沙启亮,把他留在身边处理倭岛上的事,方国珍对沙启亮很是信任,再加上方国珍本来就不擅长治理,所以沙启亮更像是倭岛布政使司的一把手。

周林和刘彬两人,也成为了石见银山的主要负责人,他们两人联袂来见沙启亮,说明缘由后,沙启亮不由得蹙起眉头:“朝廷勐地要我们增加白银的开采,足以证明咱们朝堂又要有大动作。”

“兄弟们,这是好事,咱大明越来越强盛,对周边的影响力越大,尤其是咱们倭岛,这就是我大明东边的第一道防线,大明的强盛足以让咱们越发稳固的掌控倭岛。”

等沙启亮逐渐分析清楚大明突然传来命令的缘由,沙启亮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神情中带着激动:“兄弟们,这件事,咱们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可能的超额完成。”

刘彬和周林听到沙启亮的话,不由得苦笑起来。

周林对沙启亮道:“沙兄,你没有去过石见银山,对里面的情况可能不太了解,如今石见银山的开采量已经达到饱和,就算把整个倭岛的人都派过去挖矿,咱也炼不出这么银子啊。”

然后,刘彬和周林两人把石见银山的情况告诉了沙启亮,并且表示今年能冶炼出来两千万两白银已经很不错了。

“刘兄、周兄,你们两个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眼前的困局是产量跟不上去,而不是其他原因,不能只在眼前寻找办法,我们可以再想想其他办法嘛。”

沙启亮似乎已经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看着周林和刘彬两人:“你们想想,倭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什么?

刘彬和周林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开始思考……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让沙启亮干着急。

这俩同窗挺有能力的啊,怎么在倭岛上锻炼了那么久,越活越回去了啊?

沙启亮只好自己把答桉说出来:“你们还想不明白吗?倭岛的最大优势,是和大明本土近啊!”

“这……这是什么解决办法?”

刘彬双手一摊,表示自己没听明白:“大明还能给我们帮助不成?”

“为什么不可以?”

周林却表示自己明白了,对沙启亮说道:“咱们大明有成熟的工匠,我们只要把他们引到倭岛来,只要有足够多的工匠,我们就可以解决生产力不足的问题。”

沙启亮点点头:“没错,二位再想想,我们倭岛有什么?”

刘彬和周林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银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