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八十四章 知道改变的将军才是大明的好将军

瓦卢瓦王国和英格兰王国,两个国家是世仇,查理五世上位后,迅速开启了与英格兰的战争,他不害怕失败,甚至不介意向第三方投降,然绝不可能让对方好过!

这个对方,就是英格兰,反之亦然。

不战而屈人之兵,郭兴郭英两兄弟,刚刚提起来的灭国劲头,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总不能大明把军队开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人就投降了吧?

这仗打着还有什么劲?

郭英想立功,但他同样也想打仗,现在好不容易碰到外出打仗、自主带兵的机会,郭英也想过过瘾,可现在碰到个对手直接投降……郭英一拳打在棉花上,让他有力也使不上。

就很难受。

“接下来怎么办?”

郭英没办法,询问郭兴:“现在这边的敌人,只剩下瓦卢瓦王国和英吉利了吧?其他的国家被北方大军包圆了,这以后还怎么打仗嘛?”

早知如此,就不千里迢迢的跑到欧洲来了,在大明本土呆着多好。

“不能打仗,那我们就搞发展。”

郭兴心里似乎早就有了答桉,听到郭英的询问他直接就说了出来:“七五以前说过,打仗打到最后,拼的就是后勤,后勤是啥?就是发展,我们在欧洲发展的越好,地位就会越稳,这是必然的事情,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力发展、建设!”

听到郭兴的话,郭英有点手足无措:“可、可我不会啊,这些年除了打仗,我哪里干过发展经济的活?”

“没干过不会学么?以前我们也不会打仗,但打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不也学会了么?”

郭兴倒是觉得‘不会’不是借口,不会就学,人非生而知之,会什么也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在大明本土,有多少将领已经转变身份?他们不也不会么?不会就学,学了不就会了?”

说着,郭兴锤了下郭英的肩膀:“从挖土沟开始学,一点点进步,我就不信咱学不会。”

就像打仗一样,一开始用蛮力、用闯劲、狠劲,这才从一场场战争中活下来,现在开始涉足经济建设领域,郭兴也准备像打仗一样,从头开始学。

郭英却有些听不进去,很为难的对郭兴道:“大哥,不是我不想学,而是……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咱俩年龄都这么大了,再从头学,那得学到什么时候?”

“不管学到什么时候,不都得学么?年龄不是借口。”

郭兴看着一脸不情愿的郭英,意味深长的说道:“兄弟,咱是陛下和七五的老乡,如果一点功劳都没有,就这么回去,必然会被人耻笑,我是丢不起这个人,所以我决定学!不管干成什么样,但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态度。”

相较于郭英,郭兴看的比较远,他知道随着大明的铁骑征服一片又一片土地,仗总有打完的一天,打完仗他们这些当兵的能干啥?

所以,郭兴想到了转型,只有转型大明才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不管郭英想不想转型,郭兴已经做好准备了。

把接受瓦卢瓦王国和英吉利王国投降的事情交给周步辛,郭兴直接下基层,从最简单的盖房子开始学,郭英看到自家大哥都开始直接下基层了,他也不好再摆架子,跟着郭兴一起去挖地基了。

不过,他们学只是为了了解这个行业,随着他们了解的越深、学习的越多,他们就逐渐的从出苦力的序列中走出来,变成了监工,然后再去了解工程。

短短半年时间,郭兴和郭英就从战场老油子变成职场老油子,对工地上的活那叫一个熟悉,逐渐的郭兴就把土建这方面的活交给了郭英,自己则去考虑做基础设施建设的供货渠道。

钢筋、水泥,这两个建筑材料是需求量最大的材料,欧洲想要发展,水泥和钢材这两个材料是必须的,郭兴专门从国内调来几个专业人才,开始考察适合建厂的地方。

至于周步辛……他则开始负责农业和人口方面的制定,教学方面则交给了前来欧洲支援的学子。

周步辛是接受过朱瀚新式教学的,他也知道传统的四书五经并不适合大明的需要,所以改变是必须的,但四书五经对控制当地土着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学习汉文、汉语,读华夏的书籍,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同化,这对大明未来统治欧洲来说,也是很好的事情。

三人配合相当默契,一人管一摊。

除了有必须需要三人配合才能完成的事,其他的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联络。

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欧洲的发展,迎来了他们的三驾马车。

……

当朱元章知道郭兴和郭英在欧洲做的转变后,已经是半年后了。

得知郭兴和郭英并没有一味的打仗、打仗,而是转变自己的职能,在维持军队威慑力的基础上,开始投入到欧洲的发展和建设中,对此朱元章很是满意,拿着密信给朱瀚看,唏嘘不已的说道:“一开始,咱还担心这俩小子会在欧洲呆的不适应,毕竟现在不是一味的打仗,可没想到这俩小子做的这么出色,咱还想着要不要训斥他们一顿呢,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啊。”

朱瀚看完密信后,对朱元章道:“郭英那小子性子急,能想到转变不会是他,郭兴性子比较稳,而且考虑事情比较全面,应该是他的主意,郭英也不差,最起码他有想法学,这就足够了,咱大明的将领如果都像郭兴、郭英俩兄弟,咱大明的发展就不会有太多桎梏了。”

“是,咱大明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朱元章笑了起来,然后颇为不满足的说道:“不行,咱还得从老弟兄堆里,发掘出更多的人才,让他们转变,继续为咱大明发光发热。”

这就是朱元章的事了,朱瀚不想掺和,万一多说几句,朱元章把给老弟兄们‘转职’的工作交给自己了怎么办?

为了偷懒,朱瀚选择少说话。

不过,朱元章并没打算就这么放过他,而是提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七五,这些日子咱也一直在想,等咱大明把全世界的土地都占有了,这军备应该如何提升?毕竟没有了对手,想进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以后大明天下无敌,到时候再发展军备,还会有人支持么?”

朱元章真正做到了居安思危,他已经看到大明如今的成功,但现在他已经开始考虑成功以后的事情了,以后的大明,再蹦出来一个对手怎么办?

用现在的武器去打仗?

也不是不可以,但没有了领先,朱元章总会觉得不保险。

朱瀚却觉得朱元章是在杞人忧天:“哥,那都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考虑没什么用?再说……我们组建这么多工厂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为战争准备的么?”

顿了一下,朱瀚说的更详细了一些:“别的不说,就说纺织厂……它可以在战时转变成军用服装厂,为大明军士提供足够量的被服,钢铁厂可以生产盔甲和武器……再说就算真的有人造反,那我们有没有想过,他造反的原因是什么?就算用先进的武器将那些人镇压,能够保证我大明依旧长治久安吗?”

最关键的,还是看皇帝。

皇帝如果做到了爱民如子,谁又会提着脑袋干造反的活?

就算有人为了自己的野心造反,又有多少人会支持他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朱瀚说朱元章在杞人忧天,也不是没有道理。

就朱瀚说的这些话,朱元章都懂,可就是觉得自己得想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明的江山传万世之治。

朱瀚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如果大明的皇帝是个王八蛋,那么大明被推翻也是情有可原,看着朱元章愁眉苦脸的样子,朱瀚笑着说道:“哥,别想那么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操那么多心干嘛?咱们还是聊聊如何在和平年代发展军备吧。”

见朱瀚转移话题,朱元章也没有继续纠结大明江山能否传万世的事,而是听朱瀚提及军备发展的办法。

“无论是民转军,还是军转民,都有一个先决条件,谁发展的好。”

朱瀚看着朱元章,解释道:“按照我们的计划大明发展百年,未来大明的敌人,只会存在于大明内部,那么军备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民用的发展起来,如果超过军用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把民间的拿来用……”

“当然了,火药以及火枪、火炮的制造,只能被朝堂掌握,私人不允许携带枪支火药,就算有火药之需,也要由官方的人来处理,这样官方就掌握了最主要的权力……”

“在我看来,我们的神机营完全可以再扩大,以后大明的军队,除了常备的火药外,其他的火药只能由华夏国的神机营来使用,世界无论任何地方都是如此,神机营掌握着火药的使用和制造……当然,这种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以后大明的火药如果有了提升,我们就把老一代的火药放到民间,神机营继续掌握最先进的火药和火器。”

嗯,不错。

这个办法不错。

朱元章认为朱瀚说的很对,很有道理。

自从朱瀚发明了火药,朱元章可算是见到了火药的威力,一座久攻不下的城池,用火药顷刻间就能把城墙轰塌,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章很反感地方要修建城墙的奏折原因。

神机营只在华夏,火药的研究、制作和使用,权力全都在神机营,以后神机营研发出来威力更强的火药,就可以把威力较小的火药用于民生……民间想拥有威力更大的火药,那就只能推动神机营的发展。

到时候,最先进的武器不还是掌握在神机营里面吗?

“好,这是个好办法。”

朱元章哈哈的笑了起来,紧锁的眉头随即也舒展开来:“七五就是七五,咱想要什么答桉,你就能给出什么答桉,咱身边可真离不开你。”

朱瀚没说话,默认了这一事实。

朱元章没有领先七八百年的眼光,他没有经历过后世信息量爆炸的年代,很多知识他自然不了解,朱瀚的见识的确在大明领先,但朱瀚也不敢保证永远领先。

还好,自己有系统。

朱瀚觉得如果没有系统,大明万万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哥,现在的世界很大,那是因为我们现有条件有限,未来我们研究出来更快的铁路,更快的轮船,到时候世界的范围就会缩小,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研究,格物学就是如此。”

朱瀚看着朱元章,对他说道:“郭兴和郭英的表现可以说明,我们大明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这个潜力,需要用科学来促进。”

“恩恩,七五说的对,咱以后要在太学中加入这些研究,让太学的学生不再只是掉书袋的书呆子,咱要让他们变得全面起来。”

朱元章用力的点着头,认同朱瀚的观点:“七五,要不这个太学院的院长,你来做?”

“我不做,我还要建设燕京城呢。”

朱瀚直接拒绝了朱元章的提议,然后很认真的说道:“要不是哥你来找我,我就和刘伯温、李善长去商量怎么建设燕京去了。”

朱瀚和李善长、刘基商量一番后,直接把燕京皇宫的建设扩展到了整个燕京城,预算更是扩大了好几倍,朱元章知道后只感觉心都快碎成饺子馅了,一个皇宫还不够朱瀚折腾的,现在要去新建一座城,这尼玛……得多久才能建设完成?

不过,朱元章在听完朱瀚的解释后,也认同了朱瀚的想法,钱花的虽然多了,但用处也更大了不是?

朱元章也知道朱瀚是在找借口偷奸耍滑,于是说道:“行行行,你去忙好吧,咱把太学院院长的位置给你留着,等你建设好了燕京城,咱就下道圣旨,让你到太学院教书去。”

“呵呵,哥要是这么说,那我可有的是招,大不了把燕京建设个十年八年,看谁能拖得过谁。”

朱瀚说完,看到朱元章想变脸,直接熘之大吉:“我去找老李和老刘去了,哥我们回头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