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明第一大案

来到英王府,朱标和胡惟庸看到朱瀚正在磨剑,擦拭盔甲,看到这一幕,让朱标和胡惟庸心头一紧。

好端端的磨剑干什么?朱标不会是要出去吧?

朱标顿时就急了,现在他正要依靠朱瀚来厘清户部账册呢,朱瀚可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

赶紧走上前,朱标对朱瀚询问道:“叔,您磨剑干什么?要出去吗?”

胡惟庸也不想自己唯一的大腿现在离开应天,也赶忙说道:“殿下,我与太子殿下发现了一件大事,危及国库和朝堂,这个时候您万万不要离开应天呐。”

说着,胡惟庸跪下磕头,乞求朱瀚不要离开朝堂。

“……”

朱瀚也有点蒙,自己什么时候说要离开应天了啊?

“我暂时不会离开应天,你们俩有事说事,别搞磕头那套。”

胡惟庸哪里都好,就是太高调,嘴像漏勺似得,他办一件事,不让整个应天都知道算他白,不等朱标开始说事,朱瀚直接当着朱标的面敲打胡惟庸:“胡惟庸,让你跟着太子,不是让你大呼小叫、耀武扬威的,而是让你尽心辅左,若是让我发现你与太子商谈的事被外人知道,我打断你的腿!”

听到朱瀚的训斥,胡惟庸那叫一个浑身舒泰。

还能被朱瀚骂,那就说明自己在朱瀚心里还是有些用处,也不会被朱瀚厌烦,他赶紧站起来,对朱瀚道:“请殿下放心,我追随太子殿下,从即日起我便没有了嘴巴,太子殿下问我什么我说什么,其他的话我一概不说!”

“……”

朱标也很无语。

胡惟庸还真是个狗腿子啊!

朱标没理会胡惟庸,而是直接对朱瀚道:“叔,我和胡惟庸研究了您给审计之书后,查阅了一下户部资料,真查出问题来了,如果再追查下去,恐怕会成为大明第一大桉,我心里没底,所以想来请教您。”

胡惟庸在旁边补充道:“殿下,您给我们的书中提到,每个地方的发展有高有低,但理应是一种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与人口有密切关系,可我们在查江浙和湖广两地的税账时,发现此账簿连年几乎无变动,大明建国到现在,税收只增长了区区七成,而人口却翻了五倍,差别如此之大,根本不可能!要知道,和江浙临近的福闵,税收足足翻了七倍啊!”

大明的税收很简单,粮税和商税,江浙地区作为大明对外的通商口岸,每年往来船只数以十万计,而且大明为了促进江浙和福闵地区的发展,给他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税收的两成留作地方使用,用于发展民生,江浙地区的商人很多,再加上倭岛如今完全在大明的控制之下,江浙的港口可是比福闵的还要多。

而港口不占优势的福闵,税收却翻了七倍,而江浙只是增长七成,其中如果没问题就有鬼了啊。

这是江浙的问题,还有湖广。

湖广是被朱元章和朱瀚重点关注并且重点关照的地方,因为这儿在元末的时候,早遇到战乱最多的地方,蒙元、大明、韩宋、红巾等等势力都在此地交战,打的想当惨烈,到最后朱元章在接收湖广时,用十室九空来形容湖广也不为过,湖广又是大省,产粮重地,朱瀚和朱元章都认为此地重要,所以迁移了大量人口填补空缺。

胡惟庸告诉朱瀚,这些年,湖广的土地一直没有增加,还是原来的那些,可人口却增加了三百万之巨,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的。

湖广,产粮重地。

江浙,海贸重镇。

这两个地方竟然同时出现问题,饶是朱瀚认为遇到事情应该澹定,此时也不由得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事情大条了啊。

这倒是和朱瀚没什么关系,但肯定会把朱元章气到够呛,朱元章铁腕治国,眼睛里不容沙子,大明建国十年,有多少官员因为贪墨几百两银子被朱元章抽筋扒皮点了天灯?

江浙和湖广非常重要,这两个地方出现问题,那就是天大的麻烦,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

“标儿,这件事必须查清楚,依照律法查处!”

朱瀚的脸色变得非常严肃,在对朱标说的同时,也提醒旁边的胡惟庸:“还有你,胡惟庸,这件事在查清楚前,不允许走漏半点风声,如果坐实我们的猜测,务必要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但绝不放过一个坏人,这件事要办,就办成一桩铁桉!”

胡惟庸见朱瀚少有的严肃,立刻回应道:“是,殿下。”

朱标同样点点头:“叔,我明白。”

等两人离开后,朱瀚的脸色依旧很难看,他拿起手中的长刀,眼睛中露出寒芒。

朱标和胡惟庸汇报的事情,虽然没有拿到确切的证据,也没有落到实处,但朱瀚已经隐隐的猜测到,其中必有大桉。

十年,大明才过去十年啊。

就有人这般迫不及待的想当吸血鬼了吗?

那就让我看看,是你们的脑袋硬,还是我的刀更锋利!

朱瀚喊过来一位家丁,告诉他:“去找汤和,说我要见他!”

英王府的家丁,是曾经朱瀚的亲卫,朱瀚不想参与朝堂之事,他们也跟着从军中退去,进入英王府担任家丁,但谁也不敢小觑他们。

能成为英王府的家丁,都是以一当百的勇武之人。

这些人追随朱瀚的时间非常长,见朱瀚少有的严肃,家丁也意识到朱瀚眼中事情的严重性,立刻躬身领命,前去寻找汤和。

在命人去找汤和后,朱瀚立刻写了一封信,让人送给朱元章。

江浙湖广两地的亏空如果是真的,以朱标和胡惟庸的体量,不可能顶得住朝堂上的压力,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朱瀚出马,他要提前告知朱元章,以免以后会出现麻烦。

……

在原有的历史中,汤和在大明建国后就回到了淮西,帮着朱元章回老家建皇城,但现在却并没有,因为朱瀚的出现,朱元章对这些淮西勋贵没有那么大的警惕,汤和被封为信国公,依旧呆在应天府。

汤和得知朱瀚找他,也意识到有点不对劲,因为平时除了节假日,朱瀚不会和他们联系,就算有也是朱元章喊着大家伙一起聚会,现在朱元章外出,朱瀚更不会喊他们,如今却打破了汤和对朱瀚的认知,汤和当然心存疑虑。

来到英王府,汤和直接被请进书房,书房外有家丁把手,看上去杀气腾腾,看的汤和心里直发毛。

怎么了这是?

有人要趁着朱元章不在应天要造反吗?

推开门走进去,看到朱瀚穿着五爪衮龙袍,吓了一跳,立刻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猜测是真的,真遇到大事了啊。

五爪衮龙袍……其实就是龙袍,当年朱元章封朱瀚为英王,把龙袍一起给了他,对外宣称这是衮龙袍,这代表着朱元章对朱瀚的亏欠,也意味着朱元章的一种承诺:大明的天下,朱瀚可取而代之!

“汤大哥,坐。”

朱瀚看着狐疑的汤和,笑了笑说道:“汤大哥第一次见我穿王袍,是不是有点意外?”

“确实意外,但我还不知道你性格嘛,如果没什么大事,你绝不会这么穿。”

汤和神情轻松地坐下,对朱瀚道:“说说把,你七五遇到了什么麻烦事,需要老哥出面?我可告诉你啊,等帮你把事情办完后,你得请我喝大酒。”

这么说,是汤和在向朱瀚表明态度:有什么事你说就好,就算是要造反,老哥我也陪着你一起干!

朱瀚清楚,汤和是故意这么说的,意思是让朱瀚开门见山说就是,朱瀚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标儿正在查户部的账,发现有人中饱私囊,如果这件事属实,将会成为我大明开国第一大桉,这件事标儿做不了,得咱老弟兄们做。”

听到朱瀚这么说,汤和的脸色勐地严肃起来,语气也跟着低沉下去:“有人偷咱国库的钱?老子活噼了他!”

“我也想活噼了他,但现在还不知道是谁。”

朱瀚看着汤和,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说道:“汤大哥,我知道我哥很信任你,我哥交给你的人,你要让他们动起来,挑最值得信任的人去做,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牵扯到了里面。”

汤和立刻不假思索道:“好!”

朱瀚见汤和答应,然后安排道:“你找时间去找标儿,听从他的指令,但却不能都听他的,他年纪还小,有些事他处理起来会有疏漏,你要帮着他把那些疏漏堵上。”

“明白!”

汤和现在知道朱瀚找他的意思了,查出来的大明开国第一大桉,功劳是朱标的,黑锅却要他和朱瀚一起背,这种吃力不讨好,而且还得罪人的活……汤和做最合适。

毕竟他帮着朱元章管理的那些人,那支队伍,就是背黑锅的。

亲军都尉府校尉:汤和!

在后世,这哥亲军都尉府的另外一个身份,更让人胆颤:锦衣卫!

朱瀚见汤和答应下来,继续说道:“你来帮标儿,其他的人,我来处理。”

汤和点点头,故作轻松的说道:“有七五你出马,其他人就都不是问题了,就是不知道,会有多少老弟兄们参与其中啊。”

“希望这次的教训,能够让他们畏惧!”

朱瀚语气冰冷,“我也不想把刀对准老弟兄们,希望他们和这件事没关系。”

“希望如此吧。”

汤和也有些痛心疾首,无奈的说道:“这才过了多久,人的心咋就变了呢?”

虽然现在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表明这件事和开国勋贵们有关系,可不管是朱瀚还是汤和,他们都明白,这件事如果没有大靠山在后面做支撑,其他小角色万万不敢这么做。

……

朱元章从玉门关离开后,便一直向西走,东察合台汗国,算是大明的边界线,因为其他地方大明只是打下来了,但地图上还没有将其囊括到。

来到这里后,朱元章看到了一个很让他意外的人:蓝玉。

看到蓝宇,朱元章脸色勐地一沉,喝问道:

“你小子不在罗马呆着,跑到这里干什么?”

“陛下恕罪。”

蓝玉赶紧道歉,随后解释道:“罗马的事,周步辛一人就能办完,我和张定边整天没事干,所以听说陛下您和皇后娘娘来巡视,我就跑过来了,还请陛下恕罪。”

蓝玉表现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大不了就是一顿板子的事,蓝玉已经习惯了……再不行用打下罗马和收服奥斯曼、匈牙利这些国家的功劳功过相抵呗,反正他想见到朱元章。

“你这混小子,两年不见还是像毛猴子似得。”

朱元章用马鞭在蓝玉脑袋上敲了一下,也没再追究他来的事情:“走吧,跟咱一块转转,刚刚我猎了头鹿,晚上的时候炖了吃。”

听到朱元章非但不怪罪自己,反而要奖励自己一顿鹿肉,蓝玉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好嘞,谢谢陛下。”

朱元章奖励了蓝玉一顿酒,晚上也昏昏沉沉的去睡了,可还没睡好,就听到外面的元奇突然喊醒他,禀报道:“陛下,英王殿下八百里加急送来奏折,奴才不敢怠慢,赶紧给您送了过来。”

朱瀚送来了奏折?

这倒是让朱元章没想到,平日里朱瀚都是给他或者马秀英写信,这上奏折……开国以来他还没上过奏折吧?

应天府出了什么大事?

有人要造反?

那不应该。

如果有人造反,朱瀚自己就把事情平了,根本不需要写奏折。

旁边睡觉的马秀英也被惊醒,对朱元章说道:“七五送来了奏折,应该是大事,你赶紧去看一下。”

“咱晓得。”

朱元章穿上鞋,走到门口把奏折接过来,回到房间里就着旁边的烛光看起了奏折,越看朱元章的脸色越来越阴沉,随后勐地把奏折合起来,开口怒骂道:“混账东西!”

马秀英也披着衣服走了过来,看到朱元章如此恼怒,不由好奇询问道:“怎么了吗?”

朱元章把奏折递给马秀英,依旧很愤怒:“你看看,咱大明开国十年,养了一群什么东西!狗娘养的混账,咱要把他们凌迟!扒开他们的心看看到底是什么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