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朱元璋再放权!

奇皇太后自从跟了王保保,才有了一点被人照顾的感觉,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只能暗通款曲,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可在窗户纸还没有戳破之前,他们只能是地下恋人。

但是,这也足够了……只是现在就共赴黄泉,好不甘心。

奇皇太后思绪不断地乱飞,她脑海中出现了无数的幻想,每一种都是和王保保有幸福美满的结局。

可惜,梦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奇皇太后没有等来她想要的结果,却等来了派出去的使臣,使臣已经被大明俘虏,现在是来传递消息的。

「太后娘娘,微臣此次回来,是大明的将军蓝玉放我回来,给太师送消息的。」

使臣鼻青脸肿,也不知道是在被俘虏的时候打的,还是在回来的路上自己打的,毕竟装可怜一点儿,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奇皇太后直接询问道:「他们让你回来,让你送什么消息?」

「蓝玉说,只要太师投降,您和您的孩子,太师的性命……都可以保全。」

使臣弓着腰,对奇皇太后说道:「蓝玉说,他之所以愿意网开一面,是因为朱瀚。」

朱瀚,又是朱瀚。

奇皇太后对朱瀚没有一点儿的好感。

她觉得如果不是朱瀚,大明根本不可能成气候,她们也不用不远万里的迁徙到这里。

可是,现在奇皇太后又恨不起来朱瀚,毕竟能让大明将士对他们网开一面,是因为朱瀚,奇皇太后不是笨人,她能想明白,大明的将领之所以看在朱瀚的面子上放他们生路,是因为王保保的妹妹此时跟在朱瀚的身边。

奇皇太后不想死,她想活着。

可是,应该怎么去说服王保保呢?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王保保如果愿意投降,也不至于等到今天。

思来想去,奇皇太后还是想先去和王保保谈一谈。

……

应天府,皇宫。

「七五,你小子净会给咱找事。」

朱元章叹了一口气,他现在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的都有些处理不过来了。

而且,朱元章现在处理的都是大事,根本没有小事,如今朱瀚去了趟杭城,原本以为他就是去看美人的,谁知道又给自己拉来了一个叫贾鲁的人,说是要治理黄河。

黄河水患的事情,朱元章不是不知道,元末造成的民不聊生,黄河水患也占了一部分原因,但现在黄河通过贾鲁的治理,已经好了不少,也没有再发水对周围百姓造成损害,难道就不能往后拖拖吗?

「哥,我也想拖一下,但我们拖得,他贾鲁拖不得,他已经六十多岁,而且身体还有些小毛病,这么一位治水大家,已经浪费了很多年,如果再浪费下去,这是咱们大明的损失啊。」

朱瀚也很无奈,对朱元章说道:「据我所知,贾鲁在河南、山东、淮北三地威望很高,他能带领百姓治河,这未必不是一桩好事,正好也向北方人展现出我大明一心为民的决心,也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向来是敞开大门的。」

朱元章认同朱瀚说的话,可他也有自己的担心:「我们一开始制定的国策,就没有征召百姓无偿做工这一说,招募他们是要花钱的,倭岛的银矿开发,咱大明如今不缺钱,但是……钱过多的流入到市场,百姓手里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到时候百姓怨声载道怎么办?」

百姓有了钱,他们会干什么?一是把钱存上,二是改善家庭生活,如今大明的生产力,跟不上两亿百姓的花费啊。

朱元章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心,也是因为朱瀚的缘故,朱瀚给了朱元章一本书,里面详细的阐述了《货币战争》可能

会产生的影响,钱多的话势必会造成贬值,到最后如果不是国库承担,就是百姓承担这个压力。

朱瀚对此倒是有自己的看法,对朱元章说道:「哥,咱百姓最重要的是衣食住行,让每一位百姓拥有土地,就解决了他们吃饭的问题;我们不妨再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住!我们给百姓盖房子,让他们搬进新家,给钱财找一个可以储存的渠道,这房产就是很好的一个流入地。」

朱元章听到朱瀚的话,顿时来了兴趣:「你给咱详细的说说?」

朱瀚对朱元章解释道:「之前和哥你说过,让各地各级官府成立自己的商行吗?先让他们去做城市建设,给百姓盖房子,比如说盖一个房子需要一百银币,他们不需要一下子就把钱缴清,可以分成十年进行缴纳,然后他们把每年交的钱放在钱庄中,我们再把钱庄里的钱拿出来让各级官府去搞建设,由此形成一个闭环。」

朱瀚的方法,和后世金融危机时的「救市」方法差不多,不过朱瀚比较良心,他没有给百姓要利息,而且让他们把钱财分批次还清。

「哥,我初步算过,就拿治河这件事来说,百姓除了种田,他们每年通过做工,可以赚得二十枚银币左右,每年拿出来一半的银币去盖房子,剩下的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货币不被贬值。」

朱瀚看着朱元章,继续道:「我们国库里的钱,就用来平息物价,等百姓手里有钱了,住房的问题稳定了,问题就不会再存在了的。」

朱元章听完朱瀚的话,不由得点点头:「这个方法不错,即能让百姓得到实惠,又能保障钱财不受影响,这是好事,贾鲁这个人……咱是知道的,当年咱打到河南、山东的时候,有不少地方还给他立碑呢。」

话说到这份上,朱元章心里已经开始动摇了。

他最关心的,还是百姓。

「行,就这么干!」

朱元章拍板,然后说道:「不过,咱得把沉万三喊过来,他现在在农村搞养殖呢,咱大明各个州府,他都投了不少金银,别的不搞,就搞养殖……沉万三这家伙做生意,真的做成精了啊。」

搞养殖?

朱瀚听到后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沉万三这家伙,还真是个天生的商人啊!

周古山和他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单单是这份前瞻性,周古山就不如沉万三。

朱元章对朱瀚说道:「七五,沉万三这家伙,还得你去对付,做生意这块咱不如你,你和他倒是可以碰一碰。」

「我不找他。」朱瀚却一口拒绝,他倒不是为了避嫌,而是沉万三做生意做到这种地步,就不完全是生意场上的事情了:「哥,这个人还得你去拿捏,你不需要跟他谈生意,只要告诉他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时不时的敲打他一下,沉万三就会都明白,比如他现在正在做的养殖生意,你要告诉他,不能把物价抬的太高,这么一句就足够了。」

这是行政手段干预,朱元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得心应手,他见朱瀚拒绝也没有再强求,只是点点头说道:「行,咱听你的。」

【鉴于大环境如此,

朱元章决定治河后,对朱瀚说道:「贾鲁在哪?这老家伙威望很高,而且又真的有本事,咱要用他,得搞个大事情出来。」

贾鲁属于前元的臣子,也有不少读书人在元朝覆灭,大明建国后选择隐居,这些人中有很多人能力不错,但他们认为「忠臣不事二主」,所以选择辞官回乡,以教书育人度日。

如果换成以前,朱元章也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大明发展太快,也急需人才,前朝的旧臣用处就大了,

稍加调教他们就能直接上岗。

贾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朱元章准备大肆宣扬一番,让隐居起来的前朝旧臣为大明朝做事……至于会不会混进来几只臭虫,朱元章不放在心上,到时候一并清理就是。

提到贾鲁,朱瀚就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孟端。

蒙元时期头号骗子,一个人骗下来了整个河南,这老伙计够可以的。

朱瀚询问道:「哥,那个叫孟端的人呢?他能力如何?」

「能力,不过是中人之姿,不算很好,但也说不上差,就是太油滑,做什么事都留着两分力。」

朱元章提到孟端,就差没用「老油子」三个字来形容他了:「咱把他调到了应天,让他担任应天府府尹,这家伙能力不差,应天府上下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以前在应天府的纨绔现在也不敢在街上瞎逛了,百姓对他也颇为认可。」

这么多好处……还先对孟端进行批评,足见孟端油滑的性格多让朱元章不喜。

朱瀚挺待见孟端,所以在朱元章抱怨后,他帮着孟端打圆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孟端他这个老骗子,能干点实事也不容易,大家都对他有偏见,如果他再不油滑一些,怎么当好应天府尹?哥你刚刚说他把应天治理的不错,纨绔也不敢太闹腾,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个屁!」

朱元章直接骂出声来,「你知道现在的九门提督负责人是谁吗?是徐辉祖,这小子被孟端忽悠晕了,从一个应天府祸害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判官,一个十六岁的小子,愣是被他抬到高位上,以后咱还咋用他?」

「……」

好吧,孟端被骂也不算冤枉。

朱瀚也觉得没自己什么事了,想去应天府转转去看孟端,于是对朱元章告辞:「哥,没我什么事了,我去找孟端玩会去了,这老骗子,我也想知道他是怎么处理公务的。」

「去吧,去吧,你和他一样,都没个正形!」

等朱瀚走了以后,朱元章看着朱瀚离开的背影,有些吃味的咂咂嘴:「这小子,什么事都没少做,却又活的这么潇洒,他出了主意都让咱去做……咱这皇帝也太累了吧?」

想到自己每天只能休息三个时辰,其他的时间都要扑在工作上,朱元章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不行,咱也要休息!」

朱元章觉得,他不能再这么累了,倒不如把手中的权力再继续下放。

想到朱瀚之前说的,他掌握军权和人事任命这两个,差不多就足够了,再在身边配几个能干活的……朱标不是能干活吗?让他跟咱在身边当掌书记……

朱元章为了偷懒,也开始选择把权力下放。

不过他没下放给别人,而是把朱标用起来。

而且朱元章对朱标的期望很高,他打天下的班底朱标都可以直接拿来用,就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对朱标的看重。

喊过来朱标,朱元章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大明的事越来越多,咱精力有限,所以想给你加点担子。」

朱标束手站立,听从朱元章的安排:「咱准备把三省六部进行改制,李善长他们继续处理政务,但六部需要拆分,工部、户部,这两个尤为重要,标儿,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给咱听听?」

听到朱元章询问,朱标直接说道:「工部拆分开,爹之前不是说要组建建设兵团吗?挂在工部下面的匠作营可以拆分出来,成立一个单独部门,研工部如何?」

朱元章点头表示认同。

朱标见朱元章没有反对,然后继续道:「工部按照其不同的工作,一起拆分,驿道、治河、建房……全部分门别类,我叔说过,隔行如隔山,工部太过笼统,工部尚书可

以分管,但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河流、道路,住宅都是不一样的工种,我们在做时必须要更加的精细化……」

朱元章对此并没有意见,无论再怎么改,最后的权力都会集中在他的身上来。

分管,这个词用得好!

朱元章相信,这绝对是朱瀚提出来的,也只有他有这样的远见卓识。

户部同样如此,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人口,这样的权力太大,必须要分开。

至于兵部……朱元章有自己的想法:「兵部也要分,但不能和文官体系一样,兵部是要打仗的,咱得按照战时的规矩来划分兵部。」

兵权,朱元章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具体怎么改,如何改,他要自己决断……实在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去问朱瀚。

文武两立,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武将马上打天下,文官治天下,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不合理,朱元章思来想去发现,如果想让双方都满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皇帝要非常成熟,他能够在文臣武将中找出制衡的关键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臣武将注定不可能完成良好的合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