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明美食家

“什么叫白花钱?这钱就应该花!”

朱瀚可不管朱元璋黑脸的那套,反而对朱元璋说道:“哥,你想想自己的身份,你觉得大明不需要你吗?劳心劳神的工作,看着都烦。”

“你小子,就是为你偷懒找借口。”

朱元璋说完,不想在给朱瀚说话的机会。

朱瀚强词夺理起来,整个大明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朱瀚的对手。

干脆,朱元璋在训斥了朱瀚以后,直接调转矛头对准了朱标:“你干什么?让你来找你叔谈论事情,你就在这里吃喝?”

“……”

朱标很委屈,他之前是饿了,所以吃了点肉脯垫垫肚子,朱瀚又不允许他只吃肉,还得让他吃水果,所以朱标在朱瀚这儿吃东西的时候,习惯性的荤素搭配。

这很正常啊,为什么老爹要怼我?

朱瀚看到朱元璋呵斥朱标,不管他是不是真心还是无意,朱瀚都会选择制止:“哥,你这是干啥?标儿在我这,我就没把他当太子!他就是我大侄子,大侄子在我家吃点东西怎么了?这里又不是皇宫,哪有这么多规矩。”

“……”

朱元璋表示,他只是想岔开一下话题,不想朱瀚再给他讲道理。

他也是来找朱瀚吃饭的。

在皇宫里没什么事,政务也都处理完了,朱元璋也觉得无事可做,正好朱标在这儿,他也过来凑凑热闹。

至于让朱标处理土地兼并中的那些勋贵,朱元璋没有问,他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嫌朱标处理的太轻。

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人,他可以允许自己的老弟兄们做一些违反大明律法的事,只要不是太过分,他就不会处罚的太狠。

可现在的问题是,他们仗着自己手里的权势,竟然去欺压百姓,这是朱元璋不能忍的。

这才过了多少年,就忘记自己曾经也是百姓了啊?

还欺压百姓!

你咋不来欺负我朱元璋!

爱之深、恨之切,那些曾经一起打天下的老弟兄们,朱元璋都把他们当成家人一样对待,不想他们误入歧途,可这些人非但不领情,还一条道的往邪路上走,现在都开始欺辱百姓了,以后可还得了啊?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如果让他去处理那些武侯勋贵们,他必然会大开杀戒,正好朱瀚提议让朱标处理他们,朱元璋也就借坡下驴,选择眼不见心不烦。

中午吃了烤肉,也不知道朱瀚从哪得来的牛肉,朱元璋干脆当没发现,坐在椅子上喝酒,眯着眼睛坐在躺椅上晒太阳。

“还是你小子会享受。”

朱元璋坐在躺椅上,对朱瀚说道:“夏天跑到草原上避暑,冬天在应天府享受,你那屋子里的温度,都快赶上夏天了。”

顿了一下,朱元璋还是说道:“不过,我更喜欢这太阳光,晒到人身上舒服,不像在屋里,只是热,而且还干燥。”

朱瀚在自己的府邸里是装了水暖的,而且当初建英王府的时候,朱瀚直接把原来的府邸给拆了,然后把水暖管道安装在了地面下或者墙壁中,暖和的很。

不仅是主屋,其他丫鬟仆人睡的房间也被朱瀚安装上了,主要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舒适一些。

朱瀚在皇宫里也安上了,一开始朱元璋听到朱瀚的计划后,一百个不同意,花那钱干啥,冬天的时候在屋子里烧点煤就行了,根本不用装水暖,可朱瀚给他说会煤气中毒之类的,听的马秀英心里发慌,于是果断就让朱瀚把水暖装上,朱元璋再不情愿也无可奈何。

后来体验到冬天时暖气带来的舒爽,这才直道‘真香’。

“打了一辈子仗,也该享受享受了的。”

朱瀚没有给朱元璋扯什么‘我的每一枚银币都是干净的’这样的话,没什么意义,整个天下都是老朱家的,而且朱瀚放弃了再上一层楼的机会,就算朱瀚想要天上的月亮,朱元璋也会想方设法的给他摘下来。

朱元璋也想享受,但他总觉得,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

大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哪能轻易说休息?

偶尔出来一两天的休闲,朱元璋都觉得很奢侈。

还好,朱瀚和他同住在应天府,没事的时候兄弟二人能经常见面,喝喝酒、聊聊天,然后说一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这是朱元璋觉得最惬意的时候,比任何人跟在身边都要惬意。

朱瀚烤肉很有一套,他这里调料齐全,有西域进贡来的香料。

更重要的是有孜然,这玩意就像是烤肉里的灵魂,撒上孜然后别有一番味道。

辣椒也早就被朱瀚引入到大明,放入孜然、撒上辣椒。辛辣的香味让人口齿生津,朱元璋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实在是太美味了啊。

烤好了几片牛肉,朱瀚又把上好的五花肉放在烤架上,然后把牛肉剪成小块,再加上府里的仆人送来的小菜,三人坐在桌子上就开始吃起来。

朱元璋虽然不说,但也必须得承认,朱瀚是整个大明最会吃东西的人,他做的吃的虽然不算精致,但风味却别具一格,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在朱瀚这儿,放松最重要,至于吃饭……朱瀚上菜很有他的一套办法,前期就是喝酒吃菜,等喝完酒、吃完菜,然后再来主食。

比如朱元璋这样的大肚汉,就眼前的这些吃的,他一个人能扫荡干净。

喝酒,聊天……

如果朱标不在这儿,朱瀚和朱元璋还能打趣着说一些对方小时候的乐子事。

也不知道为什么,朱瀚和朱元璋都对对方的糗事记得非常清楚,可轮到对方说自己的时候,那就是一百个不承认,言之凿凿的说对方记错了,现在朱标在这,朱瀚和朱元璋为了保持自己大人的形象,有些话不能聊,只能说说大人们才会聊的事情。

“七五,咱大明官员的素质,越来越低了。”朱元璋头疼的揉着脑袋,对朱瀚说道:“也怪不得他们,主要是咱大明扩张的太快,官员的缺口太大,这些新人似乎不知道怎么当官,写的奏折简直狗屁不通。”

一堆华丽的辞藻,看的朱元璋头疼。

咱有事说事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拽什么之乎者也?朱元璋在看奏折的时候,需要从一大堆修饰的辞藻里找到那么一两个关键的词,看的朱元璋脑袋都大了啊。

朱元璋说的情况,朱瀚并不意外。

很正常。

士农工商中,士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地位?

因为读书人稀缺,虽说是穷文富武,但读书也需要花很多钱,有些穷苦百姓家的孩子,甚至连束脩都拿不起,更遑论买笔墨纸砚了。

在唐朝以前,读书是被豪门、大家族、勋贵给垄断了的,隋朝的时候开辟了科举制,并且科举制在唐朝发扬光大,读书这项工作才逐渐的从贵族专属逐渐开放到民间。

但是,每一个读书人成功通过科举考试后,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大家族,所以读书并不容易。

朱元璋吐槽现在大明各地的官员水平过低,这也在情理之中,为官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明白为官的道理。

至于将大明的官员拔高到一定高度,也不是不可以。

朱瀚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询问朱标:“标儿,你觉得你爹提出来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朱标没想到,朱瀚会直接问自己问题,“这个……我认为,应该从军中挑选一批武将,按照他们的武将衔,将其安插到地方上,对百姓采用半军事化管理……爹,叔,我说的军事化管理,不是让他们像军士一样,而是为了便于管理,春耕秋收,我们都有一个详细的工作,然后办学堂,让百姓的孩子有学上,再从中挑选优秀学子到朝堂的一些重要部门进行磨练,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就不会再缺官员。”

不得不说,朱标的这个想法很不错。

但,却不是朱元璋想要的。

朱瀚说研究个火车,研究个铁船,或者说把大明的人口从两亿变成五亿、十亿,这或许需要很长的时间,朱元璋也等得起,他也愿意等。

可朱元璋现在就缺少有能力的官员,如果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得到高能力的官员……朱元璋又何必来询问朱瀚?

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就算是头猪也能成长起来吧?

“十几年,又是十几年……咱要的是现在。”

朱元璋看了眼朱标,“现在官员不足,应当如何?”

“武将转文职!”

朱标继续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朱元璋刚想说话,朱瀚在旁边说道:

“标儿,你说的办法,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但却不能解决全部。”

“对。”

朱元璋在旁边附和,对朱标说道:“你说的地方,在偏远地区或者在经济比重没那么重的地方或许可行,但咱现在缺的是能臣干吏!能臣你明白什么意思吧?”

朱标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可这种事,怎么可能简单的就解决了呢?

“哥,标儿说的有对的地方,让武将转文职就是很不错的想法,最起码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朱瀚在对朱元璋说的时候,又开始夸赞朱标,认为朱标说的有道理,然后对朱元璋说道:“不过,想解决官员能力低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他们处理政务的熟练度,以达到高效办公的目的。”

朱瀚早就对翰林院想进行改变了,他觉得后世的选拔用人体系更好!

“哥,标儿刚刚说把武将从武职转为文职,他的话提醒了我,我们为什么不办一个进修班呢?”

朱瀚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办法,顿时让朱元璋来了兴趣,朱标在旁边也竖起耳朵开始听朱瀚的想法:“我认为,科举只是选拔官员的一种体系,并不能决定他们的最终命运,事实也同样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一些不熟练业务的官员拉出来,然后到应天府进行半年或者三个月的脱产培训,让朝中大臣或者哥你亲自来教他们,以便更快的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个月的培训,足够了的。

朱瀚对朱元璋说道:“哥,三个月不行,我们就分批次的进行培训,比如您来教行省的官吏如何更快速便捷的处理公务,州府的官吏让李善长、刘基等这些丞相来,他们回去以后也可以自己组织学习培训。”

“这……公务不就耽搁了吗?”

朱元璋觉得,三个月时间太长:“这么多公务处理起来,可不简单啊。”

“哥,能有多少事?”

朱瀚摇摇头,“一个县城最重要的事是春耕秋收、另外就是商贸的发展,春耕秋收可以让当地的县丞去处理,商贸的发展……他们能听到来自朝堂的教导,这就相当于给他们指明了发展道路,对他们的工作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朱标听到朱瀚的话,非常认同:“小叔您说的对,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应该放在第一位。”

“行,咱就先拿周边的行省试试。”

朱元璋也认同朱瀚的话,然后对朱标呵斥道:“还有你,咱让你来找你叔,是让你跟着你叔学东西的,不是让你来吃饭的。”

“……”

朱标无语。

合着我是你儿子,就活该被你骂是吧?

就好像你来找朱瀚,不是吃喝似得。

朱瀚见到朱元璋训斥朱标,也没有再插嘴,他知道朱元璋只是习惯性的这么作,并不是有意去针对朱标,这算是朱元璋和朱标之间的交流方式了,人家父子俩的事,和咱没有关系。

“来哥,大侄子,咱喝酒。”

朱瀚把酒杯举起来,和朱元璋、朱标碰了一下,然后说道:“大哥,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可以允许底下的人慢一点,但基础一定要打好、夯实!大明现在就相当于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我们把机器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弄好、弄精,咱现在做的事,全都是准备工作,当我们大明这台机器高速运转时,将会一日千里!”

“武将,文职就是咱们的两条臂膀,商贸、农业就是我们的两条腿,工业就是咱们的脊梁,百姓就是咱们的脑袋!当这些力量合为一体,向前迈进的时候,我们将会无可阻挡!”

“说得好!”

朱元璋没管其他的,就认准了一句:“老百姓就是咱们大明的脑袋,这句话说的好,咱要好好的利用大明的脑袋,这样才能不走偏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