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零二章 朱元璋对大明未来的担忧

蓝玉在印度开了个好头,同样的,其他几条战线也在徐徐推进中。

如果可以从天空中向地球俯瞰,就会发现大明的地盘,就像贪吃蛇一样,把遍布世界的陆地一点点的蚕食中。

大明的地盘太大了。

大到一条政令或者一份奏折,有时候都需要接近一年的时间才能送到朱元璋手中。

朱瀚早已知晓大明会面对这一情况,毕竟地盘太大了,所以在大军向世界各地开进之前,朱瀚就已经做好应对:挑选信得过的将领,再找文士进行辅佐,达到边扩张边治理的目的。

不管如何,必须要让这些土地属于大明!

但是,这种情况只能满足一时,却不能满足一世,朱瀚想让世界都插上大明旗,就不能只依靠海外将领、官员对大明的忠心,现在那些被派出去的将领,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不用担心他们会背叛的问题。

但以后呢?

且不说这些武将会不会变节,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会不会依旧忠心?

朱瀚认为不太可能。

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有欲望,一旦他们掌控不了欲望,就会被欲望驱使。

现在,朱元璋采用的办法是,将领出去打仗,家人留在大明,然后把孩子送到顶尖的学堂,让他们学会文武艺,等武将在海外呆几年,就有回到大明,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这种做法说好听点叫照顾,说难听点家人就是留在应天当人质的,难保不会有二心的人借用此事做文章。

所以,大明需要尽快解决通信难的问题。

怎么解决?

还是得依靠工匠。

朱瀚知道后世的电话,也在电视剧中看到过电报机之类的东西……但这一切的出现,都需要一种能源:电!

还有复合型金属。

总而言之,想要达到跨越,并不容易。

首先,是大家并不唯物,也不讲什么格物致知,他们所相信的是神明,哪怕是大明的工匠也不例外,朱瀚想要把电利用起来,要先让一些人的想法改变。

比如,朱瀚通过金手指获得了一些产品和一些资料,这些东西被朱瀚拿出来,交给工匠,于是,朱瀚成为工匠眼中的‘神明’。

但是,只是拿出来这些产品和资料是不够的,朱瀚通过金手指获得再多,也不能满足整个大明的需要。

说到底,还是要依靠大明的工匠。

比如蒸汽机……但朱瀚签到得到的,是内燃机,比最早使用在汽车火车上的要高级很多,拿出来也造不出来。

还好,朱瀚同样得到了一本记录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书籍,朱瀚视为至宝,有这本书在,就能放在匠作营中当成指导性的书籍。

同时,朱瀚从匠作营中,挑选出来了一批胆子比较大,对鬼神信奉没那么强的工匠,组成了一支研发队伍,着力研究对电的研发。

春去秋来,又是一冬。

天气逐渐转寒,朱瀚也把家里的暖气片打开,让屋子里和院子里就是两个世界,在房间中,只穿着单衣也不觉得冷。

虽然皇宫也被朱瀚改造过了,但在立冬的这天,朱元璋还是带着马秀英、朱标、朱棣等人来到朱瀚家中做客。

和皇宫比起来,朱瀚的房子小不少,但却显得格外温馨。

各处都是井井有条,在朱元璋看来,这里更有‘家’的氛围。

也是在走出皇宫,来到朱瀚家里,朱元璋才是最轻松的时刻。

坐在躺椅上,悠闲的眯着眼睛喝茶,然后时不时的和朱瀚聊两句,这儿都没有外人,朱元璋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无所顾忌:“蓝玉给咱了一封信,说是准备在印度弄个检阅部队的仪式,想邀请你去参加,想不想出去转转?”

“等孩子生下来了再说。”

朱瀚也收到了蓝玉的信,对朱元璋说道:“他想搞阅兵式,就是为了震慑奥斯曼等王国,还有印度周边的海盗团伙,哥你看蓝玉信里面说的没有?到时候他不仅邀请我,邀请周边向大明称臣的附属国,还会邀请奥斯曼、波斯、伊尔汗……哦,伊尔汗国正在被王保保和陈友谅联手收拾呢,他们估计是没机会了,蓝玉想邀请他们,必须让他们见识到咱大明的威慑力,否则他们怎么可能到印度去呢?”

“单单是准备,就得很长时间,等我忙完再说吧。”

在朱瀚看来,什么国家大事,根本没有自己孩子降生重要,这也是朱瀚的性格使然,不管什么事都比不上自己的家人重要:“哥,其实蓝玉不管在外面怎么打,都没有问题,就算失败了,也无法伤及根本,蓝玉到了印度后,直接搞出来这么大阵仗,这小子不只想在军事上击垮王保保和陈友谅,还要从政事、外交上全方位的对王保保和陈友谅进行打击,这小子……被哥你打了一顿,成熟不少啊,如果换成以前的他,可是只会闷头打仗,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朱元璋点点头,也对蓝玉的做法进行了赞赏:“嗯,的确成熟了,不过还不够成熟。”

“哥说的对,这小子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家伙,不够稳重,得时不时的敲打一番才能把翘起来的尾巴放下。”

朱瀚笑着对蓝玉做出评价,然后对朱元璋说道:“正好,等明年有时间了,我就去印度转转,正好敲打一下蓝玉,省的他再给咱们找麻烦。”

“嗯,这就很好。”

朱元璋认为,朱瀚把蓝玉这小子摸的透透的,教育蓝玉的事交给朱瀚准没错:“蓝玉那小子碰到伱,算是倒了大霉了,哈哈……这小子被你拿捏的死死的。”

随即,朱元璋又谈到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七五,咱最近一直在研究元朝,他是距离咱最近的一个朝代,他的灭亡对咱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朱元璋的话没说完,但朱瀚是何等了解朱元璋?他立刻从朱元璋的话语中听出来话里的意思:“哥,你是担心咱们打下来这么大的土地,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是吗?”

“对。”

朱元璋攥起拳头,对朱瀚说道:“七五,咱不是不信你,只是……这么大面积的国土,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殷州传到大明的信件,有时候得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黄花菜都凉了,咱看了元朝的地图,那面积比咱现在还要大,铁木真和忽必烈打下这些地方,一边打一边抢,到最后这些土地虽然归元朝了,但他们根本没办法管理,只能各自为战,如果当初咱造反的时候,元朝外面的那些地方能和蒙元一条心,咱根本没有造反成功的机会,你说是不是?”

顿了一下,朱元璋继续说道:“如果,如果未来的时候,咱的子孙成了昏君,中原再次陷入战乱,外面的那些人能支援过来吗?就算能支援,恐怕也得很久才能率军赶到吧?”

“是!”

对朱元璋的话,朱瀚一百个认同。

朱瀚也了解朱元璋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现在的朱元璋是皇帝了,他希望未来的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皇帝是老朱家的子孙,这种想法不能说他狭隘,如果换成朱瀚,他也会这么想。

现在毕竟是家天下,不像未来。

“所以,我们打下来不是目的,治理才是目的,这是我们和元朝最大的不同。”

朱瀚说出他的观点,“同时,如果想让各地的人对我们朝堂忠诚,那我们就需要有让他们离不开的东西拿出来,哥,你不是把匠作营交给我管理了吗?那里有一个研发中心,专门研究我们大明没有的东西的。”

朱元璋没听明白:“什么?”

“我们征服了那么大片的土地,如何让各地对朝堂忠诚?那我们就需要拿出来他们需要的东西,这种物件只有我们大明有,也只有朝堂掌握,其他的都没有。”

朱瀚对朱元璋解释道,“哥,你刚刚说元朝,那我们就用元朝来举例子。”

在说服别人这件事上,朱瀚非常的擅长,你朱元璋不是在研究元朝吗?那咱就用元朝的事迹来说服你:“哥,元朝是怎么征服天下的?是靠杀、靠抢,这种活没有技术含量,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都会干,打下来的土地被分给黄金家族的血脉后裔,他们觉得脱离了元朝自己会过得更好,再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对元朝的感情也就逐渐淡了,说白了,那些人不听朝堂的话,就是因为朝堂里没有核心竞争力。”

朱元璋被朱瀚点拨一番后,感觉自己好像通透了似得:“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咱大明朝堂有吗?”

“有,但不多。”

朱瀚掰着手指头给朱元璋算:“高产的种子,造大船的技术,火炮和火药……这些都算是朝堂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核心竞争力会被削弱,所以我们要拿出新的东西来,让那些海外飞地的管理者知道离开大明他们就无法生存,这才是最重要的。”

朱瀚随即从军事、政事、商业、农贸等各个领域都给朱元璋掰开了说,争取让他能听明白,倒不是朱瀚看不上朱元璋的文化,主要是朱瀚现在告诉朱元璋的话,即便是李善长过来听,他也得懵!

听朱瀚说了这么多,朱元璋也读懂了朱瀚话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那个匠作营的研发中心,是保证咱朝堂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没错。”

朱瀚和朱元璋两兄弟的默契,根本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谁都能明白对方话里的意思。

但随即,朱瀚的下一句话,就让朱元璋沉默了:“不过,这个研发中心有一个坏处,就是他非常能花钱……太能花钱了哥。”

“……”

朱元璋看了眼朱瀚,抬起手佯装要打:“臭小子,变着花样的嘲讽咱吝啬是吗?”

朱瀚笑嘻嘻的躲过去,朱元璋对朱瀚道:“咱不是吝啬,钱这东西怎么花不是花?咱得把钱花到刀刃上!这个研发中心真有你说的这么好,咱根本不在乎钱,有多少花多少!要多少给多少!”

“我哪能不明白哥的想法。”

朱瀚笑着对朱元璋说话,却迎来了朱元璋的一个白眼,朱瀚也就没有再隐瞒,对朱元璋说道:“哥,咱俩找时间,去匠作营转转怎么样?”

“去呗。”

朱元璋没有拒绝,而且他想的更多:“如果他们真有那么厉害,做出来的东西如果有用,咱给他们封侯!封国公!”

以前的工匠,尤其是进入到匠作营这种地方的工匠,他们的人身自由是被限制了的,只要这些匠人登记在册,他们就自动转换成匠人的身份,也就是说,他们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都会是匠人。

这对匠人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朱元璋自己也觉得这么做不公平,可是没办法,大明的匠人太少,而且这门手艺能赚钱,如果不用匠籍来限制他们的出路,以后的大明将会无匠人可用。

这是千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百姓但凡有点其他出路,也不会选择成为匠人。

朱元璋听完朱瀚说的话以后,想到了改变匠人生存环境的办法。

如果弄好了,也可以解决匠人后继无人的问题。

那就是:给爵位,提升匠人的地位。

你如果发明出一件物品,对大明有帮助,那就可以给你爵位,顺便让你摆脱匠籍的身份,以后子孙也可以参加科举。

爵位的分封,大多是武将和文官,还得是做的非常出色和优秀的文官,才有机会获得爵位,现在朱元璋想直接给匠人爵位,单单是这点,就足以改变匠人的生存环境。

还有就是商人,如果做的非常出色的商人,同时也对大明忠心耿耿,愿意给与大明无私地帮助,朱元璋认为,也可以让他们得到拥有爵位的机会。

爵位嘛,谁不想要?

朱瀚没有考虑到这些,但朱元璋考虑到了,他不仅考虑到了,而且还顺着朱瀚提供的思路继续往下延伸,做出更好的场面。

朱瀚也不管那么多,就像朱元璋认为在朱瀚家中最放松一样,朱瀚对朱元璋说话时也是无所顾忌:“哥,如果匠作营的那些工匠听到你的话,都得把你供在家里。”

“匠人们太苦,以前咱没办法改变,现在办法不是有了吗?”

朱元璋指了指朱瀚,“如果能够推行下去,咱大明以后不会缺少工匠了的。”

俩兄弟还想继续聊下去,马秀英过来喊两人去吃饭:“你们兄弟俩回头再聊,先去吃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