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哥朱元璋的愤怒【求全定】

远洋贸易的第三站,在离开南洋后,就会继续前往段功所在的天竺地区。

大明商人在这里卖出茶叶、瓷器、药品等商品,然后装满天竺出产的各种香料和宝石。

最后,他们就去往波斯都护府一带。

波斯人已经是一盘散沙,大明轻松在这里建立了商贸殖民统治。

各种香料和宝石、瓷器、药品、大黄等在这里全部出手,换上波斯商人手中的女奴隶、良马、藏红花等商品,然后一路再原路返回。

这么一个商贸路线,让大明商人在两年之内,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大明市舶司也是收取了更多的税赋。

天竺各个土邦,自然是看的眼红。

他们一个个支持海盗,在中间袭扰抢掠。

大明自然不能让他们嚣张。

这一支舰队当中,主要的作战兵力除了海军之外,还有商船人员和水手。

商船上装载了大量的商品,还有海军,他们会随同大明舰队,对天竺地区的土邦进行剿灭。

一旦天竺土邦被彻底剿灭,剩余的那些土邦就会乖乖归附大明。

天竺南方的土地虽说气候有些太热了点,但也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土壤也很适合耕地。

......

大明,应天府。

皇宫内

“陛下,您看看这份奏疏!”

御书房内,李善长将一封奏章递给了站在一旁的皇帝。

“嗯?”

朱元章接过奏章,快速浏览起来,他越读脸色越难看,眉头紧皱。

“这是谁写的,真是胆大包天啊!”

朱元章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

这一封奏章的内容,是关于大明科举问题的,里面说大明现在推崇的儒家新学乃是伪学,不是真正的圣人学问,应该恢复单纯的四书五经制度,才能避免大明科举走上歪路。

“启奏陛下,这是浙江督学侯方写的!”李善长小心说道。

“浙江督学侯方?这老东西居然敢提这件事情?”

朱元章气急反笑:“他以为他是谁?”

“陛下息怒!”

李善长连忙劝道:“浙江督学侯方是孔明德的舅父,此人在浙江为官数十年,在浙江有很高的威望,据臣所知,这次浙江科举,许多儒学大家子弟都没有考中,浙江士人方面对此颇有微词,想必侯方的奏疏就因为这件事情!”

“哼,他倒是会找理由啊!”朱元章冷笑一声。

大明现在的科举,在经过朱瀚用心改进后,已经让许多贫寒读书人获得了上升途径。

而对于江浙的许多读书世家来说,他们数百年积累的四书五经本领,全都成了过时知识,没有了用武之地,自然是怨气满满。

侯方跟南孔家是亲戚,说不定知道了一些朱元章朱瀚伪造儒家新学的事情,才有了这一个奏章。

“朕看这个老东西是疯了吧!”朱元章不屑的道。

“陛下,这封奏章还需好生处理。”李善长低声建议道:“不过,浙江督学侯方在朝廷的势力并不小,若是把他逼急了,怕是不太妥当。”

“罢了!”朱元章摆了摆手,道:“既然他要闹腾,朕就陪他玩玩。”

说着,朱元章拿起毛笔,开始批阅奏折。

......

浙江,杭州城。

杭州是江淮重镇,地理位置非常优秀。

在杭州北部靠近杭州湾的一片湖泊中央,是杭州府最繁华之地。

这几日天气炎热,杭州城的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

杭州府城的门前,停放着两辆大车。

其中一辆马车的车厢门被推开,一名穿着紫袍的中年文士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他的身边跟着一个穿着灰衣,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他手里拿着一个布袋。

“侯大人,你来的好早,咱们还是先到杭州府衙等着。”

“嗯!”

侯方点点头,然后便与老者朝着杭州府衙走去。

在杭州府衙,两个穿着黑衣的护卫守门。

见到侯方和山羊胡老者后,两人连忙跪下行礼。

“免礼!”

侯方澹澹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起身,然后朝着杭州府衙走去。

“侯大人,请稍等一下!”

这时,从杭州府衙后院跑出了一个穿着青衫的小厮。

他一直在杭州府衙工作,自然认识侯方和山羊胡老者。

看到他俩后,小厮连忙喊道:“侯大人,里面请。”

杭州府衙内,杭州知府张洪正在与几位大员讨论事情。

这几位大员分别是杭州知府、浙江布政使,都是杭州的实权人物。

“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明年的春季就开展招生。”

“不过这次的招生,我看要慎重啊!”

“张大人,你担忧的不错,这次的招生,一定要严格把关。”侯方说道

张洪一脸愁苦,道:“不瞒大人,这次的招生,不是一般的困难啊!”

他说完后,便向身后的一个中年男子道:“刘大人,你来说吧!”

刘姓男子叫做刘福林,是蒙元前浙江行省平章刘永平的堂兄,也算是杭州的老牌大人物,在浙江一亩三分地上,颇具威信。

侯方、张洪、刘福林等人都是江浙儒家世家出身,现在朝廷新学科举,让他们几乎没有了家学优势。

所以,侯方上奏朝廷,攻击新学是伪学,四书五经才是真正的圣学,就是想要恢复他们儒学世家的优势。

毕竟,今年的科举,他们这些儒家世家几乎没有几个子弟上榜中举。

他们打算另辟蹊径,在杭州成立一个东山学院,专门招收传统的读书人,然后利用他们强大的影响力,给这些传统儒生制造声望人脉,进而形成一股江浙儒生的团体。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进而去影响朝廷科举重新重视儒家四书五经。

只要有足够的声望,他们的影响力可以辐射整个浙江,甚至是周边的诸省。

第474章江浙儒家

“侯大人,不知您对此如何安排?”

张洪向侯方问道。

“张大人,浙江现在有许多儒学士子,他们对科举颇有微辞。”

说到这里,侯方顿了顿,继续道:“所以这次,我想组织学院,从各地选拔一些优异的士子入学,并在各省推广。”

“侯大人英明!”

张洪连忙拍马屁。

“呵呵!”侯方微微笑了笑,又看向刘福林,道:“不过,在组建学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浙江的水深,可不是一般地方能比的。”

他们这些官员,对于皇帝朱元章并不怎么害怕。

毕竟,因为朱瀚的存在,大明许多时候根本没有发动什么雷霆手段,就把一些麻烦解决了。

侯方、刘洪等人以为,凭借他们官员和读书人的身份,可以自己自创一个‘东山学派’,影响大明朝局。

朱元章对于这些人已经是动了真怒!

朱元章在跟朱瀚商议之后,决定先不打草惊蛇,只派来锦衣卫暗中跟踪调查,想看一看这些江浙儒家世家,到底能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侯方这群官场中人,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很聪明。

大明科举的变革,让侯方等人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感。

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像之前那样隐忍下去了,一定要做出反抗。

所以,他准备将自己这一系的官员拉到同盟阵营,一起联合推翻大明的新学科举,恢复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应天,皇城,皇极殿内。

朱元章高举御座之上,双目微阖,右手握着一本奏折,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左掌心,脸上看不清喜怒。

丹陛之下,朱瀚坐着,后面站着的则是李善长、宋廉、刘伯温、汤和等一众文武亲信大臣。

大殿中央,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正在大声的禀奏着此番锦衣卫对以江浙督学侯方、杭州知府张洪、浙江布政使刘福林三人为首的江浙世家的调查结果。

“据锦衣卫浙江卫所百户上报,已然查得侯方、张洪、刘福林三人,大肆侵吞百姓土地,纵容家属欺压良民,并蛊惑当地读书人、对抗朝廷……”

“五月初四,侯方之子,强奸民女未遂,恼羞成怒,灭其满门,扬长而去,侯方遂与杭州知府张洪私议,此事不了了之……”

“五月十二,张洪与浙江布政使刘福林密谋,谎报当年浙江税粮,将一半税粮高价私卖至山西、河南各地灾区,获银三十万两……”

“五月初三,侯方阴聚张洪、刘福林并一帮前朝士子,言曰……”

说到这里,毛骧忍不住咽了口水:“言曰,英王朱瀚,谣言惑众,蛊惑天子,陛下昏……昏聩不仁,纵容奸佞,非天下之福……”

此刻,气氛一片寂静中,又夹杂着一股压抑。

尤其是毛骧所报的最后一条,更是让不少人都胆战心惊。

朱瀚倒是无所谓,反正这些事情他是早就知道了。

宋廉、刘伯温等江浙出身的官员则是心下惴惴,早知道今天就称病不来了。

虽然这事儿和他们沾不上关系,但谁也不想被连带着吃挂落。

至于大明衍生公孔明德等人,此刻早就是两股战战,满头虚汗了。

他们都是浙江人,几乎是浙江明面上,公认的浙江士子在朝廷里的代表。

他们的门人弟子无数,和张洪、刘福林、侯方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根本不可能!

至于李善长也是心中惊慌。

前两天,李善长将侯方的那封奏章上给朱元章时,话里话外还想让朱元章用些柔和手段……

此刻听着毛骧的奏禀,李善长很不得扇自己嘴巴子,他只当是侯方像借着恢复科举,在朝廷里谋些利益而已,谁知道他干下这些大事?!

尤其是聚集士子非议皇帝,这分明是老寿星吃砒霜,找死啊!

至于其他和侯方三人有各种关系的官员,此时也是神色惶惶。

其实毛骧在说前面几项罪名的时候,他们还有心替侯方三人争辩一番,但非议圣上,这事儿可就要留神了。

且不说李善长三人,与不少文官是何等的心惊肉跳,毛骧终于开始放出了终极大招。

以至于他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哆嗦起来:“六月初二,有相士与刘福林言,君家祖茔,有……龙气!”

轰!

李善长三人只觉得脑袋里炸了个霹雳!

噗通!

几乎是不约而同,江浙出身的官员们,二话不说的就跪在地上,疯狂的磕头,一句话也不说。

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光是听听就是大错。

之前那些还准备劝谏的文官们了,也是一个模样,磕头声不绝于耳。

能说什么呢?

这会儿他们的生死全在朱元章一念之间。

那和侯方、刘福林三人有关系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谓某人祖坟有龙气,这事儿可大了去了……

除非皇帝极其大度,如果不在意,一句术士妄言也就过去了,可要是皇帝认真了,这就算是谋反!

但凡跟谋反粘上一丝一毫的关系,有一个算一个,诛你九族也是活该。

此刻,皇极殿内除了武将,其余的文官几乎是跪了一半,但还有一半只是紧皱着眉头,眼神闪烁不定。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偷偷抬头,看了一眼位列文武两班之首的英王殿下。

他见英王殿下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这才心中长舒一口气。

那个说刘福林家祖坟有龙气的术士,正是毛骧受了朱瀚的暗示,找了个锦衣卫小校乔装改扮的,这也算是钓鱼执法了的!

望着眼前或站或跪的文官们,朱瀚只是冷冷一笑。

这帮文官老爷们,打心眼里,还是或多或少的瞧不起,自家这个放牛娃出身的老哥的。

如今也是该敲打敲打他们的膝盖了,让他们明白,这天下是姓朱的天下,把过去湖弄前元朝廷的那一套都收起来吧!

忽然,一个苍老愤怒的声音传来:“陛下!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污蔑朝廷大臣,其心可诛,臣请治罪毛骧,并裁撤锦衣卫!”

朱瀚一怔,还真有不怕死的啊。

抬头望去看,顿时了然,原来是左通政黄九炎。

此人乃是浙江布政使刘福林的儿女亲家,其本人同样是前元遗老之一。

朱元章登基之后,为了安定各地官场人心,对前元的官员,凡是没有什么大劣迹者,俱是来者不拒,最差也是官居原位。

这就给不少前元遗老释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他们认为这位草莽皇帝,不敢得罪自己这帮人,还指望着他们替其治理天下呢。

这种迷之自信,给了他们不少倨傲的底气。

后来朱瀚建议朱元章大改科举的时候,黄九炎大为不满,还领着一众大臣们一起上过劝阻的折子。

当时朱元章就想办他,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这才轻轻放过了他。

不成想,黄九炎只当是朱元章是在退步,更加坚定了他反对科举改革的戏心思。

甚至这次侯方、张洪、刘福林三人意图组建“东山学院”,也是这黄九炎在后面撺掇着,这才让他们有了底气。

朱瀚脑中闪过这黄九炎的信息,嘴角冷笑之色愈浓。

御座之上,老哥朱元章的脸色同样冷的厉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