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百姓的幸福生活【求全订】

自从朱文正率领自己的舰队离开应天府之后,老哥朱元章就时不时的有些惝然若失。

朱瀚知道他这是担心小辈儿。

毕竟他们下一代人中,朱文正是第一个离开大明去打拼的子侄。

“唉,七五啊,我一想到文正去了南洋,天高路远,而且那里听说有许多的疾病瘟疫,万一这孩子真有个好歹,真是将来没有脸去见大哥呀!”

应天府的皇宫内朱元章对朱瀚说道。

不得不说,朱元章非常的看重亲情,只要是老朱家的孩子,就没有他不担心的。

也正式因为如此,历史上的老朱家子孙后代吃喝拉撒被朱元章给安排的明明白白,以至于养出来几十万的米虫废物。

在朱瀚这里,可不管什么侄子或者外甥,要想给自己和子孙攒下富贵,那就得自己去拼去抢!

大明的朝廷,可不想养几十万的饭桶。

“文正不是一般人,区区一些南洋土着,根本奈何不了他,就算是那些瘟疫疾病,有我们大明出产的行军散和风油精,也可以避免大部分疾病,实在不行,我还给了文正十盒万用金丹,只要不是太过于疑难杂症,也不会伤到性命!”朱瀚澹定的说道。

“万用金丹?真的给了他十盒?”老哥朱元章一脸惊讶。

所谓的万用金丹,其实就是朱瀚签到获得了一些广谱抗生素。

这个时代的许多虎狼恶疾,其实都是一些细菌病毒感染。

对于这些微生物疾病,大部分的医术都是束手无策。

而朱瀚的这些‘万用金丹’,可就是能够把人从鬼门关给拉回来的神丹妙药!

大明皇太子朱标有一次高烧不退,正是吃了朱瀚提供的万用金丹才转危为安。

所以,朱元章听到朱瀚给了文正那小子十盒万用金丹,立刻就是不担心了。

不仅不担心,反而是有些觉得朱瀚是不是给的有些太多了。

毕竟,一颗万用金丹,也就是抗生素,就可以药到病除。

“文正那小子,可别胡乱给用了!”

“不行!”

“咱得下一道圣旨,嘱咐一下这个愣头小子!”

朱元章越想越不放心,立刻草写了一封圣旨,专门叮嘱朱文正要妥善保管和使用那些‘万用金丹’!

对于老哥的不放心,朱瀚也是能够理解。

在离开皇宫之后,朱瀚看到天色尚早,还不到正午时刻,便想要在应天府内好好转悠一下散散心。

你要是问,大中午为何不留在皇宫吃饭,朱瀚绝对会嗤之以鼻。

老哥朱元章的节俭可是在吃饭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朱瀚早就打听了,今天中午皇宫内,不管是皇帝、皇后、太子和妃嫔皇子皇女,还是宫女太监,全部都是忆苦思甜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又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昨天和前天的剩饭大杂烩啊!

朱瀚那还不赶紧跑路啊!

走在应天府的大街上,朱瀚已经是换上了一身普普通通的湖绸衣服,再贴上假胡子,给自己完美增加了好几岁的样子,走在大街上,一般熟人根本认不出自己。

如今应天府内三班衙役和二十四营锦衣卫是天天巡逻,安全问题跟本不用担心。

他的身边只有陈宝刀和胡一八这两个人贴身跟随,他俩虽然都是因为军功有了封爵,但是一直不肯去高升别的职务,始终跟随朱瀚护卫左右。

“小爷,咱们找个地方吃饭吧,实在太饿了!”

胡一八拍了拍肚子,向朱瀚哀求道。

这个盗墓贼,虽然已经是三等伯爵身份,但是一直是一副不着调的做派,没有人的时候,更是在朱瀚面前插科打诨。

朱瀚也懒得理他,这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合眼的酒楼,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兴趣。

“庆功楼?”

忽然,一个崭新的酒楼匾额映入了朱瀚的眼睛。

这个名字,实在是有些扎眼啊!

“殿下,哦,小爷,这是大将军徐达家新开的酒楼,听说有北边最好的几个大厨掌勺,才开张三天,几乎是天天爆满,小爷要不去尝尝?”胡一八赶紧说道。

“徐达开的庆功楼?”朱瀚顿时一阵无语,不禁翻了一个白眼,戏谑的继续说道,“里面该不会是卖烧鹅吧?”

胡一八顿时脸色一愣,嘴里都都囔囔道:“小爷原来早就知道啊,故意打趣我咧。”

“啊?还真是卖烧鹅?”朱瀚感觉世界有些太过离奇。

“对啊,庆功楼主打就是烧鹅和烤鸭,皮酥肉香,嘿,那叫一个地道!”胡一八甩开了膀子树了一个大拇指。

“呸,你这土贼,地道你娘!不吃,走!”朱瀚暗叫一声晦气,转头就向前走了。

庆功楼和烧鹅,虽然都是当不得真的坊间传闻,但是这两样聚集在了徐达家产业上,那就是让朱瀚感到很是膈应了。

胡一八一脸委屈,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挨了英王殿下这么一顿啐骂。

“老陈,小爷这是怎么了?”胡一八小声问道。

陈宝刀也给了他一个白眼,“你这土贼话太多了,好好个人,可惜长了一张嘴!”

说罢,陈宝刀就紧紧追在了朱瀚身旁。

胡一八不禁在背后暗骂陈宝刀,“陈黑子,你这哑巴狗最会咬人!”

朱瀚走在应天府城内,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那些越来越繁华的街道,心中不禁涌现出了强烈的自豪感。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大明提前数十年变得这么的强盛繁荣。

如今的应天府作为大明的都城,都已经不局限在城墙之内。

在朱瀚的建议下,大明的都城应天府已经开始向没有城墙的城市方向发展。

城墙这个东西其实就是用来保护秩序,真要是有外敌侵入到了应天府城下,那说明大明王朝已经是烂到根子上了,几乎就没有救了,不是一个小小的城墙可以支撑。

与其这样,处在大明核心地带的应天府,还不如彻底走向没有城墙的城市发展方向。

在应天府城外,有许多自发性的聚集街市。

朱瀚一行人走着走着,就走出了应天府城门来到了这些城外的集市上。

跟应天府城内繁华的街道相比,这里的商铺更多的具有朴素的烟火气。

应天府城内的商铺,无论是酒家,还是商号,都有着豪华的装修,还有穿着体面的伙计在门口招揽客人。

而应天府城外的这些街市上,大多数都是一些夫妻店或家庭作坊,偶尔有一两栋规模稍大的两层楼,也都没有什么装修一说,全都露出朴素的亮油门窗。

“这家商号是干什么的?看起来与众不同,别有一番心思?”

朱瀚用手一指前方,靠近一处河道的二层小楼院落说道。

胡一八定睛一看,立刻露出猥琐的笑容。

“禀告小爷,那是教坊司授牌的青楼!”

大明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教坊司这种机构自然是不会废除的,不仅没有废除,在朱瀚的指点下更是业务和能力更上一层。

按照大明律法,大明的子民不仅不能够当奴隶,而且无论男女都不允许从事娼妓,哪怕是犯了谋逆大罪的罪人女性家属,最为严重的惩罚也不过是流放边疆,配给军士当妻妾。

但是大明境内无数的闷骚男,自然是需要一个发泄的途径。

大明的教坊司,便承担起了青楼的管理和收税工作。

凡事要在大明境内开设青楼,都必须在教坊司取得授牌,青楼的牌照每年一审核,对于经营的场地和人员有着严苛的要求。

而且大明的子民不允许自卖为奴或者逼良为娼,所有的青楼女子全部都是从境外购买,要么就是从大明的边军俘虏中挑选购买,这就导致青楼的人力成本急剧增加。

应天府城内的大小青楼,早已经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的起。

为了填补中下层的市场,应天府城外的这些河道旁边就兴起了一座座在教坊司挂牌儿的廉价性青楼。

“原来是教坊司的产业,怪不得白天看起来没有什么人!”朱瀚也露出意味深长的一笑。

大明的军队在四处征战,获得的俘虏和奴隶可绝对是不少。

这些在教坊司挂牌的青楼,主要的人员都是高丽和倭国女子,她们乖巧听话,对于大明的男人是恭顺的无以附加,甚至于许多倭国女子都是自己主动卖身来到大明,在大明这里虽然出卖肉体,但总归是能够顿顿吃饱穿暖,可比在倭国当牛做马强多了。

“小爷,要不要进去乐呵乐呵?”胡一八猥琐的继续说道。

“一群倭国小短腿儿,有什么可乐呵的!”朱瀚面露不屑的说道。

他现在的英王府内已经有了十几个肤白貌美,金发碧眼的斯拉夫女奴,科比倭国的那些小短腿儿女子强太多了。

“嘿嘿,殿下说的是,小人考虑不周!”胡一八赶紧说。

朱瀚虽然欣赏各种各样的美女,但是要让他去青楼里面跟其他的兄弟们共走一条道,属实是感到非常膈应。

朱瀚又带着两个人一起向前走,走了没多远,忽然听到前面一阵热热闹闹的叫卖。

只见一个规模不大的小摊,高高挑着一个招牌,上面写着三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炸薯条!”

朱瀚一看到这三个字,不禁愣在了原地。

瞬间有一种穿越回现代社会的感觉。

这一个摊子是一对夫妻,都在各三十岁左右,两个半大的孩子在摊子上帮忙,还有一个小一点的,放在旁边的竹篓里睡觉。

“薯条这种东西都出来了?”

朱瀚不禁有些感叹,华夏子民对于吃这方面的研究劲头,绝对是天下第一的。

土豆这种优良的作物,朱瀚虽然早就弄得出来,但是并没有具体说过各种各样的吃法。

几乎所有种植土豆的大明官营农场,只有蒸煮土豆两种简单的吃法。

眼前这一对小夫妻竟然开启这么一个炸薯条摊子,实在是让朱瀚感到大为好奇。

朱瀚带着陈宝刀和胡一八两个人走了上去。

炸薯条摊子的夫妻俩虽然吆喝响亮,但实际来品尝的人并不是太多。

“店家,你这东西怎么卖?”朱瀚开口问。

“客官,这薯条五个大子!”摊贩上的男子立刻说。

五个大子,也就是五个铜钱。

按照大明洪武通宝的购买力,五个铜钱可以吃到一碗有肉有蛋的热汤面。

所以这一份儿薯条五个铜钱,属实不算便宜。

“来上三份,给我们尝尝!”

朱瀚一挥手说道,身后的陈宝刀赶紧从怀中掏出十五个大钱摆在了桌桉上。

“好勒,客官您稍等!”

摊贩夫妇立刻忙碌的下锅炸薯条。

朱瀚坐在旁边跟这对夫妻闲聊,这才知道他们原来是应天府新风庄的田客。

安装最新版。】

新风庄,正是朱瀚的英王府名下的产业。

各种新奇的农作物,玉米土豆,红薯,番茄等等,都在新风庄内有大量的种植。

今年的秋收刚过,除了上交的收成外,剩下的收成全部归田客所有。

这一对儿摊贩夫妻,男子姓郭,叫做郭千,女子姓王,他们原本都是汴梁开封府人,早年间逃荒到了江南,后来大明平定了江南,在招募农庄田客的时候,老实本分的郭千便带着一家当了田客。

这两年收成越来越好,郭千一家人的生活也是逐渐有了起色,慢慢有了一些积蓄。

现在秋收时节已过,郭千一家人便想着做些小买卖,再挣些钱就可以买一些属于自己的土地,毕竟英王府田庄的待遇虽然不错,可是总归心里不踏实。

“几位客官,这炸薯条味道怎么样?”郭千在旁边搓着手,笑嘻嘻的问道。

“味道不错,你这里面用的油是上等油。”朱瀚在旁边说,他仅仅尝了一口,就知道这里面使用的油是英王府田庄种植的新品大豆所榨取的豆油。

英王府田庄的一切农作物,几乎都在自于朱瀚提供的现代优良品种。

特别是里面的大豆,不仅生长迅速,抗病抗虫,而且出油率非常高。

今年收获的众多粮食当中,有许多大多就被用来榨油,然后分给了田庄的田客们。

古代的农民日子是非常清苦,一年到头,荤腥二物是极其难得。

鸡鸭鱼肉,别说普通农民,就算是一般的小地主都不舍得吃上几顿。

至于平常的做饭,就连使用油都非常的稀少,穷苦人家用白水煮一些杂粮野菜饭,就已经算是很好的。

郭千一家作为英王府田庄的田客,能够有大量剩余的豆油用来炸薯条,可见田庄的生活还是非常富足的。

朱瀚对于郭千儿炸薯条的时候也是赞不绝口。

其实,朱瀚提供的这些高产的现代农作物,在大明的推广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农民或者百姓并不熟悉这些农作物的耕种和食用。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