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瀚一句话,收服漠南草原【求追读】

“太师客气了,这些是卑职应该做的!”霍克尔微笑着说道。

王保保跟着霍克尔一路快马加鞭,取迎接皇太后奇氏的大驾,一个由二十匹骏马牵拉的巨大车驾内,坐在软榻上的女子穿戴华丽,她就是大元的皇太后奇氏。

“太后!”

“参加太后!”王保保与霍克尔两个人进来后,立刻恭敬的向奇氏行礼道。

“起来吧!”奇氏澹澹地摆手道。

随即转移目光,看向了车窗外,向王保保问道:“这里就是斡难河?”

“是的!太后!”王保保说道。

霍克尔懂得察言观色,看到王保保和奇皇太后这一对男女目光情热,立刻识趣的告退出去了。

待霍克尔离开后,车厢内的奇氏突然脸色严肃了起来,对王保保说道:“保哥儿,咱们的处境怕是危险了!”

“太后何出此言?”王保保问道。

“刚刚我已经收到消息,明军攻下大都后,还布置了十万大军,肯定不会放过我们啊!”奇氏神情担忧的说道。

“太后您不用害怕,有我王保保在,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都会尽量保护太后您周全的。”王保保信誓旦旦的说道。

“可惜哀家却帮不上你什么忙!”奇氏有些惭愧的说道。

“太后千万别这样说!若是没有太后,哪里有我王保保的今天,我王保保绝不会让太后失望的。”

大元朝廷如今退到了漠北斡难河畔,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联合蒙古草原上的各个部落,一起团结在大元朝廷周边,共同抵御明军将来的北伐进攻。

而要想团结蒙古草原上的各个部落,那么唯一的招牌就是黄金家族的血脉。

成吉思汗给自己后代子孙留下的光辉遗产,其中最大的就是黄金家族血脉的高贵性。

哪怕过去了一百多年,草原上各个部落依旧是尊奉成吉思汗后裔为正统。

如今王保保与奇皇太后和小皇帝爱猷是一条船上的,王保保自然要拼尽全力保证奇皇太后的权势和地位。

当奇皇太后来到漠北之后,整个大元朝廷的所有重要人物已经全部迁移到了漠北,王保保便以大元朝太子太师的名义辅左朝政,并且立刻下令给各个部落,让他们的部落首领一起聚到漠北斡难河畔来召开纳勒古台大会。

纳勒古台,其意思就是诸王会议。

如今大元朝廷虽然有十多万人跟随迁移到了漠北,但是其他各个部落掌握的人口更加众多,王保保想要团结蒙古草原各个部落,就必须给他们充分的重视。

这个纳勒古台大会上,大约太子太师王保保给予各个部落首领充分的自主权,仅仅要求他们在明军进犯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兵力保卫大元朝廷。

至于平常的税赋和纳贡,王保保则对于各个部落没有丝毫的硬性要求,哪个部落如果想要孝敬奇皇太后或者大元皇帝,那么全凭他们个人的意愿,大元朝廷绝不强求。

其实这就是大元朝廷对于草原上各个部落掌控力有限的缘故。

对于这些草原部落来说却并不买王保保的账,他们原本在草原上能够安安静静的过日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元朝廷每年都会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无论是粮食还是布匹,通通都会满足他们过冬御寒的要求。

而现在大元朝廷撤退到了漠北草原,已经是自身难保了,根本无法再给他们丰厚的赏赐。

各个部落今年如何度过难熬的冬天,还没有一个万全之策。

又怎么会有人主动去给大元皇帝和太后孝敬什么牛羊食物。

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所以这个纳勒古台大会召开后,虽然在名义上各个部落依旧尊奉大元皇帝的号令和正统,但是各个部落首领返回之后,全都对大元朝廷失望至极。

如今天气已经进入秋天,一些缺乏粮草度过冬天的部落,已经开始磨刀霍霍。

正所谓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便是我粮仓。

如今南边的大明军队所向披靡,属于各个蒙古部落不敢去招惹的对象,蒙古部落自然不敢去南下打草谷抢劫。

如此一来,他们的抢劫对象就变成了自己在草原上的同胞邻居。

短短一个月之内,就有十多个部落陷入了火并的混乱当中。

大元朝廷的威望,也不能够阻止这些部落停止纷争,除了与大元朝廷最为接近的东到各个部落之外,整个漠西蒙古陷入了一片混乱。

正在此时,草原上的冬天也很快来临了。

狂风夹杂着雪花,在整个漠北草原肆虐。

仅仅一天的时间,大元朝廷在漠北的营地就陷入了茫茫雪海。

哪怕是在迁移到漠北之前,大元朝廷已经准备充足的粮草和布匹,但是面对这么严酷的暴风雪,依旧有许多人没有扛过去。

几天之后当暴风雪停下来的时候。

整个大元朝廷在漠北的行营,活生生冻死了一百多人之多。

虽然这些被冻死的人多数都是老弱,但是对于这些刚刚从中原来到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却是一个沉重的士气打击。

哇哇哇!

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一个蒙古包传了出来,记得大元行营驻地带来了一丝喜气。

怀胎十个月的奇皇太后生下了一个小儿子。

“我当爹了,我当爹了!”王保保在营帐内兴奋的低声说道。

之所以低声说,是因为这件事情虽然人人皆知,王保保是这个孩子的亲爹,但是明面上却不会有人来戳破这层窗户纸。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先皇保佑大元朝!”

奇皇太后生下儿子后,大元衍圣公孔克坚等大批汉人文官冒着风雪,这营帐外面大声的恭贺。

大元朝从大都城北逃,有大批的汉人文官跟随。

其中就是以衍圣公孔克坚为首。

至于大批的武将,不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却反而有不少人向大明投降,留在了中原。

武将只要交出兵权和地盘,基本可以免除汉奸逆贼的罪名和惩罚。

而儒生披上了汉奸名号,可没有什么资本去向大明赎罪,跟着蒙古人跑路也就可以理解了。

虽然这跑路漠北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也得咬牙坚持下去。

大元先皇帝妥欢帖木儿死了三年,留下的寡妇奇氏又生下来一个大胖小子。

这么大的喜事,自然是要普天同庆。

只不过,如今漠北一切物资都很是珍贵,太子太师王保保想要大方,也没有大方的资本,最后只能让给每个官员赏赐了一条羊腿,就算是赏赐。

温暖的营帐内,王保保看着怀中的小婴儿,眼神中露出来一股新生的野心。

“我的儿子,你是大元皇族!”

“我将来一定要让你成为草原之主!”

在一旁的奇皇太后,并不知道自己的情郎心境变化。

她现在只想着,该给小儿子取一个什么样的好名字。

“保哥儿,快给孩子取个名字吧!”奇皇太后说道。

王保保认真想了一下,然后凝重的说道。

“巴彦帖木儿!”

奇皇太后也是懂得一些蒙古语,自然知道这是一个好名字。

“巴彦帖木儿,你以后就是大元的二皇子了!”奇皇太后一脸宠溺的看着自己小儿子。

最近几年,除了她自己的儿子爱猷之外,死鬼皇帝妥欢帖木儿的其余几个年幼的儿子都是莫名其妙的病死。

所以,如今这个大元朝的皇室血脉只有一个爱猷,再加一个刚刚出生的巴彦帖木儿。

因为巴彦帖木尔的出生,蒙古草原上的大元朝廷一片喜气洋洋。

在墨南草原上的应昌城,却没有这么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反而是浓浓的沉闷压抑笼罩在了应昌城上。

应长城原本是其他辽国的上京府,在金国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池。

在蒙元的时候应昌城,虽然不是上都,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属于游牧和农耕交汇的地区,对于各个部族来说是属于草原第一繁华富庶的城池。

只不过应昌距离中原的实在是太近了,短短的数百里路,让近在迟尺的明军随时有可能攻破应昌。

所以王保保率领的蒙元朝廷大军全部逃到了漠北斡河畔,而在应城防守的人,只有一个李思齐。

李思齐率领的大部分都是山西河南一带的汉人流民军队,他们在进入草原之后就产生了各种不适应的情况,所以并没有跟随王保保的大军去往漠北草原,而是留守驻扎在了应昌。

如今天气已经进入冬天,草原上的狂风和暴雪让李思齐的部下们都感到异常的难熬,而且因为距离中原太近,明军在北平备战的消息也让应昌的李思齐部下们非常的惶恐。

而且周围的蒙古人部落对于这些汉人军队也没有什么认同感。

他们时常抢劫偷盗,李思齐部下囤积的粮草和羊群。

双方在进入冬天之后爆发了大大小小十几次冲突,最后全是靠李思齐用强硬手段弹压下来。

但是这样一来应昌周围的蒙古人对李思齐等人就非常的敌视。

李思齐的大军除了一个应昌,再也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去。

蒙元军队在应城人心惶惶的情报很快被传送到了北平行都司。

大明北平行都司大都督徐达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刻派人把这一情报上报给了应天府的朱元章和朱瀚。

朱瀚在得到情报后,立刻向老哥朱元章建议派人去应昌实施策反。

“李思齐手下的数万军队基本都是汉人百姓,他们当时参军无非就是图一个活命的饭碗,现在我大明光复中原正是需要人力的时候,若是能够把这数万汉人重新招揽到大明治下,那不仅可以壮大我们的实力,还可以削弱蒙元的气势。”

朱瀚的话立刻得到了朱元章的赞同,

兄弟二人商量完成之后,立刻让二姐夫李贞的七海商社,也就是如今大明的秘密情报机构,派出了使者和商队去往应昌府。

经过好几年的经营,二姐夫李贞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老实巴交的小商人,而是一个妥妥的情报专家。

再派出几波商队和密探之后。

二姐夫李贞很快就把应昌的情况给掌握的一清二楚。

应昌的李思齐等人处境艰难,而且漠北的王保保已经无力顾及他们,所以这些汉人组成的蒙元军队想要归顺明朝,自然是合情合理,根本不是什么诈降一类的阴谋诡计。

面对这种情况,朱瀚立刻派了最得力的干将去跟李思齐取得了联系。

双方很快定下了举兵起义的时间和联络方式。

大明洪武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蒙元大将李思齐是领三万部下士兵,在应昌举兵起义杀掉了当地将军的蒙元官吏等二十多人,宣布改旗易帜,归顺大明。

大明北平行都司大都督徐达亲自领兵三万从北平出发。

奔赴草原上去响应李思齐。

仅仅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应昌以及周围方圆数百里的土地和部落,就全部被大明军队所控制。

整个漠南草原为之震动,大明的军队接管了应昌,在此地布置防御,然后向周围的蒙古部落发出了宣告。

大明北平行都司对漠南草原宣布了主权,凡是在草原上的各个部落要想继续在此地生活放牧,那就必须派人来到应昌向大明宣誓效忠,谁要是不来的话,那就视同与大明为敌,以后必然将会遭到大明军队的清剿和驱逐。

漠南草原上的各个部落,顿时一惊慌一片纷纷没有了主意。

这些部落在草原上生活了数百年,从来都没有想过离开这片土地,但是要是让他们效忠明朝的话,却也是让他们很是为难。

毕竟大明对于蒙古人来说,可是凶神恶煞般的存在,而且漠北草原上的蒙元朝廷也手握数十万大军,一旦这些部落投降明朝,以后会不会遭到漠北草原蒙元朝廷的刑事问罪也未可知。

所以这些草原部落都处在了犹豫观望当中。

而应昌的大将李思齐此时已经率领部下返回了中原,从此之后草原上的任何恩怨情仇都已经与李思齐无关了啊。

李思齐被徐达派军快马加鞭,连同李氏家卷一起送到了应天府。

在进入应天府之后,李思齐穿着一身白衣,以戴罪之身的身份,面见大明皇帝朱元章。

当着满朝文武。

朱元章大度地下令给李思齐赐予了象征着高官显爵的红色官服。

以此来向天下人展示大明的宽容大度。

李思齐这个家伙在山西、河南一带对抗红巾军的时候,手上沾的血债可是一点也不少,不仅屠杀红巾军士兵,而且还纵兵抢掠地方百姓,按照朱元章本来的心思,他就算是举兵起义,也要狠狠收拾他一顿的。

但是朱瀚却劝住了朱元章。

毕竟为了这么一个小角色,损害大明宽容大度的名声,可实在是不值当的。

所以在朱瀚的劝说之下,朱元章还是给李思齐封赏了一个伯爵。

然后又赐予了一个高丽都护府都指挥的闲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