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四百九十九章 禅位!!!

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九十九章 禅位!!!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最近这段时间,后宫中的女人,全都纳闷不已!

她们不知道,江鸿飞最近怎么回事,放着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不碰,而是天天跟自己的那些已经年过四十的妃嫔混在一起,天天陪她们打牌、听戏、追忆过往,有时候还会让她们中年轻一些的侍寝。

不少年轻的女人担心江鸿飞改性了,喜欢上了熟女,进而为自己的未来,担心不已。

江鸿飞的举止近来变得颇为异常,他不再沉迷于年轻貌美的妃嫔之间,反而对那些年岁渐长的后宫佳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并非是他性情大变,亦非新的癖好所驱,实则是因一个重大的决定正悄然酝酿。

——江鸿飞即将离开他一手建立的大元帝国,而此次远行,他并不打算带上那些陪伴他多年的老妃嫔们。

或许有人心生疑惑,江鸿飞为何要舍弃他亲手建立的大元帝国,他又将去向何方?

答案并不复杂,在这浩瀚的疆域之外,尚有无尽的未知与挑战等待着他。大元帝国的边界之外,尚有广袤的土地未被纳入版图,那里便是江鸿飞的下一个征途。

这一决定的背后,隐藏着多重深邃的考量。

首要之因,江鸿飞的子孙太多了,即便他已将皇子大陆细分为五百诸侯国,依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封地需求。家族内部的纷争与矛盾,如同暗流涌动,时刻威胁着大元帝国的稳定。

再者,江鸿飞深谙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从无永恒友谊的真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要么大元帝国以雷霆万钧之势,震慑四方,让邻国闻风丧胆;要么便是在懈怠中被强敌侵扰,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历史上,那些曾经威胁中原的匈奴、突厥、回鹘,乃至远在天边的基辅罗斯、阿拉伯、天竺、西方诸国,无一不是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江鸿飞深知,唯有主动出击,方能保得大元帝国万世太平。

此外,大元帝国的军队中,异族将士的比例虽经多次调整,却依旧让江鸿飞不放心。

关键,如何妥善安置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成了大元帝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刘邦的不留异姓王、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江鸿飞不喜欢这几位的处理方式,他更倾向于刘秀与李世民对待功臣的宽仁之道。

可刘秀对功臣的优待,虽让兄弟们得享荣华,却也滋生了世家大族的贪婪与腐败,最终侵蚀了东汉的根基。

而李世民虽能善待功臣,维持君臣和谐,却也得益于他个人的卓越才能与将领们的自我约束。

江鸿飞深知,自己虽能比肩甚至超越李世民,却无法保证自己的儿孙会怎么对待这些功臣。

江鸿飞很担心,自己一旦离去,生性多疑的江修能否与功臣们和睦共处,是否会因猜忌而引发内乱,乃至葬送大元帝国。

所以,江鸿飞决定效仿铁木真,率领所有隐患,继续向西开拓疆土。待到他们年迈力衰,或是心生厌倦之时,便在那遥远之地赐予他们封地与人口,让他们世代繁衍生息。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功臣安置的难题,又为大元帝国扫除了潜在的威胁。

总之,江鸿飞决心彻底清理一切可能动摇大元帝国根基的隐患,旨在为后世子孙奠定一个坚不可摧的帝国基石。

还有,他原计划携同所有宠妃远走高飞,誓言不让她们成为家族的累赘。

然而,深思熟虑后,他意识到部分年岁已高的妃嫔,或无法承受旅途的艰辛。

于是,他决定让这些佳人留在宫中,安享晚年,免受流离之苦。

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江鸿飞深知这一走,或许便是与这些曾深情相伴的女子的永诀。

为了弥补这份遗憾,他特意预留了一月时光,与她们共度,企图在彼此心中镌刻下难以忘怀的温馨片段。

在这段珍贵的光阴里,他们或笑或泣,共同编织着属于他们的美好记忆,以对抗即将来临的漫长别离。

……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一日,天际仿佛也笼上了一层阴霾,传来了令人心痛的讯息。

大元帝国那位忠心耿耿、辅政二十九载的宰相王伦,骤然间因急病离世,享年五十九。

江鸿飞闻讯,悲恸不已,视其为失去伊尹、管仲,遂下旨以国葬之荣,厚葬王伦,并追封为广德郡王,成为大元历史上首位异姓封王之殊荣。

王伦的辞世,不仅是一位重臣的陨落,更是大元帝国权力格局的一次微妙变迁。

谁将成为这庞大帝国第二任宰相,成为了朝野内外热议的焦点。

野心勃勃之辈纷纷蠢蠢欲动,四处游说,企图攀上那权力的巅峰。

然而,江鸿飞并未让这宰相之位悬空太久,他很快就任命了江修麾下的首席智囊陈康伯暂代其职,同时,又秘调遣陈遘入京,担任枢密使。

紧接着,江鸿飞以雷霆万钧之势,对大元帝国进行了深度的人事调整,旨在巩固江修的权力基础,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经过一番精心布局,江修一派势力大增,新组建的领导班子虽非尽为江修嫡系,却也多为拥护其统治之人。

而那些能臣干将,如李纲、赵鼎等贤良之士,江鸿飞非但未动,反而加以保护,为江修留下了宝贵的政治资源。

在这场权力洗牌中,江鸿飞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代雄主的深谋远虑。

他巧妙地将那些潜在的威胁、野心勃勃之徒,以及热衷党争之辈,安置于自己的行宫之中,担任行宫属官,表面上是以重用之名,实则是以防其在大元帝国中搅动风雨,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通过这次人事调整,大元帝国内部刚刚抬起头的党争之火被迅速扑灭,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务实能干的官员,他们共同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此时,人们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江鸿飞虽多年未曾直接涉足朝政,但他对帝国的掌控力从未减弱,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轻轻一挥手,便除去了帝国内部的种种隐患,为江修留下了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基业。

关于江鸿飞即将御驾亲征西域的决定,更是引发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议论。    有人担忧此举过于穷兵黩武,认为大元帝国已足够强大,无需再对西域用兵;

也有人主张斩草除根,以免西域诸国日后成为心腹大患;

更有人提出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损耗。

然而,江鸿飞心意已决,他深知西域的突厥、匈奴等民族一旦强大,必将成为中原的威胁,因此决定亲自率军出征,彻底消除这一隐患。

出征前夕,养心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江鸿飞与江修父子俩凝重的面容。

江鸿飞目光深邃,缓缓开口,对即将肩负重任的江修进行着最后的教诲:“此番朕亲率五十万以异族为主的精锐远征,留下的军队,你务必维持现状,不得再行裁减。我大元疆土辽阔,需有足够的力量守护每一寸土地。”

他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深怕年轻气盛、热衷于改革的江修会在自己离朝后,重蹈覆辙,削弱国防,导致不可挽回的危机。

“吾儿,你需铭记,文化昌盛固然重要,但若轻视武备,忽视国防,无论是大元帝国,还是你个人,都将面临灭顶之灾。历史的教训,不可不察。”

江修闻言,连忙躬身,声音坚定:“父皇教诲,儿臣定当铭记于心,誓保大元边疆安宁。”

江鸿飞微微点头,但眼神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消散,他继续语重心长地补充道:“国防,乃国家之锁钥,护国安民之根本。若无这把锁,外患内忧将如潮水般涌来,侵蚀我大元基业。你需明白,经济发展与军事强盛并行不悖,唯有两者兼顾,方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说到这里,他停顿片刻,似是在回忆往昔,又似是在警醒未来:“赵宋之覆辙,历历在目。他们因重文轻武,终至国破家亡,皇族流离失所。这样的悲剧,我们绝不能让它在大元重演。”

江修闻言,心中一凛,父皇的话语如重锤击心,让他深刻意识到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他沉声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大力发展国防,绝不让大元重蹈赵宋覆辙。”

见江修态度坚决,江鸿飞心中的大石稍落,他轻轻抚摸着身下的龙椅,眼神复杂:“这把椅子,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无数人心中的欲望所在。为了它,人们可以做出任何想象不到的事情。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君臣相争……这一切,都曾在历史上演过。”

他目光如炬,直视江修,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你若不能掌握绝对的武力,这样的悲剧,难保不会在你身上重演。记住,武力不仅是抵御外敌的盾牌,更是稳固内部秩序的利剑。”

江修闻言,不禁汗流浃背,父皇的话语如同警钟长鸣,让他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深知,父皇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的种种悲剧,无一不在警示着他。

他暗暗发誓,定要吸取前朝教训,守护好大元的每一寸土地。

见江修已经彻底领悟了军事力量的重要性,江鸿飞的神色缓和了许多。他轻声道:“朕此次远征,将隐患尽数带走,留给你的,都是忠心耿耿、能征善战的老将。刘锜、吴璘、杨沂中、李显忠等人,皆是你可倚重的臂膀。朕的那些老兄弟能力虽差了些,但胜在忠心耿耿,你要善待他们,善用他们。”

江修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父皇这是在为他铺路搭桥,为他留下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军队。

他感激涕零地应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不负所望,重用这些老将,共同守护大元的安宁。”

江鸿飞微微颔首,语重心长地道:“将领之力,固然重要,但我大元军威震四海,其根源在于监军制度之严密。你需深知,完善的监军体系,乃我大元军纪严明、战无不胜之基石。望你日后能对此倾注心血,确保监军系统稳固如山,则大元军心自稳。”

江修曾在军中历练数载,且身居监军之职,对其中奥妙自是了然于胸,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拱手答道:“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言毕,江鸿飞话锋一转,谈及治国用人之道:“我儿须记,治国如烹小鲜,用人更需慧眼识珠。不避人短,不掩人长,方能人尽其才。世间无完人,唯有善用其长,方能成大事。”

江修闻言,心中泛起波澜。

已经获得燕青支持掌握了锦衣卫的江修知道,宫中暗流涌动,大臣们或忠或奸,难以一概而论。他父皇此言,无疑是在提醒他,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被表象所惑。

他沉思片刻,方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定当谨遵教诲,用心识人,用心用人。”

江鸿飞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儿还需明白,治国之道,在于平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于那些虽有瑕疵,但于国有功之臣,当宽严相济,以观其变。至于那些贪赃枉法之徒,虽不可姑息,但亦需讲究策略,以免打草惊蛇。”

江修听得入神,父皇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击在他的心坎上。他深知,自己即将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

“父皇放心,儿臣定当谨言慎行,不负所托。”他坚定地说道。

江鸿飞见状,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我儿还需注意,自古以来,君主之难,在于如何驾驭群臣。刘备之所以能让蜀汉人才济济,皆因他能放手让臣子施展才华;而诸葛亮虽智计无双,却因事事亲力亲为,导致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我儿当以此为鉴,学会放权于臣,让大元之才人尽其用。”

江修深知,治国理政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唯有广开才路,方能确保大元长治久安。

“父皇英明,儿臣定当虚心学习,广开才路。”他恭敬地答道。

江鸿飞见儿子已有所悟,心中甚慰。他继续说道:

“儿啊,切记,在这繁华背后,暗流涌动。你需时刻警惕,不仅是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连至亲信使与后宫佳丽,亦不可全然信赖。每一步棋局,皆需深思熟虑,密谈之时,防身立命,亲卫如影随形,十丈之内,护卫周全。

街市喧嚣,需敏锐捕捉每一丝不安的预兆,预见危机,方能化险为夷。逃生之路,铭记于心,非止一条,危急关头,择机而遁。宫墙之内,亦非安乐窝,安不忘危,方能长存。

另,宫门快马待命,城门鞍枪林立,以备不时之需。一旦风云变色,即刻策马扬鞭,远离是非之地,犹豫即是死亡之邀。

饮食起居,亦需节制,酒不贪杯,食不过量,以保清明之心,应对万变。”

江鸿飞之言,如晨钟暮鼓,令江修恍然大悟,何为帝王孤独。

此刻,他深知父皇传位之意,更感念其拳拳爱子之心,超越了对江山的挂念。

这份深情,让江修泪湿衣襟,誓以毕生之力,守护并传承这份沉甸甸的江山,不负父皇厚望,让大元帝国在他手中,续写辉煌篇章。

该交代的,全都交代下去了之后,江鸿飞突然说道:“你准备准备登基罢。”

江修听言,一脸难以置信!!!

江修以为,江鸿飞只是要立他为储君,让他监国。万没想到,江鸿飞竟然要直接禅位给他!!!

反应了好半晌,江修才五体投地道:“诺。”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