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四百九十五章 “逼宫”

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九十五章 “逼宫”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鸿飞搞的是秘密立储。

到现在,除了江鸿飞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江鸿飞到底准备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谁。

不过虽然皇储具体是谁,没人知道,但根据一众皇子的表现,皇储大概也就锁定在了目前表现的最优秀的十几位皇子之间。

这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皇庶长子江修,皇嫡长子江载。

江修不必多说,他十几岁时起,就开始监国,后来被江鸿飞送到各个关键部门锻炼,还在军中锻炼了好几年,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客了,可以说,他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储君。

而江载?

老实说,之前江鸿飞一点都看不上他,因为他太幼稚了,还信文人的,想将大元帝国变成赵宋王朝。

可以说,那时的他,完完全全不具备跟江修等皇子竞争的资格。

可是后来,江鸿飞将江载送去东北军历练。

在东北军待了几年,又经历了灭掉金国的事,江载成长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幼稚了。

相反,江载蜕变到,也是一个合适的储君。

关键,江载是江鸿飞的嫡长子。

关键的关键,江载虽然明白了,只有文武并列,才能发展好大元帝国,江鸿飞的文武分治非常高明,可他还是更受文人青睐。

所以,大元帝国的很多人,还是希望江鸿飞能守“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的传统,立江载为皇储。

而除了江修和江载,江鸿飞还有数百个杰出的儿子,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和不俗的表现。

甚至可以说,江鸿飞的这数百个儿子,随便拿出一个,都够当储君的。

而且,江鸿飞现在不仅儿子众多,孙子也众多,其中也不缺乏优秀的,也都可以当储君。

这么说吧,别的朝代,都是因为没有好的储君而发愁,而大元帝国则是,好的储君太多了,才让人发愁。

因为江鸿飞的儿子中,也有不少有野心的,甚至有不少有兵权的。

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搞不好,会爆发个千王之乱什么的。

关键,这么复杂的情况,也没有历史依据,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由江鸿飞来独断独行了。

不少人甚至畏惧这件事,避之不及。

作为储君的最有力竞争者,江修本来也应该回避此事,应该好好表现他自己,应该讨好江鸿飞。

可谁都没想到,见江鸿飞穷兵黩武,江修竟然来“逼宫”了。

江修在养心殿见到江鸿飞时,江鸿飞身边照例还是有一大群莺莺燕燕,将江鸿飞团团包围在中间,让江鸿飞就像是处于女儿国当中。

而江鸿飞左手手边一个趴在一张无比精美地地毯上的少妇,容貌端庄大方,五官精致绝美,眉宇之间透露出的英姿飒爽,让她的美貌更显深远。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像两泓清泉,透露着刚从少女蜕变为少妇所特有的体态美和闲适美。长长的头发在她倾身而下时,仿佛是美丽的风景线,变幻着不同的姿态。她的身材苗条纤细,便如翩翩起舞的蝴蝶,令人瞩目。

江鸿飞右手手边的则是,很有“松弛感”的美少妇。她五官精致、气质出众,她的眼神深邃,笑容里藏着故事,让人感受到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贵气。她的美,是那种岁月沉淀后的从容,是无需多言便能感受到的尊贵。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精明能干与高贵气质。

江鸿飞的女人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对女人不怎么感兴趣的江修已经分不清她们谁是谁的地步。

但趴在江鸿飞手边,不,是趴在江鸿飞手下,被江鸿飞像是撸猫一样撸的这两个少妇,江修却是认识的。

这两个少妇就是,刚刚登基不到三个月就被其国大臣兵变捉了献给江鸿飞的女王国的女王哈利奔猜十七世,以及李朝太后黎太后。

江修对她们,尤其是前者,印象很深刻。

别误会,江修不是因为哈利奔猜十七世的美貌才对哈利奔猜十七世的印象深刻。

江修之所以对哈利奔猜十七世的记忆尤为深刻,是因为,那日在朝堂之上,这位年轻的君主以流利的汉语,慷慨激昂地谴责江鸿飞的不义之举,直言其野蛮侵略邻国,行径卑劣如强盗。

当时的哈利奔猜十七世,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绝,那份超越年龄的君主风范,让江修深感震撼。

相较于那些被江鸿飞征服后,唯唯诺诺、甚至感激不杀之恩的君主,哈利奔猜十七世显得尤为高洁。

然而,世事无常,仅短短数月,这位曾誓死不屈的君主,竟被江鸿飞驯化得温顺如猫。

江修心中五味杂陈,对江鸿飞的手段既感敬畏又生疑虑。

他暗自思量,父皇似乎无所不能,世间万物皆在其征服之下。

面对这样的父皇,江修不禁怀疑自己:“我的担忧,真的对吗?”

收起杂念,江修深吸一口气,然后恭敬地跪拜于地:“儿臣拜见父皇。”

江鸿飞眼皮未抬,淡然说道:“起来罢。”

江修起身,直视江鸿飞,鼓足勇气道:“父皇,儿臣斗胆,恳请父皇暂停对外扩张之举。”

江鸿飞闻言,手上的动作微滞,随即恢复如常,声音平静无波:“哦?为何?”

江修坚信他有坚实的说辞能劝江鸿飞放弃。

但当江鸿飞轻轻吐出“为何”二字,江修顿感千斤重担压肩,原先坚定的理由似乎瞬间失去了分量。

此乃千古一帝江鸿飞的震慑力!

江修瞥向哈利奔猜十七世,那甘愿臣服于江鸿飞脚下的姿态,心中暗自揣测:“她或许也是被父皇这无上的威严所折服的吧?”

江修调整呼吸,缓缓道出深思熟虑的缘由:“连年烽火,耗费巨大……”

江鸿飞打断江修:“户部缺钱了吗?”

江修一时语塞。

大元帝国财力之雄厚,远超世人想象。

户部的账面上,单单是灵石就堆积如山,足以令古今王朝望尘莫及。

而这庞大的财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战争的掠夺。

大元帝国战无不胜,每灭一国,便将其国库、皇室及权贵之财尽数搜刮,从而积累了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

以吴哥王朝的覆灭为例。

吴哥城,这座昔日辉煌的都城,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咋舌。

据闻,其面积接近两百万亩之广,即便与江鸿飞上一世闻名遐迩的国际都市伦敦、巴黎相比,亦不遑多让。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竟是东京汴梁城面积的四倍。

这么说吧,燕京城重建之前,吴哥城无疑是这个世界的世界之巅。

吴哥城的辉煌,不仅在于其辽阔的疆域,更在于其建筑的宏伟与精致。尤其是吴哥窟,作为城中的灵魂所在,其石材用量之巨,雕刻工艺之精,堪称奇迹。据估算,建造吴哥窟所需石材超过五百万块,每块平均重达一吨半,更有巨石重达七十六吨之巨。

这样的规模,即便是与埃及金字塔相比,也毫不逊色。

而吴哥窟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其精美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切的繁华背后,是吴哥王朝对工匠资源的极致利用。

为了建造这座旷世奇城,吴哥王朝几乎汇聚了整个东南亚乃至印度的顶尖工匠,人数超过二十万,其中不乏世界级的雕刻大师。

然而,这些能工巧匠的命运,在大元帝国的铁蹄下发生了逆转。他们被江鸿飞“请”至大元,成为了帝国建设的宝贵资源,预示着大元帝国未来建筑艺术的无限可能。

大元帝国征服吴哥王朝所收获的财富,更是难以估量。

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统计的财富就已达大几十亿缗之巨,而流入江鸿飞私人库房的财富更是无从知晓。

这笔庞大的财富,无疑为大元帝国的国力增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历史上,金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攻占了那个时代最为繁华的东京汴梁城,即便是将东京汴梁城搜刮得几乎一干二净,金国也仅能获得区区六十亿缗的财富。

——这个数字在后世看来或许庞大,但实则远未达到金国的预期。面对无法兑现的巨额赔款,北宋朝廷不得不忍痛割爱,以奇珍异宝、丝绸锦缎乃至女性为抵押,最终仍欠下金国金三十四万二千七百八十锭、银八十七万一千三百锭的债务,并承诺每年进贡,以偿还这沉重的战争赔款。

相比之下,虽然有可能还比不上赵宋王朝,但吴哥王朝亦算是极为富裕了。

而吴哥王朝并非孤例,整个中南半岛上的小国,虽规模不一,却都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享受着东西方海上贸易带来的红利。

——它们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些国家能够轻松地从繁忙的贸易中分得一杯羹。

以至于,即便是规模较小的小国,也能轻易累积起十几二十亿缗的财富。

谈及海上贸易的繁荣,不得不提大元帝国的崛起。

自江鸿飞崛起以来,大元帝国便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这一决策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大元帝国在短时间内便建立了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

据统计,大元帝国已与上百个国家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从东方的爪哇、渤泥,到西方的印度、阿拉伯,乃至非洲与欧洲各国,无不与大元帝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元帝国的财政收入中,商业税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与中国历代以农业税为主的王朝截然不同。

以去年为例,大元帝国的财政总收入高达四亿七千六百万缗。

其中,农业税,即传统所称的两税,其总额不过六千余万缗,仅占帝国财政收入的微薄一隅,不足其总量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商业税及其专营项目,如盐、茶、酒、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乃至火车、轮船等政府垄断行业的收入,竟高达两亿五千多万缗。

这一数字不仅震撼人心,更标志着大元帝国成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帝国。

大元帝国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独树一帜,皆因商业及其相关专营收入首次逾越了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一壮举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绝无仅有。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海上贸易,它如同帝国经济的引擎,推动着财富与文明的双向流动。

江鸿飞掌舵的大元朝廷,深谙此道,不遗余力地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构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贸易网络。

如今,大元帝国的贸易触角已延伸至全球百余个国家,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体系。

中南半岛的征服,不仅为帝国带来了广阔的陆地疆域,更使得原本便繁荣的海上贸易如虎添翼。

爪哇、渤泥等南海诸国,印度的小邦国,阿拉伯世界的商贾重镇,乃至非洲与欧洲的遥远国度,均被纳入这一庞大的贸易体系之中。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皇子大陆,这片被大元帝国新发现的广袤疆土,更是成为了大元帝国海外贸易的输出地,被江鸿飞暗度陈仓送去的上千万人口和一众皇子,给什么要什么,大元帝国再从那里运回来灵石、粮食、橡胶等大宗商品……

这么说吧,大元帝国的海洋贸易之盛,已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即便是大航海时代的初期也难以企及。

随着初步工业革命的完成,大元帝国不仅拥有丰富的奢侈品资源,更涌现出大量轻工业产品,如成衣、鞋帽、日用器具乃至自行车等。

这些商品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珍宝。

大元帝国的造船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铁包木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规模与速度均远超历史上的任何船只,甚至开始尝试运用集装箱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

航海技术的飞跃,为帝国船只赋予了远航的能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搭乘帝国的船只,穿梭于浩瀚的大海之间。

更令人瞩目的是大元帝国商人的海外拓展精神。

他们成群结队地驶向未知的海域,探索新的贸易航线,建立新的商业据点,将帝国的影响力播撒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商人中,不乏饱读诗书的士子,他们虽未能在科举之路上功成名就,却在商海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了推动帝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随着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大元帝国的海商群体迅速崛起,他们中的佼佼者更是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据户部统计,各大港口城市中,拥有数千万乃至上亿缗身家的海商比比皆是,他们不仅成为了帝国经济的支柱,更是世界贸易史上的传奇人物。

海贸商贾之富已令人咋舌,而中南半岛,扼守东西方贸易咽喉,其财富更是难以估量。

江鸿飞征服此地,财富自然滚滚而来。

试想,若非江鸿飞耗费巨资建铁路、推工业、兴战事,大元国库或已充盈至数百亿缗,乃至更多。

当然,如果不是江鸿飞这么折腾,大元帝国也不可能赚这么多钱,更不可能这么厉害。

所以,江修被江鸿飞几句话就给说得哑口无言。

不过江修早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而是一个以储君为目标的成熟政治家。

而且,江修忧虑的焦点,非当前之境,而是大元帝国的长远未来。

大元帝国是拥有众多财富。

海上贸易是赚钱。

江鸿飞搞出来的工业革命是能为大元帝国源源不断的收割全世界。

可这几十亿缗看着是多,但终有枯竭之时,且按江鸿飞的挥霍速度,恐难撑十年。

更令人忧心的,是大元那庞大的三百五十万军队。

这支前无古人的巨大军队,年耗一两亿缗,如同无底洞。

加之伤亡抚恤、老兵安置,皆是沉重负担。

而江鸿飞若继续征战西域与基辅罗斯那片贫瘠之地,就得花费更多的钱,得到更多的军队,关键不会再有收入,恐怕就会使大元帝国陷入无尽的经济漩涡。

面对此景,江修并未退却,他向江鸿飞躬身一拜,言辞恳切:“父皇,户部虽富,却也需精打细算。以户部之盈余,数十年内或可维系,但长远之计何在?还望父皇三思……”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