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四百七十三章 金人末日

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七十三章 金人末日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大元铁骑的摧枯拉朽之势下,金军精锐尽失,败局已定,刘慧娘与张俊又统率精锐预备队,犹如猛虎下山,直扑金军。

金兀术茫然无措,他自问已倾尽全力,何以至此?

莫非是对手太过强大,或是自己轻敌?

为了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为了报报夺妻之仇、杀兄灭族之恨,金兀术真的将一切的一切都考虑进去了,也都做了充足的应对之策。

按说,他金兀术应该可以力挽狂澜,再造大金才是。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他。

战场上,血染山河,从烈日当空至夕阳西下,大元军以惨痛的代价换取了辉煌的胜利,斩首金军三十余万,俘虏二十余万,更兼三万高丽军主动归降。

大元军虽胜,可岳飞却无暇沉浸于喜悦,他深知战机稍纵即逝,即刻派遣战损较轻的张俊领后军追击,目标直指金国心脏——上京城,誓要活捉金国皇帝完颜亶,以献江鸿飞。

张俊深知此行意义重大,不仅关乎大元帝国的荣耀,更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他强忍疲惫,迅速集结六七万大军,如影随形地追击金兀术残部,誓要将其彻底击溃。

被困在山上的金兀术等人不得不夺路而逃,如丧家之犬,仓皇逃窜。他们想要返回上京城中,然后带上他们的家眷连夜西逃……

而大元军则步步紧逼,战鼓声声,响彻云霄,预示着金国末日的临近。

……

金上京会宁府,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辽朝的都城——辽上京临潢府,世人亦称其为西楼。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最初的金上京并未选址于此。

当初完颜阿骨打,这位金国的奠基者,挥剑创立金国时,他选择了阿什河左岸的广袤之地作为新王朝的根基,赋予了它上京城的荣耀之名。

但那时的上京,不过是一片未经雕琢的荒野,女真族人散落其间,既无城墙之固,亦无宫殿之辉,完颜阿骨打与朝中重臣皆栖身于苍茫草原之上。

在这片未开化的土地上,金国的初创者们忙于巩固政权,四处征战,无暇顾及都城的建设。

那时的金上京,仅是一系列以“皇帝寨”、“国相寨”命名的简易居住区,其规模与繁华,皆远未成型。

岁月流转,金朝的政治与军事实力逐渐壮大,至完颜阿骨打晚年,金上京的面貌方显一丝变化。

历经八载春秋,金人终于将昔日的草莽之地规划为会宁府,正式确立为金国的上京。

此番蜕变,虽称不上翻天覆地,却也标志着金上京从简单的居住区向真正意义上的都城迈进。

此时的金上京,以木栅为围,形成一座座紧密相连的寨子,既保留了女真族的传统风貌,又初具都城的雏形。

如果继续按照历史发展,当完颜吴乞买接过皇权的接力棒,金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张,大辽王朝与赵宋王朝相继覆灭,金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军事与政治巅峰。

而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为金上京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金人才会在他们当时所谓的上京会宁府上建立真正的金上京。

然而,历史的轨迹因江鸿飞的横空出世而悄然改变。他的出现如同一道闪电,割裂了金朝对大辽王朝乃至赵宋王朝的完全征服之梦。

金人虽吞并了辽国的大部分领土,却未能触及赵宋王朝的疆土,这直接影响了金朝建立自身独立都城的经济基础。

面对现实,完颜吴乞买不得不做出妥协,他率领金国贵族迁往辽上京临潢府,并赋予其新的名字——金上京会宁府,以此作为金朝的新都城。

也就是说,金朝与辽朝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都城的共享。

金上京会宁府,这座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盆地之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沙河蜿蜒穿城而过,带来了充沛的水源,滋养了广袤的草场与茂密的芦苇,使得此地被契丹人亲切地称为苇甸。

作为游牧民族的契丹人,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因此选择了这里作为建都的理想之地。

耶律阿保机更是以金龊箭射向此地,预示着龙眉宫的诞生,这座宫殿不仅是他的居所,更是辽朝上京最早的建筑瑰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眉宫周围逐渐修筑起坚固的城墙,辽人称之为皇都。

而这一切的规划与建设,都离不开蓟州汉族官僚康默记的智慧与贡献。他深谙契丹人的习俗与文化,巧妙地将上京城划分为皇城与汉城两大区域,皇城位于北方,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汉城则坐落于南方,是平民百姓的居住之地,两者以一道城墙相隔,却又紧密相连。

皇城之内,街道纵横交错,建筑物鳞次栉比。

皇帝所居的大内位于皇城正中,威严而庄重;而大内之南,则是百官衙署、作坊与寺院的聚集地,它们共同构成了皇城的核心区域。

此外,皇城东南角还设有临潢府与临潢县;西南角则为国子监、长泰县、崇孝寺以及孔子庙的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孔子像身着胡人服饰,也就是左衽。

汉城之内,虽然城防不如皇城坚固,但却充满了市井的喧嚣与繁华。

平民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而中亚与西亚的商人们更是纷纷踏至,将远方的货物带到了这座草原丝绸之路的终点。

回鹘商人尤为活跃,他们带来的中亚、西亚特产与中原地区的茶酒、粮食、盐铁、丝绸、瓷器等商品在这里交汇融合,促进了金朝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繁荣。

同时,大量汉人的涌入也为金朝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商品与技术,更促进了金朝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融合与互动。

因此,上京城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而其国际繁华的象征,使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辉煌甚至曾让中亚、西亚乃至东欧误以为契丹即是中国。

金人接手辽上京,更名金上京,却几乎全盘承继了其辉煌遗泽。

然而,如今大元帝国的铁蹄踏破了这份宁静,金上京在战火与围困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它将不再是丝绸之路的辉煌终点,国际舞台上的耀眼都市,也不再是盛世之中的主角。

……

金军在决战中败给大元军,大元铁骑正在向着金上京狂奔而来的消息不胫而走,金上京周边的防线仿佛晨雾般迅速消散。

一夜之间,曾经坚不可摧的金国守军纷纷撤离,如鸟兽散,自四面八方逃离,只留下金兀术率领的残兵败将,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仓皇奔逃,而他们身后就是孤独矗立的上京城。

在这紧要关头,完颜宗干与完颜亶父子,作为金国的核心,他们并未置身事外,而是密切注视着战局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当探马急报金兀术战败的消息传来,这对父子立即意识到,金国的命运已悬于一线。

他们紧急召集宰相们的会议,气氛凝重而紧迫,议题直指核心:金兀术已败,上京城岌岌可危,大金国何去何从?

殿内,金臣们面面相觑,恐惧与无助交织在他们的脸上。唯有右丞相韩企先,挺身而出,以沉稳的语调提出见解:“陛下,当前形势,宜以和为贵,审时度势,罢兵息战。”

他深入分析,指出连年战争已使金国元气大伤,经济凋敝,军力衰竭,尤其是金兀术的败绩,更是将金国的虚弱暴露无遗。因此,唯有求和,方能暂保金国安宁。

韩企先进一步建议,派遣使节前往大元帝国,表达金国求和的诚意,并推荐了几位原属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及完颜昌麾下的忠诚大臣,以他们的威望与经验,或许能在大元帝国面前争取到一丝转机。同时,他也含蓄地指出,金兀术的激进政策是导致今日困境的根源,若非他擅自诛杀主和派大臣,金国或许不必走到这一步。

然而,韩企先的求和之论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宇文虚中站了出来,他声音激昂,主张应利用上京城尚存的兵力与物资,坚守城池,而非轻易言和。

他强调,金国尚有数万精锐,粮草充足,兵甲精良,完全有能力与大元军一战。

更言及,若轻易求和,恐重蹈赵宋王朝与高丽王朝之覆辙,金国的皇室和宗室将难逃厄运。

宇文虚中还表示,若完颜宗干、完颜亶父子决心再战,他愿亲自领军,誓死守卫上京城。

面对两位重臣的截然不同观点,完颜宗干与完颜亶父子陷入了深思。

最终,他们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一方面,派遣韩企先作为议和大使,前往大元帝国,尝试寻求和平解决之道;另一方面,则由宇文虚中与完颜宗强共同组织军队,加强上京城的防御,以防万一。

然而,这并非完颜宗干与完颜亶父子的真正意图。

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出路,其实是向西逃亡。

辽西之地,虽非乐土,却是当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避风港。

而金国与草原诸部虽有旧怨,但面对大元帝国的威胁,这些恩怨似乎已变得微不足道。

关键,东、北、南三面皆无路可走,唯有向西,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完颜宗干与完颜亶父子早已暗中筹备逃亡之事,衣食住行无一不备,只待时机成熟,便可立即动身。

这个绝密计划,除了少数亲信与重臣外,无人知晓。

次日,早朝的钟声依旧悠扬,完颜亶强作镇定,宣布将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

然而,这不过是一场空洞的戏码,金朝臣民皆心知肚明,无人当真。他们知道,上京城中的那点兵力,根本不足以与大元军抗衡。

就在完颜亶宣布亲征的同时,金国的逃亡计划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宇文虚中被紧急任命为上京留守,承担起了守卫城池的重任。

这看似是对他的信任与重用,实则是一种牺牲与舍弃。

而韩企先则将带着求和的使命踏上前往大元帝国的路途。

宇文虚中接令后,没有丝毫犹豫与怨言,他坚定地表示:“臣在,上京城便在;上京城若不幸失守,臣绝不苟活!”

这份忠诚与决绝,让完颜宗干与完颜亶父子深感欣慰与愧疚。

但成大事之人,又怎么可能妇人之仁?他们鼓励宇文虚中一番,又升宇文虚中为太傅,以示嘉奖,和安宇文虚中的心。

倒是当韩企先获悉完颜宗干与完颜亶父子欲携金国皇族遁逃的消息时,他脸色骤变,急切劝谏:“陛下与太师此举,恐将令先祖浴血奋战所创大金国毁于一旦,望三思!”

韩企先的话语,字字千钧,回荡在空旷的殿堂之中,犹如寒风穿透窗棂,让人心生寒意。他目光如炬,直视着完颜宗干、完颜亶父子,全是痛心疾首。

完颜宗干闻言,眉宇间掠过一抹复杂的神色,他缓缓转身,目光与韩企先交汇,似乎在衡量着这忠言的分量。

随后,完颜宗干说:“韩相公忠心可鉴,然时局动荡,我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此实属无奈之举,意在保存实力,待他日东山再起。”

完颜亶站在一旁,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忧虑与不甘,他轻声补充道:“太师所言极是,此举或有损国体,然若能忍一时之辱,换得金国千秋万代,亦是值得的。”

韩企先继续据理力争道:“陛下与太师所虑,臣自然明白。但遁逃非长久之计,且易失民心。何不集思广益,共谋良策,或可化险为夷?”

见韩企先还是冥顽不灵,完颜亶呵斥道:“朕意已决,韩爱卿听命便是。”

韩企先有些急了,进而口不择言:“陛下及太师若是走出这一步,我女真先辈付出无数代价才建立的大金国可就三世而终矣,望陛下及太师三思而后行!”

韩企先此言一出,完颜父子怒不可遏,几欲立斩韩企先。

千钧一发之际,宇文虚中挺身而出,力陈此时杀戮重臣将引发的动荡,终使完颜宗干、完颜亶父子怒气稍平,未行极端。

随后,完颜宗干、完颜亶父子将调兵之权赋予宇文虚中,托其守护上京,而他们则踏上求援之路,誓要集百万雄师,杀回来救援上京城。

宇文虚中紧握虎符,向完颜宗干、完颜亶父子深鞠三躬以表决心,随后携韩企先毅然离去,背影坚定决绝。

望着二人远去的身影,完颜宗干与完颜亶心中五味杂陈,却也知时间紧迫,必须即刻启程,带领皇族与宗室逃离上京城……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