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元宋终局之战

仙侠版水浒 第三百九十七章 元宋终局之战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收到石秀传回来的已经攻下杭州城、捉了赵构、南宋小朝廷的所有皇室和宗室以及大臣完成斩首的消息了之后,江鸿飞下令,让早已经准备好的大元军立即东进。

一月十五日,江鸿飞亲率大元军主力渡过淮河。

二十日,大元伐宋军左路先锋林冲、张俊破大胜关,宋戍兵皆遁。大元伐宋军右路先锋关胜、刘光世率军攻最险要的虎头关,先与宋军战于沙窝,副都统邓飞将宋军击败,继而破守关宋兵。

二十一日,江鸿飞至黄陂。

三十日,江鸿飞率军抵长江北岸。

时任南宋沿江制置副使的刘宝原是张俊的部将,由于张俊被江鸿飞要走,此人得到赵构重用,负责守卫至关重要的长江,可此人骄横刻薄,残暴寡恩,与几任地方官都不合,又只知敛财,部下战斗力大大下降,当地百姓无不痛恨。及大元军至,渔人尽献渔舟济师,并充作向导。

二月初一,江鸿飞命大将杨志率前军渡过长江。

二月初三,江鸿飞登上江北的香炉山,俯瞰大江,见江北有武湖,湖东江岸筑阳逻堡,南岸即浒黄川,宋军以大舟扼江渡,拥兵十万,战船两千,阵于江中,水陆阵容严整。大元军当即遣军夺大舟两艘,连夜准备舟楫,欲夺据点阳逻堡,强渡大江。

初四晨,风雨昏暗,诸将以为不可渡江。江鸿飞不从,令扬旗伐鼓,分兵三道并进。

勇将李逵率敢死士数百冲击,乘朦胧击鼓急进,直达南岸,诸军亦竞相争渡,宋军迎战,三战皆败。

大元水军大将阮小五、部将李宝率军乘轻舟鏖战于北岸,获宋大船二十艘,俘二百人,斩宋将刘惟辅。水军大将张顺、部将王定六,率精兵与宋军战于中流,凡十七战,夺宋船千余艘,杀溺宋兵甚众。宋军三道皆败,阳逻堡防线也累遭失败,大元军遂迅速渡江。

江鸿飞闻报,大喜,传令全军进围鄂州城,同时以一部兵由张清、孙立率领袭江西;另遣兵于绕道湖南的鲁智深、史进部。

江鸿飞渡江后,驻营于浒黄州,下令“军士有擅入民家者,以军法从事,凡所俘获,悉纵之”。

初六,江鸿飞派人前往招谕鄂城。

使者行至东门,宋军箭如雨下。

江鸿飞知道宋军有所准备,于是在初九率军将鄂州团团围住。

因为赵构派张浚接管了童贯手上的军队,目前军事实力是宋将当中最强的一个,后来张浚又打出来了“勤王除叛”的大旗,并得到赵构任命他为江、浙、淮南宣抚使的圣旨,目前张浚就是宋军的最高军事统帅。

在赵构目前生死不知的情况下,张浚率领宋军残部,正在积极抵御大元军的攻打,同时,张浚本人也在率领大军攻打杭州城,企图解救赵构和南宋小朝廷。

——为了吸引宋军的主力,尽早彻底消灭赵宋王朝,石秀、孙静、石宝等人封锁了赵构等南宋的主要人物全都已经被送去元大都的事,让张浚等宋军将士误以为赵构等人还在杭州城中。

由于宋军大多都集中在杭州城下,鄂州只有都统权州事张严主事,兵力十分空虚,守备顿时危急起来。

十一日,江鸿飞登城东北压云亭,立高楼观察城中军情,见城中出兵,即遣兵迎战,俘宋军二人。后遣将携宋降人至城下劝降,张严杀死降人并遣兵出击,又被击败。

张严遂以缓兵之计,佯称归附,诱劝大元军东撤。

江鸿飞将计就计后撤,张严中计,趁机出城,想将城周围民居焚毁,使鄂州城防成为一体。

这时,江鸿飞遣栾廷玉率骑兵出战,张严的兵力本就不足,加上中计轻敌,在鄂州城附近的五里坡遭到大元军的伏击,被打得大败,张严本人也在五里坡战死。

大元军随后攻下了鄂州城。

张浚闻报鄂州被攻破,大元军正在快速东进,大惊失色!

另一方面,张浚又久攻杭州城不下,非常着急。

这一日,张浚、曲端等引军到杭州北关门搦战,石宝带了流星锤上马,手里横着劈风刀,开了城门,出来迎敌。

宋军阵上,曲端让刘希亮出战。

刘希亮领命后,出马与石宝交战。

两个斗到二十余合,石宝拨回马便走。刘希亮急勒住马,也回本阵。

曲端问:“缘何不去追赶?”

刘希亮道:“石宝身为主帅,亲自出战,必想斩我,鼓舞士气。刚刚一交手,我便知晓,其实力在我之上,却拖刀而走,必定有计。”

一旁的王择仁说:“石宝惯使流星锤,回马诈输,漏人深入重地,这些年,不知多少人如此败于他手,不得不防啊。”

曲端知道,这都是借口,实际情况是,赵宋王朝本来就只剩下一隅之地了,如今又连这个临时都城都让大元军给端了,谁看不出来,赵宋王朝要完了,哪还会卖力为赵宋王朝厮杀?

张浚对曲端有知遇之恩。

当初,曲端配合张浚和王渊夺取了童贯的兵马不久,张浚便承制筑坛拜将,任命曲端为威武大将军、江淮观察使、两浙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知苏舟。

张浚对曲端还有恩。

当初曲端为了壮大,用武力吞并了不少宋军,南宋小朝廷十分震惊,怀疑曲端有反叛的意图,于是任命他为御营使司的提举官,想以此为借口将他调到大元帅府。

曲端自然不愿,也不敢去大元帅府。

这样一来,情况更糟。

南宋小朝廷群臣议论纷纷,都说曲端必反无疑。

张浚在这件事上很冷静,他甚至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作保,担保曲端不会反叛南宋小朝廷。

为此,南宋小朝廷才撤销了调曲端到大元帅府赴职的命令。

曲端因此对张浚十分感激。

也正是因为如此,曲端才配合张浚夺了童贯的兵权。

后来,张浚代替童贯了之后,将曲端视为主要的军事支柱,而曲端也一改恃才难制的毛病,积极支持张浚,服从张浚指挥。

由于有曲端等人的支持,张浚才在短时间内,彻底收服了童贯手下的骄兵悍将,也改变了这支宋军互结仇怨、不肯相互支持的混乱状态,将这支宋军彻底纳入了南宋小朝廷的统治之下。

干成了这么大的事的张浚新进气锐,雄心勃勃地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帮赵构收复失地,恢复赵宋王朝的荣光。

可现实情况却是,南宋小朝廷的形势越来越差,赵构得过且过,衔命出和,已作潜身之计;提师入卫,反为护己之资。忍视父兄甘为俘虏,“认贼作父”,连姓都改了。

这些也就算了。

关键,赵宋王朝就剩下这弹丸之地了,赵构却胸无大志,只想着他自己的下半身,让他手下的人根本就看不到希望。

再说大元帝国,已经打下来了赵宋王朝七成的疆土,而且还收复了赵宋王朝始终都没能收复的燕云平十九州,即将完成大一统。

这时,再帮赵宋王朝抵挡大元帝国,实际上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了,问题是,也没好处啊,赵宋王朝现在连军饷都发不出来。

所以,除了张浚等少数人,还在积极为南宋小朝廷谋划,大多数宋军的将士,全“各怀鬼胎”,包括曲端,也已经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张浚强迫他自己冷静下来,一面组织义勇,一面命各制司进兵赴援。

二十八日,张浚派江西的人马,立即援助中流,以增强抵抗大元军进攻的能力。

可这时,江鸿飞率领大元军已经抵达了江州。

想当初,江鸿飞曾夺取过江州,在这里,江鸿飞消灭了赵宋王朝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给江州的民众免债、分田、分粮,让江州的民众获得了解放,过上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

后来,由于江鸿飞选择了战略性后退,便将江州送给了方腊。

方腊的谋士陈箍桶的意见是,让方腊亲率大部人马攻取宣州,然后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去攻占舒州、黄州、鄂州,之后顺着汉江直取王庆当时占领的襄阳。

同时,陈箍桶又提议,夺取没有宋军重兵把守的金陵很重要,等于扼守长江,是稳固东南的关键。

可初尝成功的方腊昏了头,他错误估计形势,低估了宋军实力,乐观的以为,在宋军来临之前可以占领更多的郡县,到那时宋军对义军根本镇压不了,而且,他也不认为,宋军会这么快南下。

于是,方腊没有采纳陈箍桶的建议,只是占领了江鸿飞让给他的江州,就匆匆忙忙地抢占地盘去了,最终童贯率大量宋军过江,方腊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另一方面,方腊虽然有大志向,想要推翻腐朽的赵宋王朝的黑暗统治,奈何,他手下的摩尼教,其实就是一个暴力机构,他们缺少兵甲,就以鬼神之说互相煽动,烧房舍,掠夺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军队。很多人根本不懂打仗,甚至连武器都认不全,他们听到擂鼓呐喊声就随从大流加入起义军,并在之后的战斗中死伤了很多。

可即便这样,方腊仍旧没有保住江州。

江州后来又被童贯夺去。

宋军的纪律性,大家都知道,更何况,后来大元帝国还捉了赵佶、赵桓占据了中原,赵宋朝廷根本就无法给童贯和他所部的宋军提供军饷。

没办法,为了维护军队,童贯只能任由他手下的宋军将士烧杀抢掠,甚至是奸淫掳掠。

毫不夸张地说,自从大元军撤离了江州以后,这里的民众,就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活得都不如狗。

所以,江鸿飞率领大元军打回来,江州的民众夹道欢迎,热泪盈眶。

江鸿飞也没有让江州的民众失望,他一到江州,就又留下专人大搞公审,消灭江州这里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免债、分田、分粮,救济灾民。

与此同时,江鸿飞率领大军继续南下。

值得一提的是,江鸿飞这一路,并非没有碰到抵抗的力量。

事实正好相反。

不说,张浚其实是派了大量的宋军来阻挡大元军东进的,就是各地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也自发的招兵买马,在抵抗大元军。

没办法。

这可不是简单的投降,就能解决的。

要知道,江鸿飞一路打下来,都在消灭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阶层,而且江鸿飞要将土地收为国有,再平均分配给民众,并且限制土地兼并,不让個人拥有超过两百亩以上的土地。

这都是无法解决的矛盾,双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所以,这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破家毁族也得阻止江鸿飞攻占他们的地盘。

换而言之,这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其实不是在为赵宋王朝战斗,而是在为他们自己战斗。

而别以为这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的战斗力弱。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水浒传》中的祝家庄、曾头氏,《荡寇志》中的风云庄、正一庄,《梅氏水浒》中的召家村、丰田镇实力都不弱。

你以为这只是个例?

错。

这在赵宋王朝其实是真实情况,也是赵宋王朝地主阶级实力的代表。

这个世界的赵宋王朝,良田万顷、庄客众多的地主其实是很常见的。

要知道,赵宋王朝近二百年的土地兼并,搞得土地资源紧缺,流民的数量激增,社会进入流民社会时代。

流民变成亡命徒,可是非常容易的。

而一旦流民走上了亡命徒的道路,自然就需要强有力人士的庇护。

另一方面,赵宋王朝的地主们也需要私人武装来保护他们的财产。

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庄主和庄客。

所以,地主勾结亡命徒的例子在赵宋王朝比比皆是,他们甚至组成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社团。

这种事在南方更多。

这主要是因为赵宋王朝在南方的军事力量非常薄弱。

抚州金溪县大姓邓氏、傅氏,就各有乡丁数千,以朱漆皮笠冒其首,号红头子,远近颇畏之,号邓、傅二社,江西的父母官们手下的力量远不及这些地主,就只能是对他们听之任之。

赵宋王朝的地主们,不仅有组建社团的习惯,还有在他们的庄园中大肆囤积军用装备的习惯。

而且这些地主和他们的家人还普遍都实力不弱。

总之,赵宋王朝的地主武装很强。

比如赵宋王朝初年的名将节度使王景,就用刀枪给自己夺下了节度使的头衔。

还有一些民间的地主打出了超过官军的战绩,比如青州临淄麻氏,在澶渊之盟前他居然带着庄客挡住了辽国杀进山东的骑兵。

地主家的庄客中也高手辈出。

事实上,岳飞在当兵之前,就在相州韩家充当庄客。

如今,阻挡大元军东进脚步的,主要就是这些地主武装。

关键,这些地主武装,并不正面跟大元军交战,而是跟大元军打游击战,目的就是拖住大元军的脚步,给张浚率领的宋军争取打破杭州城的时间。

不过如今元宋之战的结局已明,这些地主武装只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他们最多也就能挡住大元军一时,根本不可能一直阻挡大元军的脚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