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主动的郑太后

仙侠版水浒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主动的郑太后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秦桧真是一个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的忠臣,让岳飞杀秦桧,岳飞没准真会有些犹豫!

可秦桧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享受了大家的尊敬,到头来又想苟活,实打实一个貌忠实奸、贪生怕死的小人。

这样的秦桧,岳飞杀起来,哪会有心理负担?

没什么好说的。

岳飞用弓弦活活勒死秦桧后,又奉命和赵鼎一块去抄了秦桧的家,将秦桧的九族全都捉了起来。

结果,秦桧九族的男人,好几百口,包括秦桧之妻王氏系统的很多亲戚,像秦桧的岳父王仲山、舅哥王仲嶷等,全部被砍了头,而女人则全都成了罪妇,分配给有功的将士。

有人见此,问:“大元皇帝为何只诛秦御史一族,莫非因秦御史不肯降,忠于赵氏?”

有那知情的人,说:“哪啊,大宋灭亡后,李侍郎等二十来人誓死不降,大元皇帝赐给这二十来位忠于赵氏的宋臣毒酒,其他人皆义无反顾地喝了,唯有秦御史不喝求活,谁想,大元皇帝敬重忠义之士,以假毒酒试探忠心,结果,喝了假毒酒的忠臣皆得大元皇帝特赦,教他等去伺候赵氏,唯有贪生怕死的秦御史被大元皇帝诛了九族。”

周围之人恍然大悟,皆道:“此辈该杀,值此国破家亡之际,还想投机取巧,大元皇帝杀得好,当除此一害!”

值得一提的是,王氏被江鸿飞赐给了岳飞。

岳飞有心不要,可这又是皇帝所赐,不能辞。

话说,岳飞的原配刘氏,也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她因为岳飞常年在外打仗不回家,背叛岳飞后,与其他男人私奔成婚。

后来,江鸿飞做主,让岳飞娶了李娃,还前前后后赐给岳飞四个妾氏,让岳飞开枝散叶,为国家多生优秀的人才,岳飞才又有了一個家。

如今再加上一个王氏,岳飞也算是享上了齐人之福。

岳飞并不是个例。

尽管各国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江鸿飞一个都没往外分,全都收入自己的后宫,但跟江鸿飞的人,上至宰执大臣,下至立功的小卒,全都被分了女人,甚至会享齐人之福。

为达这个目的。

更重要的是,为了夯实自己的统治基础。

江鸿飞按照惯例,让人在汴梁城中置下了众多集恶箱,收集大奸大恶之人,也就是为公审做准备。

很快,王黼、梁师城、李彦、李邦彦、白时中等一大批宋臣就上了公审的名单,其中还包括蔡京、蔡攸、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不少已经投了大元帝国的原宋臣。

这么说吧,至少得有三分之二的宋臣,上了公审的名单。

这其中不乏一些名声还不错或者能力还不错的宋臣。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赵佶一朝和赵桓一朝(尤其是前者)的官员,确实有很多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

还有就是源于土地之间的矛盾。

要知道,赵宋一朝,不抑制土地兼并,权贵阶层肯定不择手段积累土地,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犯下了累累恶罪,造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江鸿飞和自己手下的一众大臣商量后决定,跟大元帝国其他地区一样,将京畿地区的土地也全都收为国有,再以摊丁入亩的形式分租给农民阶层。

反对这一政策的人,哪怕是对这一政策有怨言的人,全都上公审台。

另外,罪大恶极实在不能保的人也全都上公审台。

——这里面,有一个是例外,那就是,在江鸿飞入主汴梁城之前就投江鸿飞的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蔡京、蔡攸、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人。

这些人虽然罪大恶极,但他们都已经主动投效江鸿飞了,说什么江鸿飞都不能杀他们,不然谁还敢投江鸿飞,这天下可就难打了。

这些人,江鸿飞只是抄没了他们的家产,并暗示,等这阵风过去,自己会找借口赏赐他们一些钱财,帮他们找补找补。

主动投江鸿飞的人都被抄家了,那些不投效大元帝国的人,或者是见风使舵的人,尤其是能力还不行的人,不用说,只要被举报了,全都上公审台。

可以说,虽然江鸿飞特赦了不少人,但汴梁城中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阶层还是遭到了一场大清洗,赵宋王朝在汴梁城中的统治基础全部被消灭……

与此同时,江鸿飞给剩下的人,免债、分田、分粮,还免了两年税……

……

就在汴梁城中的穷苦人狂欢,权贵阶层瑟瑟发抖之际,后宫中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也在悲伤和忧心忡忡!

要知道,亡国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基本上都会成为新王朝权贵的玩物。

远的不说,就说赵宋灭后蜀,赵匡胤就收了花蕊夫人;赵宋灭南唐,赵光义就熙陵幸小周后。

所以,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很清楚她们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果然!

很快,赵玉盘等十位帝姬、宗姬就进了后宫,然后跟郑太后、朱皇后等人说了,江鸿飞已经将所有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都收入自己的后宫。

见她们全都成了江鸿飞的女人,有人哭,有人闹,有人接受不了,还有人想要以死殉国。

以身殉国的声音刚出,就有人反对:“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嚷嚷着要为赵宋王朝殉国的人,听了这首诗了之后,沉默了。

是啊。

赵宋王朝又不是她们这些女人丢的,她们为什么要为赵宋王朝而死?

还有,难道只许赵匡胤、赵光义抢别人的女人,难道就不许别人抢赵氏的女人?

赵玉盘等已经被江鸿飞收了的帝姬、宗姬,也劝众女,说江鸿飞宽宏大度、年轻俊朗,根本不像外界传得那么残暴嗜杀,事已至此,大家便委曲求全吧。

听了赵玉盘她们所说的,郑太后心下就是一松!

老实说,郑太后真不觉得现在的情况比之前更坏。

首先,郑太后觉得,虽然她看起来,也就三十来岁,但她的实际年纪毕竟已经四十出头了,江鸿飞未必会碰她。

退一步说,郑太后觉得,就算江鸿飞对她有性趣,也没什么,她无所谓。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她已经久旷多年,正好趁此机会再当回女人。

也就是说,郑太后不怕失身,她巴不得江鸿飞对她有性趣,甚至担心江鸿飞嫌她年纪大,对她没有性趣。

郑太后之所以如此,不是她贱,而是她清楚,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

应该说,是江鸿飞给了郑太后新的选择,甚至是机会。

郑太后年轻时容止端丽、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又擅长顺承君心体察帝意,所以宠异六宫。

而且,郑太后还继承了宋宫“乐进淑女”的传统,鼓励赵佶多收女人,也愿意照顾那些怀了赵佶孩子的宫人。

比如,赵构的母亲韦氏,就多受她的照顾。

还有,赵佶宠爱的大刘贵妃(也就是赵福金的母亲),去世时,她主动收大刘贵妃当养女,还很大度的支持赵佶追封大刘贵妃为明达皇后,既让赵佶感激她的善解人意,又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皇后的体面。

后来,小刘贵妃入宫专宠,风头隐隐盖过她这个中宫,可她依旧不争不抢,淡然处之。

小刘贵妃死后,赵佶非常悲伤,想追封小刘贵妃为明节皇后,郑太后也欣然支持。

像这样的事,郑太后做过太多太多了。

所以,赵佶后宫中的女人,无一不念郑太后的好,甚至就连赵佶都承认,他子嗣昌盛,是郑太后的功劳。

郑太后也因为其资历高、功劳大、人脉广、最受赵佶宠爱,又受所有人尊敬,当了近二十年的皇后,哪怕她唯一的儿子早夭,都没有女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总之,郑太后是一个极有手段的女人。

按说,像郑太后这样的女人,肯定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可郑太后千算万算,机关算尽,还是漏算了一个人——赵桓。

不。

不能说,郑太后漏算了赵桓。

滴水不漏的郑太后,其实早就在赵桓身上布局了。

首先,在王皇后死后,郑太后主动收养了赵桓和他妹妹赵金奴,对他们兄妹照顾有加;

其次,正是因为有郑太后这个养母的暗中支持,赵桓才能坐稳太子之位。

后来,郑太后还买了个保险,那就是借赵佶的手把她的两个嫡亲侄女郑庆云和郑钥恭赐给了赵桓,准备让她们走她的老路。

按说,郑太后都已经准备得这么周全了,她怎么都不会输才对。

可郑太后最后还是输了。

郑太后万万没想到,赵桓身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竟然不好女色,他根本就不碰郑太后一手调教出来的郑庆云和郑钥恭,让她们直到现在都还是处女,就更别提得到赵桓的宠爱和给赵桓吹枕边风了。

郑太后更没想到,在当太子时表现得谦厚孝顺乖巧的赵桓,竟然是一个为了权力连传位给他的亲生父亲都可以囚禁、一点都不念她这个养母恩情的畜生。

结果,郑太后也被怕她坏事的赵桓给软禁了起来。

毫不夸张地说,纵横后宫二十多年的郑太后,彻彻底底地败在了绝情绝义的赵桓的手上。

这么说吧,要不是江鸿飞打过来,郑太后非得被赵桓软禁到死不可。

不仅如此,赵桓登基以后,因为没钱,还首先拿她郑家开刀,把她爹郑绅和她的两个兄弟郑翼之、郑成之一撸到底,把她郑家抄得一干二净,丝毫都不顾及她这个养母,她这个赵宋王朝的太后。

郑太后很少恨一个人,因为她觉得,那是无能的表现。

可是,现如今,郑太后却恨起了赵桓,很恨很恨很恨的那一种。

不只赵桓,郑太后还恨传位给赵桓的赵佶。

赵佶风流也就算了。

这种事,郑太后可以忍,可以逆来顺受,甚至可以欣然接受,但她忍不了赵佶无能、赵佶蠢,赵佶怎么能将皇位传给赵桓这样一无是处的人呢?

在郑太后看来,还好,天道酬勤,老天没有让她输得一干二净、一败涂地,派来了江鸿飞解救她,还给了她扳回一局的机会。

赵佶有名号的嫔妃、女官共有一百四十三人,没有封号的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零四人,歌女一千三百一十四人。

一众帝姬,一众王妃、王妾,一众宗姬,一众族姬、宗妇、族妇、贵戚女,还有她们的侍女,这些女人加一起,也有三千多人。

这五千多个女人,就是郑太后翻身的筹码。

郑太后心想:“只要我为大元皇帝管理好这些女人,让他在后宫中开心快乐,必能得他青眼,不做太后,我还可以做个内宰!”

念及至此,郑太后对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说:“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郑太后的话引起了众女的共鸣。

她们无不在想:“这仗是男人打的,跟我等后宫中的女人有甚么关系?我们凭甚么殉国?”

皇后朱琏觉得,郑太后这么说,不太对。

可朱琏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想了想,朱琏也只能劝众女说:“陛下定会斡旋,我等未必没有旁的出路。”

郑太后表面上点头附和朱琏幼稚的想法,心中则在想:“大宋还有百万大军、满朝文武、数百万里疆土时,那不孝子都输得一败涂地,何况如今胜负已分?”

可想归这么想,但郑太后却不能这么说。

郑太后拉起朱琏的手说:“今我赵氏遭逢大难,你我婆媳当齐心协力,以保全生灵而努力。”

听郑太后这么说,朱琏很欣慰,同时又有些过意不去。

赵桓那么对郑太后,可以说是忘恩负义到了极点,可事到如今,郑太后却以德报怨,还在维护赵桓、维护赵宋王朝,实在太难得了。

老实说,朱琏觉得,她的格局真不如郑太后。

见两宫没有内斗,而是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劫难,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很欣慰。

当然,也有很多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表面上团结在郑太后和朱皇后的身边,实际上,却是跟郑太后一样,在为她们自己以及她们的家族谋划。

安抚下了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让她们离开了之后,郑太后将朱琏留下。

犹豫再三,郑太后还是欲言又止。

见此,朱琏主动说:“太后,国家至此,你我婆媳之间,还有甚好避讳,恁但说无妨。”

听朱琏这么说,郑太后才吞吞吐吐地说:“既然皇后如此明事理,那我便跟你说一句肺腑之言。”

“唉!”

长叹了一声之后,郑太后直言不讳地说:“皇后,你当做好侍候大元皇帝的准备……”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