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幻魔君乔道清

仙侠版水浒 第三百三十六章 幻魔君乔道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原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也称龙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座文明古城。

不过此时的太原城,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晋阳古城了,真正的晋阳古城早就在宋太平兴国四年,被宋太宗赵光义下令一把火烧了。

据说是因为晋阳古城具有龙脉。

——晋阳古有唐国之称,唐朝实发祥于此,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便以“唐”为国号,并封晋阳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为“三都”、“三京”。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晋阳名声显赫于天下,民间纷纷传说这是一座“龙城”。

因此,赵光义在灭掉北汉之后决意焚毁它,省得这里再出一个豪杰,夺取了他们赵宋的江山社稷。

可三年后,出于防御北方大辽帝国的需要,赵光义又命潘美在晋阳古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修建一座新城池,即现在的太原城,但规模和形制都要比晋阳古城小很多。

可以说,高梁车神完全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还劳民伤财。

且说江鸿飞御驾亲征来到太原城下,忽然遇到大雨。

大雨倾盆,一连下了三日。

大元二三十万大军围着太原城,因受大雨阻挠,而根本就不能攻打。

见此,不禁有人议论纷纷,觉得这不是吉兆。

而且,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花费颇大。

关键,河东这里穷苦,大元军的所有粮草辎重、一切一切的军需全都得从别的地方运来,相当费劲。

不夸张的说,蒋敬已经满嘴大泡了。

就连江鸿飞也是皱眉不已。

第四日,吴用来找江鸿飞,笑着说:“天佑我大元。”

江鸿飞不解:“此话何解?”

吴用说:“太原乃河东核心军城,城高河深,固若金汤,亟不能打,幸得天降大雨,才教我得以一举而破。”

不用江鸿飞详细询问,吴用就娓娓道来:“今流水大至,使三军不得稽留,倘贼人选死士出城冲击奈何?臣有一计,可破此城,只需如此这般……”

接着,吴用便给江鸿飞出了一条毒计……

太原城中守城将领名叫张雄,伪授殿帅之职,项忠、徐岳伪授都统制之职。见大元军包围了太原城,张雄与项忠、徐岳计议:“待大雨一停,江衍其必倾军来打,城下数十万水洼草寇,我等不过三万人马,如何抵抗得住?今草寇欲掠无所,水地不利,薪刍既寡,军无稽留之心,急出击之,必获全胜。”

项忠、徐岳等将都觉得张雄说得有道理,所以同意张雄的主张。

次日,张雄正欲分兵出四门,冲击大元军,忽听得四面锣声振响。

张雄等太原城的守将慌忙登上敌楼向城外观望。

就见数十万大元军将士全都冒雨登上高阜山冈,行为十分可疑。

张雄正在惊疑不解间,只听得太原城外的智伯渠边,东西三处全都有如千军万马狂奔驰骤之声。

少顷,晋水也响起了相同的声音。

“有古怪!”

还不等张雄等晋将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见洪波怒涛飞至!!!

原来,吴用出的毒计正是水淹太原城。

也是巧了,正赶上阮小二和阮小五配合李俊、童威、童猛、太湖四杰、张顺、呼延庆等水军将领往河东运送粮草物资,可以说,大元水军齐聚河东。

所以,得了吴用的毒计之后,江鸿飞就派阮小二、李俊乘大雨后水势暴涨统领水军分头决引智伯渠和晋水灌浸太原城。

说是迟,那是快,不多时,就见:

骤然飞急水,忽地起洪波。岳撼山崩,浩浩波声若怒。城垣尽倒,窝铺皆休。汨浪难排,霜雪争叉。僵尸如鱼鳖沉浮,热血与波涛并沸。须臾树木连根起,顷刻榱题贴水飞。

再看太原城中。

见大水突至,城中军民将士全都水渌渌地爬墙上屋,攀木抱梁,老弱肥胖的,只好上台上桌。

转眼间,连桌椅板凳也全都漂浮起来,房屋纷纷倾倒,被大水冲塌,来不及逃跑的人全都做了水中鱼鳖。

城外大元水军的将士,乘着飞江天浮,逼近城来。

大水漫过太原城城墙,大元水军的将士划着小船,就上了城墙,他们各执利刃,砍杀守城士卒。

又有大元水军的将士乘木筏冲来,顺着被冲倒的城垣直接进入太原城中。

张雄见此,正在城楼上叫苦不迭,一条大白鱼自洪水中跃出,一口将他叼住,随即带入水中溺死。

这条大白鱼不是别人,正是浪里白条张顺。

等到大水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到处都是,梁柱门扇,窗棂什物,铺满了太原城。

趁着大水,大元水军已经夺了太原城的四门。

等到大水退去,大元军将士踩着淤泥进入太原城中。

历史上王禀坚守了二百五十余日的太原城,就这么被大元军给攻破了。

等到水退现出平地,江鸿飞率大军进入太原这座古城。

此时,城中鸡犬不闻,骸骨山积。

见此,江鸿飞悠悠一叹:“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条计策,妙则妙也,却是忒毒了些。”

江鸿飞这其实是在甩锅,他要是不同意,吴用的计策根本就不可能得以实施。

所以说,江鸿飞才是这场劫难真正的始作俑者。

没办法,江鸿飞是真担心,万一太原城中有一员王禀那样的守将,将江鸿飞的三十万大军拖在太原城这里,可能会贻误战机。

要知道,“睢阳之战”中,唐朝将领张巡以不到一万人马的兵力,可是抵抗住了安史叛军十三万人马的进攻。虽然张巡等将领最终寡不敌众,全都败亡于睢阳。但他们守卫了唐朝江淮地区十个月的安宁,为唐军主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进而使得唐朝又维持了一百多年。

江鸿飞绝不能犯这样的大错,所以江鸿飞同意了吴用的毒计。

不过,江鸿飞如今是皇帝了,不能背负水淹太原的毒名,这不利于江鸿飞的形象。

身为臣子,吴用有为江鸿飞背这个锅的义务。

吴用也有这个觉悟。

再说,这条毒计,确实是吴用献的。

所以,听江鸿飞这么说这条毒计,吴用道:“再给臣一万次机会,臣亦坚决主张此计,长痛不如短痛。”

江鸿飞悲天悯人地一叹,没再说什么,而是命人立即赈济城内外被害百姓,埋葬尸骸,修城垣居,为受灾的百姓重新建造房屋,召民居住。

太原城中有一個避暑宫,是北齐神武帝所建,基址高固,并没有受大水浸害,江鸿飞将这里定为自己的行宫,暂时居住于此指挥全局,以政治、军事、经济、宣传、外交等手段攻占河东。

值得一提的是,河东与赵宋王朝陕西六路中的鄜延路隔黄河而相望,赵宋王朝的府州、麟州、丰州更是隶属于河东。

鄜延路是刘延庆、刘光世父子的老家,虽然他们父子南下去剿方腊了,但他们的刘家军还有部分在鄜延路布防。

而从唐初至现在,这数百年间,折氏家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杨家将佘太君的娘家,其实就是这个折氏。

府州、麟州、丰州是民族杂居之地,以党项族为主。从宋太祖时期开始,赵宋王朝便对该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因俗为治,任用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加以羁縻,使其互相牵制,从而巩固边防安定秩序。

其实,西夏原来也是这样的。

史书记载:(宋)太祖御戎不勤远略,夏州李彝兴、河西折御勋与朔方之军,皆因其酋豪,许以世袭,由是边围无事。

后来,夏州李继迁反宋,其子李元昊建立夏国脱离了赵宋王朝,这一百来年更是一直在跟赵宋王朝打仗。

赵宋王朝接受这个教训,对位于河东前沿地区的麟、府、丰三州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土豪势力的拉拢。

但因麟、府、丰三州具体情况不同,故策略也各有不同。

丰州后来被西夏所陷,王氏便不再世袭,而麟州杨氏(即杨志所在的杨家将)也只袭封了三代而已,唯独府州的折氏一直世袭军权。

折氏在府州势同藩镇,这对于时刻提防着不要重蹈晚唐藩镇之祸的赵宋王朝来说,的确是个例外。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后来,赵宋王朝收复了丰州和麟州以后,这两个州其实也是在折氏的控制下。

赵宋王朝让折氏世袭军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其在此长期抗击西夏。

麟、府、丰三州东濒黄河,西北临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折氏家族也的确不负赵宋朝廷重望,数代与西夏作战,前后达百余年,立下了累累战功,而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逾黄河。

正因为如此,西夏对折氏家族可谓恨之入骨。

而折氏也因此被宋人称呼为“折家军”。

江鸿飞要想占领河东,绕不开刘家和折氏,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从中捣乱,尤其是后者。

目前阶段,正是江鸿飞伐田虎的关键时刻,江鸿飞不想两线作战,所以他还是想以政治手段稳住刘家和折氏。

基于此,江鸿飞派王介儒和萧容拿着元宋两朝签署的和约前往鄜延路,又派时立爱和萧三宝奴拿着元宋两朝签署的和约前往府州,警告他们两家不要轻举妄动。

同时,江鸿飞让王介儒等人试着招降这两家,让大元帝国在陕西和西夏建立一个桥头堡。

当然,军事行动也不可能就此结束。

江鸿飞派吴用、杜壆、韩世忠担任左先锋率三万大军前去攻打晋宁府,陈希真、孙安、吴玠担任右先锋率三万大军前去攻打汾阳府……

不久,江鸿飞又派马灵去联系北路伐田虎大军商量合围田虎的老巢威胜一事……

……

再说南路伐田虎大军。

当初,定下伐田虎大计时,江鸿飞君臣就定下:北路,进雁门关,攻代州,下石岭关,取太原,取晋宁,取汾阳,繇分休、平遥、祁县,直抵威胜之西北会合;南路,下盖州,渡壶关,取昭德,繇潞城、榆社,直抵大谷,再到临县合兵,取威胜,擒田虎。

按照既定的战略方针,南路伐田虎大军夺取盖州了之后,许贯忠留下花荣率领精兵两万镇守盖州,其余人马立即北上渡壶关。

南路伐田虎大军刚要开拔,忽然得报,盖州属县阳城、沁水两处军民,累被田虎残害,又慕江鸿飞仁德,军民擒缚阳城守将寇孚、沁水守将陈凯,解赴军前,前来投顺。另外,两县耆老,还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

许贯忠等人大喜,觉得这是吉兆。

许贯忠大加赏劳两处军民,给榜抚慰,复为良民,同时派余呈、刘广二将前去接收此二城。

许贯忠又以寇孚、陈凯知天兵到此,不速来归顺,着即斩首祭旗,杀鸡儆猴。

处理完这些事,许贯忠、贾夫人等率大军继续北上。

壶关在山之东麓,山形似壶,因此叫做壶关。山东有抱犊山,与壶关山麓相连。壶关正在两山之中,离昭德城有八十里外,乃昭德之险隘。关上有田虎手下猛将八员,精兵三万镇守。

唐斌对许贯忠、贾夫人等人说:“末将曾在抱犊山占山为王,对这里地形了如指掌,抱犊山上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壶关,末将请命,率一支偏师自抱犊山绕过此关,届时南北夹击,必破此关。”

许贯忠、贾夫人等人大喜,依唐斌的主意,轻而易举地就打下了壶关。

……

却说威胜伪省院官,接得壶关、晋宁府、汾阳府三处告急申文,奏知田虎,说大元军兵势极大,三处危急。

田虎升殿,与众人计议,发兵前去救援。

只见班部中闪出一个人,此人首戴黄冠,身披鹤氅,上前奏道:“臣愿前往壶关退敌。”

请战之人正是幻魔君乔冽乔道清,晋军护国灵感真人,军师左丞相。

见乔道清愿部领军马,前往壶关拒大元军,田虎道:“国师真朕肱骨之臣也!”

接着,又有李天锡、郑之瑞二将愿意率兵前去增援晋宁府和汾阳府。

田虎加封乔道清、李天锡、郑之瑞为征元大元帅,各拨兵马二万前去。

先不提晋宁府和汾阳府那两路。

只说乔道清管领精兵两万星夜望昭德进发。

不到一日,乔道清部便来到昭德城北十里外,前骑探马来报:“壶关已于昨日被梁山水寇打破,目今分兵三路,攻打昭德城池。”

乔道清闻报,道:“恁地快?也好,那便在昭德这里了结罢。”

言毕,乔道清便起一片黑云,径直飞向昭德府……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