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三百零一章 吴用:萧太后嫁给我家国公为妾

孙静走后,江鸿飞让贾夫人接手了右路军,徐青娘和汪恭人一同前去辅佐贾夫人。

而左路军则依旧由朱武指挥,江鸿飞派陈希真辅助朱武指挥左路军。

定好直取燕京的战略战策了之后,江鸿飞命令朱武和贾夫人伺机而动,消灭挡在梁山军前面的辽军。

接到江鸿飞的命令了之后,朱武和贾夫人各自召开战前会议,令部将伺机寻找战机。

白沟河上有一座桥,桥南端被梁山军控制着,北端被辽军所控制。

守卫这座桥的梁山军将领正是岳飞手下大将马军统领牛皋。

接到朱武下达的主动寻找战机击溃对面辽军的命令了之后,牛皋这个莽汉,立即就对左右说:“此乃国战,无多言,有死而已!”

话音一落,牛皋就令他手下的五百精锐骑兵向对岸的辽军发起射击,箭矢如雨。

辽军毫无防备,受伤无数。

牛皋见此,十分胆大地率先向河桥发动冲击。

牛皋的果断,不仅让辽军毫无准备,林冲和岳飞也没想到牛皋会这么莽撞,他们赶紧纷纷调集人马前去支援。

岳飞反应很快,他果断下令:“兵刃既接,全力以赴,战胜有功。”

林冲更是痛快地直接亲率本部三千马军杀到战场上。

等林冲来到战场,牛皋已经率领手下五百马军杀过白沟河。

此时,牛皋身处战场的最前线,他身先士卒,率领手下马军向着辽军一次又一次地发起攻击!

突然,一支锐利的铁蒺藜箭射入了牛皋的身体,深深地扎进了牛皋的肩胛骨中。箭头穿透的剧痛让他瞬间失去了平衡,但他依然坚韧地坐在马上,毫不退缩。血流如注,灌入他的战靴,但他似乎毫不在意,他怒发裂眦,鞲臂以捍,紧握着箭杆,用力将箭矢拔出,狠狠地摔在地上,继续挥舞着手中的双锏,向前冲锋,就像一头狂怒的猛虎,势不可挡。

林冲见此,一马当先地杀过白沟河,前去增援牛皋。

另一边,困兽犹斗的辽军将士,也是异常的凶猛,他们丝毫不退让地与梁山军展开拼死厮杀。

双方在白沟河两岸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

后来,多亏岳飞和李逵亲率步军及时赶来。

李逵一到战场上,就火杂杂地,搦着双斧,立在马前;鲍旭挺着板刀,睁着怪眼,只待杀;项充、李衮各挽一面团牌,插着飞刀二十四把,挺铁枪伏在两侧。

岳飞跟李逵商量,让李逵殿后,他率人上前厮杀。

可李逵理都不理岳飞,他大吼了一声,就带着本部人马杀过河,逢人便砍,遇人便杀。

鲍旭、项充、李衮等引着本部步军,并力冲杀入去,乱军中,被他们几个杀死好几员辽将。

岳飞见李逵等人如此悍不畏死,也不留预备队了,全线压上,将辽军彻底打到河北岸去,后退十里。

左路军前军随后,顺利地在河北岸建立了桥头堡。

朱武和陈希真得报后,在第一时间率领左路军大军来到白沟河南岸。

这天夜里,为防备辽军反攻,朱武和陈希真商量过后,陈希真起一片大雾,朱武令四边将,列声金鼓。

辽军的确有乘夜杀回来的意图,可他们听到梁山军整晚鼓声不断,又因为有大雾遮挡看不透梁山军的虚实,怀疑梁山军也许会趁夜色北上,于是下令全军保持戒备状态。

天亮后,辽军派斥候前来侦察,只见梁山前军坚守壁垒,戒备森严,他们彻底失去了白沟河。

也就在这一天,北辽四军大王兼北枢密院使萧干,竟敢悄悄登上范村附近的小孤山,他张盖据胡床以觇梁山军,探明梁山军的布置情况后,退去。

深夜,萧干率军前来,突然向范村发动进攻。

贾夫人得报后,沉稳指挥右路军各军与辽军交战。

栾廷玉、吴璘、孙立、韩世忠、索超、吴玠、张用等部接连跟辽军交战。

辽军攻势凶猛,一度将梁山军诸军围堵在小孤山下,张用还中枪差点坠落马下。

正在双方胜败未决之时,贾夫人、徐宁、王彦、关胜、李彦仙等人亲率中军和后军及时赶来参战,贾夫人、徐青娘、汪恭人虽是女流之辈,但一直在一线冒矢石而不退,节钺督战,最终将辽军给打退。

很快,左右两路军都跟辽军交上手一事,江鸿飞就获悉了。

江鸿飞没有犹豫,亲率八万中路军北上,并给朱武和贾夫人下令:寻找战机,彻底击溃辽军,向燕京挺进。

另一边,萧干见梁山军战力如此强悍,进攻如此果决,心知不好,赶紧与前线的一众辽将商量对策。

一众辽将都认为,梁山军的战力,即便不如金军,也是当世一等一的强军,不把辽军主力调来恐怕难以取胜,不如先回燕京,汇合辽国十一曜大将,再商议下一步打算。

当然也有辽将反对,他们认为,梁山军已经摆开攻势了,他们现在撤军,若梁山军乘机追袭,结果难以预测。

萧干觉得这些建议还是有些道理的,于是令他手下文官将这些看法写成奏章,禀报给萧普贤女。

萧干派人带着他的奏章立即骑马驰回燕京,入宫来到长春殿,向萧普贤女做了汇报。

此时已是午夜,坐落在燕京城西南角的皇宫里十分寂静。

萧普贤女听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梁山军不是一伙草寇?江衍不是一个土匪头子?他们怎么会这么厉害?该不会是你们不尽力厮杀罢?”

萧干派回来的人惭愧地低下头:“不敢隐瞒太后,我前线勇士,各个死战不退,只是那梁山军兵马比我们多,战力亦不在我们之下,我们才在付出大量死伤的情况下后退的。”

现在,易州、涿州已经失陷,燕京的南大门已经打开,燕京城岌岌可危,守住燕京的希望有些渺茫,可好不容易才掌权的萧普贤女很不甘心,她想要放手一搏,哪怕结果是死。

萧普贤女叹了一口气,说道:“明天上朝再议罢。”

第二天,在元和殿里,萧普贤女对文武百官说:“目前形势十分严峻,大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女真兵马已入住奉圣州,即将兵临城下。易州高凤、涿州郭药师先后降了水泊梁山,前线梁山军也已经北上,很快就将兵临城下。现在我大辽国步维艰,宗社将倾,诸位有何妙计,不妨畅所欲言。”

左企弓说:“以臣之见,可向金国遣使称臣。大金如日之初升,军队所向披靡,顺之则生,逆之将亡。我大辽已千疮万孔,气息奄奄,不然恐怕难以保存。”

左企弓虽然是汉人,但他对汉人却是一点好感都没有,相反,他特别佩服女真人,一直在劝说北辽投降金国。

干文阁待制韩昉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臣以为,向金国称臣不如投降水泊梁山。金国起于边鄙之地,只不过是一群豺狼罢了,与之为伴,前途凶险,迟早会成为他们的盘中之餐。而汉人乃文明之邦,稽古礼文,制礼作乐,修明典章,兴举废坠,江衍又以天纵之资,起自田里,遂成大业,必是当世一等一的大英雄,投之,他必能率领我等抵御女真入侵。”

韩昉是辽国十年前的科举状元,为人和善,一贯主张向汉人靠近,以保社稷。

顺便说一句,韩昉如今是李处温在朝中的代言人,他背后之人正是北辽宰相李处温。

左企弓冲着韩昉咆哮:“汉人的卑鄙行径,你难道没看到吗?在我大辽面临亡国之际,他们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北上攻打我大辽,我等岂能投效这等小人?且水泊梁山不过是一伙水洼小寇,我大辽若投之,必要天下人所耻笑。惟有大金国,可以遣使去商谈!”

韩昉毫不相让地说道:“汉人出兵北上,目的不过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中原故土,人家想要收回去也无可厚非。而女真则不然,女真就是要亡我大辽宗庙,这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即使遣使去交涉,也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且女真人对我皇室剜坟掘墓,抢我妇女,奴役我男儿,我辽人但凡有丁点骨气,亦不能去降女真!至于说水泊梁山弱小,那只是愚见,以江衍的眼界及魄力,以水泊梁山所展现出来的实力,不十余年间,其必荡涤群雄,戡定祸乱,平一天下,建混一之功!”

这时,北辽的一众大臣议论纷纷,交头接耳。他们有赞成降金的,有赞成降水泊梁山的。

萧普贤女坐在龙椅上,见她手下的一众大臣都赞成投降,没有人主张拼死守城,抵抗到底,心里不禁就是一阵难过,一阵疼痛!

从内心深处来讲,萧普贤女是坚决反对投降的,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性格刚烈,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是,现在北辽的一众大臣都建议,向水泊梁山或者女真称臣求和,萧普贤女也只好顺水推舟。同时,她觉得这也是一个缓兵之计,可为今后进一步谋划赢得更多的时间。

萧普贤女说:“大家就不要争了,我看两者皆可取。对水泊梁山和大金,我们都派出使者前去求和,纳款称臣,谁先接受就投靠谁,大家以为如何?”

众臣齐声说:“太后英明,此正是两全其美之策。”

而有那不赞成投降的,也看出来了,萧普贤女这是缓兵之计,所以并没有声张,而是在随后单独来面见萧普贤女,商量抵御梁山军和金军的办法。

当天,萧普贤女便派遣永昌宫使萧容和韩昉出使水泊梁山,派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言和尚书都官员外郎张仅出使金国。

萧容和韩昉行至固安,才得知,江鸿飞人已经不在雄州,而是亲率大军北上到了永清。

萧容和韩昉赶紧派人去联系梁山军,随后遇到了吴璘部的人马。

吴璘派了一队人马护送萧容和韩昉来到了永清。

离得老远,萧容和韩昉只见梁山军列队迎接,军旗猎猎,阵营整齐,士兵们精神抖擞。

萧容满脸惊讶,他对韩昉说:“这是以军礼相见啊。”

韩昉嘴上没说什么,他心里很明白,水泊梁山这是在向他们展示军威。

不过,由此来看,梁山军的军事实力的确不弱,装备先进,兵力充足,整齐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际。

江鸿飞并没有亲自接见萧容和韩昉,而是派李纲和吴用接见的他们。

四人在会客厅见面后,萧容和韩昉说明来意,将萧普贤女的奏表递交给李纲。

李纲看了看,什么也没说,便递给身旁的吴用。

吴用看后,发表看法说:“不纳土,只是称臣纳款,这样不行,我家定不能接受。”

韩昉解释说:“纳款就等于纳土。燕京一带,居住人员成分十分复杂,有许多契丹、奚、渤海等人,不全是汉人,如果完全纳土,交给贵方来管理,未必是好事。留下辽国,帮助贵方治理这块地方,并不是一件坏事,希望贵方能考虑两全其美之策,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萧容也说:“我大辽是个好邻居,历史已经证明,贵方如果不珍惜,等以后碰上恶邻居,就知道什么叫后悔了。可惜,那时悔之晚矣。”

李纲很耐心地跟萧容和韩昉说:“现今,女真已将燕地包围上了,若无我家全力帮助你家,不仅辽国覆灭,燕地民众必遭涂炭,而依你家所言,不纳土,我家岂能全力相帮?他日,若我家帮你家打退女真,你家再过河拆桥,甚至反叛,我家找谁说理去?”

韩昉觉得,李纲所说,也有几分道理。

韩昉问:“那你家有何主张?”

吴用摇起羽扇,笑着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两家变一家。”

萧容问:“如何两家变一家?”

吴用停止摇动羽扇,说道:“在下听闻,你家萧太后今年还不满三十,与我家国公十分般配,不如嫁给我家国公做个妾室,恁地时,我家将都城立在燕京,伱家文武百官尽数入我朝,你我两家加一起国土面积翻了数倍,战略纵深大大增加,兵马百万,女真也好,赵宋也罢,岂能是你我两家的敌手,数年间,天下一混,我等皆开国功臣,岂不妙哉?”

萧容听言,大为震惊,他难以置信道:“甚么,你家国公要纳我家太后为妾?!!!”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