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鸿飞的应对

仙侠版水浒 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鸿飞的应对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宋朝廷这么大的动作,江鸿飞怎么可能不知道?

要知道,江鸿飞的头号密探乐和,可还一直在赵佶的第一宠臣蔡攸的身边。

毫不夸张地说,赵佶让高俅来剿水泊梁山的第一时间,江鸿飞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不。

应该说,动手攻取山东、河北二地之前,江鸿飞就已经算到了,赵宋朝廷不可能坐视自己轻易夺取这两个重要的地区。

没办法,谁让山东也好,河北也罢,都离东京汴梁城太近了。

如果江鸿飞顺利夺取了山东和河北,那么下一步,肯定会攻打东京汴梁城,甚至是派大军灭掉赵宋王朝。

这是赵佶君臣所不能接受的,甚至是赵佶君臣最畏惧的。

这种情况下,赵佶君臣势必要剿灭江鸿飞这个巨大的威胁。

面对这种必然会发生的事,江鸿飞做得是两手准备:

一手是,在抢战大名府防线的同时,抢占黄河防线,彻底将河北与赵宋王朝切割开来,最终达到占领河北的目的。

大名府,东与山东省冠县、莘县毗邻,南与河南省南乐县相连,西与魏县交界,西北与广平县为邻,北与馆陶县接壤。境内有漳河、卫河、马颊河三条河流从县境南北穿过,将全县分割为卫东、卫西、漳北三个大块。

由于大名府地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交界处,为棋盘格局中河北与中原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称“锁钥之地”,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要冲,作战时占领它就能先得地利,进可长驱直入对方腹地,退则能扼守要道拒敌于境外,也即孙子所称的“四达者”,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意义。

此外,大名府地区西临太行山东麓,东南北三面是广阔的华北平原,黄河、漳河、御河等河流是大名府地区军队、漕粮运输的重要交通线。大名府既有山川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是“山川都会”的重要战略要地,处在南北交通要道之上,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故大名府一直被称为:河朔之重镇,北门之锁钥。

江鸿飞只要将大名府一线抓在手上,就能封锁赵宋王朝与河北的联系,还能将河北跟自己的山东联系在一起。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江鸿飞在这個基础上,干脆把防线推到了黄河沿线,也就是占领黄河沿线的几个重镇,使得宋军将来不敢轻易过黄河。

这几个重镇分别是:开德府、安利军、卫州、河内(环州),以及黄河大桥。

京畿地区,曾分置四辅,北以澶州(开德府)建为北辅,所以开德府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得到它,就相当于梁山军将一把利剑吊在赵佶君臣的头顶上。

大名府是赵宋王朝御河运粮的重要中转站,而怀、卫二州富庶,为军粮供应之地,安利军位于御河南端,是中原通往河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得此三地,可以方便河北地区的军粮运输,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只要这几个重镇在梁山军的控制下,宋军就算过了黄河,也将没有任何补给,还容易被占据着这几个军事重镇的梁山军袭击和骚扰。

而这座黄河大桥,是建于赵宋政和五年,跨越大伾山、凤凰山、紫金山三山的浚州黄河大桥。

——此桥分为两段,赵佶曾下诏赐名,大伾山至凤凰山段的浮桥曰天成桥,属浚州;凤凰山至紫金山段的浮桥曰荣光桥(后改为圣功桥),属滑州。

浚州黄河大桥,为黄河上的要冲,更是北方之门户,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占据此桥以及黎阳津(浚州黄河渡口),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宋军北上,二来可以借助此桥快速地去攻打京畿地区。

历史上金人南下,赵宋朝廷闻讯,举朝震惊,为加强黄河防线,急派内侍梁方平率七万大军镇守黎阳津。同月,金东路军攻陷真定,兵逼浚州。赵宋朝廷又遣河北河东制置副使何灌率兵两万至浚州增援,与梁方平坚守黄河天成、圣功二浮桥,以拒金兵。

后来,女真骑兵昼夜兼程,风驰电掣般越过浚州边界直抵黄河。梁方平率兵驻守在黄河北岸,见金兵至,仓促奔窜。金军一路向南冲杀,宋军不复成伍。驻守黄河南岸的何灌情急之下火烧浮桥,想借天险阻挡金兵。当时,浮桥上正拥挤着尚未渡河的宋朝溃军,火光中千余名士兵瞬间葬身滚滚黄河。梁方平不战而逃。何灌见势不妙,亦溃退黎阳津。黄河南岸守桥官兵逃遁一空。

金军占领浚州,取小舟渡河。一舟仅容数人,五天始将金兵渡完。骑兵随渡随进,追击溃军,直逼京师。

占领了浚州黄河大桥了之后,水泊梁山还有一桩好处。

那就是,梁山军想跟宋军打防御战就能打防御战,如果梁山军想跟宋军决战,宋军就必须得乖乖地前来决战。

——不然,只要梁山军大举过桥,赵佶君臣的胆都得吓破了。

不过江鸿飞目前还不想跟宋军决战。

江鸿飞之所以不想跟宋军决战,

一来,目前迫切希望速战速决的人,不是江鸿飞,而是赵佶君臣。

为了今天,江鸿飞准备得太久也太充分了,单单是粮食,江鸿飞就已经存了三四千万石。

反之,赵宋王朝目前失去了他的经济和粮食重地江南地区,就算童贯收复了一点,那里也成了一片焦土,短时间内也无法为赵宋王朝供血。

这种情况下,双方打消耗战,输得那一方肯定是赵宋王朝。

二来,梁山军虽然已经将河北与赵宋王朝分割开来,但河北还有大片地区不在水泊梁山的控制下,并且那里还有大量的宋军,江鸿飞想先将河北彻底占领,再视情况,跟宋军决战。

——攻取整个河北,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而且这事越拖难度越大,而趁着目前赵宋王朝刚将河北的主力军调到东南剿方腊之际,正是江鸿飞占领河北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间,等到宋军剿灭方腊回援,江鸿飞再想占领河北,难度可就大了。

三来,现在的形势是,如果江鸿飞这里打得太狠,难保西军或者是童贯不会来增援。

——那样一来,就等于是江鸿飞为田虎、王庆、方腊分担压力了,反之,则是田虎、王庆、方腊为江鸿飞分担压力。说穿了,江鸿飞也得为将来大家逐鹿中原做准备。

基于这些,江鸿飞跟一众军师商量过后,决定:

由许贯忠率领步二军、马一军,清理大名府周边的赵宋王朝的势力,然后镇守大名府。

由步四军、马四军,清理开德府周边的赵宋王朝的势力,然后镇守开德府。

由步五军、马八军,清理安利军及安利军周边的赵宋王朝的势力,然后镇守安利军。

由步七军、马三军,清理卫州周边的赵宋王朝的势力,镇守卫州。

由步九军、马二军,清理河内地区的赵宋王朝的势力,镇守河内地区。

由步十军、马十一军镇守黎阳津、浚州,坚守黄河天成、圣功二浮桥。

由萧嘉穗率领步三军、马五军、马六军以及山东各地的守备军镇守山东地区。

另外,由孙静率领马九军、马十军、步十一军攻取河北东路;由朱武率领马十二军、马十三军、步六军攻取河北西路。

江鸿飞亲率剩余军队及水泊梁山的一众水军、守备军与高俅所率领的“百万大军”斡旋。

在这个大的战略下,江鸿飞做的第二手准备就是尽量消除水泊梁山境内的隐患以及尽量巩固水泊梁山境内的防线。

消除隐患,主要就是将之前山东境内梁山军还没有打下的东平府、东昌府等地给打下来。

——此前,这片区域有山东镇抚将军张继、贾夫人夫妇率领的十万禁军、厢军、乡军,不得不承认,贾夫人虽然是个女人,但确实有一套,而且她手下有董平、张清这样的猛将,一时之间不太好打,梁山军便将这里给让过去了。

其实,山东境内,梁山军没有打下来的,不只有东平府、东昌府那一片。

还有一些其它地区。

比如兴庆府和濮州。

濮州的郓城县,更是楔入水泊梁山的一根钉子。

另外,山东的南部地区,如南京应天府、徐州南部地区、淮阳军,都不在梁山军的控制范围内。

除此之外,青州的青南地区也有一小块地区(也就是正一村、云天彪控制的区域以及清真山那一片)不在梁山军的控制范围内。

山东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依照水泊梁山目前的占领区域以及山东的自然条件。

青南地区的云天彪他们如果不及时撤走,有可能就会被萧嘉穗他们给困死在青州。

因此,这块地区,江鸿飞并不担心。

江鸿飞估计,虽然正一村的人和清真山的人肯定不愿意离开,但他们最后多半会在云天彪的劝说下放弃那片易守难攻的区域,选择突围,离开山东。

而一旦云天彪他们敢动,一直盯着他们的萧嘉穗、曹正、花荣、栾廷玉等人,不说百分百吃掉这股宋军,也肯定会在他们身上咬下一大块肉,直至他们彻底离开山东。

而山东南部的那片地区,是江鸿飞故意不要的,原因无它,只因那一片难守易攻,要了以后,会大大浪费水泊梁山的兵力。

兴庆府和濮州不必多说,那里应该就是梁山军和宋军交战的主战场了。

至于东平府和东昌府那一带,得集中兵力打一打了,毕竟梁山军要避免两线作战。

而纵观江鸿飞目前的地盘,唯一的漏洞,其实就是在沂州这里。

沂州控制着山东丘陵东侧的唯一一个通往山东的通道,如果宋军从这里大举进入山东,就可以以战养战,那么赵宋王朝可能就不怕跟水泊梁山打消耗战了。

只要水泊梁山将这个通道堵死,再将东平府、东昌府这一带的宋军给剿灭了,宋军就得乖乖地在兴庆府和濮州这一带跟梁山军交战!!!

……

沂州。

青云山。

江鸿飞和刘慧娘带着亲卫军的一众头领以及青云山分寨的寨主狄云,连日下山相看地利。

那山南原有一座空城,以前驻着一支捕盗巡检,城内方圆五六里,后因移置别处,空城仍在。

刘慧娘对狄云交代:“这座城起得还好,按原有的基础修理即可,不必去改造它。然却用不着四门,东门直接堵死,西门、南门外面都修建一座子城。”,接着用马鞭指着道:“这北门外起造两带土墙,接连着青云山脚,做个关防。”

一行人又进城去转一转,只见那城门的门扇都没了,城里的衰草撞着马腹,一个人都不见,一间房屋都没有。只有一座演武厅,也大半倒塌了,面前好似一个教场。照墙外边又有一座破庙,有识得的说道是座关王庙,后面还有个城隍殿。

一行人看了出来,纵马往南去。

一路上,刘慧娘叫侍卫捧着罗经,擎着标竿,她忽然骑马,忽然步行,东边去张,西边去望,指指划划的说道:某处好造炮台,某处好起碉楼,某处好掘壕堑,某处好设立炳煌。

参悟过天书的江鸿飞也懂兵法,但他没有吭声,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跟其他人一样,刘慧娘说什么,就是什么。

之所以如此,一来是江鸿飞清楚刘慧娘的水平比自己高多了,二来是刘慧娘的安排,江鸿飞非常满意。

一连两三日,江鸿飞、刘慧娘一行把那周围的形势都看了,然后回到青云山寨。

江鸿飞见刘慧娘锁着柳眉,低头不语,问道:“娘子沉吟什么,莫非为那张家道口?”

刘慧娘说:“正是。看这局势,只有正北上的虎门最险要,两山来龙逼紧当中一条路,靠着艾山,真象虎爪踞地一般。那里起造几座炮台,只消千余人把守,任他数十万雄兵,也攻打不入。那芦川一带也好处理,多设立炳煌碉楼,也把守得。只是那张家道口,亘连十余里,平坦坦一个生根的所在都没有。宋军若大举往这里掩来,休说把守,便是逃避,急切也没处躲。只有筑一带砖城,设立壕沟,直抵魏河,方是上策。可这个工程又浩大,一年半载不得了。宋军岂肯等我筑好了城方来?”

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贤甥女不必耽忧,那里老夫早有安排了……”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