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二百四十章 大乌龙

仙侠版水浒 第二百四十章 大乌龙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方腊原来只是歙县七贤村漆园主方有常家里的佣工,出身不高。

但方腊性情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其家族里又人才辈出,因此在江湖上本就有一定的地位。

有一天,方腊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便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

这让人觉得方腊很不凡,进而更愿意跟方腊结交,就是原来的摩尼教教主汪公老佛都很看重方腊,经常邀请方腊去听他讲经说法。

后来,汪公老佛无意之间看到了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气运而作的《推背图》。

那《推背图》中有一句谶言: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十千加一点正是“方”字。

冬尽则是“腊月”。

方腊正中《推背图》。

所以,这前两句就是说,方腊称帝。

后两句“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这个就比较简单了,是指方腊的势力范围,在浙水地区,也就是大概三国时期的东吴。

世人皆知,《推背图》堪称一部奇书,能入《推背图》者,皆非寻常之辈,其造化自然非同寻常。

汪公老佛因此认为方腊是一位非常有造化的人,便毅然决然地将他的摩尼教教主之位传给了方腊。

方腊自从成为摩尼教的教主了之后,四处招揽英雄好汉壮大摩尼教,遵循摩尼教的教义,为起义做着准备。

经过方腊及摩尼教的人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准备好了起义的所有事项,只差找个黄道吉日,方腊登高一呼,就正式起义。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出了两个变故!

第一個变故就是,方百花竟然先一步起义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方腊及摩尼教的人都呆住了!

他们想不通,方百花怎么能先一步起义呢?!!!

难道是水泊梁山想要抢占东南这块地盘?

方腊赶紧派人去江州,询问方百花,你这死丫头到底想要干什么?

不等方腊派的人离开,方百花(其实是江鸿飞)就派戴宗来到睦洲清溪县,跟方腊他们解释,方百花是奉江鸿飞的命令来夺取江州的,可是因为赵佶君臣贪得无厌地压榨东南人民,赋役繁重,人不堪命,又因朱勔在吴中徵取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皆有心起义造反,就将方百花给架了起来,奉方百花为圣女,方百花被动起义成功。

“方百花”着重强调,她并没有打出水泊梁山的旗号,只说她是圣公方腊的亲妹妹。

这对方腊等人来说,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好歹,这也能算是他们起义。

但老实说,方腊等人还是不免有些腻味!

——第一个起义的人,对名望有着极大的加成,偏偏这个成就没落到方腊的头上,这对方腊的名声肯定有所影响。

可事已至此,方腊等人又实在是说不出来什么。

毕竟,江鸿飞派方百花率领梁山军来夺取江州,其实是在帮方腊。

关键,水泊梁山的人没用自家的名义起义,表明了是不想跟他们摩尼教争。

所以,闹出这个大乌龙,也怨不得水泊梁山的人,真要怨,也怨方腊他们行事太墨迹了。

不过,方腊等人心里有些腻味的同时,也看清楚了,起义的形势真是大好,水泊梁山的人不想起义,都被逼着起义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第二件事。

这件事就是,方腊原来的雇主方有常一家将方腊给告了。

方有常见方腊整日游手好闲不用心工作,净结交那些泼皮无赖,还跟摩尼教这种被赵宋朝廷定为魔教的秘密组织来往,关键方腊还总说自己命中注定当皇帝。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方腊这是准备造反了。

而造反可是要诛九族的。

方有常一家和方腊还没出五服,如果方腊造反,他们一家肯定也得受到牵连。

于是,方有常就让他的二儿子方熊向青溪县的知县陈光报告,说方腊要造反。

青溪县就这么屁大的地方,摩尼教在这里又根深蒂固。

很快,方有常一家的举动,就被方腊得知了。

事已至此,方腊除了立即起义,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于是,方腊召集教众,诛杀方有常一家,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

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果然到处响应。

不旬日,方腊也聚众数万,从者如云……

……

厢军和禁军是赵宋王朝的主要军队。

除了这两种军队以外,赵宋王朝还有一种乡军。

——虽然赵宋王朝一直想要乡军向唐朝的府兵看齐,但终究只是半农半兵,总体战力依旧为零,不堪大用,所以可以不记在正规部队当中。

禁军就不多说了,其是赵宋王朝的绝对正规军,除了西、北边防重镇较多以外,大多都屯驻在京畿地区守卫东京汴梁城。

东南这里,根本就没有几支禁军,这里最多的其实是厢军。

厢军是诸地州县的守军,相当于地方军。

赵宋王朝的传统向来是将禁军中老弱不堪战斗力低下的士兵汰除进入到厢军。

所以厢军毫无战力可言,主要是用来供应各种杂役,比如修黄河,比如运送物资,等等。

赵宋王朝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募集饥民、流民以及罪犯去当兵。

对于军人,赵宋朝廷还要给其脸上、手背上刺字。

而同样刺字的还有罪犯、官府的工匠以及奴婢。

由此可以看出,当兵刺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耻辱,相当于把士兵排斥在了市民阶层以外。

这也就使得军人没有了保家卫国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从赵匡胤开始,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都怕武人造反。

因此,赵宋朝廷始终在严防将领统兵过多。

为此,赵宋朝廷便以都监兼路分事,权均势敌,不相统制。

这就造成了将官各自为营的局面,也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加上层层贪腐,粮匾器朽。

再加上东南这里已经快二百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承平实在太久了。

以至于东南的军队根本就不会打仗。

所以,听到方腊起义的消息,青溪知县陈光和青溪县的官吏豪绅们吓得惊慌失措!

——他们十分清楚,这么迅速壮大的起义,想要用附近的那点厢兵去镇压,根本就不现实。

陈光等青溪县的官吏豪绅慌作一团,成天龟缩在城里,接二连三地向上级官府告急求援。

可睦洲知州张徽言也是计无所出,他只能派浙西提点刑狱张苑去京中求援……

……

赵佶赐给王黼的豪宅,坐落在汴梁城西城汴河北岸,那里是汴梁城中最有名的豪宅区,环境幽雅,风光秀美。

而且,赵佶明令,王黼新宅的装修、器具添加及其举办乔迁仪式的所需费用,全部都由开封府提供。

当王黼把府邸装修完,赵佶亲自为王黼府邸的正门题写了“得贤治定”的牌匾。

另外,其它九处亭、堂,赵佶也都为王黼写了匾额。

王黼乔迁新禧之日,赵佶还令宫廷教坊乐队去给王黼搬家奏乐,车队浩浩荡荡前进,东京汴梁城中的百姓都夹道观看,轰动一时。

由此可见,赵佶对王黼的期望有多高。

王黼一朝得道,连续多日在家中大摆筵席,宴请宾朋好友。

这天,王黼又在家中大摆宴席,宴请好友礼部侍郎梅执礼,四五名美艳的歌姬在他们身旁侍候。

正当他们酒兴酣畅之时,有下人来报,浙西提点刑狱张苑有要事求见。

王黼本不想见。

可梅执礼却说:“下官听闻东南近期有乱民暴起,张提点恐有急事要禀,王相公还是见他一见为好。”

如此,王黼才命人将张苑带进来。

张苑进来了之后,立即慌慌张张地禀报:“王相公,大事不妙,睦洲青溪人方腊、方百花兄妹聚众造反,现江州已落入贼手,睦洲也已朝不保夕,求王相公速发大军救我东南!”

见张苑惊慌失措的样子,王黼很生气,训斥道:“暴民闹事,哪年不发生一两次,偏你大惊小怪,为官者,当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厉声将张苑训斥了一番,王黼转头又微笑着举杯对梅执礼说:“我这几个歌姬如何?她们皆是江浙所献,乃扬州瘦马,和胜若看中了,便挑一个去。”

梅执礼却不领情,还面带不悦道:“相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今方腊、方百花兄妹流毒吴地,疮痍未平,非歌舞宴乐之时也!”

说罢,梅执礼就放下酒杯起身向王黼告辞!

王黼看着梅执礼的背影,冷声道:“不识抬举!”

这时,内侍张迪突然来宣王黼进宫面圣。

王黼不敢怠慢,立即起身进宫去见赵佶。

见王黼来了,赵佶开门见山地问:“今朝廷收取闽中花果翻倍,为何?”

原来,太宰余深对赵佶说:“官家,今朝廷收取闽中花果甚多,已成百姓之扰,须得减少一些才好。”

所谓闽中花果,其实主要就是指福建的荔枝。

赵佶一脸疑惑地问:“闽中花果扰民,此话何解?”

余深解释道:“祥符二年,朝廷岁课六万荔枝干,去岁增加八万三千颗。鲜荔枝,崇宁四年十万颗,去年增加十万零六百颗,皆翻倍也。恁地时,恐扰民也。”

赵佶心想朝廷要这么多荔枝干什么?就让张迪去传王黼,让王黼过来解释一下。

王黼听言,赶紧把朝廷对荔枝的收购和分配情况作了梳理和解释,最后说:“朝廷收取闽中花果,闽中果民方有钱赚,此乃利民也,如何会扰民?此乃太平盛世细枝末节,官家何必劳神深究?”

王黼又扫了余深一眼,淡淡地说:“国家大事烦多,太宰只关心闽中花果,不思为官家分忧,乃何意?”

余深是蔡京一手提拔起来的,是蔡京施政的得力助手,蔡京在赵宋朝廷历经多次沉浮,余深也就跟着蔡京沉浮了多次。

因为蔡京不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赵佶认为蔡京老了,所以强迫蔡京致仕,让大力支持这个计划的王黼接替蔡京主政。

而余深不过是一个过度的宰相。

谁不知道,赵佶之所以还留着余深并升余深为太宰,只是让余深配合王黼将蔡京的权力全都转交给王黼?

余深感觉到了年轻气盛的王黼的咄咄逼人,收取荔枝这点小事,王黼都能上纲上线,对他这个太宰加以抨击,赵佶也不管王黼,那他以后在朝中行事肯定举步为艰,加之蔡京的权力差不多全都转交给王黼了,余深觉得他还是主动让出太宰这个位置,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为妙。

因此,隔天余深便主动跟赵佶说:“官家,老臣已满七十,太老了,求官家批准老臣致仕。”

赵佶想了想,说:“爱卿对东南很关心,那你便去东南任职罢。”

第二天,朝廷正式下诏,余深以少傅、镇江节度使衔出知福州,同时朝廷也下诏任命王黼为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

王黼正式成为赵宋王朝的宰相,权倾朝野,就像曾经的蔡京一样。

有人可能不解,王黼既然知道了,东南发生叛乱一事,他为什么还这么漫不经心?

其实,漫不经心只是假象。

王黼的目的是压下东南发生叛乱一事,不想此事影响到马上就要实施的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

要知道,王黼为了这个计划已经准备了大半年,如今北上的军队都已经在大名府集结好了,只等赵佶一声令下,大军就会北上。

关键,收复燕云十六州是赵宋王朝做了近二百年的梦,宋神宗赵顼甚至曾下令:收复燕云者王!!!

王黼很想靠这个无以伦比的巨大功绩证明,他比他的前任蔡京还要杰出,他才是赵宋历史上最优秀的宰相。

另外,就像王黼跟张苑所说的那样,赵宋王朝哪年不发生点叛乱?何必大惊小怪?

也就是说,王黼没想到,东南这次的叛乱,会有那么空前的声势。

所以王黼便将东南有人造反一事给压下了。

不过——

虽说王黼将这件事给压下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王黼就不管这件事了。

事实恰恰相反,王黼已经严令两浙路制置使陈建立即调兵遣将去镇压方腊、方百花的叛乱。

陈建接到王黼的命令了之后,马上差遣兵马都监蔡遵和颜坦率领五千精锐禁军开往青溪,准备先打下方腊义军的大本营,再北上收复江州……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