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五百四十二章 从化肥联想到的

如果为了大规模生产氨水,搭进去大量的劳动力,在化肥带来的粮食高产之前,可能集体农庄就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23txt

杨明志扪心自问一番,那个位面的中国也是国家集中力量才建立起大量化肥厂,一旦某个城市存在这样的工厂,环境污染接踵而至,令居民叫苦不迭。随着化肥大量产出,粮食大规模增产。同时这样的工厂也因为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养活了大批的工人。

为了生产一吨氨水,整个过程中竟要消耗几十吨的原木,就算是控制浪费,巨大的木材损耗也会让然担忧吧。

杨明志闭着眼睛再寻思一下伊万诺夫提到的技术难点。

设备问题目前并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原料。

他问道:“如若我们把大量的木炭投入到合成氨中,我们的黑火药生产也会遭遇阻挠。因此我们必须扩大木炭烧制,我们不得不再去建设一些配套工厂。”

“除了木炭的消耗量,硝酸的消耗也增加了。我们这里缺乏硝石,仅仅依靠人畜粪便制造硝土进一步制硝,目前已经快到极限了。”

杨明志一愣,“难道三万人天天拉屎撒尿,还不够那群硝化细菌忙活的?”

这话说的很有意思,伊万诺夫绷着的脸裂开了缝。“长官说的对,我们生产火药苦味酸和硝酸肼,要更多的产量就需要更多的原料。现在量产化肥的计划有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大量的木炭大量的硝,唯独硫磺我们不缺。”

“哦?为什么我们不缺硫磺。”

“因为这片沼泽有个硫磺矿啊!那里还有温泉!”说着,伊万诺夫就指着目标方向。

杨明志到这时猛地想起,沼泽地还有一处温泉呢!那里是一处地下热眼,周边就是大量的硫磺。

本位面正在和鬼子鏖战的八路军,因重庆当局不给八路军饷,弹药补给更是没有,八路的军工人只能自己想办法。

产出最多的自然也就是手榴弹,但这些“边区造”有个巨大劣势,即爆炸威力不够大。原因在哪里?缺乏硫酸!为何缺乏硫酸?因为缺乏硫磺。

因地理之便,上天赐予沼泽地一处热眼,有了充分的硫磺供应,产出的黑火药威力才更猛。

伊万诺夫继续说道:“如果长官特别希望马铃薯高产,我们制造出氨水尿素,这些都属于氮肥。基于本地的土壤特征,恐怕多种肥料都是需要的,比如说钾肥。我们如果制造出硫酸钾,一样也能让马铃薯高产。”

“硫酸钾?钾肥?”这个是杨明志从来没想到过的,他一直单纯的认为,只要搞出合成氨,粮食产量就会节节高。钾肥又从何而来?

伊万诺夫笑道:“自然是草木灰,燃烧后的剩余物简单的混进土壤就是钾肥了。但是我们既然有硫磺,制造出更高效的硫酸钾也完全可以。为了获取这些材料,我们也确实应该把眼光瞄着候鸟栖息地了。”

这个人的说辞给杨明志提了个醒,普里佩特沼泽地非常巨大,很多时候这里的冬季并非难忍,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也就是这个冬季的罕见寒流一度导致气温低于零下十度,以往这里是没有这样的极端低温。

大量的候鸟在此过冬,湿地的鱼类为其提供大量食物,它们留下粪便,加之夏季温暖期这里一样是大量鸟类的栖息地,最终沼泽中存在很多鸟粪密集区域。

伊万诺夫提出一个观点,便是利用鸟粪!

“这里的气候通常是湿润的,这样的环境无法让鸟粪变成鸟粪石,但鸟粪密集堆积的泥土里存在大量的硝钾。找到它们进一步批量生产硝,就能扩大武器产能。甚至我们可以利用那里的特殊泥土,直接在我们现在的耕地上改变土壤结构,这样粮食产量也会提升。”

泥炭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养分,目前各个集体农庄的生产队在开垦新的农田,要工作就翻地,在泥泞的新天地里加上粪便和木炭的燃烧后的灰分,再播种马铃薯块根。即使这样土壤依旧缺乏养料,马铃薯的增产不会很大。

“就算是我们把候鸟栖息地的土壤全部拉回来,还不如直接撒化肥效率高。”杨明志说道。

建立化肥厂是必须的,项目已经定下来,包括诺夫戈梅利市委的所有人都知晓并支持这件事。白俄罗斯有着大量的森林,其中富有长势高达的红松,其木质坚硬密实,产出的木炭质量非常高。

白俄的经济水平一直不高,以至于大部分地区是欠开的,大量的高达五十米,树干直径一米的红松比比皆是。杨明志合计了一下,这样一棵树的重量就得有几十吨吧。简单算一笔账,如若生产一吨氨水,只要消耗一棵树就能完成,对于环境的破坏也不是那么惨烈。

关于伊万诺夫提到的鸟类粪便与温泉硫磺的事,这些都是可以开利用的,但先要解决的还是合成氨问题。

这次两人的闭门会谈一直聊到了深夜,与其是说这是关于化肥厂建立问题的磋商,还不如说是“两个化学家”只见对于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从化肥武器材料甚至是农业学,都成了讨论范畴。在这偏远的沼泽地居然找到了知音,对于伊万诺夫这个老学究无疑是一种馈赠。

就算有着再多的困难,化肥厂也是要建立的。因为针对诺夫戈梅利目前的耕地状况,对于化肥的需求量只有百吨级别,再混合草木灰人畜粪便等有机无机的传统肥料共同使用,未来的化肥需求量并非巨量。

这里的人口基数只有三万,就算一天一人要吃掉一公斤马铃薯,每天六万斤就足够,实际需求量要比这个少。就算按照马铃薯亩产两千斤的最低产量,诺夫戈梅利一天能吃掉三十亩的产量,按照这一的生产力至少需要一千八百亩方可维持。

论道算经济账,耶莲京娜是个专家。她手头的资料掌握着目前诺夫戈梅利的耕地状况和粮食平均亩产的状况。

杨明志知道,其实这几个月以来村民对于土地的开一直在进行,加之现在的大生产运动与军人屯垦,四月份的马粮食收获季粮食产量会同比提高很多,等到了六月份时,产量会爆。

在杨明志理解中,土豆的亩产四五千斤,这在大清都能实现了,后来新中国的农民大规模用专用肥料,再加上完善的土豆脱毒工序,亩产一吨都是正常的。

其实毛子长久把土豆当主粮,他们的土豆品种是极好的。奈何沼泽地的贫瘠泥炭土不堪大用,粮食产量真是太糟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