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五百三十七章 贯彻落实集体农庄模式

耶莲京娜裹着军大衣而来,正看到两个大男人面色和善的坐着。天籁『小说ww『w.『23txt

昨日她和柳得巴廖夫已经商讨好了,即拒绝修正集体农庄政策。这一切都是为了杨明志好,耶莲京娜倒是没有料到这位和柳得巴廖夫早就到了。从这两位的面色来看他们已经交谈了什么,现在杨明志心情还不错。

几乎和耶莲京娜同时,耶夫洛夫赶来了。他还打着哈欠,手里还拿着一块烤土豆。

他扫视一眼,拍怕手:“你们来的真早,今天上午我们还是得继续开会商讨一下别列科夫的计划。”

“那是!你是师长,得有你宣布会议开始!”耶莲京娜看看腕表,“真是不敢相信,作为师长的你居然是最后一个到的,战士们的晨操都结束了,我们的师长还睡眼惺忪。”

闲话少叙,会议正式开始,一旁的书记员开始记录。

柳得巴廖夫开门见山的说:“经过一宿的思考,大家对别列科夫关于修改集体农庄的生产模式,建立起以庄员家庭为主体的生产小组,代替当下多个家庭的生产小组模式。我们现在表个态,同意的举手。”

话音落下,这会议室瞬间冷场,空气凝结的几乎有半分钟之久。

耶夫洛夫突然问道:“别列科夫,这是你提出的建议,难道那你现在已经否定了自己?”

“是的,我现在否定了。”杨明志微笑着坦率说道,“而且并非是我看到其他三人都没有举手,而选择不举手。经过我的深思熟虑,昨日的新的土地计划我认为并不合理。”

这可让耶夫洛夫有些费解了,昨日他说的那套提高生产力的理论简直必然成功,他是那样的信誓旦旦还不惜在下一个马铃薯种植季做实验。这才过去有十几个小时啊,他就变卦了?!

他再次询问道:“别列科夫,你否定了自己的决定至少得有个理由吧。理由是什么?”

“那么你反对的理由呢?”杨明志反问道。

“当然是害怕出乱子,因为你在试图改变集体农庄现有的生产模式,你的模式仅仅依靠我批准也没有法律效益。”

杨明志点点头:“所以我也否定了自己,柳得巴廖夫同志出于法律是不会支持的,就算他支持也毫无法律依据。我们毕竟不能违背领袖的意志,就凭我这胸前的勋章,也不能违背他定下的制度。”

这番话说的,真是令耶莲京娜眼前一亮。他简直是在拍领袖的马匹,言辞有些献媚,关于不能违背领袖的意志,这真的令她听了很舒服。

柳得巴廖夫满意的点点头:“别列科夫的想法是有一些道理了,如若未来我们的集体农庄中出现了大量懒虫,导致粮食减产,国家自然会想办法调整策略。但是现在,我们的庄员根本不存在懒散问题,他们绝大部分是逃亡而来的难民,每个人都有亲人被德国人杀死。

人们的觉悟很高,只有勤劳生产,让军队有了充沛火力方可打赢一场接着一场的战斗。目前我们的人民开始抱怨,他们还是努力将抱怨埋在心里,恐怕更多为的就是借军人之手,帮助他们报仇。

我们必须注意到人民的抱怨,耶莲京娜审理那个女工的材料我看过了,人民需要最基本的生活给养,而我们一直在克扣他们,为的就是将有限的资源提供给军队。但克扣的太多了,一旦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也将损害到军队。”

耶莲京娜马上询问道:“那么,既然别列科夫也否定了自己的方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未来?依靠上级的还没确定时间的空投,亦或者是忍耐到马铃薯丰收。”

“再等等吧!坚持一下,有了粮食,很多问题就解决了。”耶夫洛夫插话道。

这时候,柳得巴廖夫又将杨明志推到台前。“关于土地的改革不能进行,恢复货币却势在必行!这一点我完全同意别列科夫!我们自己印刷兑换券,让村民愿意自的生产生活用品,由我们收购这些产品放兑换券。这兑换券将主要兑换粮食,亦可兑换别的。”

和这位的谈话一直没有涉及到恢复货币交易,而且是他闭口不提。杨明志还没做好心理准备,既然他都同意了,自个当然要支持咯。

“大家再举手表决一次吧,关于怎么恢复货币交易别列科夫已经说的很明白,我们四个就做出决意。”柳得巴廖夫说罢举起了右手。

杨明志自然是高举右手,看看耶莲京娜,她必然会紧跟柳得巴廖夫的步伐举起手。只是耶夫洛夫有些犹豫,还是效仿了。

“我的师长!你应该更果断的!为什么会犹豫!还是说你心里依旧有不解?”耶莲京娜问道。

“没错!是不解,我不懂货币经济,更不懂当初领袖建立集体农庄制度的缘由。这几个月以来我们之所以能一直胜利,全由别列科夫指挥。他昨日的意见现在被他本人否决了一个,我很想知道这里面的深层缘由。”

“因为土地再怎么耕种,粮食产量的极限就是那样。我现在琢磨了一下,就算把生产小组负责的农业用地,拆分成小块又小组内的各个家庭负责,土地的产量可能也不会有多大变化。”杨明志坦率说道,“所以为了将诺夫戈梅利变得繁荣,我们需要恢复货币。我们许诺任何时间,人们手里拿着的由我们印刷的兑换券,都能兑换五百克马铃薯,当然,为了稳定我们也设立粮食兑换上限。为了更多的食物,为了更多的生产资料,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庄员会更努力的工作。”

杨明志看得出,其实柳得巴廖夫并不是全盘反对看起来很新奇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集体农庄内的懒虫规模多了,将土地分成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区,不劳动等于没有粮食,没有人会偷懒。

再者把这个制度当做解决一切大锅饭问题的不二法门,也并不是明智。

那个位面的新中国能这么搞而农业大展,并不是把土地一分,亩产就随着农民的耕种热情而暴涨。那个位面的苏联在战后大搞机械化农业,依托集体农庄这种模式,能对大片土地统一管理。

至于为何中国的粮食产量大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化肥。

八十年代的中国,二十七个国营化肥厂建成,每一个的年产都是五十万吨尿素,三十万吨氨水级别的。在苏联援华的156个项目里,其中就有化肥厂。技术层面新中国已经学会了,大规模建厂的计划也定下,直到改开有了钱,工厂纷纷建立。

苏联在战后粮食产量有很大提升,也是源于化肥的广泛运用,以及机械化农业带来的高效率。只是苏联的大部分地域无霜期太短,粮食产量因为这个客观因素是难以大爆,再者老毛子还有个悠久传统——酗酒。

人均粮食已经四百公斤,其中竟然要拿出一百公斤酿酒。过于奢侈的生活,过于依赖于苏联体系下的机械化农业,这个国家解体之后带来的一系列崩溃,关系到国民生存的农业先受到巨大冲击。

他们老毛子毕竟不是中国这种专著种地六千年的农耕民族,苏联的毁灭恐怕也不是穿越后的这辈子能看到的。

杨明志最后又提议道:“我们严格按照集体农庄模式展农业,要想土地增产,我又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柳得巴廖夫等人全部如竖起耳朵的兔子,洗耳恭听。

“是建立一个特殊的工厂,一个合成氨工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