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五百三十三章 土改可能性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五百三十三章 土改可能性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当然。天』籁小』说23txt”杨明志自信的说道,“依靠工分兑换,必须到专门的地点,这带来极大的不便利。我记得苏联是允许私人养殖一些家畜家禽,种植一小片土地。这些农产品可以供给自己吃,却因为完全配给制人们失去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我相信这项政策付诸实施,广大的农民会先开始自行饲养家禽,那些鸡鸭吃昆虫和草就可以生存。农产品和手工品能在民间自由贸易,军队只需要开设一些综合性的市场监督指导即可。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马上干预,杜绝一切错误。”

这简直就是有政府控制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也是那个位面中国后来所实行的,比起计划经济它充满活力,比起纯粹自由主义经济,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缓经济危机的伤害。

但是这些言论对于这个时代的苏联人还是有些前的,就结果而言它必然会刺激经济展,确是有些违背苏共当下的治国理念。

“现在诺夫戈梅利的总人口三万多,依旧有难民从多个方向逃过来,未来的人口总量只多不少。从长远角度来看,这里也将是敌后游击战的主要根据地,我们生产的食物武器弹药生活用品,也要支持其他的游击队。如何将生产力扩大,是我们的责任义务。”

柳得巴廖夫点点头:“我们现在的工作量就很大,只要忙于对配给食物的调控。食品仓库目前的马铃薯储存不多,精打细算后还是可以安稳的度过春荒,为此大家只能多吃些鱼,抓点土拨鼠应付。如果你的政策付诸实施能取得优秀效果,我自然是同意的。但是还有一点,村民生产出的各种产品,价格如何界定?按照你的计划,一切价格的标准都是按照马铃薯界定。”

“当然是我们和市场共同决定,毕竟我们印刷的兑换券,就是以兑换马铃薯为标准,这叫做粮本位。至于其他的农产品手工品,其价格不需要我们干预。在贸易中定的价格高,没人会买,定的价格低,又没人会销售,最终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谁也不亏。”

在斯大林时代将市场经济,杨明志内心里还有一些担忧,如果这个国家全面的这么干,那就不叫苏维埃联盟。

他还是要把话说完,至于柳得巴廖夫听不听又是另一回事。

“我设想的新经济方案中,决定一切的就是马铃薯,市场流通多少兑换券,仓库里就应有多少粮食。为了经济繁荣,我们必须让粮仓里满是粮食,为此当下的垦荒与种植方案也应该调整一下。”

耶莲京娜马上竖起了耳朵,因为现在垦荒的主力实际是军人。她问道:“别列科夫,对于种地,你又有什么方案?难道说是让村民收获后自己保有粮食?”

“这也未尝不可啊。”

“但是这样,那些村民还需要享受配给待遇么?”

“当然不需要!”杨明志解释道:“苏联其他地方依旧是收取农业税的,剩下的粮食由集体农庄所有,粮食是集体的。而我们当下的政策,垦荒与种植后的粮食全部由军队掌握,村民每天的口粮也是师部研究决定,目前则是市委在负责。

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模式,让集体农庄中以家庭为单位,而不是劳动小组为单位,这样的垦荒与种植,得到的粮食由家庭缴纳税收,剩下的由家庭保管。如此这样的家庭不需要再享受配给制,我更相信因为劳动成果是由家庭自己享有,个人的奋斗**会大力激。我们不需要计算那么多的配给数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恐怕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果。”

对于这个,柳得巴廖夫等人还有耶莲京娜听的目瞪口呆!

在俄罗斯几百年的传统里,村社制度还带有母系氏族时代的遗风,自耕农群体是以村社为单位组成的,但在展过程中,农奴制度占了上风,历史没有时间让农奴向自耕农过度多久,沙俄覆灭苏俄就建立了。也就是说斯拉夫世界,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群体为主体的情况非常晚。

看看他们费解的表情,杨明志拍拍手:“诸位不要太惊讶,我毕竟还是外国人,对于土地模式的意见也是我的一己之见。”

耶莲京娜长舒一口气:“唉,你的想法完全是违法的,集体农庄政策是领袖制定的,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我们一直奉行的是集体主义,但是你的计划完全是支持村民进行个人主义。你的想法我基本听明白了,苏联已经消灭了私有农业小农经济,现在你把他们请回来?”

杨明志摇摇头:“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我相信我的模式能提高生产力。为此我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于这些苏联人的执意,也在杨明志的意料之中。那个位面的中国这么改革时,也是质疑声一片,直到领导人亲自拍板,后来连续的大丰收使得人们相信这是代替计划经济旧体制的好办法,毕竟粮食增产是好事!

在这里,耶莲京娜的地位就相当于苏共党,她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人,她的汇报可以直达贝利亚乃至斯大林的耳朵里。

未来赫鲁晓夫是会对集体农庄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苏联农业有一定展。

杨明志摊起双手:“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完全可以搞一搞非常时期的非常农业,一切都是为了生产力。村民的意愿诸位也都听到了,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生产资料,以解决现在的贫困生活。因此我们可以放开一些束缚,让他们自己生产自己所需的生产资料,拉动一下内需,更多的物资直接由我们收购,也能丰富战士的生活。”

“一个是货币制度的改革,我们自己印刷有信用效益的兑换券。另一个是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小组,取代集体农庄的生产队。你的这两项改革方案,大刀阔斧啊!”柳得巴廖夫说这话时意味深长,杨明志听得出,这既没反对也没支持,他和其他人都在犹豫。

因为二十年以来,苏联完全在走计划经济,这些人的思维已经被集体主义彻底套牢。

杨明志再次说道:“我再重申一遍,这是我的个人想法,我认为只要能提高生产力,让诺夫戈梅利迅积攒起力量,对未来的战斗非常必要。”

这些想法主要涉及一般从事农业的村民,并不干涉针对士兵和工人阶级的配给制。

耶莲京娜陷入了极大犹豫,她默默的问道:“也许别列科夫的决定,是可以尝试的。”

这个女人竟有如此表态,柳得巴廖夫大为吃惊,他赶忙问道:“你是这样的决定,你同意他了?如果我们这么做,就是违背制度,集体农庄和集体主义,就是我们和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不同。”

“但他的意思也并非是倒向资本主义!”耶莲京娜扯大了嗓门,“土地依旧是集体农庄控制,对于村民我们按照农税和战争税收公粮,剩下的粮食不再归生产队统一配给,而是村民家庭自己掌控,本质上并不违背我们的制度。因为土地这个生产资料依旧是国家的!”

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这关系到制度的根本。柳得巴廖夫看到这个女人是如此态度,她是苏共党员又是内务部的,更是284师师政委。这支军队得到的是西南方面军的授权,可以自由形势。作为戈梅利的市委,恐怕在战争年代,也不能干涉他们。

柳得巴廖夫想了想:“至于恢复货币制度的意见,我代表市委同意,但是对于土地模式的改革,我想咱们还得继续讨论一下。”

杨明志点点头,自个至少已经让耶莲京娜动摇,可见苏联人也不是铁板一块。“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我们研究决定可行,不妨在下一个马铃薯季实验一下,当六月份的马铃薯出产,如若来自集体农庄的产量大幅增加,事实将证明我们今天的决定是对的。”

“那就继续研究吧!今天的会议就到此为止!”耶夫洛夫最后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