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863章 会议(三)新的主攻方向

朱可夫、科涅夫和普尔卡耶夫都认同这一地区德军作战兵力在五十万到六十万之间。当然,德军还能调动一些伪军,或是动员一些从中部欧洲甚至西欧绑来的后勤部队去当炮灰,但这种部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寄希望于一场战役吃掉五十万德军,它极度艰难的任务。

但地图上由红黑两种木块标注的战略态势,对于苏军确实存在一种可能性。

进入地堡的一行人很快站在会议室内,巨大的态势地图映入大家的眼帘。

杨明志很吃惊,他一眼认出这就是维亚济马的军事态势图。红与黑的旗子是一个点,许多个点综合起来,苏德两军的态势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新的时空,狭义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实际已经在1942年九月份结束了。

苏军只是收复了几座城市,新控制了一大片区域,而苏军并未歼灭德军有生力量。按照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说法,苏军的进攻行动是击溃,他们并未真的胜利。本地区的德军很可能还是五十万大军,因为活动空间被压缩,德军的“密度”变得更大。所谓比起打断一块薄钢板,可要使出是打断薄木板几十倍的力量。

斯大林很清楚,按照九月份朱可夫的提议,未来北方的战斗依旧是以解放维亚济马为目的。

拎着公文包的朱可夫走进面前的平铺着的巨大地图,他娴熟的拾起桌上的指挥棒,看着斯大林严肃的说:“斯大林同志,现在,我们要制定新的主攻方向了!”

什么?新的主攻方向?!

斯大林一时间没听清,他也没来得及询问,就看到朱可夫手持的木棍指向了地图上的斯摩棱斯克。

“这里!就是我们下一步的主攻方向。”

“居然……居然是斯摩棱斯克?!”

斯大林不禁捏着下巴,他万万没想到朱可夫会做出这一决定。

“我亲爱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我们难道不是计划攻下维亚济马的吗?您现在为什么这么打算?难道您认为,军队已经有足够能力解放斯摩棱斯克?”

“对!”朱可夫的回答干净利索,“军队有这个能力!我们的战略目的是歼灭这一地区的全部德军主力,八月份到九月份的作战,我们没有完成这一作战计划。我们在此决定新的战役计划,就必须完成这一目的。”

通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获得战争胜利,斯大林对此为此了解。

斯大林毕竟曾是带兵之人,带领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打击沙皇余孽,对于那些白军当然是赶尽杀绝!怜悯?不!

所以斯大林认为,苏军成功解放了勒热夫和瑟乔夫卡,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这种胜利是建立在击溃德军的基础上。

敌人实力被削弱了多少?现在,敌人的实力又恢复了多少?再看看地图上密密麻麻排列好似长城的德军阵型,斯大林只觉得烦躁不安。

“斯大林同志,您……您在担忧?”朱可夫谨慎的问。

斯大林没有做出回答。

斯大林继续捏着下巴,他有着双眼睛的衰老的大眼睛,继续盯着地图上的斯摩棱斯克。他是这个样子,像是杨明志这样的与会者,就算有一肚子话,现在也得憋着。

斯大林继续沉默着,似乎正在拼命思考。

不错,他确实在思考。

如果军队能够拿下斯摩棱斯克,并稳固的守住,这对战局会有怎样的影响?

斯大林尤为记得,整整一年前苏军就是在斯摩棱斯克拼命阻击德军。可惜,因为白俄罗斯防御体系崩盘的原因,仓促组建的斯摩棱斯克防线没有发挥出足够成效,德军就突破了。

德军主力部队一度打到了莫斯科的卫星城波多利斯克,好在这一次苏军堵住了所有的防线缺口。

斯大林格勒的整个九月都在血腥巷战中度过,事实证明一件事,苏军比德军更善于巷战。

这一事实不禁让斯大林想到,一年前斯摩棱斯克城外的决战是苏军战败,新的一次战役,如若斯摩棱斯克也能变成“斯大林格勒式”的作战,德军难道还能赢吗?至少是势均力敌。

当然,如果这发生了还能加强另一个战略计划牵制德军有生力量。

按照军人的思维,强攻斯摩棱斯克并拿下,苏军的先锋部队距离那里只有一百公里,看起来攻入城市不难。再说城里还有许多当了亡国奴的苏联公民,军队杀进去,突击武装一批渴望复仇的市民,是为就地补充兵力的方法。毕竟这一情况在斯大林格勒正在发生,数万坚决不愿离开的市民拿起了武器,甚至是孩子。

夺下斯摩棱斯克就是切断了维亚济马德军的最大“血管”,只要进一步的围困,那些德军只有饿死的结果!

那么这么做还有什么政治上的成果么?

当然有!而且意义重大!

苏联是十多个加盟共和国聚集而成的庞然大物,这其中又属苏俄最为强大。

战争到了现在,随着红色乌克兰沦陷在德军的铁蹄下,现在的苏联境内,俄罗斯人真正做到了“一家独大”。

苏联,她的核心就是红色俄罗斯。对于俄罗斯族,斯摩棱斯克对于他们有着巨大意义。

在沙俄的历史上,斯摩棱斯克就是莫斯科的拱卫,她重新回到联盟的怀抱,就等于是向全体公民宣布,苏联最危急的时刻已经结束了。

斯摩棱斯克是盾牌,有了她莫斯科就变得绝对安全,那么诺夫哥罗德、喀山等俄罗斯的传统精华区亦是绝对安全。斯大林当然知道,当人们有了安全感,带来的将是怎样的利好。

斯大林仔细琢磨着,朱可夫也不敢打扰他的思绪。

场面沉静了一会儿,一时间,杨明志只能听到发电机微弱的嗡嗡声,眼神不停地瞟向思考着的斯大林。

终于,斯大林再度发话了。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同志,您计划我军组织一支巨大的部队包围歼灭南俄的所有德军,为了这一计划的顺利,我们需要组织另一场大规模行动完成对北方德军的牵制。所以您计划我军组织兵力,在合适的时机配合南方的行动。当初,你的意见是攻打维亚济马。”

“对!斯大林同志。”朱可夫严肃的说,“我觉得,趁着现在利好的战略条件,我们施展更大的战略。”

“所以我们要把主攻目标定位斯摩棱斯克。刚刚我想了一下,我不得不说您的意见非常大胆。”

朱可夫不否认这一点,他说:“我承认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就像我们在南方要做的那样。”

“这不一样!”斯大林深深的摇摇头,“您分明是要一口气吃掉德军的两个集团军!”

“是的,如果我们有机会,我们应该这么做。”

“您是这样想的?我问您,如果真是如此,未来究竟是南方的反攻是主攻,还是北方的反攻是主攻?究竟我们北方的行动还是一种辅助吗?”

“这……”这句话,突然把朱可夫问住了。

当然,朱可夫也不是容易思维混乱之人,他强调说:“如果我们有机会,我们可以同时发动两场巨大的战役。”

“什么?您居然是这么想的?您……您想两线作战吗?您应该明白,这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朱可夫摇头否认:“这并不是两线作战,斯大林同志。”

朱可夫手持木棍继续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嘴上不停的侃侃而谈,以展示自己独特的大局观。

自始至终,朱可夫从不认为苏德战场是分为几个小战场,他有自己的理解,那便是从拉多加湖到黑海之滨,直线一千多公里的庞大战争锋面,这里根本不存在高耸山脉,甚至一般意义上的山区也不存在。

毕竟远古时代,东欧平原都是浅海,由于造山运动影响逐渐露出海平面。即便如此,斯摩棱斯克地区是平原和低矮丘陵的混合,要数千万年后这里会形成一座山脉。

如此的地理使得不存在能够把战场进行分割的天然存在,所以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两线作战的问题。多个方面军在战争锋面上就是一字排开,彼此都有很强的联络性。

“一旦我们歼灭或是大量消灭维亚济马的德军,只要我们继续控制着斯摩棱斯克。我们就有能力继续推进到白俄罗斯,或是南下进攻德军控制的布良斯克和奥廖尔地区。这样,又一个突出部存在了。我们一旦在今年冬季完成这场胜利,到了明年夏季,西方面军就能与沃罗涅日方面军更紧密的配合作战。我们极有可能在明年冬季之前,解放布良斯克和奥廖尔。”

朱可夫的这番大胆推测让人听着心情沸腾!

杨明志,他更加震惊于朱可夫的战略眼光。虽然和那个位面的战争走向发生了一点变化,看起来这些变化都是有利于苏军和国际盟军的。

戴上眼镜的杨明志站在桌案一边,他清楚的看清那几座关键城市的位置。

布良斯克,奥廖尔,苏军在这两个城市必然与德军爆发激烈争夺战。

而最关键的,还是布良斯克东南方向的库尔斯克。

库尔斯克战役?这个位面上,1943苏德双方的战略决战,它还会在库尔斯克进行么?

杨明志不禁陷入沉思,如若战争进程就是按照朱可夫的大胆推演进行,1942年年底鲸吞德军第四和第九集团军,1943年夏解放布良斯克和奥廖尔。

且慢!解放布良斯克?!

杨明志的眼神情不自禁的震颤起来。只要苏军成功夺下布良斯克,他们只要再努力一点就到戈梅利了。如此,游击共和国的“孤岛”状态,说不定在1943年夏季就能结束。

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结束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苏军乘着余威未尽解放了基辅和契尔尼戈夫。杨明志一直希望战争就是这样的走向,所以才在离开游击共和国放出豪言,所谓1943年十月节左右,自己将亲率主力大军抵达第聂伯河河畔,他还要求留守发展的耶夫洛夫提前准备好搭建浮桥的大量松木。

一切仿佛都清晰起来。

斯大林眯起眼睛:“看来,我们不得不扩大北方的战略规划。”

“是的。我认为,如果我们存有机会就必须完成它!”朱可夫刚毅的回答道。

“那么您觉得我军要为战役筹备多少兵力?”

“这……”朱可夫想了一下,接着脱口而出;“二百万人。我觉得二百万人足够了。”

二百万人!这一数字弄得斯大林下意识的拍拍耳朵,以确定自己没听错。

不仅是斯大林,在场的科涅夫、普尔恰科夫,以及杨明志,大家都为这一数字震惊。

朱可夫,他不愧是被称之为“大手笔”之人,嘴唇上下一动,他就打算集结二百万大军去进攻德军。

“二百万人就足够了么?”恢复冷静的斯大林质问说:“您的想法真是大胆,在我们之前的计划上,为斯大林格勒投入反攻准备的战略兵团,总兵力也才一百万人。难道我们要攻占斯摩棱斯克,还要准备二百万人?!同志,您应该很清楚,我们一线作战兵力是多少。”

“是!我很清楚。”朱可夫面不改色的回答,“我军一线兵力始终保持在六百万人上下。”

“所以,您希望集结我军三分之一的作战力量,去强攻德军的两个集团军?德军有多少人?难道他们有一百万人?您犯得着计划用这么多兵力去作战?”

直到现在,朱可夫依旧没有一丝的犹豫。

他继续解释:“斯大林同志,我很清楚您在担心什么。如果我们在一个点投入太多兵力,是否会导致其他部位的兵力空虚?这确实是值得考虑了。不过我的意思,并非是全部投入二百万人用于作战,如此众多的兵力,他们各有自己的任务。有的负责牵制,有的负责佯攻,有的负责主攻。我们还要组建预备队,以应对变化莫测的战局。”

“但是即便如此,将参与作战的两个方面军,兵力并没有达到二百万人。还因为八月份的作战,我军伤亡很大,直到现在,我军还没有恢复到进攻之前的兵力。”

“这就需要加大征兵的力度。”朱可夫说,“七月底到八月中期的作战,我军伤亡很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便是德军中存在一些精锐部队。那些部队中,每一名士兵都是精英,这种人放在任何新组建的部队,都是可以担任班长或是排长。”

斯大林猛然抬起头;“难道,我们的战士就不是精英了?难道远不如他们?”

“仅就目前的情况,却是如此。斯大林同志,您不能奢望一群训练仅有一个月的农民或是工人,就能具备很高的战术素养。我们面临的敌人,或许……”朱可夫停顿了一下,接着看向默默立正的杨明志。“或许我们的别列科夫同志很有发言权。他的部队与德军第100军交过手,而这支部队,我保守估计作战兵力高达四万到五万人之间。他们实力强劲。”

“第100军?”斯大林随即看向杨明志,“别列科夫同志,请告诉我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