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90章 乌斯季诺夫何许人也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90章 乌斯季诺夫何许人也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火车站广场很大,站内却并不大。

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当多的路段是单行道,以至于从东到西的运动,许多路段必须兜圈子。

新西伯利亚这里的情况还不错,它毕竟是大城市,进入这座城市的是双行道,进入火车站后,道路迅速变成了十条。

以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眼光看到当今的苏联铁路,它的确非常寒酸。

轨道之上停着一些军列,狭长的月台已经熙熙攘攘。

特殊时期,普通的旅客运输几乎暂停,所有的客运车站摇身一变成了货运站。

戴着军用钢盔的驾驶员开着叉车,把一个个木箱装运车皮。箱子里都是什么?定是武器弹药无误。

还有更多的铁路工人,正徒手扛着麻袋,踩着梯子往车厢里运。麻袋里装的又是什么,杨明志用脚指头想,也知晓那就是麦子。

和大街上的冷清截然不同的是,火车站内一副繁忙的景象。

周遭的建筑,尤其是车站候车厅的偌大钟楼,它们都被积雪所覆盖。

整个世界因此显得灰白,偏偏所有的军列都是黑色涂装。火车头大部分位置涂着黑漆,关键部分则是红旗。最显眼的莫过于车头,那里摆着一颗硕大的红五星。

现在的车头也和以往的不一样,杨明志注意到,车头前段都增设的轨道清理器,它们本是清除轨道上杂物,现在纷纷安装,明显是清楚积雪。

漆黑的列车散发着阵阵蒸汽,配上周遭积雪的环境,还有阴霾天空中不断降落的细小雪花,整个就是一冰汽时代。

“真是壮丽,一副蒸汽朋克的感觉。好在,这里的气温还没有跌到零下八十度!”

俄罗斯人不乏不畏寒冷的莽夫,一些搬运工明显是浑身燥热,居然仅着单衣撸着袖子拎麻袋。杨明志可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那满是麦仁的麻袋,怎么着一袋也有一百斤。

有两列“黑蛇”般的狭长军列正在装货,货物是弹药和粮食,它们将开往西方,极有可能就是支援斯大林格勒。

车队穿行在人群中,没有遭遇什么干扰,杨明志终于抵达了他的目的地。

轿车刚刚停稳,杨明志就看到一列与众不同的列车。

“嘿!格里申科,看来我们去莫斯科,一路上享受的待遇要提高咯!”

“是的将军,我会一如既往的保卫您的安全。”

“不仅仅是我,还有多布洛夫。不过,军区司令看来会派遣很多人保卫我们的。”

“哦?那样……我岂不是要失业了?”格里申科调侃道。

“不,你必须保持警惕。当然,还有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那两个家伙。已经有段时间没见了,但愿你的两位同行,没有在新西伯利亚吃得体态臃肿。”

等待杨明志的就是豪华军列,它的动力依靠两节火车头串联,可所拉车厢屈指可数。

这意味着什么?

速度!意味着不可能再如来时那般磨磨唧唧。

他还看到,一些荷枪实弹的士兵已经完成了警戒,闲杂人等确实不会出现于此。

乌莫夫和军区司令梅得伟捷夫有意摆出这种排场,说不上什么隆重,一次送行会还是得有的。

车站地面的积雪一直被清扫着,唯有轨道内的积雪难以清理。

轿车停下,杨明志踏在结了薄冰的水泥地。

“亲爱的,下来吧,当心。”

“嗯。”杨桃点点头,她钻出车厢旋即左顾右看。三周前自己也是从这里下车,今日一见,风雪下的车站是另一番模样。

“走吧。”杨明志一甩脖子,“亲爱的跟着我。格里申科,跟着我去看看货物的情况。列别德,你继续待在驾驶室候命。”

搬运木箱的事不劳杨明志费事,多布洛夫裹着厚厚的毛毯,和卫兵为伍,一路亲自押送这批木箱。他不觉得任何的寒冷,反而是一想到自己要去首都就精神抖擞!

他已经在发号施令,要求护卫的士兵妥善卸货。

杨明志掐着腰满意的点点头,就是这时,身后传来颇为熟悉的呼声。

“别列科夫同志,看来您更关注您的样枪啊!”

说话的正是军区司令,杨明志扭过头,非常自然的与之交涉。

喝过了酒就是朋友,司令掏出烟点上,再送到杨明志的手里以示友好。

“啊,既然您到了,我就不废话了。”

猛地吸了一口烟,梅得伟捷夫旋即介绍起身后的人们。他是否介绍也无所谓,面前的一群黑衣人杨明志全都认得。

他们都是新西伯利亚的嫌贵,是这座大都市的行政中枢人员们。

乌莫夫和戈洛夫斯基,还有许多曾一起吨吨伏特加的老家伙们。

当然,来自卢比扬卡的费留多夫与卡斯特留拉,也必须乘着这趟军列返程。

军区司令还是介绍了一圈,最后说道“户外还是寒冷,我们进候车厅。同志,还有一份莫斯科传来的命令,我有义务向您说明。”

“是领袖的命令?”杨明志问。

“对。不要磨蹭了,我们走。您的货物完全不用担心。”

不用担心?怎能不用担心?我还想看着它们被妥善装进车厢呢!

但杨明志没有表现得质疑,这个梅得伟捷夫还有乌莫夫等人,大家都是自己人,样枪的事亦是双赢的美事。他们办事,确实可以信赖。

或许,这里面还有别的什么安排?

杨明志还是更想了解斯大林究竟发来了什么命令。难道真的要由梅得伟捷夫神神叨叨的宣布?既然有命令,为啥昨天不宣布?或是大清早派人去设计局?

现在,搞的就跟接圣旨似的。

某种意义上,斯大林的命令就跟圣旨差不多,“铁男”本就是合法的苏联最高领袖,而今又是万民拥护。

斯大林能下达怎样的命令杨明志能够猜到,无非就是督促西伯利亚方面赶紧把样枪送过去。

至于亲自下令要求研发者必须去莫斯科,这是杨明志始料未及的。

“真是见鬼,乌莫夫肯定知道这个命令,你居然压着不说,故意诱导我,让我主动去莫斯科。也罢,我去意已决,斯大林有没有这方面的命令都无所谓了。”腹诽一番,杨明志自是完全接受命令。

当然,这份命令文件中还透露着更多的重要信息。

杨明志估摸着,就是市长和军区司令发给莫斯科的电报上,把试验的事说得太真实。

事实也的确如此,试验的结果一定是惊动了斯大林本人。

现在可好,命令上说得明明白白,苏联主管枪械生产的两位极为重要的人,将参与样枪的性能研讨。还不仅如此,西蒙诺夫、托卡列夫,还有更多的枪械设计专家将齐聚莫斯科。

文件上用词上用了“等等”这一词汇,这意味着什么?也许斯大林要把所有的著名枪械设计师,都邀到莫斯科。

情况就是这么真实,一支突击步枪将接受正规苏联的枪械设计精英的检阅?

不!他们才不是什么检阅,他们的态度必然非常严苛。

古往今来,只有同行才会有纯粹的仇恨。杨明志想了想,斯大林非要把托卡列夫、西蒙诺夫,或是其他高人邀来,就是来故意挑刺?

再想想看,斯大林自己根本不懂枪械研发与制造,他看到火力强悍的轻兵器战术优势强大,而伏罗希洛夫等人更关注后勤的运行。

斯大林有自知之明,故而把全苏联这方面的专家全部邀来。

显然,自己的枪械好不好,全然依赖那些专家的点评。至于斯大林的态度,杨明志始终觉得,非得亲自在他面前表演一番疯狂射击,就能迅速获得其青睐。

计划的发车时间调整到下午两点,因此,军区司令决定,就在火车站的职工食堂再来一次聚餐。

面包和酒就是这顿午餐的主角,喝到兴起,梅得伟捷夫愣是灌了自己半**。

明明都五十岁了依旧不爱惜身体,看着军区司令已经满面红光,杨明志不由担心,万一这个司令啥时候再兴起自灌七八**,小命非得交待在酒桌。

唉,这就是他们的民族文化。

好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一大共性便是酒桌文化,中国也不乏喝大酒的狂人,素有“感情深一口闷”的习俗。

即便妻子在这儿,杨明志依旧管不住那么多,陪着军区司令、市长、州长等人碰杯。

聚餐只是由头,喝酒才是主角。

已经喝得半醉的梅得伟捷夫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边,他晃晃悠悠的说出一个人的名字“别列科夫将军,您知道乌斯季诺夫这个人吗?”

乌斯季诺夫?!

“我……我不知道。”

“那您必须注意,此人极为重要。”

一样微醉的杨明志猛地坐正,因为这个乌斯季诺夫,的确是个人物。

苏联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军队建设,陆军逐渐将大纵深战略发挥到极致,反而在海洋战略上,内部存在强烈分歧。

从沙俄时期算起,沙俄的海军力量严重逊色于英美德。

到了现在的1942年,苏联海军就剩下大量的海岸炮艇和小型潜艇了。主力战舰较多的波罗的海舰队,基本在德国空军的频繁袭击下崩溃,以至于舰艇纷纷故意搁浅,以让陆上部队将一门门副炮拆下来保卫列宁格勒。

至于黑海方面,除了开战时一次强袭罗马尼亚文尼察港,舰队便在德罗联军的报复下,就剩一堆迷你潜艇。

战后的苏联面临着必定降临的铁幕,美苏争霸也是必然事件。

大战时期,美国居然造了七千所艘舰艇,庞大的海军力量,让接受了一批旧日本联合舰队剩余船只的苏联海军望尘莫及。

想要短时间内拥有在海上与美国势均力敌的海军实力,或者至少是让美军不敢造次。

苏联还有别的选择吗?大规模发展潜艇,以及在新锐发展的导弹巡洋舰上投资,看似就是最优选。

然而这种决定绝非乌斯季诺夫的希望,只可惜战后的他并不负责海军事务。

契机就在于苏联海军在古巴事件中暴露的重大问题。想要和美国海军对峙!船呢?!人家美国各类军舰一应俱全,大量航母起飞的舰载机满天飞。

赫鲁晓夫的时代落幕,赫鲁晓夫所接受的海军发展模式也终结了。

酷爱勋章的勃列日涅夫成为领袖,而乌斯季诺夫就是勃列日涅夫的“亲密战友”。从这时候起,乌斯季诺夫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苏联海军,于是乎,苏联的现代航母建设也从此开始。

苏联其实早在二十年代就计划造航母,并用油船改造了一些水上飞机母舰,可惜尝试止步于此。

是乌斯季诺夫始终支持苏联必须建造现代航母,组建远洋舰队,一雪在古巴的奇耻大辱。

这便是杨明志对乌斯季诺夫的重大认知,某种意义上,因为乌斯季诺夫在战后坚定不移的坚持航母战略,才有得一艘才建成空壳的航母被运到中国。

在那个位面,中国已经组建了五个航母战斗群,美国人的所谓岛链条成了笑柄。

可以说,是乌斯季诺夫负责海军事务后的重大决定,使得苏联开始航母大建,才有得那些苏联时期的专家,把一些重要的建造理论与技术交付中国。

只是现在的乌斯季诺夫肯定是个年轻人吧。

杨明志沉默了一下,回答“不!我不知道这个人。”

“唉,您应该知道的。”军区司令肆意的说,“他是管理武器制造方面的部长。他和您有很多共性,都是领袖身边的红人。你们当然还有两个很明显的共同点。”

“哦?是什么?”

“年轻,非常的年轻。您今年仅有三十岁,乌斯季诺夫同志也不老,仅有三十四岁。”

“啊?才有三十四岁?!”杨明志惊得酒杯都要掉下来。

长久以来,杨明志觉得自己区区三十岁就能担任苏军的集团军司令,就是彻头彻尾的奇迹。

真是不可思议,还有一个三十四岁的年轻人就担任部长了。

那个乌斯季诺夫,该不会也是穿越者?呸!怎么可能!

乌斯季诺夫是有才之人,那个人,当属于位面之子。

李森科也坐在饭桌喝酒,他顺着军区司令的话笑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一般啊,有的善于作战,有的善于科研。科学院里也有很多非常年轻却能力卓越的年轻人。我和乌斯季诺夫还见过几次面。”

“哦?是吗?”市长乌莫夫问,“我长期在东方任职,对那人知之甚少。”

“这不是什么问题。”李森科一个眼神瞟向杨明志“看看我们的别列科夫将军,他和乌斯季诺夫是同一种人。”

“的确如此。”军区司令继续说,“乌斯季诺夫也是武器研发的高手,他还有着独到的慧眼,能从众多的新产品中,挑出士兵适用的。他还有另一项本事,喝酒。”

“啊?喝酒还成本事了?”杨明志哈哈着质问。

“当然。”军区司令又灌自己一杯。“别列科夫,之前咱们喝酒您坚持到最后。我想你到了莫斯科,见到了那位乌斯季诺夫,您必将败下阵来。据我所知,那个年轻人还从未喝醉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