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82章 班用轻机枪试验(一)

格里申科开着车回来,载着杨明志回去。

本时空的苏联轿车可是没暖气,离开了温暖的房间,坐进车厢里杨明志不仅打了个寒颤。

“将军,天气是越来越冷了,我听人说,今晚就要下雪了呢!”

“下雪?好吧,如果是下雪,我们只能适应。”

“您不必担心,我已经准备好了铁链,等道路积雪后,就捆在轮胎上。”

“啊,你真是有心了。”杨明志点点头,继续问:“你下午带着我妻子去国营商店了?”

“是的,将军。”

“买到什么了吗?”

“没有……没什么……就是买了一点酸萝卜。”格里申科不敢撒谎,下午时分他们确实去商店了。

当时面对着排队的人群,格里申科毫不犹豫掏出自己的证件,以内务部的名义绕开队伍,直接买走了五瓶酸萝卜。他的购物非常迅速,购买的货物也仅此而已,因为,只要简单扫视一眼,商店的货架又快空了。

细节部分格里申科不再多言,既然将军有意多问下,他也就把另一件大事全盘托出。

“将军,还有一件大事。”

“哦?是食堂修好了?!”杨明志打起精神坐直身子。

“是班用机枪的事,那些工厂在下午的时候把零件都送过来了,**夫领着其他人,按照您的图纸已经开始枪械组装。”

“哇!这是好事啊!”

杨明志本有些困窘的精神荡然无存,他直言命令:“快!最快速度,我们必须立刻赶回去……”

空旷且寒冷的宽阔大街上,两侧路灯昏暗的光成烘托了一种凄凉感。因为寒冷,大街上只有极少数打扮得如同棕熊般的当地人,在黑暗中缓步挪动,却有一辆轿车在路中间大开车灯飞奔。

杨明志以极快的速度杀会科学院,只为看到自己突击研发的杰作,从图纸变成现实。

轿车刚刚停稳他就跳下车,健步跑向灯火通明的大办公室。

厚实的木门被推开,温暖的气流扑面而来。

见得房间里已经占满了人,他当即大声问:“枪呢!你们把枪都组装好了吗?”

他的话刚刚说完,几位熟悉的身影突然现身。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尼古拉耶夫斯基、费德洛夫、里顾施科夫等人。他们是枪械零件制造的执行者,如今因为几天的合作,彼此间磨合的不但非常熟练了,仅就各自掌握的图纸,他们完全具备自行量产突击步枪等新式枪械的能力。

所以,当杨明志返回时,他已经可以用双眼看、用双手去触摸,摆放在宽大桌案上的、舒展开两脚架、弹舱插着圆锥形弹鼓的班用轻机枪。

新枪的设计者在外开了一天会,如今胜利归来。局长和州长都扯了些什么,厂长们、设计员们没有丝毫的兴趣,他们只关心自己着手的任务,现在局长归来,理应就在这里,向他做一番突击且必要的汇报。

汇报这件事,**夫当仁不让,他指着桌案上一挺轻机枪,自信的说:“局长,我们按照图纸完成了它的组装。具体而言,大部分零件在相应工厂已经完成了初级组装,最后到了设计局,我们就是把几个大模块拼装成一体。这一过程丝毫没有困难,我可以确定,所有零件的公差符合要求,做工也非常精良。它是我见过的最漂亮、最轻的轻机枪,真是太美妙了。”

的确是太美妙了,所有参与制造班用轻机枪者,都觉得它是美妙的。

杨明志脸上浮着笑意,他丝毫不为**夫的一番盛赞所动,因为新枪的外形酷似rpk74,以美学和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评价,那个位面苏联搞出的rpk,确实非常符合俄国人使用。

“它当然是漂亮了。一款优秀的枪械,肯定都是漂亮的。当然……”杨明志故作严肃的顿了顿气:“我们还需要一次实验。如果它不能经过靶场考研,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失败。”

听到此,尼古拉耶夫斯基迫不及待的说:“关于靶场的事,您不用担心。我们制造零件这件事,就是得到了上级的命令,可以说它是一次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靶场试验,这件事,军区司令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

“对的。”**夫继续道,“就在两个小时前,李森科给咱们设计局打来电话,他们通知我,介于新型轻机枪已经组装完毕,明天军区还会像几天前那样,派车过来载着咱们去靶场试验。”

“好啊!趁早试验,如果真的存在问题,我也有时间进行突击修改。”

**夫笑了笑:“但愿,什么问题都不要出。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新枪就像我们共同的孩子,它肯定是健健康康的降生。”

或许只有当今的危局,苏联才有着不可思议的高效率,这效率令杨明志震惊之余,他也知晓,想要获得更多的荣誉,自己根本停不下来,哪怕睡个懒觉都是奢望。

对此,尼古拉耶夫斯基有非常详尽的届时。

所谓班用机枪这件事,凡是参与其中的工厂必须保持高效率。各级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机枪的样抢必须在26日前完成初步试验,而后进行装车。它是一次艰巨的政治任务,甚至靶场试验本身也是政治任务。

情况已经第一时间上报给莫斯科方面,负责战时军工生产的那些人,尤其是关键人物乌斯季诺夫也刚刚知晓此事。

不管钱枪械的样抢,从研发到实验性生产经过了多场时间,运到莫斯科的成品必须是基本合格的。所以说,各方人士包括杨明志本人,都在进行一次赌博。如果班用机枪不能搬上预计在26日东去的火车,或许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不会受到什么苛责,给予其他人的处罚,恐怕就是必然了。

不过,基于突击步枪在靶场的惊艳表现,班用机枪又是突击步枪基础上的修改,已经没有谁会杞人忧天它的试验存在失败或瑕疵。

介于上次贸然开枪的事弄得满城风雨,枪械和子弹都运到设计局了,杨明志不敢再搞一次“暗夜枪响”的事件。

又经过一番短暂絮叨,杨明志拍拍手将不愿立刻回去的厂长们,以及其他设计员门聚拢而来。

“同志们,明天我们要带着新枪进行新一轮试验,新的试验并无什么特别的,结果也理应是可喜可贺的。现在我们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来!咱们把所有的弹鼓装满子弹,接下来的操作,请诸位先看我的示范。”

其实,相比于给**沙的大弹鼓上子弹的工作,杨明志搞的特制弹鼓更为简单方便。

原则上都是弹鼓内一根螺旋发条提供推动子弹的弹力,细节上的机械结构却差异很大。

从早期的**德弹鼓开始,苏式武器这方面的结构都是线性思维的产物。**沙现用弹鼓,某种意义上就像是将垂直弹匣拧成螺旋形。这种结构一战时期就存在了,其优越与弊端都很显著。

杨明志做了一番在他人看来的创意改进,一个弹鼓内还是有一个核心发条,发条却是驱动一种特殊的齿轮结构。

这点改进其实不足为奇,后世枪械的弹鼓多数就是采取这种全新结构,试问这种极低故障率的结构,何人不喜呢?

但是没有经过靶场考研,杨明志甚至和其他人说故障率很低,都是缺乏依据的。

不过新型弹鼓的另一大优势,结结实实的给了众多设计员、厂长深深触动装填子弹真是太轻松太方便了。

武器装备的坚固耐用、可操作性,这些都是军工研发者必须费尽心思的环节。

经验丰富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当然深知这些,之前他看过新型弹鼓的图纸,一时间觉得它很有操作性,现在如基层士兵般,在看过局长精彩表演后亲自装填子弹,其中的乐趣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把子弹放进特种齿轮结构预留的“弹槽”内即可,他操作的是“五十发弹鼓”,其内正好装填五十发子弹。装填完毕合上后盖,用外侧的两个挂钩挂稳。最后再转动外侧扳手,给予内置发条力量。

最后的操作有别于**沙弹鼓,**沙是先给弹鼓发条上劲,再盖上后盖。这种操作存在一定弊端,所以到了战争后期,新的弹鼓也变成先合上后盖再上劲的模式。

所以杨明志所造特殊弹鼓,它先合后盖再上劲的方式,立马上内行人看到其中的重大优越性。所谓发条必然存在着机械系老化问题困扰,用的时候上劲,不用时发条舒展,这样发条始终保持弹力,战斗时供弹障碍也就不存在。

五十发、七十五发的弹鼓纷纷装填完毕。计划上,枪械还是生产十挺,两种弹鼓各生产二十个就足够了。结果落实生产时,各方都想多出一点力,以至于两种弹鼓加在一起,足够四十个。

杨明志想想这样也是好事,其实就成本而言,自己的弹鼓可比**沙所用的廉价,由于齿轮结构的独特性,发条不用特别大,装配也更方便。总而言之,新式弹鼓有着无与伦比的性价比!

“关键的装填工作都完毕了。”杨明志长舒一口气,看着在场的子弹厂厂长的眼睛,“亲爱的同志,枪的灵魂是弹,只要您提供的中间威力弹性能正常,我想明天的试验什么问题都没有。”

这话说得,在子弹厂的雷巴科夫厂长觉得,似乎局长认为明天的试验是否成功,最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子弹。如若出现问题,自己岂不是责任重大。

子弹,它绝对不会有问题。

雷巴科夫提起胸膛,向着所有同僚保证:“我们的子弹绝对没有问题,生产的哑弹概率,比全威力弹还要低。”

他话是值得肯定的,上次生产的那批中间威力弹,一万发里一发臭弹都没有,事实一再证明,新西伯利亚市最大的子弹厂,该厂产品质量在全联盟属于顶尖!

该来的风雪注定降临,这一宿,新西伯利亚市开始降雪。

天空一旦开始风雪,没人知晓这场雪何时停歇,待到次日上午,户外风雪依旧。

“该死,这种天气去靶场打靶?真是天公不作美。”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此情此景,杨明志的心情并不好。

若是平常的日子,大地银装素裹就算了,偏偏今日还要重要的枪械试验活动。

可是,哪怕计划赶不上变化,原定的计划也必须执行……

杨明志丝毫不敢怠慢,吃过早餐后,他继续对着自己的部下发号施令。

“格里申科,你和你的人将所有的子弹、弹匣、枪械全部封装。把木箱搬到户外后盖上帆布!”

大清早科学院打来电话,所谓城市降雪了,计划的靶场实验依旧进行。靶场方面在做着准备,军区方面碍于风雪,参与行动的车辆要给所有轮胎安装防滑链,此举需要一点时间。

的确,风雪并没有给予老毛子太大的阻碍。穿上羊毛大衣、戴上厚实的绒毛,杨明志自觉免疫了一切寒冷。

设计局的建筑区依旧热闹,三辆卡车一大早就到了,大量的建筑工人略显笨拙的下了车,继续他们的工程建设,所谓设计局的食堂建筑工程,不为任何糟糕天气所干扰。

不仅仅如此,整个科学院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两千多名建筑工人正在大雪纷飞下,给建筑添砖加瓦。

一想到这儿,杨明志原本对所谓厂建设的担忧荡然无存。大自然,人类的力量是难以抵抗的,今年新西伯利亚市的降雪比往年稍稍早了些,当地人早已习惯这一切。冬季正式降临,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也必须进行调整。

如此一来,安妮租借的自行车变得毫无意义,反之配属的轿车,安装防滑链的它成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当然,极寒天气下,气温对机械的伤害也是很大的。若是不添加丙二醇,汽油也能变成固体。

“哎,可惜忘记要求李森科,给我们再建个车库……”

下雪后的工作与生活该怎样安排,杨明志暂且没心思多想。

降雪之后气温暴跌,如此天气去试验新枪倒是有两个巨大好处。一来,枪械能否在极寒状态下正常使用,这是一大考验,若是成功,必然给予观摩者重大好感。二来,如若射击顺畅,过热的枪管在极寒下恢复冷却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接下来的工作完全是老爷们儿的事,女人还有绝大部分设计员,今天就待在各自的居所里,最大的任务,无非就是尽量清理积雪,以免房屋受不了重量坍塌。

妻子被安顿好,其他人都安排了工作。此行,杨明志只打算带上设计局的**夫和年轻的多布洛夫。

**夫亲自参与是必须的,至于多布洛夫,考虑到**夫年纪已经不小,而多布洛夫完全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

杨明志真心实意的有意培养这个多布洛夫,也许有朝一日,就是这位年轻人,将全面接受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轻武器的设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