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73章 和乌莫夫的电话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73章 和乌莫夫的电话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多布洛夫的确把所有的图纸和工艺卡片,完美的装订在一起。此人明显有着不错的工作能力,杨明志寻思着,自己今天要去几个兵工厂提交新图纸,随从里肯定得有个懂行的人。

反正仅仅带着一个贴身警卫格里申科是绝对不够的,届时不能只有自己一人面对那几位厂长不停的嘚啵。

既然多布洛夫有志做帮手,那就命令他帮着讲解一番,他若讲得好,即是自证能力。

已经是上午九点,过分的心力疲惫不是几个小时的睡眠就能缓过劲的。杨明志不停的打了几个哈欠,又擦掉眼屎,吃罢了早饭后情况还好一点。

且说早餐,今日的早餐无出其右的还是面包,配菜依旧是土豆浓汤。

倒是安妮起床非常早,她和科学院的内务管理部门签署了一份长期的自行车租赁协议,如此她凌晨五点就骑着自行车直奔大食堂的仓库,拿着负责人之前批的条子,领取了满满一麻袋,足有五十公斤重的新磨面粉。

麻袋就暂且放在厨房里,杨明志还特意看了一下,面粉都是全麦面粉,它明明可以进一步加工,考虑到如今的苏联恨不得是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当做军粮,面粉自然没工夫精加工。

全麦面粉只不过口感粗糙一点罢了,杨明志实在忘不了大清早妻子的那种兴奋的眼神,就仿佛麻袋里的不是面粉,而是金子。

“哥,这下你可要享福了。你今天忙去吧,等回来了,我亲自给你做汤面条,绝对让你体会到咱们老家的感觉。”

就是这一许诺,杨明志真是充满了期待。

如今整个苏联会做中式面条的人屈指可数,甚至是意大利面也是罕见的。偌大的苏联,军人的主食多是面包,而苏联控制区下的八千万老百姓,基本是屈从于政策,以土豆果腹,吃得好无从谈起,能吃饱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就在莫斯科的时候,安妮已经从杨桃这里了解到中式面条的原理,万万没想到,神奇的中国面条,就是用木棍把面饼擀成面皮,折叠一番后用刀切成条,然后放入熬好的汤里煮熟。

相比于烤制面包,安妮真心觉得,还是他们中国人烹饪菜肴效率高,且口味更加复杂。

只是吃面条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障碍——筷子。

把两个木棍当做镊子来用,那可能需要多年的练习,安妮自己的一番尝试终究是失败告终。

汤面条,稍稍联想一番它就是美味的,考虑到俄国人吃了上千年的面包,如今还是用容积有限的烤炉烤面包更务实。至少,没有人会讨厌面包。

烤面包需要一番准备,介于天气突然冷了,多烤制一些也不必担心腐败变质,甚至于直接将预制的面包放在户外冷冻保鲜,未来的数个月里,户外的世界就是个大冰箱。

安妮寻思着,她可以快速的做出一批小号列巴,每一个足够一个人一天的量。完成了这些准备,再就烤制几个个头特别大的,以作为随时食用的储备粮。

大号列巴是非常耐储的,因为它总是被有意的干燥保存,以至于那不该叫面包,而是面包干。对于这种坚硬的面包,用钢锯切割,那难度不亚于锯木头。

“好吧,接下来大家的饮食就全靠你了。”

杨明志再对着安妮嘱咐几句,就离开了被火炉烤的热乎乎的小厨房。

安妮这位优秀厨娘的存在一直令杨明志非常欣慰,现在好好想想,她一个人就有心负责整个设计局人员的伙食,至少她有信心自我证明可以负责这么多人的餐饮。

杨明志不禁多想一些,有道是以后工厂建成了,配套的职工食堂必须要有。那么,安妮可否作为厨师长呢?

吃饭的问题从不是小事,就是当下苏联给平民的食品供应有限,给予工人的伙食相比之稍稍好点。把有限的粮食做得尽善尽美,工人们吃着舒坦,工作也有力气。

至少杨明志现在充满了干劲儿,一想到办完白天的事,大概天黑后归来的自己就能吃上妻子亲手做的面包,何其快哉?!

吃饭的事自有安妮拍着胸脯保证,她定会如以往那样,把大家的伙食伺候好。

“呵呵,如果以后的经费充裕了,我应该给她一笔奖金,以鼓励她继续把饭菜做好。”

还是暂且把此事放在一边吧!

杨明志命令卫兵将连夜整理的图纸装入打木箱,连带着箱子搬入汽车的后车座。

其实后备箱的空间足够大了,考虑到这些图纸的非凡意义,它们就像是宝贝,还是攥在衣兜里时刻拿捏着最为安全。杨明志已经决定,一会儿依旧是格里申科开车,年轻的多布洛夫就坐在副驾驶。

宝贵的劳动成功,就由自己这位局长揽在怀里。

他事无巨细的交待了一番,包括督促做体能训练的技术员们,把贴身的衬衣洗一下,晾在温暖的宿舍。

紧接着,杨明志非常清楚,关于“班用机枪图纸”这件事,他不应该直接带着图纸杀向尼古拉耶夫斯基等人的工厂,此事必须向市长或是市第一书记说明白。

“唉,还是跟那个乌莫夫说。我至少和这个人单独聊了很多。”

在新西伯利亚市所有的当地官员里,杨明志交涉最多的就是市长乌莫夫,另一方面,乌莫夫也是本地区的一位实权人物。

两人早已在餐桌上构建了合作同盟,因为为了履行同盟的“义务”,今日的事有理由提前汇报。

杨明志先是回到大办公室,转动电话的号码盘,对照着号码表,小心谨慎的打向市长办公室。

本时空的苏联,普通公民家里是没有私人电话的。

如今的电话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的特权,毕竟时间到了四十年代,全世界仅有诸如英美法德的私人电话装机量较高。

苏联的战争前夕,当局尚不能给各机地方机关配齐电话,偏远地方的通信还是通过无线电报,甚至是基由铁路的信件运输。基于苏联国情,电话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因此整个新西伯利亚市,偌大的一百五十万人口的大城市,电话装机量才区区四百多台。

杨明志向接线员汇报了自己的身份,中将的身份在此,电话顺利的打到市长办公室。

接听电话者是市长秘书。

“啊!是尊敬的别列科夫将军,请您稍等,我即可将市长同志请来……”

接下来,杨明志听到的是一串皮鞋的踢踏声。

他不禁要有所琢磨,乌莫夫这个老家伙平日绝对闲不下来,只怕今日也有外出的活动。即将外出?还是说,市苏维埃大楼里还在召开什么会议?

市长乌莫夫笑呵呵的接听了电话,杨明志可以确定,市长今日心情不错。

不由杨明志先开口,市长就发话了:“是别列科夫将军。究竟是什么事?哦,您一定是要问您的两个工厂建设问题。这件事我已经在催了,虽然今日天气巨变。请您完全放心,那些工人们正以强烈的工作热情搬运砖石。今天,几个厂房的顶棚钢梁已经开始建设……”

乌莫夫的话如连珠炮,全部是快速发音的俄语,弄得杨明志听得不慎清晰。

至少其中的核心话语非常清晰,工厂还在有条不紊的建设。

对此,杨明志不得不予以符合:“真是太谢谢您了,市长同志。”

“不必拘礼,反倒是您还没有掌控工厂,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

“我还是谢谢您。但是今天我给您打电话不是提及这件事。”

“哦?”乌莫夫想了想,“还是关于枪械试验后续的事?”

“当然,我针对基础版本的突击步枪进行了重大改进。您也看到了,靶场之上的枪械能像是机枪那般工作,所以我突击开发出了纯粹的机枪版本。”

“什么?您……您在说一遍!”

隔着电话杨明志就能感受到乌莫夫的惊讶。

乌莫夫的确非常吃惊,他不得不深深佩服别列科夫将军的研发效率,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在一周之内,居然拿出了两款武器。

杨明志再度重复了一遍,考虑到电话里难以说清楚,这就简单的说明一下。

“也就是说,您的最新枪械还处于图纸阶段?”乌莫夫急切的问。

“对的,我今天计划将图纸立刻交给曾合作过的工厂,我希望他们能针对图纸进行生产。考虑到……”

“啊,您不必多说,我全都明白了。您是认为由于没有生产许可,强行生产与他们的计划任务相冲突。不必担心这些,别列科夫同志,我完全支持您的科研工作,我即可给那几个工厂下达命令,命令他们配合您的研发。”

“真是太好了!”

其实这一结果就是板上钉钉的,杨明志觉得这种事有理由走一遍正当的程序,所谓既然新西伯利亚的所有生产运作的最高统筹者是乌莫夫,尤其下令给予工厂特别生产任务,那么各方面就完全没了顾忌。

程序正确最终意味着增加新的生产任务的完全合法,介于自己的工厂还在建设,任何的项目研发都需要和他人合作,工作实在有些不方便,特殊时期杨明志也只得忍耐。

杨明志是这么想着,乌莫夫经过短暂的思考,突然突出惊人。

“别列科夫将军,干脆这样吧。以后您有了新的武器设计,我授权您有权直接找到那几位合作过的厂长,直接进行实验性武器的生产。生产许可之类的问题您不必突击想我说明,待到武器下了生产线进入实验阶段时,还请您务必向上级汇报啊。”

“是吗?真是太感谢您了。”

“那么,您的新式武器……嗯,您的新式机枪的样枪预计多久能下生产线?”

乌莫夫明显也是进入了状态,当然不让的问及这一非常尖锐又关键的问题。

“这……我对我的图纸和加工工艺有着绝对的信心,我想,只要工厂方面工作认真负责,大概三天时间,我们还能拿到样枪。”

“三天?!您确定!”乌莫夫突然加大了声音,吓得杨明志下意识的把话筒拿得远些。

“对,就是三天时间。”

“真是太好了,只要是三天时间完成,您又有一份递给领袖了礼物咯!”乌莫夫的兴奋态度说明了一件要事,杨明志稍稍寻思一下,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

就在靶场试验后,市苏维埃方面已经开始组织人手,计划亲自护送别列科夫将军的样枪去莫斯科,向斯大林和国防委员会报喜。

当然,卢比扬卡总部的两位千里迢迢来的资深干员,他们将作为重要的见证人,来亲口诉说新枪的诸多数据。

兴奋中的乌莫夫什么都不顾及,立刻提前说明了这件事。

“我们已经开会研究,您将派人护送您的成果,于本月二十六日登上去莫斯科的军列。至于相关的电报,我已经发给了莫斯科,可能今天早晨领袖已经获悉您研发出新枪的这一事实。”

斯大林必然在短时间内知晓此事,乌莫夫已经汇报了,会不会斯大林的回信很快就来了?杨明志不禁有所紧张。

再稍稍想想,斯大林这位苏联领袖,其非常相信自己眼睛的判断。信息提前发了过去,斯大林不可能根据一纸介绍就信以为真,再去下令量产之类的命令。

尤其是国防委员会那些人,他们肯定会交待步枪委员会,针对突击步枪进行更系统的实验。

这一切还需要时间!如此以来,押运新枪的人们怕是要坐近一周的火车,可能到了十月一日才抵达莫斯科。至于斯大林亲眼看到专业人员递交的新枪测评报告,恐怕也得十月中旬了。

杨明志丝毫不怀疑这一时期苏联的各地人员办事效率,战争压力之下,时局不能给予人民怠惰的理由与资格。

他倒是非常确信,因为审查员们的一丝不苟之态度,幻想着突击步枪能迅速定型又大量生产?实在不现实。

杨明志给自己定了一个下限,所谓如果斯大林批准了相关生产计划,工厂开始量产也得到了十一月份了。

那是怎样的情况?斯大林格勒和周边地区必然普降大雪,那个时候也是西伯利亚军区把新整训的新步兵师送到前线的时期。

如果突击步枪能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何等的历史荣誉?

可惜啊可惜,杨明志确信,自己注定要错过这一证明突击步枪的良机。固然以后的突击步枪肯定要大放异彩,战争模式也会为之有所改变。失去了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巨大的广告,它如何能快速取得好名声呢?

问题是要两头想,既然突击步枪犯不着仓促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生产与改进,到了那时候,或许还会出现全体装备发射中间威力弹的轻武器的集团军!

杨明志的这番思潮转瞬即逝,乌莫夫立刻说明自己的新夙愿:“您即可给那些厂长下达命令,我也会催促他们。我们必须冒险,您的新机枪生产后我们将没有时间进行实验。机枪也将在二十六日装上军列,至于您的新机枪是否是好枪,就让莫斯科方面进行评判吧。”

“这……市长同志,其实就是打上一两个弹股也是没问题的。至少我得心里有数啊。”

“好吧。我可以催促他们再快点生产,届时我临时给您找个空地,做个临时的靶场。我想这件事我们必须好好开个会商讨一下,本来,基于另一些问题,我本来也是要亲自给您打电话说明一下,邀请您明日来我们的办公楼开会。”

“会议?就是关于我刚刚说的轻机枪?”

“不!是另一件事,是一件好事。哈哈,别列科夫同志,恭喜我吧,我即将升职为新西伯利亚州的州长!”

什么?州长?!杨明志听着实在有些懵,他确定自己没有听错那个俄语词汇,却是“州长”无误。

他想要继续隔着电话问问乌莫夫,就听到那人居然哈哈笑起来。

呵呵,真是升官之后容易得意忘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