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31章 关于工厂的会谈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31章 关于工厂的会谈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自助餐会,它依旧成了不错的社交场所。能参与这次餐会的,除了科学院的一些高级工作人员,就是新西伯利亚市的高级官员。

今日的午餐是相当丰盛的,以至于有些参与者,觉得院长李森科搞的有些铺张,即便科学院的经费主要由莫斯科方面制服,也犯不着又摆出大量的烤肉与糕点。

有的人认为铺张是错的,可没有人站出来指出,而是一个个拿着盘子在烤羊上割肉。

“又是这样的自助餐会,难道您每天都要这样奢侈么?”最终还是杨明志向李森科再度提出异议。

“只有重要的日子,才有这样的餐会。”李森科耸耸肩,“也许您的妻子会非常高兴。”

“她当然会高兴……”

杨明志俯视着妻子的小脑袋瓜,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熟悉,只等着身为丈夫的自己一声令下,她就麻溜的冲过去大快朵颐。

“亲爱的,你饿了吧。”

“我……我还好。”

“走了一段路,你也该饿了。去吧,记得多吃点肉,少吃点奶油蛋糕。”

吃饭都不积极,思想难道没问题?今天的杨明志的确对吃饭之事没多大兴趣,在不大的宴会厅里,他很容易看到了坐在靠墙桌椅的两个中年人。虽是今日唯有一面之缘,两人乃新西伯利亚市行政方面的最高领导,杨明志非常清楚了。

“李森科同志,看来我今天是不用吃饭了。”

“您说什么?”

“我最多吃些点心,我想,有非常尊贵的友人等着和我挥舞呢?”

“尊贵的友人……”李森科很快想明白了,“的确,您非常有必要和他们会晤。”

新西伯利亚市长乌莫夫,以及第一书记托波洛夫。历史上这两个人物就是担任现在的职务?还是原本的历史上是另有其人。

杨明志整理一下衣装,正了大檐军帽,示意格里申科照看好自己妻子后,径直的向那两人走去。

他一副干练姿态,站在那两人面前,敬标准的军礼。

“两位同志,你们一定是在等我?”

“是的。”市长乌莫夫起身致意之余,又抬起头仰视一番这个高大精壮的东方汉子,“不错,我在您身上看到了强大的力量,仅仅是站在这里,我就知道您是非凡之人。快请坐,将军同志。”

说说客套话没什么,既然他们很热情,杨明志不但坐了下来,亦是用华丽辞藻称赞一番新西伯利亚的美丽漂亮。

不过,俄国人到底是不喜欢弯弯绕的民族,他们说话更讲究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

苏联在地方的行政上,市长和第一书记有着不同的职权,大部分时候,两位高级官员是合作办事的。

新西伯利亚当前亦是如此,不过城市肩负起极高的军工产能,专职管理城市建设的师长,自然有了更大的权力。

权力大了话语权也就大。

市长乌莫夫热情的表态:“将军同志,我再一次欢迎您和您的武器设计局搬迁到新西伯利亚,您刚刚的演讲更是令我记忆犹新。您未来的工作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担忧,我们会提供一些方面的支持,以祝您取得更大的成功。”

“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们。只要是合法的帮助,我完全接受。”

“哈哈,难道还会有非法的帮助?”第一书记托波洛夫笑出声。

“当然,你们两位是高级官员,你们定是品行高尚作风连接。就是……”杨明志瞥了瞥脸,“我并非奢侈之人,吃饭问题用不着这么负责,我们就吃些面包不是最好的么?”

“那是李森科同志的个人行为,和我们没关系,您也不用上心。我们两位是作为市苏维埃的全权代表来的,我们的到来就是要亲自出面解决您的许多问题。”

“我还有多少问题?对了,确实有一个问题。”

现在的杨明志心里真的有些感谢李森科,经那人提醒,自己的确必须将户籍证书办理完毕。

“户籍证?这是一个小问题。”说了话,乌莫夫左看右看,伸着脖子小声说,“将军同志,我们应该换个安静的房间,商谈接下来的事。”

“什么?”杨明志有些懵,“不过是个户籍证,有必要遮遮掩掩的么?”

乌莫夫耸耸肩,“既然是谈正事,就该去真正的会议室。我们上楼吧,科学院有许多专用会议室。我会立刻分赴下属,把材料文件拿上来。有些文件,必须您亲自签署才有效力。”

两人没有提出是怎样的问题,既然他俩找上门来,自己真的要去二楼瞧瞧。

“好吧,你们至少告诉我,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乌莫夫高兴的说,“它关系到您未来的事业发展。”

“是嘛?至少……至少让我和妻子说一下。”

还能有什么好事?莫非是我签字后,会有一笔巨额科研经费下发?钱是好东西,这个时期,发些粮食不是更好么?

很快的,李森科支来一人,领着杨明志几人上了楼,具体而言就是餐厅的正上方。

科学院的食堂几乎都是这样的排布,一楼是餐厅,二楼就是宿舍或会议室了。所谓开会或出差而来的客人,结束会议直接下楼吃饭。

杨明志很快置身一个小型会议室,柔和的阳光透过保暖的双层玻璃照亮整个房间,集中供暖使然,整个会议室非常温暖。

背靠着真皮沙发,它柔软的让人想要疲倦。很快,女工作人员拎着通茶壶进屋,给开会的几位高级官员、将领倒满红茶。不一会儿,又有人端进来点心。

“唉!这里很不错啊,我们就在这里开会?我们要开茶话会?”

“将军您很有雅兴,我想,等您看到了那些文件,您会高兴得出汗。”

“呵呵,我现在已经出汗了!”

杨明志已经懒得继续展示所谓的风度,他把军帽放在茶几上,用会议室里的毛巾擦了一把脑袋,就翘起了二郎腿继续等着。

市长和第一书记亦是非常放松,尤其是年逾半百的市长乌莫夫,他自己掏出烟盒,一根火柴点燃三根烟,其中一根就亲自递给杨明志。

递烟这种事无可厚非,堂堂新西伯利亚市师长亲自递烟,这个面子真是太大了。

不过瞧他掏烟的样子,杨明志看得出烟盒也是标注“骆驼”,显然美国的物资,一部分也特供给了这个城市的高层人员。

妻子不在,戒烟的事可以放一放。

一番吞云吐雾,杨明志觉得更加放松了,他又吃些饼干,垫了垫肚子。

不一会儿,两个身形干练的年轻同志,拎着公文包进了房间。

“啊!将军同志,这就是会令您高兴的文件,您快来看看吧!”乌莫夫直接站起身,他麻利的打开文件包,一叠文件交付杨明志手中。

究竟是怎样的文件?

它们通篇是俄文的印刷体,纸张还撒发着油墨的香气,甚至于纸张还有些潮湿,也许它们连夜印刷的?

先看看文件的第一页的标题《关于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附属工厂的建设计划书》。

看到这个,杨明志会非常兴奋吗?

他当然很兴奋,只因早就得到了消息,此时手握的定是拥有法律效益的正式文件,他表现的颇为淡定,就安稳坐下,继续敲着二郎腿,严谨的审阅文件。

它首先是一份“建设计划”,杨明志清楚的意识到,斯大林对自己许诺的,武器设计局至少有两个附属兵工厂,到了新西伯利亚这样,它压根就还停留在建筑工地的程度。

整个文件有十页,因为俄语是用冗长的单词表述有限的意思,杨明志很快看完整个文件。

至此,原本高兴的心情,无疑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整个人干脆有些迷茫,仿佛一场黑色幽默。

他苦笑着看着两位官员:“同志,你们让我签名。我签名后,就等同于工厂的正式移交。但是工厂呢?文件上明明写着,工作厂房要在十月份才能建成。等于说我的下属工厂还不存在,我凭什么签署这个文件?”

杨明志觉得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就好比买房,难道一个建设中的小区,开发商不装管道、电线,甚至外墙就都不刷,就一个灰色框架摆在那里,有关部门就能许可它交房?太疯狂了,太荒诞了!

但是这种荒诞事就出现在这里,突然间,杨明志从这两人的笑脸中感受到了很不和谐的东西急功近利。

那么……

杨明志当然是不乐意了!他把文件放在茶几上,脸一沉:“很抱歉,我只有见到工厂建成了才会签署文件。”

“啊!将军……也许您应该再考虑考虑。”乌莫夫坐直了身子,“现在厂房还在积极建设,它必然会按时完工。所以您现在签署文件,并非对您不利。”

“可是,它还不存在。倒是上级赋予了新工厂的编号,这两个工厂。文件的表态确实非常诱人,我可以利用这两个工厂,落实设计局的各种实验。可惜,他们尚不存在。”

“它们是存在的,现在就差厂房了!”乌莫夫强调说。

“就差厂房了……呵呵,我简直无言以对。听着!”杨明志干脆站起来,直接走近到乌莫夫面前:“尊敬的市长同志,我觉得越是战争时期,我们必须要打击官僚主义。我签了名字就意味着正式交接,哪怕工厂连顶盖都没有,设备稀稀拉拉。我甚至非常怀疑,空有着这样编号的工厂,不但没有厂房,现在更是连一个工人也没有。因为,不会有谁在愈发寒冷的日子里露天工作。

我举一个例子。就好比我自己,我已然是第63集团军的中将司令员,实际我却无权指挥那支军队。难道对外可以声称,集团军指挥部一定迁移到了遥远的西伯利亚?”

乌莫夫一时语噎,第一书记无可奈何的站起来打圆场。

托波洛夫轻拍杨明志的肩膀:“面包会有的,别列科夫同志,您一定会非常满意的。至于这个文件,您还是签署吧。”

“唉……”杨明志轻轻叹了口气,显然这两位也有些难言之隐?

乌莫夫沉默了一会儿,示意递送文件包的随从全部出门,并把门关上。

“事到如今,我就说实话吧!对不起,将军同志。”

“您先不要道歉,我只想知道真相。”

“好吧,真相就是,厂正在加紧施工,以抢在十月前漫长的下雪期提前完成。建筑工人甚至深夜不休息,倒班建设厂房。这是这里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配属给工厂的车床多数是从其他工厂拆下来的,我是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取得了各个工厂的支持。新西伯利亚将分配给您二十台最普通的车床。另有五台铣床要从外地运输,未来的生产您一定需要铣床,只是运输它们需要许多时日。”

“冲床呢?”杨明志突然问道。

“冲床?这个……它们是各个工厂的宝贝。他们……他们不愿意分出来一两台给新的工厂。”

“嘿!我的科研成果需要冲压车床参与制造,没有它,我……”杨明志瞪大眼睛,“既然他们不给,你们难道不会去申请,让外地生产厂家把货送来?”

“将军,我们已经在做了。可是,许多兵工厂都在排队等待呢!等到我们订购的十台冲压车床抵达,只怕都要十一月了。”

“哦真是太极品了。”

很显然,现在苏联对冲压车床有着极大的需求。本时空的工业生产水平摆在这里,冲压技术依旧算是较高级的生产技术。

例如德军装备最大的mg34通用机枪,它的各个零件都是使用传统切削钻铣加工,所谓一块钢用各类刀具削成各种形状后拼在一起。而到了mg42通用机枪,许多零件已经是冲压工艺,故而产量飙升。

苏联现在的轻武器的许多零件采用冲压加工,冲压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产能的腾飞。各个兵工厂就指望扩大产能为国立功,奈何生产厂家的产能是有限的。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