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02章 取钱傍身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02章 取钱傍身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轿车也是空袭的受害者,它的车顶被飞溅的石块砸出两个坑。面对这两处严重凹陷,坐在车内的杨明志真是浑身难受。

车子变成很不雅观,更糟的是,莫斯科有不存在四儿子店,修车以恢复美观,真可谓一个费时费力的手艺活。

好在,他的闹心将随着自己的细软跑而结束。

好端端的一辆“古典”轿车,待自己上了火车,它就仍回给内务部,让他们去费劲修理吧。

轿车缓缓开出大门,杨桃依偎着丈夫身边,面对满城的肃杀,精神有些恍惚。

“哥,我们真的要去银行取钱吗?”

“当然。怎么,你不愿意。”

“也不是不愿意,你说过的,我的钱你不动的,可是……”

“是啊,是说过,以后也这么做。只是这次有些特殊,算你借我钱怎么样?”

“不用了。”杨桃又在丈夫怀里撒娇得扭了一阵:“反正我人都是你的,我的钱你要用就用吧。再说了,我们去了新地方肯定要花钱的。在莫斯科买点土豆都那么贵,说不定新地方的售价更贵呢。”

“很好,有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

婚后的生活,夫妻能够一条心,那真是莫大的幸福。

在用钱的问题上,杨明志非常理性的决定实现取钱最大化,夫妻二人按照上限,一起突击取走一万卢布现金,这是完全合法的操作。加上兜里现有的钱,合计一万多卢布巨款,在新西伯利亚绝对够花。

杨桃是聪明的,这个道理她一点就透。再说了,丈夫已经斥巨资给自己马了一条堪称奢侈品、战前需要耗费普通工人一年多工资,才能买得起的貂绒大衣。拿了丈夫的好处,自己岂能抠门呢?

轿车在依旧满是杂物的路面行进,它黑色的身影是那么的突出,要知道所有劳动的工人和士兵,一双双眼睛齐刷刷的瞄准突然出现的黑色轿车。

人们纷纷站起身行注目礼,弄得开车的格里申科干脆笑出声。

“嘿,少尉,你笑什么?”

“将军,您看看,他们都在注视我们。”

“唉?真是如此,他们在看什么?看我?我有那么大名气吗?”

“也许是吧!您是优秀的将军。至于围观的人们,他们应该是觉得有位高级人员来视察道路疏通状况了。”

“别注意这些了,继续仔细开车。”

话是如此,杨明志可是不会错过这一机会,以零距离观摩莫斯科军民将以怎样的速度,恢复轰炸创伤。

很快,随着一台冒着黑烟的机器带来的巨大轰鸣声,莫斯科多久能把废墟清理干净,杨明志已经心里有数。

虽说救人的时间有着黄金72小时的概念,在本时空,这一概念恐怕不存在。

时间已经是九月了,莫斯科第一场雪经常在九月底降下。如今夜里的气温已经非常低,哪怕有人被压在建筑废墟下,死亡已经成了定局。固然可能有生命的奇迹,莫斯科已经没有时间等待。

命令是定死的,列宁大街和其他主干道的所有废墟必须全部清理。

大清早,烧柴油的履带挖掘机已经就位,建筑废墟正开始部分皂白的往开车上运。挖掘期间当然也能挖到人的尸体,届时守候的医生卫生员,抓紧时间将尸体运走以集中焚烧。

一切无言,一切都是肃杀的。昨日早晨还嘻嘻哈哈的人们,今早就成了无生命的死物。

饱经战火的市民被迫适应了着一些,没有哭喊,没有疯狂,人们停下来,以木讷的脸看着刚刚挖出来的残缺尸体被运走,并在内心里哀悼一番后,继续埋头自己的清理工作。

车子在颠簸中安全抵达了银行,令杨明志庆幸的是,银行的建筑平安无事。他也不禁感慨,到底是沙俄时代拼命用坚固花岗岩建造的建筑,它真是坚硬。

接着,他看得银行的大门开始开着的,这说明今日依旧照常营业,不由的长出一口气。

而当天从衣兜里把眼镜拿出来,才看清楚大门的玻璃已经荡然无存。再仔细瞧瞧,不禁遗憾的摇头:“这个建筑,玻璃碎得也太彻底了!”

或许是袭击太过可怕,银行是照常营业的,大厅内不但没人排队,透过柜台,似乎上班的职员也严重缺勤了。

见得有人到来,一名男职员以他职业性的本能前来问询,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来者的特别。

就在几天前,分明有一个东方面孔、一身勋章的将军前来领取了一笔巨款。那个将军,难道不就是他么?

空袭之后,将军居然又来了。

在苏联,能搞金融的都是精明的家伙。职员瞬间猜到了来者的用意:“您是将军!将军,您今天来是取钱的?”

“对,叫你们的网点负责人来。”

“好的,请您稍等。”

待人离开,杨明志令妻子现在一边长椅安静的坐下,自己继续站在厅堂里左顾右看,考量着空袭对这栋古老楼房的影响。

仅从户外乍一眼看去,建筑依旧坚如磐石,如今进得内部,他惊愕的发觉,墙壁之上已经多了一些可怕的裂缝!

难道建筑都快快成危楼了?倒是原本柜台是有厚玻璃的,如今的玻璃荡然无存。

杨明志没有等待多久,主任急匆匆跑到大厅。

这个中年人还是穿着背带裤,干练的模样丝毫不受空袭的影响。

“将军,您……哦对了,今天是星期一,您是来取钱的?!”

“你很聪明啊!怎么样,我可以取钱吗?”

“当然,那是完全合法的。您是今天第一位来的客户,也是非常尊贵的客户。您需要取多少钱?”

“一万卢布!”

杨明志的回答干净利落,只见得主任脸庞流露一丝难色。

“怎么?是不是数额太大了?”

“不!不……好吧!好吧……一切都是合法,请您把存折拿出吧。按照规定您能够取出五千卢布。”

“还有我的妻子。”说着,杨明志示意安静的杨桃起身。

空袭来的太突然,给予各个银行网点的应对时间非常短暂。这一网点有一个大型地下金库,成捆的钞票和少量黄金就放在地下,大量的纸质账簿也和它们存放一起。金库恍若地堡,还用铅板拼成了加固加固。一切操作只为卢布和金卢布的绝对安全。

然而还是有大量钞票和账簿放在地上,空袭警报之下,职员们就是要用非常有限的时间,尽量将装有账簿的箱子往地下般。

爆轰的剧烈震动导致所有玻璃粉碎,那可是如同子弹飞溅的玻璃碎片!好在灾难发生时,气喘吁吁的职员们都钻到了地下金库躲过一劫。

空袭之后,整个城市开始自救,银行系统也是如此。这个网点就是全体职员的一切,他们连夜工作,清扫杂物,清点损坏的器物,竭力止损。万幸的事,所有的账簿完好无损。只有柜台的抽屉大部分被震碎,里面为收拢的钞票和玻璃碎片混在一起铺满一地。

主任将厚厚的钞票交付给杨明志,又悲哀的将这一切的遭遇说出来。

“但是,即便这样你们还是会工作的。无论遭遇怎样的袭击,你们作为城市的服务部门,会第一时间恢复工作。因为你们知道,如果因为袭击而暂停工作,敌人就真的达成目的了。”

杨明志的话很是朴素但说到了所有职员的心里。

“您说的太对,所以我们照常营业。哪怕这栋楼半坍塌,我们也会在废墟中继续营业。只要敌人不会炸毁我们的地下金库,我们就能继续营业。”

两双大手握在一起,目睹了街道上发生的,还有这银行发生的,杨明志是动了真情:“同志,你们继续工作。当人民看到银行继续营业,他们就将相信自己存的钱依旧有保障。”

战争时期钱财有保障又有何用呢?

苏联关系国计民生的物价一直在涨价,老百姓的日常吃喝用度,只能严格按照战事配给制。苏联认为自己的配给制证明了自身体制的优越性。至于物资涨价的本源,大部分原因是来自当局故意提高物价,次级原因则在于卢布钞票的滥发。

工人的工资开始罕见的增长,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突然提升,不过人们也很快发现,自己增加了收入,物价涨得更厉害。

而苏联的敌人德国呢?德国也在搞配给制,也在超发货币。和苏联有所不同的是,小胡子当局可没有官方的将诸如食品的价格抬高数倍,仅就1942年九月,一切的经济活动还是遵循着市场规律。之所以德国还能暂时维持,几乎就是依赖尚且存在着的战争红利。

不过就时局来看,德国的战时经济模式正在加速恶化,全面的经济管控只是个时间问题。不过到了那一时期,如日总天的帝国,也注定了将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杨明志是完全同意战时军事管控的,自己和妻子一共取了一万卢布,他相信,敢于这么做的苏联公民必然寥寥无几。那些高级官员,即便国家再困难,至少他们的吃穿用度不必发愁,一切由国家报销了。

军人就更不犯愁了,各个战场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有谁要为自己的生活买单呢?

杨明志很清楚,仅就吃饭、穿衣还有住房的问题,他因为是中将,享受着苏联赐予的近乎免费的待遇。不过还有许多事是需要用现金操作,以一万卢布的巨款傍身,万一遇到什么事就好办了!

所谓能用钱解决的事还算是事吗?如若真的遇到这类麻烦,怕是五六百卢布就摆平了。

新西伯利亚是未知是所在,昔日自己奔赴白俄罗斯,火车经过那座城市根本就没停过。

他成了法理上的苏联公民,灵魂依然是中国的,生活习惯于三观是无法改变的。中国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总是要面临灾难,干旱、洪涝、台风,乃至残酷的战争。五花八门的灾难经历的太多,人们几乎骨子里都明白,平常时多囤积粮食,多埋些银子,荒年时候足够保命。

有种理论更是认为,明末的连续自然灾害迫使全国老百姓囤积白银,大量银子埋在地下,就导致了明末的“银荒”,进一步恶化了全国经济,摧毁了国家财政。且不论这个理论是否合理,后世的新中国,确实是全世界大国中,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杨明志夫妇一口气取出一万卢布先进,据悉是用作日常消费,在银行网点一票劫后余生的职员看来可谓匪夷所思的疯狂行为。因为物价涨得再厉害,工人的工资普遍涨到了五百卢布,这比战前已经涨了两三倍了!将军倒好,一口气取走了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收入。

杨明志把钱揣在大衣里,他还需抓紧时间去照相馆看看。

他不知道的是,这番刚刚上了被咋的很不雅观的轿车,后脚,一名换成普通人打扮的银行职员,带着自己上司的书信,骑着自行车就向着总行狂飙,只为报告:别列科夫将军夫妇突击取了一万卢布,用处不详。

有了钱就有了底气,轿车继而直奔照相馆。

“但愿,空袭之后那一带一切平安。”

杨明志这么幻想的,事实又如何能像他的幻想呢?

照相馆玻璃全被震碎,内部的器物倒了许多。固执的馆长命令自己的职员,在警报开始响起的时候狂奔去最近的地铁站躲避,而他坚决的留在暗室中,抓紧时间抢救财物。

待洗的交卷被扔进铁盒,已经洗出来的照片统统搜集起来。最后,他抱着一个大盒子蜷缩在木桌下,硬生生忍过了轰炸。

照相馆还是遭遇很大损失,因为警报响起时,暗室的冲洗工作还在进行着。时间真是太紧迫了,那一池子显影剂,因为池子被震碎而全部洒出来,根本无时间回收。

损失了大部分显影剂,照相馆以后的工作面临巨大困难,洗照片的效率降低严重。

城市遭遇轰炸,馆长和所有人一样悲愤,但生活还要继续,工作不能听。也许一天后,那些顾客还会来取照片。抱着这种态度,他将临时收起来的湿漉漉的照片继续晾晒,尤其是那张硕大的照片,它必须晾晒干净。因为,它属于一个将军。

杨明志乘着前来着实吓了馆长一条,也令他长舒一口气。

“将军,谢天谢地,轰炸的时候您平安无事!”

“当然,听到警报我抓紧时间就进地铁了,我真是幸运。”

谈笑间,杨明志能看得出照相馆被空袭波及,包括馆长在内,其他职员也面露疲态。

一番简短的攀谈,一个被绳子细着的纸卷,馆长亲手将其奉上。

“非常抱歉,如果您下午来,我还有时间装裱。既然您到了,正好您可以先看看原件。”

杨明志点点头:“你们真是兢兢业业。”

旋即,纸卷被打开了。

黑白照片,后世总是将它用于葬礼上。一想到这儿,杨明志突然觉得有些不适。再仔细寻思一个,在1942年就不用抱怨苏联人不能普及高级照相技术了。

彩色照片在这一时代,不但成本很高,且设备也非常稀少。

而家用照相机的普及,照相技术的全面革新,这要等到五十年代了!苏联这方面底子本来就薄弱,照相馆能搞出大幅黑白照片,已经属于高科技!

杨明志满意的点点头:“很好,我就收下它了。”

“且慢!将军同志……”

“装裱?不了,今天下午我就要离开莫斯科,我只想拿着相纸离开。”说着,又掏出一百卢布钞票,塞了过去。“您拿着吧,感谢您轰炸时还能坚持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