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70章 V1火箭提前问世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70章 V1火箭提前问世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杨明志一怔,他清楚斯大林只是打个比方,可是谁知道呢?保不齐这个求胜心切的男人为了胜利,真的疯狂提拔自己这个骨子依旧的中国人!

话说,那个位面的战争进程就是这么发展的,本位面一些事件因为自己的介入,因为一开始的些许小的偏差,正逐渐变成重大利好改变。维亚济马和勒热夫提前一年的解放就非常说明问题。

“如果斯大林真的让我当参谋长,即便是副参谋长,我真的可以大显身手!”杨明志内心里嘀咕着,然而再好好想想,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不够格。

斯大林只会重用忠诚于自身的有才能者,大清洗后的苏军将领都是他的拥趸,其中资历老又有能力就身兼要职,杨明志这个仅有三十岁的实质外国人,就是很有才干,斯大林才不会疯狂到把参谋长的权力交给他。

斯大林急需强调:“不用担忧什么,我只是打个比方。别列科夫同志,你就告诉我,你认为我军未来三年的作战一路胜利到柏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杨明志点点头:“是雄厚的兵力,数量极多的坦克、飞机等等军械,还有供应充沛的军粮。您刚刚问我,如果我有机会给所有苏军制定战役,我姑且就说说我的看法吧。”

“你赶紧说。”斯大林催促道。

“我会仔细考察执行军事行动部队的具体状况,给予他们合理的任务。我有着自己的指挥艺术,就是以最小的人员伤亡代价,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目标,”

“这听起来和德军的闪电战类似?”

“不!完全不是这样!我认为,我们必须以强大的火力击垮敌人,使得不必用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冲击敌人的防线,从而达到少量伤亡即可取得胜利的目的。

然而,我发现一些传统的将军,他们只会命令部队猛烈冲锋,即便全体牺牲。固然为国牺牲是值得歌颂的,但让部下大规模送命,统帅是否要调整战术呢?”

斯大林认真的听,到了最后一句,他听到了一些令人浑身难受的杂音。

是的,斯大林还以为杨明志在点名说自己呢!

苏军打出“比亚韦斯托克口袋”和“乌克兰之围”,仅两场惨败,苏军被俘整整一百万人!这还不算其他小规模战役的损失!就算枪毙了那个擅自命令部队逃命的巴甫洛夫大将,当莫斯科保卫战结束,斯大林仔细寻思一下,巴甫洛夫的抗命保住了三十万兵力。如果那个家伙严格坚守命令,苏军不但损失更多,莫斯科保卫战打得也会更加困难。

既然斯大林对战役布置一直亲自参与,失败的责任自然有他的责任。五月份,就是他强行下令没准备好的苏军强行进攻,斯大林乐观的认为红军趁着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余威,一口气把德军赶出国境线,换来的却是整个乌克兰和南俄布局的崩溃。

非常神奇的事,萨林奇金在四月底的电报中记述了别列科夫将军针对“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的推论,战局真的完全在此人的推论中。

虽然这个男人可能是在指责自己,但此人对于战局洞察力的确了得。这个男人四月份就估测到了九月份的战局,时间回到四月份,就是华西列夫斯基也不会想到苏德双方会围绕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爆发针对整个南俄的争夺战。

斯大林诚恳的说:“别列科夫将军,你的大量资料我是看过的。您指挥部队善于打巧仗,多次打出以少胜多的战例。你指挥的游击共和国部队,累计歼灭了可能有五万敌人!通过内务部的调查,这个数字是非常真是的。仅从军事角度来说您是一名优秀将领,如果全军的师长旅长都像你,恐怕我们在1944年就取得战争最终胜利。”

“完全有可能。”

“什么?我只是夸奖了一下,您是认真的?”

“是的,斯大林同志!您赞誉我善于打巧仗,我是有胜利法宝到。我认为,所有的部队掌握这些法宝,基层部队战斗力都将得到巨大提高。”

“快说,什么法宝?”

“高科技武器!斯大林同志!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谁的火炮射程更远,谁到火力更加猛烈,攻势更加迅速猛烈。谁将拥有这些能力!是我们!尊敬的领袖同志,我向您保证,我有能力让每一个红军班组,都拥有强大战斗力!”

在斯大林看来,杨明志的许诺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味,不仅仅是对未来战局有着高见,这个男人对军械发展也有重大见解。

单纯在武器研发上,这个神奇的男人真可谓是奇才!他惊艳的亮相感动了国防委员会同仁,一枚硕大的金星勋章实至名归!

苏联固然不乏武器研发专家,以及大量专业的武器设计局。大量的专家有着大量的奇思妙想,他们可以拿出一大堆概念性武器,或是干脆停留在图纸上,能够在战场上展现极好战术优势,实乃凤毛麟角。

当新式武器足够的多,小规模部队的战斗力提升,将有量变变成质变。不过苏联的军工部门也必须在成本和产量间权衡。

这一点斯大林是清楚的,所谓杨明志许诺的诸多新式武器是吸金的怪物,那就只能小规模生产,充当这场世界大战中各种稀奇古怪,有些战术优势就是产量稀少的新鲜货。这种玩意儿的结局,要么战后回炉,要么成为收藏家的藏品。

那么,这个男人能搞出什么?

斯大林陈述性的说:“别列科夫将军,您改良火箭助推榴弹,帮助我国军工解决了这一武器的设计时的种种问题。现在这种武器已经装备部队,使得我军的反坦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不过德国人也研发了他们的同类型武器,使得我们的坦克也要面临巨大威胁。

德国的军事研发水平很强,或许您不知道,英国人声称,他们的首都伦敦开始遭遇一种新型武器的袭击。那是一种射程很远的火箭炮,德军从欧洲大陆发射,直接轰炸数百公里外的伦敦!

您也发明了一种远程火箭炮,射程有多少?”

“是四十公里。”

“四十公里,这个距离的确很远!当获悉你们在沼泽地架设发射阵地,直接轰击切尔尼戈夫的情报,国防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一情报夸大其词。你这个发明人就在这里,告诉我,这一切就是真的!”

“的确是真的。”杨明志昂起高傲的胸膛,“在克里姆林宫里,任何的谎言都将被识破。我实话实说,这就是事实。”

斯大林当然相信这是真的,然而任何的情报可有发明家本人的话更可信吗?这是一个有着较重猜疑心的人,他必须亲自确定。

“四十公里,的确很远。对军事的了解,我比不上朱可夫、布琼尼、铁木辛哥这些元帅,但我知道战舰主炮的射程,与德军列车炮的射程。您发明的火箭炮射程惊人,但比起德国人的新武器,还是劣势太多。我们不得不承认,苏联在军事技术上,对比德国是有劣势的。”

宏观上,苏联的武器装备整体的确不如德军,当然,一切都只是暂时的。

目前的德军掌握着许多军事技术的优势,斯大林所言的那种袭击伦敦的超远程火箭炮,杨明志真是太知道这个德国人的新玩具是什么东西。但是很奇怪,这才是1942年啊,德国人真的这么快就把“V1火箭”这种黑科技搞出来了。

杨明志压着内心的惊讶,问道:“您说的德军超远程火箭,它是真实的?”

苏联和英国即为盟友,请报上的事英国固然有时会押着一些,重要情报有理由和苏联分享。斯大林最终得到的情报也是非常有限的,他当下只知道,德军研制了一种酷似飞机的火箭,它可以飞行很远,并在八月下旬的袭击中,导致多达五十名伦敦市民死亡。

这一武器的情报传到克里姆林宫后,斯大林立刻想到了派驻沼泽地的萨林奇金六月初的情报。

即所谓关于沼泽地苏军通过“飞鱼”火箭炮成功轰炸切尔尼戈夫的事,此事本是苏军罗军于第聂伯河左岸鏖战时的插曲,它的确有着巨大意义,斯大林遂仔细看了这份特别情报,对内容引起浓厚兴趣——因为,“飞鱼”火箭炮也拥有机翼。

斯大林不禁又一次走到杨明志面前,他摆弄着双手,将两种武器做出比较:“将军同志,德国人的新发明和你的飞鱼火箭炮,它们都有着机翼,或许说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我想到一种可能,您或许有能力进一步研发,使得我军的火箭炮能非得更远。”

“这……”杨明志陷入短暂的犹豫,他的心思全然在V1火箭上。

一只蝴蝶究竟有多大的力量,从一开始的微小改变,究竟能给整个战局带来多大的变化?!

杨明志绝对想不到,他决定用新研发的“飞鱼”火箭炮轰击切尔尼戈夫的德军驻军,以报复德军634师对于平民的杀戮,这次轰击取得的直接战果有限,间接战果惊人!

很早以前,包括小胡子在内的一票德国高级人员,都知道普里佩特沼泽是个恶心的癌症区,现在这群癌细胞的攻击性更强了。

德国的军事专家都认为,是一种远程火箭炮轰炸了切尔尼戈夫,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恶心的问题——为什么德国没有这种新式武器?

德国关于远程火箭的研发始于1931年,自小胡子当时魏玛共和国总理后,加大了火箭方面的研发工作。不过这种武器属于新锐兵器,它能对战争有多大进展,第二帝国崩溃后在魏玛任职的德国将军,并不看好这种武器。

当然远程火箭的研发力度,还得看小胡子本人的意图,而他那时并非完全的独裁者,控制国家经济的容克财阀们并不看好远程火箭炮。

通过发展军事工业的确是解决失业的好手段,向给予人民羞辱的敌人复仇,更是顺应了本时代德国的人心,当然也不乏被关进达豪集中营的德国清醒者。

财阀们投资和军界皆为闪电战理论拥趸,有限的钢铁大规模用于生产飞机大炮,至于远程火箭,既然早就立项了,研发还是要搞的,至于经费则是几乎暂停。

随着战争爆发,德国远程火箭研发进度接近暂停,科研人员转而去研制短程支援类火箭炮,以帮助德军营级部队拥有更强支援火力。

切尔尼戈夫的爆炸令项目组找到完美的理由,尤其是冯布劳恩亲自面见希特勒,向他说明了事态的严重性。

“一群深处沼泽地的俄国人,用简陋的工具制造了一种射程四十公里的火箭炮。很显然,苏军充分掌握了这种战术武器,一旦俄国开始量产,是不是能将射程提高到一百公里,亦或者二百、三百公里。如果俄国人成功了,一定会将该技术送给英国人,届时柏林将长期处于远程火箭的轰炸。”

冯布劳恩是德国著名的武器专家,这对这种科技人才,小胡子可不敢对他的话置若罔闻。他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假设德国的敌人将装备一种超远程火箭,德国必须抢先在敌人之前研发成功。

德国的远程火箭是冯布劳恩负责,一次见面,小胡子非常爽快的做出许诺:“我将扩大经费投入,你的项目组必须早早完成实验。”

拿到一大笔帝国马克,冯布劳恩的项目很快有了突破性进展,仅仅到了七月中低,在法国的试验场德军完成发射实验,发射的三枚弹,射程达到220公里,落点击中在一片半径三公里的狭小区域内。

对于本时代的远程火箭先驱者,在后世看来严重缺乏精确性的火箭,冯布劳恩认为他已经获得成功。

是的,落点散布达到两公里足够了,因为伦敦的城区面积可是非常巨大!何况火箭完全没有制导功能,经过一些列的精密计算,在发射前确定燃料的装填量,实验取得不俗成果。

在小胡子看来,他的专家们果然不负众望,更多的经费投入,使得V1火箭比原时空更早的投入实战。

自1942年八月下旬开始,伦敦开始遭遇VI火箭的轰炸,纵使英国在不列颠空战后,继续加大雷达站建设,本土战机数量也更多,海军的实力进一步增强,面对这种无人驾驶的“自爆小飞机”,它的出现惊奇中带有恐怖,一时间英国人不知所措。

正是杨明志下令轰击切尔尼戈夫,仅仅三个月后,伦敦遭遇到不列颠空战后,最为猛烈的轰炸(虽然伤亡不到二百人)。

而当VI火箭开始带给战争中的德国人士气的同时,冯布劳恩抓紧了将要带来人类航天启蒙的V2火箭的研发,他觉得,自己距离成功已经越来越近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一群苏联的同行,就是在切尔尼戈夫搞出大新闻的同行,有的已经迅速坐上开往新西伯利亚的火车。还有一个非常年轻的男人,正作为斯大林的贵客站在克里姆林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