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64章 伪装的城市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64章 伪装的城市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德军把不能攻陷莫斯科的原因,归结为俄国寒冷的天气。

的确,当保卫战打到了冬季,整个庞大的战场,个别区域突然发生了超过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不过那也只是在无关紧要的局部地区。德军获悉了这一低温,顿时给了自己被迫撤退找到了借口。

情况并非这么糟糕,当时的气氛的确很低,夜间普遍达到零下十度。如此低温下,德军的坦克装甲车经过对关键部位的加温尚能启动作战,虽然一时间严重缺乏御寒衣物,通过掠夺斯摩棱斯克和周边地区的苏联公民的财物,严寒不再是困扰德军作战的障碍。当然,他们这样的结果造成了一百余万苏联公民冻死于这个冬天。

德军进攻失败的最大原因,正是他们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德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其脆弱的后勤线能够将大量物资运抵这里,继续试图向东运输困难重重。

在进入莫斯科的郊外,凭借一双肉眼,杨明志已经看清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时至今日德军已经不能在陆路上威胁莫斯科,抵挡坦克进攻的大量设施也已经拆除,然大量的防空设施兴建完毕。

终于进入了城内,大街上的行人不多,考虑到莫斯科其实是个面积极大的城市,原本的数百万市民如今加上驻军,总人口也不足一百万,如此情况城市显得有些空旷也就合情合理了。

人口降低,全联盟采取战时配给制,苏联体制下原本就比较有限的经济活动,现在更加的萎靡。那些国营商店依旧挂着开业的牌子,至于顾客嘛,排队的人还是有的,数量不多。

作为一个中国人,到一个新的城市,难道不是理所当然买些土特产么?就算城市很萧条,来都来了,不买点什么实在不应该。杨明志有意到这些商店里看一看,不过他必须解决完许多事后,方可落实自己的夙愿。

他的眼睛注意到很多样貌奇特的装甲卡车,很现在卡车的装甲都很薄,估计只能抵抗一般的机枪弹。

它们的数量非常多,甚至到处都是!

它们是非常特殊的防空车,每辆车负责拖拽一个放空气球。一条坚固又轻巧的缆绳控制直径达五米的氢气球,气球通过装甲车的电动绞盘控制,随命令控制高度。

大量的卡车释放大量的放空气球,洁白的气球组成一片白云,置身于城市内,它们已经遮住了一些阳关。

“大尉同志!城市的防空工作做得太极端了,今天本该是大晴天,愣是成了多云天气!”杨明志打趣的说。

“没办法啊,将军同志。十多天前德军又一次空袭城市,领袖给莫斯科市防空总指挥下了命令,如果敌人再度得逞,负责人将要受罚。”

“受罚?”

“对!会接受我们内务部的调查,还要上军事法庭。您看看那些防空部队的家伙们,很快城市里到处都是车辆,天空中到处都是气球,甚至把阳光全给遮住了。”

听他的吐槽,杨明志不禁乐了。

“现在,我们很快到你们的总部大楼了吗?”

“是的!再过三个路口,我们就到红场了。将军同志,欢迎您来到伟大联盟的中心,但愿您不会疑惑于眼前的景观。”

大尉的话有些模棱两可,红场是个有趣的地方,它周围不仅有卢比扬卡,还有圣瓦西里大教堂,更是雄伟的克里姆林宫所在地。

杨明志从没来过莫斯科,就更不曾来过红城。有道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苏联阅兵的老片子,乃至俄联邦阅兵的电视直播,杨明志可是没少看。红场和周边的建筑,它们都很有历史感,未来的岁月拆除也不可能。一百年来,红场周遭的建筑几乎没有变化,对于它,杨明志实在是既熟悉又陌生。

车队拐过一个街巷,杨明志瞬间明白自己已经置身红场。

克里姆林宫在哪里?彩色洋葱头的教堂又在哪里?

杨明志焦急的轻拍拉林的后背:“大尉同志,这里肯定是红场。为什么?为什么我看不到克里姆林宫?”

“宫殿就在那里!”

顺着大尉的手指方向,杨明志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克里姆林宫。

宫殿被彻头彻尾的改造。

宫墙的二十座塔楼,被裹上一圈木板,被强行改造成烟囱,原本塔顶的五角星也被拆除。偏白色的外墙消失不见,取而代之是一块无比巨大的帆布,就如同一件雨衣,笼罩几乎整个宫殿。

圣瓦西里大教堂,它一样被帆布遮盖,帆布的颜色也很特别,它几乎和马路水泥一种颜色,就仿佛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矗立红场。

拉林大尉很乐意描述他所知道的莫斯科防空伪装。

所谓重要的建筑都做了伪装,克里姆林宫不仅盖了一层布,内部的空地还突击兴建了一批木头板房。

“德军采取轰炸,肯定要根据战前航拍的照片来确定克里姆林宫的模样。只要我们消除宫内空地,德军飞行员一定会认为那里是居民区。莫斯科非常大,德军轰炸机群如果要袭击宫殿,他们没时间仔细揣摩宫殿去了哪儿。他们必须做出抉择,否则他们将失去返航的燃油。”

杨明志深深的点点头,本来嘛,自飞机用于战争,防空伪装应运而生。碍于科技水平原因,本时空的侦察机航拍水平精度一般,技术高超的侦察员也难以分辨两千米之下的地面,停放的究竟是坦克,还是一堆特殊形状的木块。

听大尉所言,苏军给克里姆林宫用了障眼法,高空看去就是一片拥有工厂烟囱的居民区。

杨明志继续问:“既然如此,卢比扬卡现在的情况如何?是不是也做了伪装?”

“当然,包括我们办公大楼门口的广场,现在搭起了大量木板房。空军的侦察机曾多次检查全城的伪装情况,我看过友军的航拍,卢比扬卡区也成了居民区。”

“真是令人佩服!”

“哦谢谢您的赞誉。其实让我表态,我觉得城市的防空做得太极端!防空气球升到了四千米,它已经超过了敌人轰炸机的合理作战高度。敌人不得不在更高的高度投弹,精度大打折扣不说,估计大量炸弹会优先炸中气球。防空气球组成了一面盾牌,能消除敌人的伤害,我觉得已经可以把大楼的破布揭开了。”

“哈哈。”杨明志笑着调侃说,“如果德军再度空袭得逞,哪怕落下来一枚炸弹,不是有人要受罚么?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他可不敢怠慢。一旦出了事,卢比扬卡不就是为那人准备的监狱么?”

“呵呵,您说的很对。直到现在,我们这里还关着一些囚犯呢。”

“还有囚犯?那些囚犯不都扔到古拉格劳动营了?”

“不!还有一些反对苏维埃的坏分子关在这里,另有历次作战抓获了德军高级军官。对了!”拉林大尉说到那个师长,“您指挥的部队抓获了德军第634师师长,我可以向您透露,如果不出意外,此人最终也要关进卢比扬卡。”

杨明志耸耸肩,至少比起一般的德军军官,可能那位死硬的亨得利森先生,会在卢比扬卡被内务部的家伙们收拾的服服帖帖。对于此人,因其下令在切尔尼戈夫西北部森林杀害了超过三千名平民,当战争结束时进行的大审判,恐怕此人终会被判处有罪,并处以死刑。

“那个军官是有罪的,而且态度强硬。那人肯定知道许多情报,我们撬不开他的嘴,希望你们可以。”

“当然,刑讯方面我们真可谓经验丰富。”

车队最终抵达了目的地——卢比扬卡广场。

如大尉所言,办公大楼,即第11号建筑,它的确被罩上一层帆布。原本的广场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木板房。

强行伪装建筑不过是针对敌人的障眼法,在伪装之下隐藏着一座座高射炮阵地,就在内务部办公大楼前,杨明志注意到,他们至少布置了六座高炮阵地。

从高射炮形制来看,恐怕t3485坦克用的也是该款式。

“下车吧,将军同志。建筑的主人已经在等候您了。”

“好的,大尉同志。希望内务人民委员同志,不会对我这个从沼泽地钻出来的鲶鱼感觉不适。”

“哈哈,您说笑了。”

杨明志寄希望于说些玩笑话缓和紧张的内心,毕竟要见的是贝利亚,尔后还是斯大林。他嘴上说自己身经百战,就是希特勒站在自己面前,能毫不犹豫的将其打翻。

贝利亚就在这栋宏伟的新巴洛克式大楼的某一房间,和他的会面究竟如何?

杨明志狠狠定了定神,他拽着妻子下了车,麻溜的整理一下自己的旧军装。

内务部的人将那些从沼泽地带来的箱子小心卸下,大量的文件,还有珍贵的交卷,这些物件的研究审理工作全然由内务部负责。

杨明志一直看着士兵将箱子全部拿走,甚至包括自己的行李,那个对夫妻俩意义重大的小木箱,也被一并拿走了。

“嘿!大尉同志,那是我们的私人物品,莫非你们也要带走?”

“当然不是,您的行李暂时将由我们保管。”大尉催促说,“您不用担心,我们可不敢贪墨您的东西。”

“好吧……”

杨明志转过头,突然看到正门的台阶顶端站着几个人。除却大楼的站岗士兵,两个佩戴特别领章的中年人径直第走了下来。

来者领章完全不同于内务部人员的,领章是一面红旗,其上有着列宁的浮雕。

他们的苏联共青团的人!

顿时,这个念头浮现脑海。杨明志瞬间明白过来,这些家伙肯定是接应杨桃和娜塔莎的。

在和贝利亚见面之前,杨明志首先和驻莫斯科共青团支部的同志会了面。一番短暂寒暄后,娜塔莎和杨桃算是找到了组织。

娜塔莎和那些人交谈甚欢,唯有杨桃一副不想多谈的意思。

杨明志很清楚妻子的感觉,时至今日,她身为妻子一直在迁就丈夫,她成了苏联公民,而灵魂依然在一万公里外的中国。本来嘛,入团也是大半年前耶莲京娜为了强行扩充组织而逼迫的,对于此事,杨桃的态度属于可有可无。

“只要是对丈夫有利,对我们一家有利,入团就入团吧。”

她没什么思想觉悟,娜塔莎却是另一种情况。

至此杨明志终于感觉到,来到了莫斯科的娜塔莎,就像离开笼子的百灵。普里佩特沼泽就是一盏硕大的笼子,她这只美丽的鸟儿如今飞到了莫斯科!

“呵呵,看来我都猜对了。仅就战绩,你是苏联最优秀的女狙击手,你还是个未成年的列宁共青团员,从现在开始你的人生完全不一样了。”杨明志内心里为她祝福着,同样,自己的人生不也是翻开新的一页。

大尉催促说:“将军同志,跟随我,我直接带您去见内务人民委员同志!”

现在的杨明志一副干练身姿,他的军装是很旧,也证明了他身经百战的本质。卸下的勋章这番再全部佩戴,胸口处一片五花八门的勋章,更证明了他不凡的经历。

苏联红军目前有七十一个集团军,就算第63集团军如今兵力很小,它好歹也是战略意义重大的集团军。杨明志依然是正直司令员,在众多的同僚中,截止到1942年九月,也就他获得的勋章最多。

两枚硕大的金星勋章是他骄傲的资本,亦是证明身份的最好明证。

“只要踏过这里,我就进入著名了卢比扬卡内务部总部大楼。”

杨明志定了定神,踏入了这百闻不如一见、象征着苏联苏维埃绝对权威的神圣殿堂。

大楼外部做了彻头彻尾的伪装,其内部装修的还真是不错。宽大的走廊两侧有着大量精美装饰物,一些地方似乎镀了金,整体有一种奢侈的感觉。

难道这些装修也是贝利亚要求或支持的?还是说,当苏俄占领这栋建筑前,他就是这样子了?

杨明志保持着绝对的沉默,因为妻子和娜塔莎是苏联共青团员的身份,她们包括年幼的科斯佳,都先有共青团干部看管着,将要进入贝利亚办公室的,纯属他一人。

一扇厚重涂漆的橡木门横亘杨明志的面前,拉林大尉平静的说:“就是这里,您即将见到他。”说罢,大尉按动了门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