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35章 报复性空袭莫斯科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35章 报复性空袭莫斯科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自1941年十月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向着莫斯科高歌猛进,莫斯科以及她的门户城市图拉和梁赞,数百万民众开始向东方撤离。

苏共中怏委员会以及大部分机关组织,所有的外国使馆都撤到了“临时首都”古比雪夫。

为了这次大撤离,莫斯科内绝大多数企业关闭,关键的工人和生产设备,大规模的向乌拉尔地区转移。包括著名的莫斯科地铁,它的诸多线路暂停运营,尚未完工的也无限制暂停修建。

也有超过八十万居民不愿离开,他们捐献自己的财物,例如黄金饰品、宝石,以资助卫国战争。他们将城内的建筑改造成防御工事,又在新成立的兵工厂制造武器弹药,直接输送给城外阻击敌人的部队。

大部分政府官员转移到古比雪夫办公,唯有斯大林,他下达了“一步也不后退”的命令,该命令适用于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无论是在保卫战士气,还是战役胜利后的大半年时间,斯大林坚定不移的执行自己发布的命令,他就待在克里姆林宫里坚持办公。

德军的地面行动始终无法触及到莫斯科的城市区域,尤其是在1942年八月中旬,一场势在反攻抢夺勒热夫和维亚济马的作战,德军未能取得突破。同一时期,南方集团军群干脆陷入到了斯大林格勒即周边地区争夺战的胶着,不仅于此,南方的德军在顿河流域、在高加索山区,苏军的抵抗越来越顽强。

短时间达成攻占南俄的战略目标,小胡子的这一计划已经破产。

如果德军想要胜利,他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和苏联拼消耗,即便是下士出身的小胡子也知道,硬要这么做,德军的消耗将是空前的。

情况还不糟糕,只不过是局势不尽如人意罢了。狼堡中蔓延着乐观的情绪,因为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战略主动权始终在德军手里。

但北方的反击失败了,德军总参谋部的一众将军一致认为,这一次失败再一次证明了莫德尔就是一个“进攻作战的笨蛋”。据说那人很善于打防御战,可是他的部队没能守住勒热夫,更是丢了维亚济马。

犯了这么多的错误,可是他依旧深受希特勒的器重。

为什么会这样呢?众多来自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将军们都认为,莫德尔如同一只牧羊犬,对他的主人有着无上的忠诚,仅此而已。

地面反攻失败了,战斗结果很明显是苏军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但战略态势是德军的实质退却。部队距离莫斯科更远了些,以至于斯摩棱斯克地区面临的防御压力更大的。

德军空军展开了报复行动!

海狮行动破产后,西线的德军空军开始大规模的向东线调集,以至于空军的七成作战兵力都放在东线。当下,大部分空军参与到顿河流域的进攻,甚至奉命攻占高加索山区的曼施坦因,他能指挥的战斗机也慢慢的向顿河防线调集。

德军几乎使用了一半的空军力量,和苏军重点争夺斯大林格勒,顿河上空到处是机翼翼尖气流划过了烟雾,不时有冒烟的战机如陨石坠落。地面之上,二百余万作战军队正在长达三百公里的战线激战,个体的生命区区是一个数字,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

一个连队很快就伤亡惨重失去战斗能力,后续部队踏着前人的尸体,要么继续进攻,要么誓死阻击。

德军已经不能提供给第六集团军更多的战机,尤其是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他突然认为,持续性的空袭能持续削弱苏军实力,亦是对其的报复。

他的想法和空军元帅戈林不谋而合。

本来,针对莫斯科的空袭从没中断过,空袭的目的从“协助地面攻势的重要手段”变成了单纯的“心理威慑”。没有谁会指望持续空袭莫斯科会吓坏苏联人,它反而是给德军部队的强心剂,即是告诉士兵和本国国民,空军依旧能持续袭击苏联的首都,胜利终将属于德国。

但与戈贝尔宣传的有些出入,德军的空袭,其危险性与日俱增。莫斯科的上空危机四伏,大量防空气球夸张得升到三千到五千米,德军轰炸机不得不飞得更高再投弹,纯粹的低阻惯性炸弹能落入城市范围的十不存一。

仅仅是空袭编队飞到城市上空都是非常艰难的,大量的新式苏联战斗机,在移动雷达车的帮助下,甚至是加里宁方面的锋线部队的紧急汇报,苏军总能提前至少半小时获悉德军空袭。

德军的袭击成功率越来越低,其战机损失逐渐增高。

八月十八日,眼见反攻无果,德军空军轰炸了苏军在维亚济马的前线集结地,造成苏军重大人员物资损失。德军没有再进行反攻,反倒是利用空袭争取到的时间用于撤退。

八月十九日,德军继续空袭,这一次的目标就是莫斯科。

包括小胡子在内的所有德军高级人员都知晓,斯大林本人就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非常糟糕的是,克里姆林宫和周边区域布满了伪装,苏联当局又在城内一处区域修建了假的克里姆林宫建筑。到现在,斯大林究竟在何处办公无人知晓,只知道在偌大的莫斯科城市中,那个大胡子就藏匿在某间小房子内,继续对他能控制的近一亿国民发号施令。

八月十九日,苏军出动了1942年度对莫斯科的最大一次空袭。

共有九十架亨舍尔轰炸机出动,另有近二百架fw190战斗机护航。

驻莫斯科周围的所有苏联战机起飞,拉5、拉格3,甚至是伊尔2这样的对地攻击机,都参与到空中狗斗中。苏军出动了多超过三百架战斗机参与阻击。

然而他们未能阻止德军轰炸机飞抵莫斯科上空。

城市内到处响起防空警报,大量防空部队爬上楼房房顶,高射炮、高射机枪对准蓝天。新的防空气球紧急充气升空,现有的气球继续升高到五千米的极限。

各个工厂的工人暂停工作,关闭机器,全体撤入防空洞,尤其是巨大的深邃的莫斯科地铁,它成了最大的防空洞。

所以当德国空军飞抵莫斯科上空,他们面临着高射炮的轰击硬着头皮投放炸弹。

一部分炸弹成功落入城市范围内,炸弹周围的房屋纷纷倒塌。

伤亡发生了,损失几乎都来自国土防空部队,因为大部分平民躲入地下,他们的损失微乎其微。

“懦夫,你们的轰炸毫无意义。”

真正的克里姆林宫里,一号楼第二层的某个小房间,斯大林擦掉稿纸册上的尘土。

一年以来,德军的空袭几乎每周都有一次,这一次的空袭明显更猛烈!

秘书急匆匆推开门:“领袖同志,您应该立即去地下室。”

“不要慌,空袭即将结束,我就坐在这里,哪儿也不去。”他继续笑了笑,“继续做你的事,再给我接游击运动指挥部的电话。如若电话线被炸断,就差人跑步去其办公的传我的命令,令总指挥立刻来见我。”

……

空袭造成了苏联三百余人死亡,另有四百余人受伤。许多建筑倒塌,要清理建筑碎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为此城市居民早已习惯。他们不会抱怨军队没有在轰炸发生前摧毁敌人的空袭,他们的愤怒全然对准了侵略者。空袭不会击垮苏联的士气民心,只会让大家同仇敌忾,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领袖就镇守在城市里,和全联盟共存亡。

一枚炸弹在电报局附近爆炸,此处电线密集,一些重要的电线杆倒塌,其后果就是城内的电话网络大面积瘫痪。

斯大林想要亲自打电话给波诺马连科,包括打电话给尚未撤走的一些机关单位,几天之内是行不通的了,好在游击运动指挥部始终设在莫斯科城里,令他本人赶来报道并不耗时费劲。

市民和军队在全力恢复空袭后的创伤,波诺马连科在得到领袖的命令后,立刻乘车前往克里姆林宫。

城市内多了大量碎石,医疗人员正在废墟中找寻受伤的人,又将死亡者搬上卡车。

“糟糕,我们的防空措施没有做好。我们的损失也比较大。”

“但是战局对我们并不糟糕,同志。”

波诺马连科点点头,继续问到这位传话的秘书:“领袖应该没有受伤吧。我是说,并非像宣传的那样,领袖确实是健康的。”

“当然。”

“那就好,这是人民的万幸。”

莫斯科暂时不再是苏联的行政首都,却是人民心中永远的首都。斯大林坚决留在这里,正是顺应了这种民心。人民不怕空袭,但若领袖出了事,德军试图打击苏联民心的野心也就实现了。

领袖一直待在莫斯科就是在冒险,城市不仅面临空袭,城里还有德国间谍。

德军派遣渗透的间谍主要刺探各类情报,必要时也施行刺杀。城市虽然在1941年十月就进入戒严状态,内务部也一直在搜查间谍,依然有漏网之鱼在行动。

轿车驶入了一处军事戒严区,即便是波诺马连科,进入这里也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卫兵仔细检查了他的证件,在放行之前还将其配枪暂时没收。

战争已经一年有余,德军始终不知道斯大林确凿的工作地点。波诺马连科将要进入的就是克里姆林宫,但在外表上看去,宫殿完全换了模样。

红场上多了许多伪装用的木质建筑,瓦西里大教堂也被强加了一些杂物,包括克里姆林宫在内,一大片区域愣是被伪装成了一片居民区。

卫兵甚至检查了波诺马连科的鞋底,亦是包括秘书和司机的鞋底,甚至轿车本身也检查了一番。

在折腾了十五分钟后,直到卫兵确信来者身份正确,更无任何的武器这才放行。

又过了十多分钟,一扇其貌不扬的木门摆在波诺马连科面前。

他敲了敲门……

“是你吗?潘捷列伊蒙·康德拉季耶维奇?”

“是我。”

“快请进。”

斯大林念了波诺马连科的本命与父称,这是很高的礼遇。之所以如此,皆是因为在沦陷区的多支游击队,联合施行了一次成功的战役,即是“戈梅利战役”,并大大支援了朱可夫和科涅夫的战略反攻。

作为游击运动总指挥,波诺马连科享有胜利的荣誉。

两人隔着一张办公桌,波诺马连科笔直的站着。斯大林放下烟斗,见得来者在空袭后平安无恙,遂开门见山的说明自己的意思。

“现在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我已经考虑清楚。第63集团军司令别列科夫中将,必须回到莫斯科,他必须快些回来。”

“您终于下了决定,我很高兴。”

“那个男人是一只幸运的雄鹰,对于我国,此人的价值难以用言语形容。我们需要他!现在,北方的战局开始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同时游击共和国也大大打击了白俄罗斯南部德军的势力。这样的时期正是我希望看到的,我们当利用这段时期进行一些战略部署。”

“您的决意非常明智。”波诺马连科热情的说:“说实话,我只在证件照片上看过别列科夫同志的面容,很明显那是一个东方面孔。我实际见过一些中国人,但从那个人的照片上我看到了自信,还有一些……嗯……”

“一些和其他中国人不同的精神面貌?”

“是的!就像他完成的那些科技成就,我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奇人居然是从阿穆尔河南边而来。”

“您提醒了我。我看过一些报告,第284师第一任师长普加乔夫,他欺瞒军队保住了这个和他非亲非故的人。如果换一个军官,恐怕我们的别列科夫将军已经被当做日本间谍处决了。我们差一点就失去了这一福人,现在我很信任这个人,我要亲自召见他。”

“那么……”

“对了。”斯大林抬起头,“戈梅利战役的成功别列科夫和游击共和国是主力,但另外几支大型游击队也出力不少。所有的游击队指挥官都是英雄,他们也要到莫斯科。”

和众多高级官员的想法一致,斯大林一开始不相信游击运动会有多大进展。游击队员最多是发动及小规模的偷袭,最多就是炸毁铁路削弱敌人的后勤能力,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一定是正面战场的战役胜利。

普里佩特沼泽中突然萌发出一枝独秀,那里的游击队以284师残部为核心,他们有组织有纪律,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军事行动有强烈的针对性计划性。当游击运动最艰难的1942年上半年,只有别列科夫领导下的游击队,一边作战一边发展。

事到如今,残酷的战争中别列科夫不再是独一无二的。

在前些天游击运动指挥部提交的“戈梅利战役报告书”中,斯大林获悉了这几个名字:布马日科夫、科夫帕克、巴甫洛夫斯基、里固施科夫等。

诸如科夫帕克和布马日科夫,他们正在变成“游击共和国第二”。

除却这些大型游击队指挥官,文件上提到的“里固施科夫”这个人物,他是游击共和国兵工厂的厂长,报告书上写的非常明白,就是此人根据别列科夫提供的图纸,制造了射程在五到四十公里的火箭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