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03章 临时会议(上)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03章 临时会议(上)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杨明志固然知晓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战后的各类专家,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参战国工业产能科技水平与兵力等诸多角度分析,得出轴心国战败是必然的。

但在1942年的八月份,苏联南部战局非常糟糕,太平洋上,美军还没有取得战略主动权。

如果有人说战争会在1945年全面结束,目前是没有人相信的。

对于杨明志,他目下也只能考虑普里佩特沼泽这一亩三分地,属于他的更广阔的舞台尚未到位。

至于卷入世界大战的普通人,战争胜利真是过于遥远的事!

能在战乱中拥有一小块安生之地,能够继续生活下去,就已经是最大幸运。

对于军人,投身卫国战争乃义不容辞的义务。

斯大林曾在广播中说:“我们必须将最胆小的懦夫训练成最勇敢的战士。”

老兵们早已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心理准备,新征召的那些民兵,要把一大群中年人和年轻妇女训成敢打敢杀的士兵,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娜塔莎迎来了一个漫长的假期,她不知何时能离开医院,因浑身关节的酸痛,目前连摸枪的心思也没了。

哈尔科夫变得强壮,少年营兵力扩充达到五百人,尼娜和舒拉都成了军官,还有弟弟科斯佳,这孩子明显吃胖了许多。

经历了一场严酷大战,数以万计的老战友牺牲,游击共和国却又迎来数以万计的新人。

部队甚至和西部乌克兰和苏俄布良斯克地区的大型游击队,达成了战役级别的联合作战。娜塔莎稍稍动动脑子也能明白,经此一战,在战略上游击共和国反而是发展壮大了!

“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不会有战争,我们会养精蓄锐,等到冬季到来,我们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届时,司令一定会同意我再次参战!我一定到消灭第五百个敌人!”

她真是做着梦都希望再立新功,敬仰的帕夫柳琴科姐姐已经是过去式,自己是全联盟最有战斗力的女人,很显然,只要再拼搏一把,就能超越那个西蒙海耶,成为世界最强狙击手。

夙愿能否实现,娜塔莎不知道。她唯一清楚的正是自己的身体状况,仅就现在的状况,再去打仗真可谓找死。牺牲?呸!我要消灭五百个敌人,我要站在柏林的那个什么大厦上挥舞红旗!

对于娜塔莎,八月十日真是十足的休息日,对于其他人,生活依旧艰辛。

科夫帕克带来的五千多平民,他们在右岸定居点不过是过夜,天亮后必须走到鲶鱼村等待进一步的安排。

同理,数以千计的军人也得回到军营中,至于科夫帕克兵团官兵,他们被勒令走到铁匠村,等待进一步的休整命令。

大清早,三辆吉普车停在右岸定居点,司机奉指挥部的命令,接科夫帕克和其麾下的大队长们,先行到铁匠村报道。

“真是一个好日子啊!”

睡了一宿,科夫帕克觉得身子舒坦多了。他看到,大量的平民已经开始携带自己的行李,排成一条长龙,陆续的通过普里佩特上月牙状的浮桥。

或许是接应部队嫌弃人们过河磨蹭,河面上还漂着一些皮划艇,以此运输平民渡河。

大清早要要赶到游击共和国的指挥部,据说是名为铁匠村的地方?

科夫帕克并没有去过那里,那里应该是一处风水宝地。

吉普载着他穿行在曲折的土路上。汽车旁边走着的正是大量的平民和军人,大清早所有人进食了大量土豆,以及蘑菇和鲜鱼熬得浓汤。他看得出,每个人走步铿锵有力,脸上也洋溢着幸福,在布良斯克森林中的游击区,他看不到自己人会有这样的面容。有的,是数以千计的人们对失去家园的痛苦,以及对敌人叛徒的仇恨。

他知道,接应的部队,尤其是派遣而来的一群基层政委,向平民们许诺了很多关于安定生活的美好未来。

“如果这地方真的如此安定,我可要在这里多待上一段时间。等养精蓄锐后,再要一大批给养撤离。”

在战争胜利前,战斗是永无止境的。

完成了本次的漫长奔袭战,科夫帕克在取得前所未有之胜利的同时,也实实在在的大出血。他终将回到乌克兰东北部的那片森林中,继续着游击战事业。

是时候为未来做打算了。

他没有再多心情去看周遭风景,脑子里盘算着到了指挥部,向别列科夫将军讨要些宝贝。

嗯,至少威力凶悍的火箭炮得要上个十枚八枚的!

很快,车辆开到了一处人声鼎沸的村镇。在林子之下,到处都是木屋,它们有大有小,林间的道路纵横,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司机同志,这里就是铁匠村了?”

“不!长官,这里是鲶鱼村。昨天很多伤病员被送到这里,严重的患者送到了东边的铁匠村。我想我们还有十二公里车程。”

“好吧,我从没想到你们的根据地竟如此广大。”

但仅仅是鲶鱼村就令科夫帕克大为震惊!

他左看右看,分明看到有些建筑居然是石头堆砌的,更有似乎是糊了水泥。这里不是沼泽地吗?不是到处是泥浆吗?这么多建筑材料从何而来?

呵呵,他只是单纯的不知道,游击共和国有小型的烧砖作坊和水泥工厂。

很快,科夫帕克有了更震撼的发现,他抠了抠耳朵,分明听到的就是火车的汽笛声。

“同志,我知道你们这里有火车,还铺设了铁轨。你们通常用火车运什么?”

“嗯……大概就是硫磺矿石,还有化肥吧。鲶鱼村的南方有个硫磺矿,可能你是知晓的。我们在那里还建了个小型化肥厂,就是因为这个工厂,我们能大规模制造武器原料,又能保证马铃薯高产。”

“这……这是真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们司令下令兴建的。”司机的褒奖之词越说越多,通篇是对杨明志的赞美。

科夫帕克陷入沉默,他不明白,沼泽地本该一穷二白,一个从东方来的中国人,就成了改变的原因。

可能不仅是司令个人的功绩,尤其科夫帕克获悉化肥厂居然有两个作用:生产化肥,生产炸药。

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说服斯大林和贝利亚,使得在大战爆发先,苏联又加紧兴建了许多化肥厂,兴建的理由即是对硝铵的多重利用。

他知道游击共和国在用化肥和各种渠道获得的tnt制造威力强悍的阿玛托,据说这是司令别列科夫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化学教授搞出的杰作?不!恐怕那位教授也是参考了李森科同志的一些理论,甚至那位教授也是李森科学派的拥趸?

也许并非如此,那位别列科夫有真才实学,在任何国家他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既然那个人有如此的能力,何不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倒是跋涉一万公里,去帮着苏联打卫国战争?甚至还加入苏联国籍?莫非就是单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想到这些,科夫帕克本以为自己比较理解司令别列科夫是怎样的人,如今反倒更加困惑了。

不知不觉中,司机提醒他铁匠村已经到了。

“啊!终于到了吗?”

“通过这个哨所,我们就进入铁匠村的范围了。”

如今的铁匠村,于此定居或客居的军民高达五万人!红十月和茨冈人两个大队的部队被划了一片地,士兵们搭起大量简易木棚作为暂时营房。

因大量的士兵损失,铁匠村固有的营房大规模空下来。活着的战士们悲痛地整理阵亡战友的遗物,一部分自己保留,一部分交给组织。杨明志对待平民的态度,堪称是整个游击共和国最好的,毕竟“人民子弟兵式思维”构筑了其三观,军队优先照顾平民不是理所当然么?

萨林奇金当然是非常赞誉杨明志的决策,遂空置营房暂时安置起数以万计的平民。

军营做民居是暂时措施,未来沼泽地中会有大量新的定居点建立,直到能让三万余新来的平民舒坦的居住。

关于平民的安排,军人的休整,以及新的大规模土木工程与定居点建设,正是杨明志等人要在八月十日上午展开研讨的。

这类问题可谓当前最棘手的,杨明志决定开会,他不知多快能研究出办法,但效率必须要快。如果今天上午能讨论出一些结果,下午就应该着手落实!

参与这次会议的人很多。

萨林奇金(游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由波诺马连科挂职)

柳得巴廖夫(合法的戈梅利州州长)

杨明志(第63集团军中将司令)

耶夫洛夫(第63集团军少将副司令)

福明(第63集团军政治委员)

布马日科夫(红十月大队队长)

巴甫洛夫斯基(红十月大队副队长)

卡尔马诺夫(茨冈人大队队长)

科夫帕克(兵团司令)

鲁德涅夫(兵团政委)

波博斯基(鲶鱼村苏维埃第一书记)

沃曼斯基(黑土村苏维埃第一书记)

卡维茨基(铁匠村苏维埃第一书记)

以上十三人,即是当前游击共和国军民的主要领导者。

对于这场会议,杨明志准备的不多,当然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并不多。摆在游击共和国面前的问题五花八门,眼下的最大问题莫过于人员安置。

该来的人齐聚到指挥部的大办公室内,这里的环境也被稍稍布置了一下,例如拼凑起的大桌上长期铺设的地图已经换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水缸。

杨明志是最高军衔者,又是会议组织者,他坐在主人的位置上,本着中国人的严肃正襟危坐,有按照苏军的规章,把所有的荣誉勋章佩戴整齐。

在其身后的墙壁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区地图,地图上方,则是马恩列斯的素描画像,战火中千疮百孔的近卫284师的军旗挂在右侧木墙。

他们陆续抵达,这些人的面孔杨明志已经非常熟悉。

尤其是科夫帕克,这位老爹的沧桑老脸真是写满了惊讶。

“别列科夫!我到了你们的铁匠村,真是不可思议,你们居然建造了一座城市。”

他攥着自己的手使劲揉捏,杨明志赶忙回应:“城市很大问题也很多。来,我给您介绍这位同志……”

杨明志介绍起萨林奇金,斯大林专员的身份顿时令科夫帕克肃然起敬。

不管怎么说,别列科夫是从中国来的,萨林奇金可是领袖身边的近臣。

科夫帕克当即敬礼,接着汇报起自己战前的工作职务。

战争爆发前,那两位都从事政工方面的工作。杨明志没有打扰这两位的说道,继续和赶来的其他人打打招呼。

所有人员在上午九点半到齐,看看表,会议是该开始了。

很快,整个办公室安静下来,十二人正襟危坐,都瞪大双眼,等候站着身子手拿稿件的杨明志的高论。

“诸位,你们都在各条战线上奋战很久。今天将诸位召集来,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解决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更大的考验,是什么?就是关于广大军民的安置问题。”

一开场,杨明志等同于说了一些废话,也是对当前军民安置问题的总结。

他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加上归来的科夫帕克同志带来的一万多人,当前游击共和国控制区内所有军民,已超过八万人。六月二十日我军展开军事行动时,军民才突破六万。一场大战役下来,我们反倒增长了两万人。所以,我们必须曾建大量建筑,同时,我们必须营建新的定居点。现在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这一问题,三位集体农庄的村长最有发言权。

一向主动的卡维茨基立刻站起身表态:“我完全支持您的意见。铁匠村是当下人口最多的定居点,所有军民合计已经超过四万人,按照任何的标准,称之为村子已经不合时宜,她完全是个城市。我看,我们诺夫戈梅利这一合法的城市名称,就该归属于铁匠村。”

杨明志摆摆手:“诺夫戈梅利市是称呼我们三个集体农庄的,此事以后再说。我很高兴您支持我的意见。”

“当然!这难道不是摆在眼前的大麻烦吗?!”说着,直爽的卡维茨基根本顾不上诸如萨林奇金这样的大人物在场,他耿直的性格驱使自己继续说下去。

“诸位,我们的鲶鱼村曾遭遇过德军的轰炸,飞机场变成的鱼塘。我们的矿场也遭遇过轰炸,一千多人伤亡!现在,我们把四万多人塞入小小的铁匠村,虽然我们都是在树林下方盖房子,但四万人聚集一处,德军根本不用瞄准轰炸,只要扔上一些炸弹我们绝对会有重大伤亡。趁着德军正在恢复他们的战争创伤,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把人员分流出去。”

“他说的很好啊!”萨林奇金适时地说;“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也愈发觉得仅仅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再见缝插针地增改房屋,或者让难民拥挤在阵亡士兵的旧营房,已经不合时宜。据我所知,有的营房本来是住十人的,现在居然住下了二十多人!一到晚上,年幼的婴儿嚎啕大哭,二十人都不得安宁。”

这个例子杨明志不清楚,不过萨林奇金对自己表示支持,其他人若有任何异议,目测也是憋在心理。

完全是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棘手,哪里会有人有提出反对?顶多是在细节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看看左右,他们都表示支持!

萨林奇金催促着说:“别列科夫同志!您既然有了决断,就立刻公布吧!您早一秒确定,我们也早一点落实。”

“好吧!卫兵!把地图再拿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