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035章 第17游击旅的诞生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035章 第17游击旅的诞生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德军在1942年加强了针对乌克兰游击队和各类型反德组织的清扫工作,大量被怀疑的民众被关押,接着被杀。

德军的这种手段,在短时间内压制住了乌克兰的游击运动,他们扩大化的残酷行动也伤及了大量无辜。民众将愤怒压制在内心,迫于德军的势力,敢于直接反抗复仇的人并不多。

任何形式的反抗,甚至是在大街上针对德军巡逻兵做些侮辱性动作,甚至当面吐痰,都被认为是“反德行为”,更为德军控制下的傀儡乌克兰政权当做“布尔什维克”看待。

做出这种行为的人,其下场非常简单——绞刑。

如此,基辅的街头树立着多个刑场,几乎每天都有所谓的“游击队员”被绞死,其实很多人是无辜的!他们随意的抓人,并判处死刑,目的正是震慑。

恐怖高压打不垮那些敢于刀尖跳舞的地下工作者,乌克兰各个中型大型城市,都有苏共的地下组织。他们冒着被俘被杀的危险,向游击运动指挥部发送电报,并执行上级的破坏命令。

针对城中德军守军伪官员的暗杀从未停止,可惜这些破坏行动取得的战果实在微弱。

德军已经杀害了大量的游击队员,这令波诺马连科非常愤恨,游击运动在很多地方的发展并没有按照预期,高层中也有不少人开始怀疑他的能力。甚至有风言风语,说波诺马连科在白俄罗斯担任第一书记,不是因为他工作能力强,仅仅是因为他坚定不移的追随斯大林而已!

这令他非常不满,必须通过一些军事行动,给游击运动来一针强心剂。

波诺马连科因而给第17游击旅的旅长亚历山大·彼得恩科·米罗什尼科下达作战命令,急令这支游击旅,去攻打切尔尼戈夫北部的小城市——哥罗德尼亚。

这座名为哥罗德尼亚的城市,和平时期人口超过五万人,城市的西侧毗邻森林,这片森林自然成为抗德武装的绝佳藏匿之地。

第17游击旅的最初一千多人,都是在基辅保卫战中逃出升天的,他们在营长米罗什尼科的带领下,遁入哥罗德尼亚西边的拉提兹森林。这是一片面积广大的森林,它纵横超过五十公里!森林中仅有六个村庄,这些村庄的民众,自然由这些溃兵控制起来。

这些村民对德军非常恐惧!德军占领了第聂伯河畔的城市洛耶夫,大量市民逃入森林,逃进了村民的家中。德军被描述为残忍的军队,他们明目张胆的向市民开枪,没有来得及逃亡的都被杀了!

同样,德军亦是占领了哥罗德尼亚,他们第一时间就消灭犹太人。并挨家挨户的寻找被市民藏起来的苏军伤兵。很多市民被德军杀害,很多担心随时被杀的市民,铤而走险的逃出生,进入拉提兹森林避难。

一时间,森林中的人口竟突破了万人!米罗什尼科毫无疑问的成为这些乌合之众的军事指挥!

这些人中存在着大量苏军伤兵,他们康复后,就迅速成为作战力量。人群里另有大量成年男子,他们年龄都超过了28岁,并不在苏军1941年的征兵标准中。现在,这些男子不得不作为战士!甚至还有一脸胡子年逾六十的老家伙!

米罗什尼科在短时间内兵力达到五千之众,能用的枪械却只有寥寥一千多支,弹药更是稀缺。

他们在森林中安顿后,紧接着就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粮食短缺。森林中有六个村庄,耕地非常有限。

他们在入冬前播撒了一些土豆块根,祈求不被在冬季冻死。

在剩下的粮食已经捉襟见肘后,为了避免被饿死,米罗什尼科决定进攻哥罗德尼亚。他挑选了一千精兵参与行动,目标就是粮食仓库。

这次行动非常成功,毕竟队伍里很多战士本就是该城市民,如何进攻粮仓他们了如指掌!留守城市的德军兵力也很少,米罗什尼科一度占据上风。

他们抢劫了城市粮仓,拿走了大量的面粉,最后又在粮仓放火。可惜,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终究是劣势,待突袭成为强弩之末后,米罗什尼科下令撤退。

在这次作战中,米罗什尼科的精兵损失不可谓不小,二百多人战死!好在,混战后,他们搞到了不少粮食,还有对未来生存至关重要的一些武器!

这场胜利很快就为苏军高层知道,这是发生在1941年入冬前的往事,当时的游击运动指挥部还不存在。苏军的游击运动,暂时有贝利亚负责,可惜这个戴着小眼镜的男人对军事指挥几乎一无所知。

贝利亚至少明白,想让敌占区活跃的游击队能持续性的“捅刀子”,就需要大量的弹药。因此,在入冬前,苏军抽调了很多老式的tb3轰炸机,针对几支实力较强的游击部队空中援助。

由于基尔波诺斯在牺牲前,就向普里佩特沼泽地空投过一次,贝利亚下令的空投因而就没有再涉及沼泽地。

这次空投对于米罗什尼科非常重要,飞机投下一千支步枪,二十万发子弹,军事实力提升不少。并且拉提兹森林中的抗德武装,得到了第17游击旅的编制,米罗什尼科担任旅长。

空投仅仅如此已然是不够的,空投的粮食不多,在1941年的寒冬中,总人口一度超过一万五千人的第17游击旅,有六千人死亡!这是一个疯狂的数据。一方面,严寒和饥饿造成了大量死亡,另一方面,后续的针对哥罗德尼亚的袭扰战遭到了德军报复,作战中又有数百士兵阵亡,还有数百伤员因得不到很好救治死亡。

他们艰难度日,也在一月结束后,知道了就在第聂伯河对岸,存在着一个名为诺夫戈梅利的新城市,那里的驻军更是有着“近卫”头衔的第284步兵师。

米罗什尼科很想投奔那里,可惜被上级无情禁止。原因无他,第17游击旅就负责当前坐在的位置,待春季到来后,开展春季攻势!

不同的游击部队,负责一片游击区。随着苏联不断派人进入德战区,大量的共青团员和苏共谠员进入第17游击旅指挥系统,米罗什尼科的权力得到一定限制。

投奔不成,尝试交流也是可行的。

那还是在,1941年刚刚入冬,持续降雪直接变成雪灾,第聂伯河一度冰封,拉提兹森林的一些难民试图徒步经过冰封的第聂伯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