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第二百五十章 大洋经济(三)

而就在茅德胜等人在利马为东岸更方便地渗透智利做着努力的时候,与他们同时停泊在卡亚俄港内的一艘货船,也在采购完毕一批物资后,悄然离开了港口,向北航行而去。

这艘船先是在龟岛群岛的玄武港停靠了一下,补给了部分食水,然后又再度离开了这个如今已拥有大几百人口的太平洋岛群,调整帆桁后一路向西,朝大溪地岛的金华港驶去,并最终于11月14日安全停靠在了这个不大不小的太平洋小岛近海。

在这个以最初的开拓者张金华命名的太平洋港口城市内,这艘从本土驶来的货船见到了新任大溪地管理委员会总书记官的侯建罡。此君穿越时是一名高中生,acg宅,如今刚刚到了天命之年,算是相对年富力强了。之前一直在各部位厮混、轮岗,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基本上就是一个能力一般的老官僚了,如今终于逮着个机会被外放了出来,也算是满足下他的心愿了,反正大溪地也是个被人戏称为养老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张金华竞选上执委会委员返回本土任职后,与拉包尔港一样,大溪地开拓队这个执委会的派出机构就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拥有多名委员的管理委员会,显示了执委会调整海外殖民地组织机构的坚强决心。

侯建罡的助手是一名穿二代,名叫韩向东,兵团堡军事类毕业生,如今担任大溪地警备司令,率领着一支规模在八百余人的精干队伍,护卫着全岛的安全。当然了,作为岛屿守备队,他们名下也有四艘小型金枪鱼钓船,平时在海上捕捕鱼,偶尔也会受命出动征伐周边岛屿的土人,并将其掳掠到大溪地主岛上来做工。只不过这种行为多发生在张金华时代,现在周边岛屿、环礁上的土人基本已经绝迹,再去征伐也没啥搞头了。

而随着张金华时代持续不断的努力,如今的大溪地岛,其上面的移民、流放犯人及土人数量加起来,已经超过三万八千了,极为惊人。要知道,这可是在岛上开辟了大量高强度劳动的种植园(这意味着死亡率极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数字了,且还是热带地区,故人口能增长到3.8万这个地步,确实不容易。不过,在没有外来人口的补充下,相信这里的人口数量在今后几年,应该不大可能上升了,估计还会小幅度下降。

货运船只抵达的日子一直是大溪地岛居民们的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岛上国营百货商店的货架上会再度摆满各类商品,如纺织品、五金工具、劳动工具、药品、食品、酒类、皮具、肥皂及两百多种日用小商品,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需的。而也正是在这一天,岛上种植园或私人农户出产的商品也能销售出去,以回笼一部分现金购买其他消费品,总之这一天是一个消费的盛宴,大家一整天都喜笑颜开的,而在一年之中,这样的日子往往也只有六七天罢了。

岛上出产的规模最为庞大的商品,无疑就是黑珍珠了。这种东西如今已经成了东岸富人阶级的时尚新宠,他们将黑珍珠用作衣服、帽子上的纽扣,有时候也用作珠宝项链上,需求量非常之大,几乎成了大溪地岛的拳头出口产品。

除此之外,岛上近些年异军突起的出口商品大概就是蔗糖了,而岛上面积最为广阔的大概也就数甘蔗种植园了,去年大概为大溪地岛带回了超过两万五千元的收入,而且看样子今年仍将继续增长,因为澳洲、拉包尔等地居民对蔗糖的消费量相当不低。

而除了这两项外,岛上出口的商品就比较杂了,有香草、烟草、咖啡、可可、胡椒、棕榈油,同时也有很多诸如椰干、面包果、梨干、芒果干、木瓜干之类的热带干果;鲜果不是没有,但因为没有有效保存及长途运输,诸如香蕉、来檬之类的水果就只能就地售卖了,当然远航停靠的船只也可以在此采购补给。

至于说岛上的肉食,则主要是鲣鱼、金枪鱼之类的腌制鱼肉及岛上养殖的山羊、猪了,另外还有一些鸟类,因为数量不大、来源不稳定而做不得数。但不管怎样,以岛上的生产及养殖规模来说,供应来往的东岸舰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对了,多年前东岸人抓到岛上来饲养的几只象鸟,如今种群也逐渐扩大了,但因为其极端珍贵性(东岸人甚至怀疑如今新华夏岛上的这种动物到底有没有灭绝了),如今并不被拿来进行商业化的出售,相信等其种群数量再翻个几番并扩散到其他地方养殖后,象鸟这种堪称肉山级别的鸟类才能拿来进行商业化的养殖及销售吧。

“真是个美丽的岛屿,地处热带但海风习习,不会让人感觉太热,真是适宜人类生活啊。听说张金华队长在这主政多年,身体康健、耳聪目明,一把年纪了还能骑马打猎,生下的六个孩子竟然都健健康康的,真是不可思议。”在船只维修保养期间,货船上的水手们下到码头上休息、喝酒,一时间聊起了八卦。

“比拉包尔强多了,那个破岛,我每次经过那里时都要诅咒几句,蚊虫多得要死、晚上闷热潮湿得睡不着觉、芋头吃到我想吐、土著女人嘛丑得要死,让人完全没有寻欢作乐的欲望,真是晦气!哪像大溪地这里,气候凉爽适宜、食物丰富多样、土著女人又漂亮又便宜,还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疾病,两者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反正来了大溪地我是再也不愿意去拉包尔港了。”一位意大利裔出身的中年水手一边大口抽着香烟,一边吐槽道。

“但这次我们还得停靠拉包尔港,老安,别忘了我们的目的地是宁波府黑水港,这次我们不走南太平洋移民航线。”另外一位年长的水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话说如今澳洲的两个定居点的人口也相当不少了,虽然经济上依旧苦逼,但依靠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对荷贸易——即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出口海产品、小麦、奶酪、黄油、火腿、葡萄酒、啤酒、橄榄油等食品——他们的经济收入有了不小的增长,尤其是充当对荷贸易第一线的孤山县,百姓收入更是大增,这从他们能够进口香料、蔗糖、烟草、干果等“奢侈品”就很能看得出来了。

而澳洲这个大洋经济核心环节的发展,自然也会相应地带动起拉包尔、大溪地等南太平洋岛屿经济的发展了,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事情。只不过,任凭澳洲开拓队队长王炎再怎么呕心沥血、辗转腾挪,就这么一个几万人口的所谓大洋经济圈,要想真正地走上正轨并大放异彩,天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或许他王某人一辈子都难以见到了吧。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已经卸任的前执委会主席强全胜,目前已遣人带着雇佣来的百来名非国民劳务工及一批西班牙雇佣军保镖,来到了位于后世塔斯马尼亚岛朗塞斯顿市的位置,打算在此修建一个庄园式的定居点,以供他强某人养老——执委会下属机构、卸任主席尊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穿二代扬杰秉承着执委会的意志,到此来监督这个村落的设立,顺便看看有没有设立定居点的可能。 ,

毕竟,强主席私人出资在此修建码头、部分房屋和一个大型庄园,还雇佣了不少移民至此,极端抠门的执委会诸公打算借此东风,干脆在此设立一个定居点算了,规模也不需要太大,几百人足矣,既能开疆拓土,还能省下不少钱,何乐而不为呢?据说,澳洲开拓队队长王炎对此非常赞成,并拍着胸脯表示金山、孤山二县将派出部分人丁、民兵帮助强主席建设新家园,因为上头已经打算把这个被命名为紫谙乡的小型定居点交给澳洲开拓队管辖了,这如何能不令他激动呢?

不过,王炎很可能有些过于乐观了,因为执委会很显然不会往塔斯马尼亚岛上倾注太过庞大的资源。先不说这里如何荒凉偏僻了,单凭邻近的金山海峡(即巴斯海峡)那恶劣的海况,就使得任何试图前往塔斯马尼亚岛的举动都变得较为危险,这些年来沉没在海峡内的东岸船只可也不是少数了。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面积达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岛,注定是要在孤独与封闭中缓慢发展了,一年能有一两个船次的商船给全岛定居者们拉来一些生活必需品,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大型机帆货船在金华修船厂维修、保养完毕后,便拉上了一些蔗糖、烟草、干果、咸鱼、黑珍珠等商品,然后继续向西,经三十余天的航行,于12月18日停靠在了如今人口已相当不少的拉包尔港,同时也是华夏东岸共和国在后世新几内亚岛附近的唯一一个殖民点。

船只停靠在这里后照例是维护保养,同时水手们也加紧把船舱里的货物搬出来与国营百货商店交割,顺便再采购一些热带特产拉去宁波、登莱、黑水销售,而这也是他们这类船只的老惯例了。不过,这次或许有些不同,因为当他们一停靠在码头上的时候,拉包尔管委会的诸位委员们便找了过来,让他们立刻将所有不必要的货物就地储放在拉包尔港的货栈内,然后在码头上装载“至少九百吨芋头和稻米”——这也是岛上谷仓内存粮的相当一部分了——前往登莱地区,因为那里正闹着严重的旱灾,收罗了很多灾民的登莱开拓队已经有些不堪重负,粮食压力极大,故急需动用一切手段搜刮粮食救济那边。

机帆船船长对此表示有些为难,因为他们船上的很多货物是需要拉到远东地区销售变现后,用来支付部分移民费用的——直白地说,就是山东新军第一师、第二师尚有部分官兵、家属滞留在济州岛未归,他们这艘船需要将货物到远东变卖后,再拿货款就地采购各类食品、被服、补给品,然后将这些人通过南太平洋移民航线运回本土。这会如果按照拉包尔港管委员官员们的要求拉满满一船的粮食前往山东,那么他们哪来的资金将移民们运回本土?更何况他们船上还装载了许多黑水地区订购的机械(本土淘汰的旧机器)、武器弹药、药品工具等战略物资呢,怎么能轻易丢在半途呢?那样如果被交通部、移民部的官老爷们知晓的话,他们全船都要接受质询,他这个船长更是要被调查,那样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不过,拉包尔港管委会上下的态度也非常坚决,他们一致认为人命关天,山东灾民们清廷管不好,但东岸人有义务让他们不至于饿死,毕竟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随后,不等这艘机帆船的船长、水手们反应过来,拉包尔港务局局长便指挥大批美拉尼西亚码头力工们,将船舱内的大批“无用的货物”都卸了下来,然后一一存进货栈妥善保管,让人无奈得很。随后,这些身材黝黑的苦力们又在棍棒的鞭策下,将一袋袋的稻米、芋头、大薯等食物送上了船舱,总计超过了九百吨,几乎称得上是满载了,为此甚至还不惜抛掉了许多压舱石,这或许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如今山东灾荒程度的严重。

12月19日一大早,吃完早饭的水手们也没在拉包尔港多在停留,在开动蒸汽推进系统出了港后,他们便扬起了风帆,然后调整帆桁直朝北方航去。一路上运气还算不错,虽然风向不利(这导致半途就不得不降了不少面帆),但他们依旧依靠着蒸汽动力系统、洋流及部分侧风,于1666年1月底驶抵了登莱地区,因烟台港此时封冻,故他们在胶州要塞附近靠港,将大批堪称救命的粮食送到了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