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第二百十六章 人口与未来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第二百十六章 人口与未来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2: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1664年9月17日,廖建功行走在一片金黄色的白桦林边缘,脚边到处是枯黄的野草和灌木,这是尚未开发的荒地,不远处便是大海,海水在低沉地咆哮着,似乎在迎接冬天的到来。九月的库页岛,确实已经足够寒冷了!

“这里的冬天像奥格涅茨省一样寒冷,夏天却像阿尔汉格尔斯克一样……”耳边响起了轻声的议论,那是两名因故意伤人(将一名意大利劳务工打成重伤)而被流放至此的俄罗斯籍苦役犯,如今充当廖建功的仆人和警卫。

他们一如大多数流放犯人一样,温顺、乖觉、很少闹事(毕竟被流放过一次了,再闹事的后果大家都很清楚),每次廖建功一转过头去,他们二人都会恭敬地摘下帽子鞠躬致敬。

廖建功很快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这是一片掩映在树丛中的营房,周围开辟着部分田地,种植着黑麦,但此刻都已收获完毕,地里仅剩一些横七竖八的麦秆。田垄边上还栽着一些蔬菜,差不多也快到收获的时节了,因为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

两百多名流放犯人就住在这里,他们一边在训导官的教导下熟悉这里的一切事物及规章制度,一边进行着集体训练。战争一旦爆发,苦役犯上战场的概率可比普通人高多了,他们与那些招募来的日本武士、山丹野人一样,都是陷阵敢死的最好炮灰。

廖建功大马金刀地坐在一张长条凳上,手里翻着新来的流放犯人的名册。流放犯人大部分是成年男性,老弱妇孺很少,基本都是自愿跟着流放犯人过来生活的家属。按照规定,流放犯人登陆的属地县长将决定他们的分配大权,因此他们究竟是被留在城市里服务,还是分配到野外的村庄、驿站苦熬,抑或是被送到伐木场、采石场、煤矿、海产品加工厂、码头等地充当工人,都是由他廖某人一言而决的。

一般来说,按照惯例,有技术的、年轻的、所犯罪行较轻的流放犯人,将被留在城市中或者城郊村庄内服务,罪行稍重的普通流放犯将被分配到荒山野岭里的村屯或驿站,最罪大恶极、年纪较大的流放犯人,将被分配去做苦力(死亡率极高,基本是终身监禁的意思了),廖建功自然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

“杀人犯、重度盗窃犯、邪教分子、无人问津的战俘、野蛮人原住民,啧啧,还有假钞制造者、贪污犯、走私贩、逃兵,真是群魔乱舞,什么人都敢往这边塞啊。”廖建功翻完了名册,用讥嘲的语气说道。他实在没理由高看这些流放犯人,虽然其中偶尔也有些真正的人才,但其比例实在是太低了,根本不值一提,大部分就是渣滓,彻头彻尾的渣滓。

一边评价,廖建功一边随手拿起了一份流放犯的自供状,这是一份意大利裔假钞制造者菲利普的状词,只见上面写道:“……制作虚假的债券、黄金兑换券每天能给我带来50元的收入,从来没人能发现,但在我决定金盆洗手后却被梅机关的探员侦破了,这是上帝要惩罚我。以我专业的眼光来看,现在的各种汇票、兑换券、国库券、债券的制作实在是太糟糕,一个粗笨的婆娘在家里都能印制出来……”

廖建功读到这里时不自觉地笑了,这个叫菲利普的假钞制造者后面还说了很多,大泊县公安局的警察忠实地记录了下来,他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往事,而且常常出言嘲讽,将国家贵金属管理总局和各大造币所贬得一文不值。

翻开另一份审讯材料,一目十行地扫了下,只见某段写着,问:“你结婚了吗”,答:“结婚了,但我把妻子弄死了。”诸如此类的内容随处可见,由此可见发配过来的都是些什么人物,管理他们又该用什么态度。

“啪!”地一声,廖建功将所有资料都合在一起,懒得再看了。在给自己点了个烟斗后,他摊开了一份地图,上面画着大泊县的地图,具体到每个村庄、每个林场都很清晰地标注在了上面:榆树湾、柞树村、落叶松村、疙瘩村、黑熊村、东山林场等等,每个村大概有几十到几百不等的居民,分散在极为广阔的范围内。很多村子都是沿着交通线设立的,早期多半是驿站或军事哨卡,慢慢移民发展起来,当然现在这些村子依然既充当补给点也充当驿站,对东岸人控扼地方、归化土人起到了很强的作用。

这些村庄、驿站、哨卡及矿场,毫无疑问就是很多流放犯人未来的归宿,而现在廖建功就将决定他们的命运了,是死、是活,是生活得相对惬意、还是在无尽的劳役痛苦中挣扎,完全由他一言而决,这种掌握别人生杀大权的快感,尤其令廖建功感到迷醉。

拿笔在花名册上仔细勾选分配完毕后,廖建功将档案归类整理,然后交由本处苦役犯管理站站长执行——应当会在几天内分配完毕。而在这些流放犯人离开后,这处营房也将空出来,并逐步改造为一个村庄,以安置部分南方来的移民,正如这里一开始也是用来安置南方移民的一样(淮安府移民,现已登船离开两年多)。

而说到这里即将安置的南方移民,其实多半来自宁波府和登州府,其中前者多一些。盖因在东岸人的治理下,承平多年且经济发展较为出色的两地人口日丰,其中登州府的人口已突破四十五万人大关,离五十万人亦是不太远了;而宁波府(含近些年新占领的天台、宁海等县)的人口要更多一些,目前大概已近百万人的样子,虽然可能仍未恢复到明朝中后期万历年间的高峰数字,但在承平十多年后离此已是不太远了,当然这也和明末清初鼎革时期宁波府人口没遭受大的损害有关。

宁波、登州两地加起来一百四五十万人口,几与东岸本土无异,这说起来也是很吓人的。登州府还好说,人地矛盾还不是很大,人口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但宁波府可就有些难了,目前当地人地矛盾已经有所凸显,虽然看起来不是不严重,但这苗头却已经很清晰了。以经济作物产出为主的宁波府,目前除大量劳动力被吸收到了茶、丝产业上外(这自然导致粮食大量从境外输入),不少无地居民已不得不出海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比如前往登莱、朝鲜或黑水地区,那边地广人稀、工作机会大把,只要肯吃苦,还是能养活自己的。

此时,廖建功所在的这个前流放犯集中营就将接纳一批约在百人规模的宁波府移民,这些人将与部分归化的阿依努人、费雅喀人、鄂伦春人乃至日本人一起,在这个集中营周边垦荒定居,繁衍生息,一边纾解了宁波府人口增多的压力,一边充实库页岛的人口数量,以更好地开发当地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资源。

什么?你说这些人可能无法适应东北苦寒之地的气候?呵呵,其实人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历史上康熙年间发配至宁古塔和外东北的三藩降兵(多为福建、江西、两广、云贵和湖南人),不是生活得好好的么?这些宁波府来的移民,在大泊县有不怎么漏风的房屋住、有棉衣棉被御寒、有足够的食品(这意味着热量摄入),比那些降兵强到不知道哪里去,只要熬过了最初一段时间,以后慢慢适应了其实也就没事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19世纪大力往萨哈林岛上移民的沙俄政府都得羡慕东岸人,盖因他们可以从中国就近移民,成本较低,不用像他们从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跨越半个地球、花费大半年时间运人过来,当然那些走陆路过来的移民甚至要比海上移民多花三年时间,这可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俄罗斯人绝对有理由羡慕东岸人。

而除了这些来自宁波府(亦有少量来自登莱地区和济州岛)的南方移民之外,东岸人在库页岛、虾夷地、外东北、勘察加等地还有另一大移民来源,比如澳门城里那几万葡萄牙人及其混血后裔。之前已经招募过一批了,不过是去了澳洲和拉包尔,这次廖逍遥又行文南方开拓队队长江志清中校,请求他再帮忙从澳门城招募一批衣食无着、坐吃山空的葡萄牙人,到外东北垦荒定居。

江志清本人目前基本已同意了这个请求,并转而要求台湾银行的邵曙光负责操办此事,将这些快活不下去的澳门人都用船拉到鄂霍次克海周边去屯垦。相信这些葡萄牙人应该不会拒绝的,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快活不下去了,盖因教堂现在也无余粮,没法给他们提供食物了——香山县的那帮明国商人可是精明势力得很呢,没钱那是一粒粮食也不会卖给你的,更何况他们也收到了东岸人打的招呼,目前基本都已散去,任凭澳门城里的葡萄牙人苦苦煎熬,最后不得不屈从于东岸人出海垦荒,成了为王前驱的炮灰。

至于说可不可以归化岛上的土人以扩大人口数量,怎么说呢,这不是不可以,只是潜力真的有限。东岸人统治库页岛这么多年,气候相对温暖的西海岸(虽然同样有鄂霍茨克寒流南下,但有北上的日本暖流支流削弱)基本已跑了个遍,探险队更是常年翻山越岭绘制地图、寻找土著村落,但所获非常有限,更别提气候寒冷、人口相对更少的东海岸了。因此,库页岛上的土人目前来看真的不多了,该归化的大部都已归化,剩下散居在山间的能有个几千人就了不得了,基本不在黑水开拓队政府的考虑范围内。

想要扩大库页岛的人口数量,除了移民就是移民,没别的招可使!明人、日本人、朝鲜人、葡萄牙人、梅斯蒂索人(澳门城的混血人)、俄罗斯人、通古斯人、流放犯人来者不拒,只要有足够的人前来干活即可,管你是什么人,反正两三代后都得同化得你爹妈都不认得。

人口,也只有人口,才是黑水地区目前最需要的东西。不然,以后他们凭什么与俄国人、日本人乃至中国人竞争?尤其是中国人,若是没有充足的军力与人口的话,万一以后中国统一了,那么黑水很有可能被吞得渣滓都不剩,虽然这可能性不大,但总得防备一手不是?

忙完这个流放犯人集中营的一应事务后,廖建功便带着随从们匆匆返回了大泊县城。库页岛的秋天是非常短暂的,10月份天气就要全面转冷,11月中下旬港口就会封冻(库页岛北半部可能会封冻得更早一些),必须抓紧这个黄金时光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为过冬储备充足食品的捕猎及牲畜宰杀。

捕猎的地点位于西南方的利尻岛和礼文岛,这两个岛上当年放养的牛羊、狍子等动物如今已是泛滥成灾,虽然每年都组织人手来捕杀一批,但力度不够,其种群数量总是轻而易举地又恢复了,因此在请示并经得梁向俭批准后,刚刚摘掉头上代理二字的大泊县长廖建功,准备今年搞一把大的,即组织大量人手集中捕杀往年两到三倍数量的牛、羊和狍子。

猎杀这些牲畜的好处很多:皮革可以卖到南边,脂肪可以送到烟台制作肥皂,肉食可以用盐巴和香料腌制起来,部分用于自身消费,部分装桶与地下冰窖内的那些咸鱼一起,用船集中送往登莱或宁波,以充作军粮。毕竟,现在大陆上的局势颇有些诡异,清国似乎在急需力量,打算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南侵战事,以彻底解决大顺、大西、南明、鲁王等地方割据势力,以统一全国。

作为一贯阻碍“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东岸黄衣贼,自然也要厉兵秣马,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了,以便届时出个什么事,自己也能及时援应,而军粮储备无疑是重中之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