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第一百八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变化

科内利斯·比克尔惊奇地盯着屋内壁炉上方的两盏煤气灯,这两盏灯的亮度超过了他一生中见过的所有油灯、蜡烛的亮度,而且火焰明亮、稳定,远不是一般的照明设施可比,这令科内利斯不由得感叹:不知道东岸人的脑子里都装了些什么,这些年不断发明出很多新的东西,将全世界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难道他们真的将灵魂奉献给了魔鬼么?

比如科内利斯就知道,当东印度公司十七人委员会第一次知道原来疟疾是由蚊子传播时,那惊讶得无以复加的表情,因为当时整个欧洲都认同意大利人的说法,即热带地区的疟疾之所以这么厉害,大概是因为其空气里充满毒气所导致(其实当时中国也差不多,所谓瘴疫之地是也)。结果现在这个结论被从东岸断断续续流传出来的消息给推翻了,东印度公司的给在巴达维亚城内的高级官员住宅区挂设了纱帐,同时用药草驱蚊,果然发病率下降了不少,这从侧面证明了东岸人所述的真实性。

再比如,根据他们千辛万苦搜集到的某些东岸医学知识得知,坏血病居然是由一种名叫“维生素C”的物质缺乏所引起的。维生素C是什么他们不了解,但他们同样打听到常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杜绝坏血病的发生,这从东岸人在航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补给港口,并广泛种植蔬菜、水果就能看得出来。难怪他们的水手死亡率那么低,原来问题一直出在这里——可怜东印度公司以前一直以自己的船员能坚持六个月不下船而感到自豪,但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多么愚蠢和可怕的做法啊!

当然了,东岸人给联合省乃至旧大陆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他们出口的大量水力机械设备、零部件、钢条、纯碱、五金工具等商品客观上增加了旧大陆的生产力,他们广泛使用的蒸汽机、飞剪式货船更是给旧大陆的科学家们带来了极大的灵感,他们的数学知识、医疗知识、机械知识、天文知识等更是成了旧大陆的指路明灯,很多国家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搞到这类价值千金的信息,说东岸这个国家是文明世界的灯塔也不为过,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启迪实在太大了。

现在这个煤气灯的出现,更是令科内利斯感到了无比的羡慕和渴求,竟然还有这种好东西?如果在每个种植园里都装上一些这样的灯具的话——听说成本也很廉价,这很重要,意味着可以大规模推广——那么奴隶们的干活效率岂不是大大提高?投资者的分红是不是也能大大提高?这可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啊!后面一定要向东岸人打听打听,听说是一个叫做东岸煤气公司的企业在负责安装煤气灯,可以试着与他们打打交道。

想到这里,科内利斯将目光从两盏煤气灯上收回,心中依然打定主意,后面要和东岸人多多联系,多进口一些设备(最好是有技术启迪意义的设备),这对西印度公司乃至联合省的长远有好处——唔,这样说的话,自己前些日子的态度是不是有点冷淡了呢?还好自己尚未来得及面见他们外交领域的最高官员莫三先生,听说他最近在和西班牙特使在谈两国边界划分、勘探的细节,自己还来得及调整一下姿态。

西印度公司,最近虽然因为丢掉了累西腓这个大包袱——虽然丢了重要的蔗糖产地,但同样堵上了一个巨大的失血口——并且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加勒比和西非,重点经营奴隶、象牙及黄金贸易,而稍稍换过了一口气,使得财政状况总算不那么糟糕了。但这种景气的好年头究竟能够维持多久,委实也很难说,说不定哪天就因为什么狗屁倒灶的原因而失去了奴隶或黄金来源呢,又或者是陷入了与哪个国家的战争中呢?那样公司恐怕就又要重新走到破产边缘了,因此,维持与东岸人一定程度的良好关系还必要的,意气用事是要不得的,毕竟在新西班牙贸易市场上,他们要想卖一些日用品(往往是东岸不生产或产量较低的)进去,还是要多多仰仗这个新大陆的异教徒国家的。

荷兰西印度公司特使科内利斯·比克尔最终在10月下旬时见到华夏东岸共和国外交部长莫三先生,开始仔细商谈在顺化地区开办甘蔗种植园的细节问题。而在此之前,莫三才刚刚结束了与金鹿商馆的查尔斯先生的会谈,并与英国佬就一些双方都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磋商——就在本月初,东岸人的战舰在巴西近海截获了多艘英国运兵船,船上满载八百多名英国陆军士兵,据说以前是锅炉工出身的福克斯上校的部队,现在被深恨陆军的查理国王(这从他册封海军为皇家海军而陆军没获此殊荣就看得出来,谁让陆军老是造反并砍了国王的脑袋呢)派到了遥远的巴西当炮灰,以换取一些商业上的利益。

这些船只在第一时间被押往东岸港口,经国家情报总局派员审讯后,才宣布船只可以离港,但这八百多名陆军将被无限期扣留,以待两国政府协商解决。而作为东岸人能够接触到的最高层级的英国人,经营着金鹿商馆的查尔斯先生在第一时间被叫到了东岸外交部,接受外交部长莫三的质询,要求他们表明英国政府的态度,即如果他们断然决定在这场战争中加入葡萄牙一方的话,那么他不介意现在再手写一封宣战书递交到伦敦。

查尔斯先生对此有些无语,事实上他也是刚刚知晓伦敦居然应里斯本之邀派了陆军前来巴西,这令他有些不安,因此只能勉力表示这些人都已经不是英格兰的正规军,因为他们都已不在兵籍册上,他们多半是被葡萄牙方面雇佣的,并不代表英国政府的立场。

莫三对查尔斯先生的这番说辞不置可否,但他表示,既然这批为数八百多人的陆军是以民间雇佣军的形式派来新大陆的,那么东岸政府将强制买断他们的合同,然后将其整编并派往海外殖民地为东岸的利益服务,查尔斯先生对此只能默然。

而在又敲打了一番英格兰人,并要求查尔斯先生转交一番外交信件到伦敦后,莫三这才放过了这个懵然不知的英格兰商人,驱车赶往东方宾馆,与早已等候多时的荷兰西印度公司特使科内利斯进行磋商。

莫三之前草草听取过下面人的汇报,得知西印度公司的胃口还是蛮大的,因为他们不想将自己榨出来的糖交给东岸人精炼,而是想直接拉走到阿姆斯特丹再行精炼;同时他们还要求降低出口到联合省的蔗糖关税税率,这和前面那条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东岸人从中刮一笔钱;另外,他们甚至还要求从西非运来黑奴作为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这无疑是与东岸人的政策相抵触的,东岸本土不允许任何私人企业雇佣黑人劳务工。

因此,总的说下来,双方之间的分歧还是挺大的,但莫三并不认为如果不答应他们这些要求的话荷兰人就不来开种植园了。这帮人都不是普通的生意人,眼光虽说不能和东岸比,但也都是一等一的,圭亚那那边是个什么情况,荷兰人其实很清楚,说不定哪天就打起来了,毕竟当地英国人的势力还是挺强的,人口也占多数。因此,在东岸这边开个“分基地”,作为蔗糖的另一个来源,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要给东岸人土地租金、糖要交给他们精炼、出口也要缴纳关税,但这里胜在稳定啊,英国佬难道还敢在与联合省开战的时候再与东岸开战么?他们疯了不成!所以啊,莫三估摸着,虽然荷兰人对条件这不满意那不看好,脸色也不虞,但他们最终还是会在这里开办种植园的,就是规模多大不好说,因为不能使用黑奴的话,荷兰人从哪儿搞那么多劳动力过来,确实是一个很伤脑筋的事情。

而事实上磋商的进程也一如莫三的预料,作为西印度公司特使的科内利斯·比克尔在对东岸各项政策限制喋喋不休地抱怨了一大通之后,最后竟然还是老老实实地同意了东岸人提出的所有条件,这并未出乎莫三的意料,但却令陪同前来的顺化地区的地方官员有些吃惊,他们之前可都以为这事要黄了呢,没想到荷兰红毛也******会装蒜。

莫三对此微笑不语,从海牙买回来的联合省三级议会文件“废纸”——各国使节都乐此不疲地从中窃取联合省的情报——中清晰地表明了,在圭亚那“野蛮海岸”的埃塞奎博河、伯比斯河与波默罗恩河三角洲地区,仅仅只有约4000个与西印度公司签订协议的白人在那工作,多数是泽兰省人,但种植园主多是移民荷兰的葡萄牙犹太人,他们依靠从库拉索岛输入的西非黑奴作为劳动力,展开蔗糖的生产与贸易。

这么点人,甚至还不如新尼德兰的白人数量多,那边好歹还有约7000名白人呢(其中超过2500人居住在新阿姆斯特丹),难怪他们在失去伯南布哥、塞阿拉、马拉尼翁等地之前,一直花费巨额资金与葡萄牙人进行战争呢,实在是圭亚那的蔗糖生产不给力啊,不得不投入巨资维持在巴西东北部的战争,为此哪怕年年亏本也在所不惜。

不过,西印度公司终究是快撑不下去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已下跌到不足原面值三分之一的程度,负债累累——主要是由与葡萄牙持续多年的战争造成的——若不是及时调整重心,忍痛割肉的话,可能现在就已经破产了。因此,这次莫三又不厌其烦地提出了新尼德兰的问题,科内利斯同样不厌其烦地表示,西印度公司暂时还没有出售这块殖民地的打算,东岸人的优先购买权,也只有在该公司打算出售的时候才会生效,届时西印度公司董事会回第一个通知东岸人,并在只有确认华夏东岸共和国宣布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与第三方商谈殖民地的出售或割让。

莫三对此没多说什么,他心里明白得很,执委会内部也没多少人打算购买远在天边的新尼德兰,毕竟管治起来实在太麻烦了,且还时时刻刻面临着英国人的威胁,以后搞不好会成为东岸人的一个失血口。但优先购买权这个东西嘛,其实就很有意思了,因为按照协议,联合省三级议会也无法撇开东岸人就新尼德兰的地位问题与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任何人想要处置这块土地,都得优先过问东岸人,因为他们拥有优先购买权。

毫无疑问,这个条款如果用得好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武器呢——一个敲打乃至敲诈英国佬的武器,一个不用花钱、不用打仗就能获取巨大利益的武器,等过几年,英格兰与联合省这两个当事人,就能体会到东岸人预先卡位的精准性了。

双方谈完这个后其实也就没什么好多说的了,莫三随后与科内利斯聊起了如今新的投资热点——西非。荷兰西印度公司这两年靠那边的黄金、象牙与奴隶贸易稍稍改善了一点财务状况,但他们的巨额收益也引来了竞争者,即英格兰的皇家探险者非洲贸易公司,这家公司在几内亚一带疯狂地搜集黄金、黑奴以及象牙,与西印度公司构成了直接竞争,双方的关系现在可是相当微妙啊。

科内利斯对这个问题明显不想多谈,因为这不是什么令人感到愉快的内容,莫三表示理解,因此便于西印度公司方面结束了这次会谈,接下来的细节将由双方随员共同商议制定。

11月15日,科内利斯·比克尔乘坐西印度公司的船只离开了东方港,踏上了返程的旅途。而就在他走后不到一个月,从佛得角群岛返回的某艘快速联络船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皇家探险者非洲贸易公司与荷兰西印度公司开战了,地点就在西非!(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