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第一百十六章 秩序整顿(五)

“圣保罗教区形势复杂,人口众多,庄园遍地,至今我们也只控制了一小部分地域而已。”已经改名作“北宁镇”的圣保罗城内,陆军第二混成营营长萧曦正与前来拜访的客人闲谈,只听他说道:“我们的兵力不足,物资不够,移民的步伐也太慢,以至于我们的占领区内根本就是鱼龙混杂,匪患频频,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改善。”

萧营长的话其实意有所指,即东岸军队明面上已经占领了大片土地,再也找不到能够公然与他们作对的成建制的敌方部队,可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事实上,虽然东岸人在各地——比如圣保罗教区就是——强力推行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法律,同时在刺刀的威迫下强制赎买了大部分白人殖民者的土地和庄园,可问题是赎买归赎买了,由于移民跟进的脚步有些迟缓,导致那些白人殖民者目前仍然堂而皇之地居住在原本的土地和房屋内,除非有东岸移民过来实际占据那些土地和居所,否则根本不会让出(也不愿让出),因此这什么强制赎买在目前看来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落到实处。

而更不利的是,基本上所有葡萄牙庄园主(也包括一些小型地主)对东岸都是持着极端憎恨的态度的,对一些坚持抵抗的圣保罗游击队也极为同情,这就导致了敌人可以很方便地在乡间得到补给,进而给东岸人造成麻烦——这些个月以来,袭击运输队、新移民乃至军人的事情,发生得还少了么?陆军方面甚至有理由怀疑,与圣保罗接壤的里约热内卢将军区内就有人在接济圣保罗旗队分子,甚至由于东岸海军舰船过少(大量抽调在外),根本无法有效封锁巴西沿海,这些人可能还得到了来自他处的援助,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前些日子不就有人说了嘛,一支英国船队开进了累西腓,也不知道装了些什么东西,但肯定给葡萄牙人带来了不小的帮助(很多人盛传那里装了不少旧大陆失业的雇佣军)。这支由八艘舰船组成的船队在累西腓港停留了两三天,然后便悄然离去,要不是恰巧被一艘******商船碰见,估计东岸人还不知道呢。

东岸人想要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其实就只有一招——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招——那就是加快移民实边的速度,用自己的人口优势来稀释掉葡萄牙人、用对东岸充满忠诚的国民来监视葡萄牙人,让圣保罗旗队分子的活动空间一步步被压缩,最终无所遁形,要么离去、要么被东岸人消灭,这才是王道啊!

好在现在东岸的领导人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从两个方向实行移民实边的战略,其一是从南、北鸭子湖流域招募二代国民,再搭配大量新来的淮安府移民、少部分转正非国民及购来的女奴,沿着巴西高原南端向北,通过火车、马车乃至步行的方式进入后世巴西圣卡塔琳娜州的地界,涌入葡萄牙人的市镇、庄园、农田、牧场和林场,开始自己的定居生活;其二则是在南方的东岸大草原上招募二代国民,同样搭配新来的淮安府移民、非国民和女奴,坐船前往顺化港(即巴拉那瓜)、昌顺港一带定居——里约热内卢将军区、圣埃斯皮里图将军区因为尚未全面推行东岸法律,故暂不在首批移民目的地行列。

只可惜因为战争爆发的原因,东岸中央政府的资金有些不足——战争缴获要么还没运回本土、要么还没完成兑现,现在又有了军票回收的任务——移民安置的数量颇有些不足。毕竟,往老定居点分配移民和往新设定居点分配移民,这成本往往是一个天一个地,更别提还有交通运输的瓶颈。而也正因为如此,截止目前分配到新占领区的移民不过区区八千多人,且多集中在几个定居点内,不少自发移民(指购买了土地的二代国民)也仍在故乡逗留,这都使得东岸人对地方的控制力颇有些不足——你不往占领区移民,怎么能有效控制地方呢?又怎么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自己的领土呢?

“现在圣维森特将军区内发展得最好的城市无疑就是昌顺港了,这里吸引了最多的移民(足有两千五百余人),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葡萄牙人,其数目大概在两百左右,多数都是些无牵无挂的单身汉,非常好管治。”萧曦少校朝已被确定调来北宁镇组建地区行署的徐宇说道,“当地的葡萄牙庄园也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愿意走的白人我们已经送走,剩下的都是愿意留下的。当然印第安人及含有印第安血统的人不能留下,必须送往海外殖民地,目前这部分人大概还有四百多,届时移民部会安排船过来接的。只可惜昌顺港与内陆交通极其不便,山间只能通行骡马,因此这座城市的码头、磨坊、酿酒作坊、修船所、烟草加工作坊、铁匠铺、屠宰场、面包房以及箍桶匠、皮匠、裁缝、奶酪工、黄油工、鞋匠、蜡烛工等手艺人就很难为内陆地区服务了,毕竟交通运输成本太高,咱这里还是要自力更生为主。”

“我明白了。”上个月刚刚紧急从陆军退役的前骑兵营长徐宇说道,“我有这个思想准备,不就是一穷二白嘛,当初我们在大鱼河两岸开拓时不也是一穷二白,如今那里是什么样?总不会因为过了这么多年舒坦日子,就把当初的豪情壮志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吧?嘿嘿,老萧,让我们给那些鹌鹑般的年轻人展示下,这个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徐宇原本是骑兵少校,年纪也已经五十多了。这次陆军攻下巴西南部偌大的领土,急需一位富有军事经验的老资格官员前来坐镇,因此在东岸文武官员的博弈之下,徐宇便作为地区专员走马上任,以后将主管大阵方阵及安全方面的事务。至于地方建设、金融服务(巴西农村金融合作社)、对外贸易等事务,则由政务院顺理成章地派员来接管,总之双方是各管各的,互不搭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徐你确实可以带带那帮年轻人,这次往承平乡送一批新移民,会有一批我们的年轻干部随行,你好好说道说道他们。”萧曦哈哈笑着说道。

话说最近又一批移民经昌顺港来到了北宁镇,人数不多,只有不到千人,盖因圣保罗地区去年一年都陷入了混乱之中,粮食产量骤跌,短期内还难以恢复。偏偏好死不死的是,从昌顺港到北宁镇那条路,就连骡子都经常不慎摔下山去,难走得很,因此从海外大规模调集物资支援成本实在太高,从而也就注定了北宁一带的开发只能一步步来,不可能像别处沿海地带一下子铺开成千上万人,那不现实。

这一千名新移民,加上之前的人口,将分散安置在总计四个定居点内,除已经建立的北宁镇、承平乡外,还有平湖乡(后世里贝朗·皮里斯小城附近)和承恩乡(后世铁特河畔的巴鲁埃里小城)两个待建定居点。这几个定居点都是以过去的圣保罗镇为核心建立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地处高原,夏天最热也很难超过35度,冬季也在零度以上),且有河湖之利,端的是上佳的农业之地,也难怪这附近遍布葡萄牙人的殖民庄园了,就连那些新来本地的旧大陆白人自耕农也喜欢在这些地方获取农田耕种,实在是条件出色啊!

目前东岸人真正清理得比较彻底的也就北宁镇周边一小块地方——也是相对而言了,其实离镇郊稍远些的地方还是老样子——周边大批量的印第安人要么被抓起来修建住房、公路、仓库、围墙、水渠、土窑等设施,要么被组织起来充当军夫队运输物资,甚至还有数千人被送去里约热内卢当炮灰,因此乡间没有什么流窜犯,秩序比较稳定,有利于人民拓荒安居——前提是你忽视那些无恶不作的圣保罗旗队队员们。

1661年4月25日,走马上任的徐宇的第一件事,就是护送一批三百名移民去承恩乡定居,顺带慰问、鼓励一下先期在那里建设的数十名先遣队队员。与他一同去的,还有两名首都青年干部学校毕业的文官,一曰刘厚非、一曰乔宇,都是穿二代,已在各部委历练过几年,这次能被选派到局势复杂的北宁地区,也算是对他们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了。

只是,从中直机关这种“条条”机构,一下子跳到地方乡镇这种“块块”单位,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通过考验了,以往自然可以继续往上爬,迎接更大的考验;通不过考验,那么对不起,前途仅止于此了,还是回家赶紧培养孩子去吧,你这一代是没指望了,国家不能让没能力的人掌舵,这会毁了父辈们披荆斩棘创下的事业。

排头的几名印第安向导正在辨别方向,他们都是原圣保罗旗队队员,在东岸大军势如破竹地攻克圣维森特、圣保罗、莫日-达斯·克鲁斯(即承平乡,设立于1611年)、陶巴特、伊图等附近的城镇后,这几人很明智地带着一帮兄弟前来归附了,与别的那些桀骜不驯的旗队队员们完全不同。

萧曦少校对这种熟知敌情且主动归附的印第安人最喜欢了,大赞其为识时务的“俊杰”,同时还明确向这些人许诺,只要在这里为东岸人服务一年,便可以拿到一笔奖金(不是军票……),然后前往东岸共和国的海外殖民地定居——嗯,南非、新华夏岛、澳洲、黑水随便选,不像别的印第安人只能服从安排,没的选择。

这次护送新移民前往承恩乡定居,这几人便是充当向导了——事实上第一次送先遣队过去时也是他们充当的向导,带路工作那是做得相当好——他们清楚地知道哪里的路好走,哪里难走,哪里的路上能有甘洌的清泉可以饮用,哪里的路上就只有满是蚊虫和腐臭淤泥的沼泽,换了别人可没这么清楚!

向导后面是三十余辆载重1.5吨的重型货运马车(由印第安军夫照管),使用改进型减震弹簧、锻钢车轴、实心橡胶轮胎、锰铁滑动轴承的这种马车,目前已逐步开始南方车辆厂的老式型号,越来越多地奔驰在广阔的东岸大地上,并且深受用户们喜爱,为国内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货车上的物资不外乎金属农具、种子、面粉、鱼干、腌肉、盐、酒类、工具等生活必需品,另外还有不少武器弹药,因为前去定居的人里面有一些在南方腹地经受过多年民兵训练的移民——可能还夹杂着少许流亡过来的奥斯曼加尼沙里军团士兵及家属,这也是上级特意分散安置过来的——他们后面也将负责整训新来的淮安府明人移民,一扫其奢华文弱的市民习气,逐步将其改造为能在这种蛮荒之地上生存的拓荒者。

车队后面就是排成两列的移民队伍了,已在昌顺港换了一身衣服的他们气色看起来还算不错,就是对周围蛮荒的地理环境有些畏惧,许是在清江浦那类人烟辐辏的繁华之地待久了缘故吧;移民旁边还有总计六十余名来自桃园县保安团的士兵,他们扛着装好弹药的步枪,小心翼翼地行走在两侧,准备随时应付各类突发状况——这可并不是开玩笑,因为据宪兵队反应,出北宁镇十公里就已经有些不安全了,听说承恩乡那边很多葡萄牙庄园主和自耕农仍赖着没走,这形势说不得就有些微妙,还是小心点好,毕竟脑袋掉了可长不回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