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第一百十一章 科研投资(二)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战争爆发至今,已经整整十个月了,作为东岸工业生产中心之一的平安县,如今仍然在开足马力,竭力为战争提供各类物资。这些物资里,除了各类军资、武器、食品、车辆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药品。

坐落于平安县柳树营乡(几年前从平安乡搬来此地)的北方制药厂,至今已经二十来年历史了,该厂拥有五百多名工人,出产包括阿司匹林、金鸡纳霜(这个需要从秘鲁和查尔卡斯进口原料)、硫酸亚铁在内的多种化学药品,另外还有一些草药及动物制品,如鱼肝油、鸦片酒、发财酒、芦荟油、番泻叶、毛地黄等,产量马马虎虎,效益非常不错,这些年来愈发成为东岸的一项新兴产业。

在这些药品中,目前能够批量生产的大概就是阿司匹林、硫酸亚铁、发财酒(即108药酒,治疗红外期疟疾)、鱼肝油、鸦片酒(止疼药)几种药品了,此外对心脏病有些疗效毛地黄制剂也能勉强称为可以量产;至于其他的各类药品,要么原材料产地不在东岸,要么引种至东岸后疗效大变(比如一些中药材),产量始终上不去,令人颇为遗憾。

从制药产业其实就能看得出来,东岸共和国这些年来医学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除花大力气进行了疾病病理研究、疾控宣传以及医务人员培养外,他们在研发新药物方面的动作太慢了,如今能够称得上重量级的药物就阿司匹林、发财酒、毛地黄制剂三种,且各类药品的市场销量也支持这个说法。

西湖县的著名医生邵元义曾经自嘲地说起过:“我几乎想不起目前有哪怕是一种能被我们真正治愈的疾病,可能的例外大概就是疟疾和疥癣了,白喉的治愈需要一点运气,另外医生们也就只能固定下骨头、缝合下伤口、清洗下脓疮了,或许还能帮人们量一下血压、输一下液、测一下体温,用‘大水桶’给人试着量量心电图,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邵元义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东岸医药行业的困境,因为疾病研究的不够深入以及化学产业的短板,使得东岸医学及制药产业开始向传统草药学寻求突破,组织大量明朝郎中编纂的《明医籍考》、《宋医籍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扬光大的(这变相促进了太平洋航运业的发展,因为有着对东方草药的巨量需求)。此外通便的芦荟油、番泻叶,催吐的马钱子,利于心脏的毛地黄制剂,也开始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这给了医生不小的帮助——很多时候医生们发现,他们包里所需要的,其实就是让病人吐和泻的药物罢了。

不过,你若是认为东岸医学仅仅只是传统草药学的升级版的话,那么你就错了。事实上即便是在困难的战争年代,执委会依然通过卫生部、自然科学研究院拨下了超过十万元的巨额资金,用于药物研发、疾病研究。

比如,东方县河南玻璃厂的制镜技师们最近用神乎其技的手艺,打磨出了多块不同规格的高分辨率镜片。卫生部将其买过来后,制成了三台高级显微镜,专门用于医学研究。其中一台分配到了大鱼河医专,由那里的师生使用对尸体进行镜检,以找出人死亡的真正原因;一台在自然科学研究院手里,专门寻找传说中的能吞噬病菌的“病菌”,很遗憾,现在还没有观察到;最后一台则在卫生部手里,由他们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类疾病的病理研究(南铁正在进行的肺病研究就经常需要跑来商借这台高倍率望远镜,他们试图从痰液中观察致病菌),比如他们曾经通过显微镜检查病人的血样标本,从而判断这人是否贫血,甚至还能通过血细胞的大小和形状来判定贫血种类,这对医学研究来说简直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目前,很多此类研究就刊发在卫生部的专业杂志《医药》上,各种思想的火花、对疾病的研究在此碰撞,虽然可能几个月才能有一篇“有点意思”的论文发表出来,但它所引起的讨论往往能持续好几年。比如南铁医学研究院发表的对肺结核致病菌的研究,以及通过动物研制低毒抗病血清的实践,就在全国范围内的医务工作者中引起了轰动,这一讨论及研究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且一点平息下去的苗头都没有,很多人都在睁大眼睛看着,南铁医学研究院到底能在对抗肺结核这一疾病上有什么突破,如果真能研究出来相对靠谱的抗病毒血清,那么这绝对是激动人心的胜利——人类在对抗疾病方面的重大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一些间谍或商人对东岸人在医学上的研究也比较感兴趣。比如某位荷兰商人就偷偷花了三千盾(约合一千银元)的巨额资金,从某人手里抄录了两期内部受控的《医学》杂志上刊登的内容,然后如获至宝地带回了阿姆斯特丹——好在这类具有先进思想、前瞻意识和敏锐眼光的商人不是很多,即便是向称开风气之先的联合省,大部分人仍然在使用如同巫术般的中世纪医疗服务,并对其深信不疑。

今天已是1661年4月8日,东岸人对巴西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而随着部队的愈发深入,炎热潮湿的气候、蛮荒的土地往往给他们造成了比战争还要多的减员,这不,莫总参谋长都从镇海县乘船来到了北方制药厂,看看他们新出品的药物——几种前线急需的药物。

“这就是风油精了?”穿着深蓝色呢子军服的莫茗,用右手拿起一个小小的玻璃瓶,瓶中装着一些淡绿色的液体,看起来似乎像那么回事。他轻轻拔开了用树商陆制作的软木塞,熟悉的气味飘进了他的鼻孔,这令他一时有些失神,似乎回想起了很多早已淡忘的往事——唔,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总参谋长,这就是风油精了。”一名驻厂军代表献宝似的拿起另一瓶风油精,媚笑着说道:“这种风油精的研究其实还要靠道教总会的功劳了。他们依靠天尊赐下的些许信息(其实是穿越时携带药品的说明书而已),二十年来一直在满世界搜罗药材,然后组建队伍做实验,各种配比几乎都尝试过了,光写满配方和材料配比的纸就装了几大箩筐,很多人从当小道童时就开始干起,现在都快而立了,想想也是不容易……”

莫茗强忍住把手里的风油精瓶子砸对方脸上的冲动,耐心听着他的东拉西扯。

“上个月他们又研究了一种新配方,据几位道长检验过后,觉得确实已是最佳配比了,因此这才定型生产了一批,打算这便送到前线军中去试用。据说这种药物用清凉、止痛、止痒、驱风,被蚊虫叮咬后在患处擦上这么一擦,非常管用。虽然这会已是秋天,但北方那边湿热,蚊虫肆虐,将士们苦不堪言,这种药物一送过去,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欢迎的,这点我很有信心。”情商极低的军代表仍在滔滔不绝地说着不着边的话,完全无视莫总参谋长已随手打开了摆在桌上的另一盒药物。

这是一个用后玻璃制作的盒子,里面放着一些淡黄色的膏状物体,盒子上贴着的小纸条标明这是一种名叫“清凉油”的药物。当然莫总参谋长作为穿越者,自然不可能不认识这种神奇的药物,他只是想确认下它是否真的就和后世生产的清凉油一样罢了——还好,虽然感觉有些不对,但大体上差不多,那么用起来就没问题了,顶多就是疗效上面有些微的差异罢了,问题不大。

“清凉油主要用来涂抹,功能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痛止痒、预防中暑等等,非常适合湿热地区居民的需求,未来销量一定会非常火爆。当然目前首先需要保障我大东岸忠勇的征葡将士们,他们才是第一批享用这些药物的人。”军代表仍然在口沫横飞地介绍着第二种药物,仿佛这都是他自己的功劳一样。

莫茗涂抹了一些清凉油在太阳穴上后,仔细感受了一下药物的效力,然后才轻轻点了点头,朝桌上另外三样药物望去:分别是仿制的后世浮标驱风油、黄道益活络油、红花油,都是道教总会通过种种渠道满世界搜罗材料,然后依照抄录的药品成分做配比试验,历经多年研制而成,总体上来说价值非常巨大。尤其对热带、亚热带蚊虫较多地域的居民们来说,这简直就是无法抵挡的神药,他们完全愿意打开钱包购买这些药物,只要价格合适,销量完全不成问题,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相当巨大的市场,销售额也绝对会惊爆所有人的眼球的。

“目前能大批量生产吗?”莫茗放下了药品,越过军代表,朝北方制药生产科科长、王辽的儿子王宁问道。

“小批量生产不成问题,但大批量暂时还做不到。”王宁如实回答道,“首先是缺乏足够的生产工人,招募和培训也是需要周期的,特别是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精细活儿,不可能一蹴而就。另外就是材料的问题了,樟脑、肉桂、薄荷、丁香、桉油等等,我们的控制区内很少能找到,必须大批量进口,这就只能找荷兰人了。”

听王宁这么一说,莫茗立刻明白了,这些药物的材料大部分都产自热带,比如东南亚、中国南方,反正不在东岸国土及殖民地内,这就比较麻烦了。无论是去中国南方收购还是通过荷兰人在东南亚采购,这都是需要周期的,往往还是几个月那么地漫长,这就注定了一年内这几样药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目前北方制药厂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利用以前积存下来的一些药材(做实验用的),小批量生产一些送到前线,按军阶优先使用——即军衔高的优先用,军衔相同者以入伍年限较长者优先,当然立功受奖者例外——等以后原材料采购渠道建立并稳定下来后,再大规模生产,铺开使用。

当然了,想办法引种一些此类药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这就需要卫生部和农业部共同商议了,新华夏岛气候类型极多,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地来种这些东西,他们唯一该担心的,仅仅是引种的药材是否还具有原来的效力罢了。

“加大采购量,这事必须立刻办!”莫茗转头朝跟在身后的一名海军部参谋说道,“现在我军已经基本控制了南大西洋和西印度洋的制海权,你们应该也能抽出一些舰船来了吧?给我挑最快的那一批,弄几艘出来前往东印度群岛,找荷兰人商议采购此类药物。动作要快,价格这次不用太计较,总之一切以尽快运回最多的原料为要,明白了吗?”

“明白了!”年轻的海军部二等参谋“啪”地一个立正,目视前方大声回答道:“我这叫去办理此事,镇海港内还有几艘快船,正好可以出任务。”

“这几艘快船去了东印度,巴西前线的物资、人员运输也不能出问题。”莫茗继续补充着说道。

“明白!现在我军已完全控制这一片的制海权,不虞敌人袭击,已经可以派出一些近海小船协助运输物资了,不一定需要快船,因此物资运输不会落下,请总参谋长阁下放心。”二等参谋回答道。

“那就好。”莫茗拍了拍二等参谋的肩膀,笑着鼓励道:“好好干,年轻人,以后的天下都是你们的。现在,你立刻去平安乡发电报,让镇海港即刻制定出航计划,不得有误!我需要尽快看到前线将士们有足够的药品使用,因病减员的官兵数字,也必须降下来!不然还搞什么搞。”

“遵命,总参谋长阁下,职部立刻去办!”二等参谋先敬了一个礼,然后转身一路向外小跑出去了,他这是赶着去平安县电报房发专用密级电报——而这,显然也是科技带来的红利之一。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