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第一百零七章 另一个战场(五)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很遗憾,塞凯拉先生,贵我两国在五个月前已正式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尽快补一份交战书呈递给澳门总督阁下,但战争在此之前不会中断。”新军第十一师师长、陆军上尉博格丹义正词严地说道,“塞凯拉先生,您还有什么别的事么?比如接洽投降事宜等。”

“不,不需要!”塞凯拉的脸一下子冷了下来,然后抚着腰间的刺剑,狠狠看了眼双手拄着军刀的博格丹以及正在打磨短矛的田星,头也不回地回去了。虽然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多加忍让,对明国各级官员的无礼勒索也都尽量满足,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血性,是谁都能随意揉捏的可怜虫!

要知道,当年在明国的桂林,他们仅仅派出了一支在澳门就地招募的雇佣军,就守住了桂林城,并在野战中以劣势兵力多次击败打遍中国无敌手的三藩的步骑,这令他们对自己人在远东的战斗力非常自信,毕竟中国人的军事素养和战斗力实在太差劲了,听说他们最好的八旗勇士以几倍兵力都干不过孱弱的俄罗斯农奴——虽然东岸人的战斗力应该也相当不弱,他们的军制、他们的武器、他们的训练、他们的作战思想,毫无疑问都是这个年代的楷模,但他们的远东这片土地上能有多少兵力?而且听说他们还在和清国打仗,这也会占用大量精锐人马,所以,他们完全威胁不了澳门城。

现在澳门城里有将近四千名葡萄牙公民,此外还有数量是其三倍的混血后裔,这些人都是对阿方索国王比较忠诚的、充满荣誉感的、可以信任的人,完全可以组建起一支规模是当年援助桂林时十倍的军队,东岸人凭什么攻克我们的澳门城?

对国王充满热枕、对天主虔信的这些白人及其混血后裔,才是澳门城自保的最大根基,明国、清国、荷兰人、英格兰人在远东都没这个实力,都无法和这支军队抗衡!因此,塞凯拉先生气愤不平地走开了,他打算回去面告总督,让其派出得力部队,在熟悉军事的贵族指挥下,对东岸人的仆从军队发起攻击,彻底解除对澳门城的围困——虽然他们目前还有为数不少的粮食储备,但总这么围着也不是个事,尤其是海上优势已被东岸人掌控的情况下,陆上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而事实也证明了塞凯拉先生的估计完全正确。11月3日,葡萄牙人以一千五百名白人军官、士官、老兵为核心,辅以大量混血白人、华人及少数黑人士兵——很多人在中东、南洋有过与土人、荷兰人和英格兰人战斗的经验——组成了一支规模在4000人左右的军队,其中火器比例较高,计有燧发枪400多枝、火绳枪1300余支,此外还有大炮10门、皮甲三千余副,长矛、刺剑无数,在熟悉战事的贵族巴内加男爵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朝堵在城外的东岸人杀去。

不得不说,东岸人这次打澳门,战前情报做得极为糟糕,廖逍遥只模模糊糊知道澳门有“一两万人口”、十艘左右的商船,但再多的情报就一无所知了。他们压根不知道,澳门的军事力量有多强、白人数量有多多,甚至都没用心打听下最近几十年间葡萄牙人多次组织雇佣军欲援助大明,且战斗力相当不俗。如果他们事先知道这一切的话,那么压根就不会托大到只带着一个第十一师4000人南下了——而且还是以舟山黄斌卿部溃军为根基组建的冷兵器部队——也不会天真到让李成栋一声令下“收回”澳门、仿佛葡萄牙人毫无抵抗之力了,所以他们现在遭到失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说到底,还是葡萄牙人历史上对明廷、清廷处处忍让的软弱态度给他造成了错觉,以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实力真的不值一提。殊不知,这里是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大本营之一,历史上甚至一度打算派出1500名火枪手前往辽东帮助明国打仗,而这些火枪手都是在澳门本地招募的葡籍白人,若是没一个庞大的白人人口基数,哪里可能凑得出来1500名火枪手——后世的历史印象害死人哪!

11月3日当天,除部署在分界线上的十多门火炮对葡萄牙人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外,仅凭第十一师那三四百枝鸟枪是根本不足以抵挡住差不多同样数量的葡萄牙军队的,更别提双方在战斗力上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了。于是,他们干脆利落地败了,十一师被葡萄牙人重创,前后死伤八百多人,另有四百余人被俘,七门火炮和大量补给品被葡萄牙人缴获。要不是葡萄牙人顾忌明廷的观感(害怕没得做生意),他们压根就不会放任溃退的十一师官兵逃走,搞不好还要追到香山县城附近。

溃败的东岸军队在县城附近被博格丹收容了起来,彼时这些溃兵们正在四处抢劫,以至于管理军纪的田星都不得不狠狠抓了一批杀头后,才稍稍震慑住这帮人。收容完毕的十一师还剩两三千人,博格丹和田星商量一阵后,觉得他们已不可能完成封锁澳门的任务,如今只能指望李成栋行文澳门周边各县,让他们禁止各类食品流出了。

不过,吃了这么一场败仗——这或许会影响东岸人在广东一带的形象——却不找回场子的话,大概也是相当之不合适的。因此,在将十一师的残兵都搜罗登船后,博格丹请求带队的司顿海军上尉批准对潭仔岛的攻击行动,那个岛是葡萄牙船只的碇泊所,上面只有一个小型修船所和几个仓库,人数不多,正适合攻下来提振一下大军士气。

司顿上尉对十一师残兵败将们的士气持怀疑态度,但博格丹坚持进攻,田星也看在陆军同僚的份上帮他分说了几句,因此将信将疑的司顿上尉最终还是同意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反正这会海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澳门周边海域,想打哪打哪,那么——就试试看吧?

11月9日,就在葡萄牙人派出许多小船偷渡,与一些无节操的商人进行食品贸易的时候——当然他们也派出了使者去相熟的明朝官员那里说项,要求向李成栋施压接触对澳门的食品禁运——粗粗整顿完毕的第十一师官兵两千多人于潭仔岛近海登陆。这次作战,博格丹下了严令,田星也带着部分宪兵亲临一线督战,坚决不能让3号的那场失败重演,给海军官兵们添加新的日常笑料。

攻岛作战总的来说比较顺利,这大概是岛上葡萄牙人极少的缘故,两千多名十一师的官兵也急欲一雪前耻,因此他们很快相继攻克了防守兵力寥寥无几的码头、修船所、仓库和一座小炮台,毙伤俘敌军一百余人,而自身伤亡则不超过两百,还算是打得不错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田星田上尉身先士卒,以身上三处负伤的代价最先登上敌军炮台,手中短矛连刺带掷,杀伤敌军数人,堪称勇冠三军。

此外,岛上还有五六百名葡萄牙人及其后裔,这会全都处于东岸控制之下了,潭仔岛这个碇泊所,至此已脱离了澳门城的掌控——岛上修船所内也升起了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国旗,不知道对面澳门城里的葡萄牙人看了后会作何感想,还会沉浸在之前的胜利中吗?

而在派兵攻占潭仔岛的同时,司顿上尉也将“雅克萨”号武装运输舰派了回去,令其火速赶往宁波定海港,请求廖逍遥廖司令将麾下较有战斗力的挺身队第四、第五大队南调——挺身队是冷热兵器混编部队,常年训练西班牙大方阵战法,是东岸人控制黑水的中坚力量——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再调一到两个仆从师过来。至于说这些部队调走后的地方防务,大可以从登莱抽调兵马填补,反正现在和清廷议和了,山东已没必要囤积大量精锐部队。

攻占潭仔岛后,葡萄牙人没太大反应,而东岸人一时也无力进攻澳门,于是事情就这么僵了下来。邵曙光、田星二人眼看闲着也是闲着,便带着随从们开始在珠江一带巡弋,四处招募在河面上生活着的疍民。

疍民这个朱元璋时代就定位“贱民”的群体,如今生活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着实不少,邵曙光没调查过,不知道具体数据,但就一些从广州胥吏口中听来的零散消息来说,怕不是有十多万人——别的不提,史上康熙三年迁界禁海,番禹县一次就迁移八万多疍民到广州西郊上岸居住,由此可见其人数之巨。

而且,这些疍民的生活状况也着实不怎么样。夏天时可能还好一些,能从水里捞到足够的食物,但到了冬天,很多人衣食无着,日子难过得很。除了生活艰难,他们最大的麻烦大概还来自于官府的盘剥——尤其是贪得无厌的李成栋部——以及陆上汉民的欺压,比如疍民不许穿新衣服上岸、不得上岸定居、捕到的渔获也只能被人压价,此外一些疍民还是陆上渔父的渔奴,渔父享受疍民的******、转卖权、死后遗产、包办嫁娶等权力,简直凄惨得无以复加。再加上多年以来,珠江三角洲一带河道淤塞,成陆较多,疍民的水上生存空间也日益狭小,偏偏他们的人口也在日益增加,这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疍民群体的贫困程度。

邵曙光有时会想道,这些广东沿海的疍民如果去了东岸,一定会和移民过来的俄罗斯非国民们很有共同语言,无他,双方都是被欺压得极惨的群体,相互之间共通之处颇多。当然这仅仅是个玩笑,即便真去了东岸了,疍民基本也会继续从事水上职业,如船工、船匠、渔民、海军、远洋水手等,而俄罗斯人则是开发森林、草原、沙漠的主力军,双方之间的交集估计不会太多。

如今广州府一带的疍民就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境地中,李成栋的军阀政权对其敲骨吸髓,陆上粤人也对他们百般歧视和欺压,日子非常难过。再加上珠江下游自然环境的变迁,估计会有一些人跟东岸人走,毕竟这些人历史上跟过海盗、跟过倭寇,甚至自己也做过水匪,投奔外人应该不存在什么心理上的压力。

当然了,或许邵曙光等人的看法太乐观,或许是疍民对东岸人的了解还不够,又或者是东岸人的信息有误,广东疍民的生活条件还不错,总之半个月下来,东岸人的大船在珠江上走了N个来回,也派出了大量水手或军官前去拉人,安家费都许得老高,也才拉来了细细拉拉的一千余人——而且还是在疍民中都属赤贫的群体——远远低于东岸人的预期。

不过邵曙光等人很快调整了心态,打算将收拢疍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能收一个是一个,收到一批送走一批。暂时先安置在宁波府定海县,汛期到舟山渔场打打渔,平时学习如何操纵、驾驶西洋式软帆船,作为一种水手储备;而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分批送回本土,给予他们正式国籍和工作,成为东岸国民。相信这样的安排也是疍民们所能接受的,又能上陆定居,收入和生活水平也远超过往,且在一个全新的大陆上,也没太多人歧视他们,简直是疍民心目中想都不敢想的理想生活了。

1660年12月3日,就在邵曙光等人又收拢了一批四五百疍民后,从宁波定海港南下的几艘大型机帆船也停靠在了潭仔碇泊所内——久经战阵的儒尼奥尔少校带着两个挺身队计四千大军前来增援,并接过了前线的指挥大权。而在等这批人登陆后,几艘机帆船将返回定海港,将新军第十师三千人并大量辎重拉过来,为此,他们甚至还稍稍影响了一下今年的移民运输工作,牺牲不可谓不大!而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他们自然也是要拿到足够的回报的,比如破事澳门城的葡萄牙人屈服,不然,就是极大的失败!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